內容簡介
《骨摺 脫位 扭傷救治與康復》以問答的形式介紹瞭骨摺、關節脫位及扭傷的病因、臨床錶現及診斷要點。詳細介紹瞭上述疾病的治療原則、治療方法和治療注意事項、護理及康復等內容。為瞭便於患者及傢屬進行自我治療,《骨摺 脫位 扭傷救治與康復》還著重介紹瞭與以上疾病有關的理療和中醫藥治療知識。其內容豐富,通俗易懂,圖文並茂,簡單實用,特彆適閤患者及其傢屬閱讀,亦可供基層醫務人員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一、骨摺的救治與康復
1.引起骨摺的原因有哪些?
2.骨摺是怎樣分類的?
3.骨摺有哪些臨床錶現?
4.骨摺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5.骨摺是怎樣愈閤的?骨摺愈閤需要多長時間?
6.骨摺的愈閤標準是什麼?
7.哪些方法能夠促進骨摺愈閤?
8.什麼是橈骨遠端骨摺?怎樣判斷是否發生瞭橈骨遠端骨摺?
9.發生橈骨遠端骨摺怎麼辦?
10.橈骨遠端骨摺患者在治療和康復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11.什麼是前臂骨摺?怎樣判斷是否發生瞭前臂骨摺?
12.發生瞭前臂骨摺怎麼辦、
13.怎樣防止前臂骨摺後的肌肉萎縮?
14.肱骨骨摺分幾種?怎樣判斷?
15.怎樣判斷肱骨骨摺是否存在神經血管損傷?
16.肱骨乾骨摺患者怎樣進行外固定治療?
17.肱骨骨摺患者怎樣進行肢康復治療?
18.什麼原因使鎖骨骨摺?怎樣判斷是否發生瞭鎖骨骨摺?
19.發生鎖骨骨摺怎麼辦?
20.鎖骨骨摺在治療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21.髖關節骨摺包括哪幾種?
22.怎樣判斷是否發生髖關節骨摺?
23.發生股骨頸骨摺怎麼辦?
24.怎樣處理股骨粗隆間骨摺?
25.怎樣處理寬和臼骨摺?
26.髒關節骨摺患者需要多長時間纔可以下地行走?
27.髖部骨摺患者下地行走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8.髖關節骨摺治療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29.骨牽引治療的患者怎樣預防牽引針道感染?
30.骨牽引患者齣現針道感染怎麼辦?
16.肱骨乾骨摺患者怎樣進行外固定治療?
17.肱骨骨摺患者怎樣進行上肢康復治療?
18.什麼原因使鎖骨骨摺?怎樣判斷是否發生瞭鎖骨骨摺?
19.發生鎖骨骨摺怎麼辦?
20.鎖骨骨摺在治療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21.髖關節骨摺包括哪幾種?
22.怎樣判斷是否發生髖關節骨摺?
23.發生股骨頸骨摺怎麼辦?
24.怎樣處理股骨粗隆間骨摺?
25.怎樣處理髖臼骨摺?
26.髖關節骨摺患者需要多長時間纔可以下地行走?
27.髖部骨摺患者下地行走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8.髖關節骨摺治療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29.骨牽引治療的患者怎樣預防牽引針道感染?
30.骨牽引患者齣現針道感染怎麼辦?
31.髖部骨摺患者怎樣防止下肢肌肉萎縮?
32.股骨乾骨摺有哪些特點和臨床錶現?
33.發生瞭股骨乾骨摺怎麼辦?
34.股骨乾骨摺牽引治療患者怎樣進行康復治療?
35.股骨乾骨摺傢庭治療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36.髕骨骨摺有哪些臨床錶現?
37.發生髕骨骨摺怎麼辦?
38.髕骨骨摺患者治療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39.髕骨骨摺患者怎樣進行膝關節康復治療?
40.什麼是脛腓骨骨摺?怎樣判斷是否發生瞭脛腓骨骨摺?
41.發生瞭脛腓骨骨摺怎麼辦?
42.脛腓骨骨摺患者怎樣進行下肢康復治療?
43.脛腓骨骨摺患者為什麼會齣現小腿部腫脹?
44.脛腓骨骨摺患者怎樣進行下床活動?)
45.踝關節骨摺分幾種?踝關節骨摺有哪些臨床錶現?
46.發生瞭踝關節骨摺應該怎麼辦?
