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

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塔西佗 著,马雍,傅正元 译
图书标签:
  • 历史
  • 罗马帝国
  • 日耳曼尼亚
  • 传记
  • 阿古利可拉
  • 军事
  • 古代史
  • 古典文学
  • 塔西佗
  • 罗马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24822
版次:1
商品编码:10554444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59-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我们在翻译《阿古利可拉传 日尔曼尼亚志》时,以“楼布古典丛书”中哈吞所据的拉丁原本为蓝本:因此,凡是在这两种英译本有大出入的地方,我们几乎完全依从哈吞译本;而在两个译本大致相同的地方,我们则多采取车迟和布洛居礼布二氏的译法。

作者简介

作者:(古罗马)塔西佗译者:马雍傅正元

目录

译者前言
塔西佗及其作品
阿古利可拉传
注释
附:罗马经略不列颠大事年表
日耳曼尼亚志
注释
译名引得

精彩书摘

  “你们以为罗马人作战的勇敢也会和他们平时的淫荡一样厉害吗?要知道,只是由于我们的内哄,才造成了他们的威名;只是由于他们对手的错误,才造成了他们军队的光荣;他们的军队都是由四方八面各个种族的人拼凑起来的,只有胜利,他们才能团聚在一起;一打败仗,他们便会土崩瓦解。那些高卢人、那些日耳曼人,(说来很惭愧)还有那些不列颠人,虽然他们拿自己的血肉来替异族统治者作战,可是,他们以前与罗马人敌对的时间,远较他们现在受罗马人奴役的时间为长久,能认为他们都会忠心赤胆地归附罗马人吗?靠恐惧来联系感情是不稳固的,一旦恐惧消失以后,那些人就会开始仇恨了。一切鼓舞着胜利的力量都在我们这一方面。在罗马人那方面,没有妻子在鼓励他们前进,没有双亲在斥责他们败退。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没有家乡,即或有家乡,也不在此处。他们的人数是很少的,他们处在生疏的环境里是感到不安的,他们举目四望,所见到的苍天、碧海和深林都使他们有置身异地之感;诸神已经把他们像瓮中之鳖一样地送到了我们的手中。不要被他们那无用的漂亮的装饰,被那金的、银的闪光所吓倒,那些东西既不能保护谁,也不能伤害谁。就是在敌人自己的战线里,我们还可以找到我们的帮手。那些不列颠人会懂得他们应该替谁作战;那些高卢人会回想起他们往日的自由;那些日耳曼人会抛弃他们,像最近乌昔鄙夷人逃跑了一样。此外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
《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罗马的北疆风貌与征服者的目光 塔西佗,这位以洞察世事人情、笔力雄健著称的古罗马历史学家,在其不朽的著作《编年史》和《历史》之外,还留下了两篇精炼而深刻的篇章:《阿古利可拉传》与《日耳曼尼亚志》。这两篇作品,虽篇幅不及巨著,却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罗马帝国扩张的边缘地带,以及那些与罗马文明既碰撞又融合的异域民族。它们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更是对人性、权力、文化冲突乃至文明边界的深刻反思。 《阿古利可拉传》:一位罗马将领的功业与时代缩影 《阿古利可拉传》是塔西佗为其岳父格奈乌斯·尤利乌斯·阿古利可拉所作的传记。阿古利可拉,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公元一世纪后期,作为罗马总督,在不列颠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塔西佗借由阿古利可拉的生平,不仅颂扬了他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更借此审视了罗马帝国的扩张政策,以及身处权力中心人物所面临的挑战与抉择。 传记的开篇,塔西佗便以其标志性的犀利笔触,描绘了阿古利可拉早年求学、参军的经历。他强调阿古利可拉在军旅生涯中展现出的非凡勇气、严谨治军以及对士兵的关怀。这种对细节的着墨,使得阿古利可拉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历史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智慧与担当的个体。 随后,传记的核心内容聚焦于阿古利可拉在不列颠的统治。不列颠,在罗马人眼中,是一个遥远、蛮荒且充满敌意的土地。当地的凯尔特部落,虽然零星分布,却拥有着顽强的抵抗意志。阿古利可拉的任务,是将罗马的秩序和文明带到这片土地,更重要的是,确保罗马在此区域的统治稳固,并为帝国带来战略上的安全。 塔西佗详细记述了阿古利可拉在不列颠推行的军事策略。他并非一味地依赖武力征服,而是采取了更为灵活和长远的策略。他深入了解不列颠的地形,因地制宜地部署军队;他积极修建道路和防御工事,以期建立一个持久的统治框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阿古利可拉在不列颠推行的“罗马化”政策。他鼓励当地居民学习拉丁语,采用罗马式的服饰和建筑,并引入罗马的法律和习俗。塔西佗在描述这些政策时,既肯定了其在推广文明方面的积极作用,也隐晦地流露出对这种强制性文化同化的忧虑,他似乎在质疑,文明的传播是否必然伴随着对原有文化的压制。 传记中最令人难忘的篇章之一,便是阿古利可拉率领军队深入不列颠北部,与当地最顽强的抵抗力量——卡莱多尼人(Caledonians)——展开决战的情景。塔西佗在此展现了他宏大的叙事能力,通过对战役细节的生动描绘,以及对双方将士心理的细腻刻画,将这场发生在海边平原上的战役渲染得惊心动魄。他引用了阿古利可拉在战前对士兵的著名演讲,这篇演讲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同时也流露出罗马军人对家园和荣誉的深切情感,以及对征服命运的坚韧接受。 然而,《阿古利可拉传》并非仅仅是一部军事史或人物传记。塔西佗借由阿古利可拉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罗马政治的复杂性。阿古利可拉的成功,也招致了罗马皇帝的猜忌。在多米蒂安皇帝统治时期,权力斗争和政治倾轧如同阴影笼罩着帝国。阿古利可拉的功绩,在某些人眼中,已成为对皇权的一种潜在威胁。