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被称为河北省食用菌之乡的唐县地处山区,平原不多,缺少资源,20多年来,已发展为华北较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本书就是河北唐县食用菌栽培致富带头人姚振庄为农民朋友进行食用菌周年生产的优点和菇种科学搭配,食用菌周年生产的基本设施、设备和用品,食用菌制种技术和菌种保藏,食用菌周年生产新技术,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食用菌规模生产的科学管理,食用菌周年生产问题等的解答。
内容简介
《食用菌周年生产致富:河北唐县》系新农村建设致富典型示范丛书之一。内容包括食用菌栽培致富带头人姚振庄,食用菌周年生产的优点和菇种科学搭配,食用菌周年生产的基本设施、设备和用品,食用菌制种技术和菌种保藏,食用菌周年生产新技术,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食用菌规模生产的科学管理,食用菌周年生产问题解答等。书中介绍的事迹真实感人,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新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适合有志于食用菌致富的广大农民及专业技术人员阅读,还可作为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一、食用菌栽培致富带头人姚振庄
(一)创业的艰辛之路
(二)食用菌周年生产模式探索成功
(三)食用菌错季生产试验示范
(四)食用菌生产致富经验总结
二、食用菌周年生产的优点和菇种科学搭配
(一)食用菌周年生产的优点
(二)食用菌周年生产菇种的科学搭配
三、食用菌周年生产的基础设施、设备和用品
(一)菇棚
(二)接种室
(三)培养室
(四)灭菌室
(五)设备和用品
四、食用菌制种技术和菌种保藏
(一)菌种类型
(二)母种制备
(三)原种和栽培种的制备
(四)菌种保藏
五、食用菌周年生产新技术
(一)黑平菇或白平菇-白背毛木耳周年生产新技术
(二)白平菇-猴头菇-白背毛木耳周年生产新技术
(三)杏鲍菇周年栽培新技术
(四)鸡腿菇周年栽培新技术
六、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
(一)菌丝生长期常见病害
(二)子实体生长期常见病害
(三)常见虫害
七、食用菌规模生产的科学管理
(一)原材料
(二)合理用工
(三)把握市场
(四)节约成本和环境保护
(五)制约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和对策
八、食用菌周年生产问题解答
(一)为什么有人种菇挣钱,有人不挣钱还赔钱?
(二)食用菌周年规模生产需要多少投资?
(三)如何选择确定种菇原料?
(四)栽培者为什么必须了解所栽培菇类的生物学特性?
(五)周年栽培如何进行多菇类搭配?
(六)单菇周年栽培选哪种菇?
(七)种菇为什么要自己制种?
(八)同法接种为什么有时成功率很高,有时却污染很严重?
(九)出菇后期菌袋脱水应采取什么方法补水?
(十)如何预防平菇菌丝生理成熟未显原基前遇高湿和冷空气刺激产生大量黄水导致减产?
精彩书摘
一、食用菌栽培致富带头人姚振庄
古城保定西行50千米,便是河北唐县。这里曾是革命老区,红色根据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了不少英雄人物和革命事迹。在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奔小康的新形势下,唐县人民发扬革命光荣传统,又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唐县已成为华北地区较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被誉为河北省食用菌之乡。全县种菇涉及13个乡镇,160个自然村,2万余户。地处平原的一些村庄,以栽培平菇为主,山区、半山区的菇农,主要栽培金针菇、杏鲍菇、鸡腿菇等。目前,已建立了三道岗村、东同笼村、东雹水村等9个食用菌交易市场。产菇季节,每天凌晨天还不亮,菇农纷纷拉着采摘的鲜菇,赶至交易市场,交给专业拉菇的菇商,由菇商装车当天运至北京、石家庄、天津、太原、大同、大连等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收购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在众多菇农中,唐县平菇协会会长、恒发食用菌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振庄的业绩和创业经历,代表了唐县人民改革开放20多年来,靠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的发展历程。他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为那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民树立了致富的榜样,开拓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致富途径。
(一)创业的艰辛之路
姚振庄,男,1963年出生,唐县城关仁厚镇南坛村人,1980年高中毕业,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开始务农。
前言/序言
《食用菌周年生产致富:河北唐县》内容简介 本书以河北唐县为地域坐标,深入浅出地揭示了食用菌产业如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它并非泛泛而谈的理论指南,而是将实操性与前瞻性巧妙融合,旨在为广大农村创业者、食用菌种植户以及对农业产业发展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本书聚焦于“周年生产”这一核心理念,强调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精细化的管理,实现食用菌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与高效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最大化经济效益。 一、 宏观背景与区域优势:为何是唐县,为何是食用菌? 本书的开篇,首先构建了唐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宏观背景。唐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太行山前平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农业基础。这里气候条件适宜,年降水量充沛,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温湿度保障。同时,唐县拥有相对充足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为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本书深入分析了唐县在发展食用菌产业方面的区域优势。这包括: 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唐县交通网络发达,靠近京津等大型消费市场,为食用菌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便利的物流条件,减少了运输成本,缩短了市场响应时间。 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 唐县作为农业大县,盛产玉米、秸秆、稻壳等农作物,这些都是发展食用菌栽培的优质培养基原料。