47.踝關節骨摺治療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48.怎樣判斷是否發生瞭足部骨摺?
49.發生瞭足部骨摺怎麼辦?
50.足部骨摺在治療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51.除骨摺外,手足還有哪些常見外傷?
52.開放性骨摺發生感染的因素有哪些?
53.開放性骨摺怎樣判斷是否發生感染?
54.什麼是化膿性骨髓炎?有何臨床錶現?
55.怎樣診斷慢性骨髓炎?
56.慢性骨髓炎患者換藥程序及換藥注意事項是什麼?
57.開放性骨摺患者怎樣預防感染的發生?
58。什麼是椎體壓縮骨摺?怎樣判斷是否發生瞭椎體壓縮骨摺?
59.發生瞭脊柱壓縮骨摺怎麼辦?
60.壓瘡分幾度?如何預防和護理壓瘡?
61.脊柱骨摺患者怎樣預防肺部感染?
62.怎樣觀察骨摺患者是否有下肢血栓形成?
63.脊柱骨摺患者在傢庭護理中怎樣預防下肢血栓形成?
64.脊柱骨摺患者怎樣進行腰背肌鍛煉?
65.為什麼骨質疏鬆癥患者容易發生骨摺?什麼樣的骨質疏鬆癥患者更容易發生骨摺?
66.骨質疏鬆癥患者發生骨摺的特點有哪些?
67.什麼是骨質疏鬆癥三大骨摺?
68.為什麼中老年人容易發生髖關節骨摺?
69.中老年人骨摺有哪些特點?
70.怎樣護理中老年骨摺患者?
71.中老年骨摺患者為什麼要多做室外活動?
72.中老年骨摺患者進行室外活動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73.骨摺患者怎樣平衡飲食營養?
74.喝骨頭湯能達到促進骨摺愈閤的目的嗎?
75.喝牛奶對骨摺愈閤有好處嗎?
76.骨摺患者怎樣防止喝牛奶後齣現的腹脹、腹瀉?
77.肢體骨摺後怎樣觀察骨筋膜室綜閤徵的發生?
78.怎樣早期正確處理骨筋膜室綜閤徵?
79.骨摺後怎樣預防創傷性關節炎?
二、脫位的救治與康復
80.什麼是關節?關節是怎樣組成的?
81.關節脫位有哪三種分類方法?
82.關節脫位有哪些臨床錶現?
83.關節脫位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84.什麼是肩關節脫位?怎樣判斷肩關節脫位?
85.怎樣治療肩關節脫位?
86.什麼是肘關節脫位?怎樣判斷肘關節脫位?
87.怎樣治療肘關節脫位?
88.什麼是橈骨小頭半脫位?如何判斷?
89.怎樣治療橈骨小頭半脫位?
90.什麼是髖關節脫位?怎樣判斷髖關節脫位?
91.怎樣治療髖關節脫位?
92.什麼是肩鎖關節脫位?怎樣判斷肩鎖關節脫位?
……
三、扭傷的救治與康復
四、骨關節及軟組織損傷的物理療法
五、中醫療法
精彩書摘
由於跟腱位置比較淺,錶麵隻有皮膚和較薄的皮下組織覆蓋,所以容易受到損傷。
跟腱扭傷大體可分為完全損傷(如跟腱斷裂)和不完全損傷(如跟腱部分斷裂和跟腱扭傷)兩大類型。跟腱斷裂患者必須到醫院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否則患者將失去行走的功能。對於跟腱不完全損傷,即跟腱扭傷的患者,也應去醫院請骨科醫師仔細檢查,確定損傷的程度,以便對癥治療。
跟腱輕度扭傷患者臨床主要錶現為局部疼痛及腫脹,行走和跑跳時疼痛加劇,用手按壓跟腱時,齣現明顯的疼痛。對此應囑其減少活動,避免長距離的行走和跳躍,以利於組織的修復。同時,可以在局部做理療。經過2~4周的對癥治療,疼痛可以逐漸減輕,腫脹也可消退,患者可以逐步恢復患足的正常運動。
跟腱扭傷比較重的患者應做石膏固定治療。通過石膏外固定,限製患側下肢的活動,為跟腱恢復創造條件。石膏外固定的範圍近端到大腿上部,遠端到足趾末端,應同時固定膝關節和踝關節。因為隻有同時固定膝關節和踝關節,纔能有效地控製跟腱的活動,為跟腱修復創造條件。有的人為瞭下肢的舒適及便於清洗下肢皮膚,僅用石膏固定踝關節而不固定膝關節,這樣達不到固定跟腱的目的。
在石膏固定的基礎上,應鼓勵患者使用雙拐下地行走。因為隻有增加患者的運動量,纔能增強體質和戰勝疾病的信心。而且,在石膏固定的基礎上做行走訓練,不會影響跟腱的愈閤。
跟腱扭傷做石膏固定時,暫時不做小腿的肌肉功能鍛煉,特彆在石膏外固定的2~3周內,應盡量避免小腿肌肉的張力收縮,以免使跟腱産生不必要的張力,影響組織的修復。
前言/序言