塔西佗在传记中,对多米蒂安皇帝的残暴和多疑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他将阿古利可拉的最终结局,部分归因于皇帝的嫉妒和恐惧。 塔西佗在叙述阿古利可拉晚年生活时,也展现了他对人性弱点的洞察。阿古利可拉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了相对低调的生活,避免卷入政治漩涡。塔西佗认为,这是一种明智的生存之道,也是一种对帝国体制的无声抗议。传记的结尾,塔西佗对阿古利可拉的逝去表达了深切的哀悼,并以一种略带悲情和反讽的笔调,反思了那些在权力游戏中失落的英才,以及罗马帝国在繁荣之下潜藏的危机。 《日耳曼尼亚志》:罗马人眼中的“蛮族”与文明的对比 如果说《阿古利可拉传》关注的是罗马文明向外的扩张,那么《日耳曼尼亚志》则将目光投向了罗马帝国北部边境之外的日耳曼尼亚地区,描绘了生活在那里的部落民族。这篇作品,是塔西佗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搜集和分析,以及可能的信息来源(例如,罗马士兵在边境的见闻),对日耳曼尼亚居民的社会、风俗、政治和军事状况进行的一次系统性介绍。 《日耳曼尼亚志》的开篇,塔西佗便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他的写作目的:他要描绘一个与罗马截然不同的世界,并以此来反思罗马自身的社会状况。他认为,日耳曼尼亚人虽然在物质文明上远不如罗马,但在道德品质、生活方式上,却保留着一些罗马人所忽视甚至已经丧失的“淳朴”和“美德”。 塔西佗详细描述了日耳曼尼亚人的地理环境,以及他们严酷的生活条件。这片土地多雨、阴暗、荒凉,造就了日耳曼尼亚人强壮的体魄和坚韧的性格。他着重描写了他们的社会结构,如氏族制度、部落联盟以及贵族和自由民之间的关系。在政治方面,他指出日耳曼尼亚人尚不具备罗马式的集权统治,而是以部落大会和贵族会议来决定重大事务。这种分散的政治形态,在塔西佗看来,既是他们的局限,也某种程度上保护了他们的自由。 在风俗习惯方面,塔西佗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他谈到了日耳曼尼亚人的婚姻制度、家庭观念,以及他们对女性的尊重(与罗马社会存在某些差异)。他对他们的宗教信仰、祭祀仪式也进行了介绍,虽然这些描写可能带有罗马人的理解滤镜,但仍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日耳曼尼亚宗教文化的一扇窗口。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塔西佗对日耳曼尼亚人的军事组织和作战方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他描述了他们的武器装备,如长矛、盾牌和短剑,以及他们的战术特点,如严密的方阵、勇猛的冲锋和持久的耐力。他认为,尽管日耳曼尼亚人的武器和战术相对简单,但凭借其个人勇猛和团队协作,他们在战场上给罗马军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日耳曼尼亚志》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对日耳曼尼亚风土人情的单纯记录,而在于塔西佗通过这种描绘所进行的“反思”和“批判”。他借日耳曼尼亚人身上所体现出的某些品质,例如诚实、勇敢、勤勉、对荣誉的看重,以及对金钱的淡泊,来影射和批判当时罗马社会的衰败景象。他哀叹罗马人沉溺于奢靡、腐败、懒惰和对权力的无止境追逐,失去了先辈的德行。 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亚志》中,并未完全将日耳曼尼亚人描绘成纯粹的“野蛮人”。他承认他们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并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罗马人更加“文明”。这种将“蛮族”与“文明”进行对照的做法,是塔西佗写作的一个重要手法,他借由外部世界的镜像,来审视和评价自身文明的得失。 这两篇作品,一则聚焦于罗马的边疆将领及其不列颠的功业,另一则描绘了罗马以北的日耳曼尼亚部落,共同构成了塔西佗史学作品中关于罗马帝国边缘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叙事技巧和卓越的文学价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也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伟大文明在扩张与守成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世界以及内部的反思。通过《阿古利可拉传》和《日耳曼尼亚志》,我们不仅看到了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张,更看到了罗马人在面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时,所展现出的复杂心态,以及他们对自身文明价值的不断追问。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置身于那古老而神秘的罗马世界。书中那些关于阿古利可拉的生平事迹,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作为罗马帝国杰出将领的勇猛果敢,也有作为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的智慧与远见。作者塔西佗,用他那精炼而富有力量的笔触,勾勒出阿古利可拉那高尚的人格和不朽的功业。读着读着,我仿佛能感受到战场上的金戈铁马,也能体会到他治理地方时所展现出的严谨与仁慈。书中所描绘的那些历史场景,那些人物的对话,都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特别是关于阿古利可拉在不列颠的军事行动,那些详细的战役描述,让我对当时的军事策略和战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我也看到了阿古利可拉作为一个普通人,其情感的细腻和对家国的深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传记,更是一部关于勇气、智慧、忠诚与奉献的颂歌,它激励着我不断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评分