这不仅解决了原料的供应问题,还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符合循环农业的发展理念。 政府政策的扶持与引导: 本书会介绍当地政府在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例如在土地流转、技术培训、资金补贴、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为农民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区域内已有的产业基础与技术积累: 尽管本书旨在提供创新的周年生产模式,但它也会肯定唐县在食用菌种植方面已有的经验和一定程度的技术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和突破。 二、 “周年生产”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周年生产”是本书的核心,它并非简单的全年种植,而是基于科学的原理,通过合理的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设施改良以及精细化管理,实现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周期的食用菌在一年内轮番上市,形成稳定、持续的供应能力。 本书将从以下几个维度详细阐述“周年生产”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1. 科学的品种选择与搭配: 因地制宜: 针对唐县的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推荐适宜种植的优良食用菌品种。这可能包括喜温、喜凉、耐旱、耐湿等不同特性的品种。 错季栽培: 针对不同品种的生长周期和对环境条件的需求,科学搭配,实现不同季节、不同温度下的连续出菇。例如,夏季可推广抗高温品种,冬季则选择耐寒品种。 市场导向: 结合市场需求分析,选择具有市场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品种,如香菇、平菇、金针菇、杏鲍菇、灵芝、白灵菇等,并考虑不同品种在营养价值、口感风味、加工用途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 抗病性与丰产性: 重点介绍具有良好抗病性、高产稳产性,且易于规模化栽培的品种,降低种植风险。 2. 先进的栽培模式与技术: 工厂化与智能化: 介绍如何利用现代农业设施,如智能温室、自动化控温控湿系统、LED补光系统等,创造适宜不同食用菌生长的最佳环境,打破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周年均衡出菇。 立体栽培与密闭栽培: 探索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立体栽培技术,以及可以精细控制环境的密闭式栽培模式,以应对土地资源有限的挑战,并提高生产效率。 生物技术应用: 探讨如何利用先进的菌种选育、纯化、驯化技术,培育出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优良菌种,为周年生产提供坚实的种质基础。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详细介绍如何将唐县丰富的农作物秸秆、棉壳、木屑等作为培养基原料,通过科学的配方和灭菌技术,生产出高品质的栽培基质,降低生产成本,并形成绿色循环的生产链条。 3. 精细化的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环境调控: 详细讲解如何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的需求,进行精准调控。 营养管理: 介绍如何科学配制培养基,合理补充营养,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 病虫害综合防治: 强调绿色、生态的病虫害防治理念,介绍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手段,以及在必要时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确保产品安全。 采摘与包装: 讲解不同食用菌的最佳采摘时机、采摘方法,以及标准化、保鲜化的包装技术,以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 经济效益分析与市场营销策略 本书不仅关注生产技术,更注重经济效益的实现。 成本核算与效益分析: 提供详细的成本构成分析,包括基质原料、菌种、水电、人工、设施折旧、运输等,并结合不同品种的产量、价格,进行实际的投资回报分析,帮助读者清晰了解潜在的经济效益。 多元化产品开发: 鼓励读者跳出传统鲜菇销售模式,探索食用菌的深加工,如菌菇酱、菌菇罐头、菌菇粉、菌菇提取物等,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 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强调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的重要性,介绍如何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参加展会、发展电商平台、与大型商超建立合作关系等多种方式,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合作与组织化: 鼓励农民加入合作社或成立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抱团发展,提升议价能力,统一品牌形象,共同开拓市场,规避个体经营的风险。 风险规避与应对: 提示在食用菌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市场价格波动、病虫害爆发、自然灾害等,并提供相应的规避和应对策略。 四、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为了让内容更加生动和具象,本书还将引入唐县当地成功发展食用菌周年生产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将涵盖不同规模的种植户,从家庭小作坊到专业合作社,真实展现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困难,实现致富梦想。这些案例将从品种选择、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管理模式等多个角度,为读者提供宝贵的借鉴。 五、 未来展望与可持续发展 本书的最后,将对唐县食用菌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这可能包括: 科技创新驱动: 强调持续引进和研发新品种、新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环境挑战。 绿色生态发展: 倡导发展生态友好型食用菌生产,减少化学品使用,加强废弃物处理,打造绿色、可持续的产业。 产业融合发展: 探索食用菌产业与乡村旅游、康养产业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 呼吁加强对农村技术人才的培养,为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食用菌周年生产致富:河北唐县》旨在成为唐县乃至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明白人”和“领路书”。它不仅提供技术指导,更注入了致富的信心和可能。通过对“周年生产”模式的深度解析与实践指导,本书将帮助读者掌握可持续、高收益的食用菌种植方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