骨摺、關節脫位和扭傷是骨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由於許多患者及其傢屬對這些傷病認識不足,甚至受錯誤觀念的誤導,往往不能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緻使患者喪失瞭最佳的治療時機,加重瞭病情。同時.社會上一些遊醫打著“祖傳秘方”、“傳統醫學”和“包冶包好”等幌子,坑濛患者,騙錢害人。作為臨床醫生,有責任嚮廣六群眾宣傳正確的防病治病知識.使他們對骨摺等。常見傷病有一個初步的瞭解.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閤理地進行自我治療和康復。為此,我們編寫瞭《骨摺脫位扭傷救治與康復》這本通俗醫學讀物。
骨摺、關節脫位和軟組織扭傷的治療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院內治療,即必須在醫院中進行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等;另一部分為院外治療,即傢庭中的治療和康復.本書著重介紹瞭上述傷病在院外的治療和處理方法.而對院內治療未作詳細敘述。
本書以問答形式介紹瞭骨摺、關節脫位及扭傷的基本知識、發病機製、臨床錶現及診斷要點。
《身體的悄悄話:細說日常養護與運動損傷的預防之道》 現代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許多人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卻常常忽略瞭身體發齣的微妙信號。殊不知,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不適,可能埋下日後運動損傷的隱患。本書並非一本冰冷的醫學教科書,而是一位親切的夥伴,旨在引導讀者傾聽身體的語言,掌握科學的養護技巧,從而在享受生活、追求健康的同時,將運動損傷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第一章:身體的“小抱怨”——識彆早期不適信號 在運動損傷發生之前,我們的身體常常會發齣一些“小抱怨”,例如輕微的酸痛、僵硬、活動受限、甚至是一些莫名的疲勞感。這一章節將帶領大傢深入瞭解這些信號背後的含義。我們將詳細解析不同部位可能齣現的早期不適,例如: 頸部與肩部: 久坐電腦前導緻的頸部僵硬、肩部酸痛,可能是肌肉疲勞或輕度炎癥的信號。我們將探討這些信號可能的原因,以及它們與長期伏案工作、不良睡姿的關係。 腰背部: 搬運重物後的腰部酸脹,或是長時間站立後的小腿不適,可能預示著核心肌群的薄弱或姿勢不良。我們將分析這些信號的常見誘因,並強調腰背部健康的重要性。 關節區域: 膝蓋在上下樓梯時齣現的輕微異響,腳踝在行走中感受到的不穩定性,都可能是關節韌帶或軟骨初步受到壓力的錶現。我們會詳細介紹這些部位常見的不適感,以及它們與日常活動習慣的關聯。 肌肉與肌腱: 運動後持續數日的肌肉酸痛,或者在日常活動中感受到的某個點位的牽拉感,可能提示肌肉的過度使用或拉伸不足。我們將解析肌肉酸痛的正常生理反應與異常信號的區彆。 理解並識彆這些早期信號,是主動預防損傷的第一步。本書將通過生動形象的描述和常見的生活場景,幫助讀者建立起對身體變化的敏感度,不再忽視那些“小事”。 第二章:讓身體“強韌起來”——日常養護的智慧 預防運動損傷,如同建造一座堅固的房屋,需要從根基做起。這一章節將聚焦於日常生活中可以輕鬆實踐的身體養護之道,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強韌,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科學的運動前熱身: 熱身並非簡單的拉伸,而是激活肌肉、提高關節活動度、為即將到來的運動做好準備的關鍵環節。我們將詳細介紹針對不同運動項目(如跑步、球類運動、力量訓練)的有效熱身方法,包括動態拉伸、關節活動度練習以及心肺預熱。 循序漸進的運動原則: 身體的適應需要時間。我們將強調“少即是多”的理念,指導讀者如何根據自身情況,科學地增加運動強度、時長和頻率,避免因“操之過急”而導緻的運動過度。 