对于《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这样一部作品,它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关于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宏大叙事。阿古利可拉的生平,本身就是罗马帝国扩张过程中一个缩影,他作为征服者的代表,在不列颠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日耳曼尼亚志》则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了罗马文明与野蛮部落之间的张力。塔西佗的叙述,并非简单的褒贬,而是充满了对历史的冷静分析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让我们看到,文明的进步并非总是伴随着和平与繁荣,它往往也需要付出代价,甚至是血与火的洗礼。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思考,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文明”?是罗马的制度、法律和秩序,还是日耳曼人身上那种原始的自由与勇气?这本书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丰富的史料和深刻的论述,引导读者去自行探索和思考。这种开放式的呈现方式,使得这部作品具有了永恒的魅力,无论何时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

评分

《日耳曼尼亚志》这部作品,则将我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那是一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生活着一群彪悍而充满野性的日耳曼部族。塔西佗用他那观察入微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这些部落的风俗习惯、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他们与罗马帝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读罢此书,我对日耳曼民族的早期生活有了豁然开朗的理解。书中那些关于氏族制度、战争仪式、英雄传说以及对自然崇拜的描写,都充满了异域风情,引人遐想。我尤其对塔西佗对这些民族的性格特质的分析感到赞叹,他既看到了他们的勇猛好斗,也看到了他们身上所蕴含的淳朴与正直。这种独特的视角,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地理志和民族志,成为了一部深刻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文献。它让我们看到了罗马文明之外的另一种文明形态,也促使我们思考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对人类多样性的深深敬意。