平衡的營養與水分補充: 身體的修復與構建離不開充足的營養。我們將探討蛋白質、碳水化閤物、脂肪以及各類維生素和礦物質在運動和身體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並提供簡單易行的飲食建議。同時,我們也會強調運動前、中、後的水分補充策略,以維持身體的最佳狀態。 優質的睡眠與休息: 睡眠是身體自我修復和成長的黃金時期。我們將深入淺齣地講解睡眠的重要性,並提供改善睡眠質量的實用技巧,以及如何在高強度訓練後進行有效的休息和恢復。 良好姿勢的養成: 無論是在工作、行走還是運動中,正確的姿勢都能大大減輕身體的負擔,預防肌肉勞損和關節壓力。我們將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演示坐姿、站姿、行走姿勢以及搬運重物的正確方法,幫助讀者將良好姿勢內化為身體的習慣。 日常的伸展與放鬆: 身體的柔韌性至關重要。我們將介紹一係列簡單易學的全身性伸展動作,幫助讀者緩解日常肌肉緊張,提高關節活動度,從而預防運動時的拉傷。 第三章:運動中的“防火牆”——風險規避與自我保護 即使我們做好瞭充分的準備,運動中仍然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這一章節將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套“防火牆”,學會如何識彆和規避運動中的風險,保護自己免受不必要的傷害。 運動環境的安全評估: 不同的運動場地可能存在不同的安全隱患。我們將指導讀者如何評估運動場地的平整度、摩擦力、是否有障礙物等,以及如何根據天氣情況調整運動計劃。 選擇閤適的運動裝備: 閤適的運動裝備是保護身體的第一道防綫。我們將針對不同運動項目,詳細介紹鞋子、服裝、護具等裝備的選擇要點,以及它們如何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 聆聽身體的警告信號: 在運動過程中,身體可能會發齣更強烈的警告信號,例如劇烈疼痛、眩暈、惡心等。我們將強調在齣現這些信號時,應立即停止運動,並根據情況尋求專業幫助。 瞭解運動的禁忌與風險: 並非所有運動都適閤所有人。我們將簡要介紹一些常見的運動禁忌,以及某些運動項目可能帶來的特定風險,提醒讀者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進行選擇。 掌握基本的運動防護知識: 在某些高風險運動中,瞭解並掌握基本的防護知識和技巧,能夠有效降低受傷幾率。我們將介紹一些常見的運動防護誤區,並強調科學防護的重要性。 第四章:身體的“自我修復”——運動後的小調理 運動後的恰當調理,能夠加速身體的恢復,為下一次運動做好準備。這一章節將為大傢提供一些簡單有效的運動後小調理方法。 運動後的緩和運動(Cool-down): 運動後的緩和運動能夠幫助身體逐漸從高強度狀態過渡到平靜狀態,緩解肌肉疲勞,促進乳酸排齣。我們將介紹有效的緩和運動形式。 靜態拉伸的技巧: 在運動後,身體通常更容易進行靜態拉伸。我們將詳細介紹不同肌群的靜態拉伸方法,以及注意事項,以達到最佳的放鬆效果。 冷熱敷的適時應用: 適時的冷敷或熱敷可以幫助緩解運動後的肌肉酸痛和腫脹。我們將解析冷熱敷的原理及其適用時機。 按摩與泡沫軸的使用: 按摩和泡沫軸是近年來備受歡迎的自我放鬆工具。我們將介紹如何利用它們來緩解肌肉緊張,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身體恢復。 基礎的運動康復小知識: 即使沒有發生明顯的損傷,一些基礎的運動康復小知識,也能幫助讀者更好地應對運動帶來的身體變化,並為長期的健康打下基礎。 《身體的悄悄話:細說日常養護與運動損傷的預防之道》並非提供治療方案,而是希望成為您瞭解身體、愛護身體的良師益友。通過本書,您將學會如何用智慧和科學的方法,讓身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最佳狀態,在運動中享受樂趣,遠離不必要的睏擾。讓我們一起,用積極的生活態度,傾聽身體的聲音,構建一個更健康、更強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