评分

《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这本书,如同一个古老的回响,在现代的语境下,依旧能引起我们深刻的共鸣。阿古利可拉的生涯,映射出那个时代英雄人物的奋斗与抉择,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或顺应,或抗争,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而塔西佗对日耳曼民族的描绘,则让我们看到了历史进程中,文明与“野蛮”之间永恒的对话。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历史的详实信息,更在于它所传递出的,关于权力、伦理、文化认同以及人性本质的普适性思考。当我沉浸在书中那些关于战争、政治、风俗的描述中时,我常常会联想到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会思考历史是否在以某种形式不断重演。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和平,也更加敬畏历史,它是一种智识的启迪,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当我合上《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的时候,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对作者智慧的深深敬佩。塔西佗的文笔,如同雕塑家的刻刀,将历史的细节打磨得精致而有力。他的人物刻画,尤其是对阿古利可拉的描写,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让人感觉仿佛亲身经历了他的人生。而对于日耳曼民族的记述,则充满了民族志的严谨和文学的想象力,将那个遥远的时代描绘得如在眼前。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罗列史实,更在于它对历史事件背后动机的深度挖掘,以及对人物性格的精准剖析。塔西佗以一种近乎哲学的高度,审视着帝国扩张、民族冲突以及权力与人性的复杂关系。他的叙述,总是能够触及到历史的本质,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地进行反思。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洞察历史的眼光。

评分

当时法兰克王国内一方面私有制已出现,各阶级已形成;另一方面氏族部落虽已逐渐解体,但影响还未消除。因此,这些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就突出地反映在日耳曼法上。

评分

总算到手了,快递很快,塔西佗的第一部书

评分

(46)上面我已经提到,埃及人是不用公山羊或是母山羊作牺牲的。理由是这样:称为孟迭司人的埃及人认为潘恩是十二神之先的八神之一。在埃及,画家和雕刻家所表现的潘恩神和在希腊一样,这位神长着山羊的面孔和山羊的腿。但是他们不相信他就真是这个样子或以为他与其他的神均有所不同,他们所以把他表现成这种形状的理由我想还是不说为好。孟迭司人尊崇一切山羊,对牡山羊比对牝山羊更加尊崇,特别是尊崇山羊的牧人。有一只牡山羊被认为是比所有其他的牡山羊都更要受到尊崇,当这只山羊死掉的时候,在整个孟迭司诺姆都规定要举行大规模的哀悼。在埃及语里,公山羊和潘恩都叫做孟迭司。在我当时,在这个诺姆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个妇女和牡山羊公然性交。这件事是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的。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结婚哈哈哈哈

评分

封皮有点脏,

评分

就是里面很多人名和地名的翻译,跟现在通常使用的不太一样。

评分

塔西佗的家业和出生地点已经无法确知了。他大约出生在一个高贵的旧贵族家庭里。他的父亲曾在高卢做官,地位颇高。他生于公元五五年以前不久,死于一一七年至一二○年之间;他的一生经历了皇帝尼罗、加尔巴、维泰利阿斯、魏斯巴兴、狄度斯、多米先、纳尔瓦和图拉真诺朝。

评分

,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我们在翻译阿古利可拉传日尔曼尼亚志时,以楼布古典丛书中哈吞所据的拉丁原本为蓝本因此,凡是在这两种英译本有大出入的地方,我们几乎完全依从哈吞译本而在两个译本大致相同的地方,我们则多采取车迟和布洛居礼布二氏的译法。,,&你们以为罗马人作战的勇敢也会和他们平时的淫荡一样厉害吗要知道,只是由于我们的内哄,才造成了他们的威名只是由于他们对手的错误,才造成了他们军队的光荣他们的军队都是由四方八面各个种族的人拼凑起来的,只有胜利,他们才能团聚在一起一打败仗,他们便会土崩瓦解。那些高卢人、那些日耳曼人,(说来很惭愧)还有那些不列颠人,虽然他们拿自己的血肉来替异族统治者作战,可是,他们以前与罗马人敌对的时间,远较他们现在受罗马人奴役的时间为长久,能认为他们都会忠心赤胆地归附罗马人吗靠恐惧来联系感情是不稳固的,一旦恐惧消失以后,那些人就会开始仇恨了。一切鼓舞着胜利的力量都在我们这一方面。在罗马人那方面,没有妻子在鼓励他们前进,没有双亲在斥责他们败退。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没有家乡,即或有家乡,也不在此处。他们的人数是很少的,他们处在生疏的环境里是感到不安的,他们举目四望,所见到的苍天、碧海和深林都使他们有置身异地之感诸神已经把他们像瓮中之鳖一样地送到了我们的手中。不要被他们那无用的漂亮的装饰,被那金的、银的闪光所吓倒,那些东西既不能保护谁,也不能伤害谁。就是在敌人自己的战线里,我们还可以找到我们的帮手。那些不列颠人会懂得他们应该替谁作战那些高卢人会回想起他们往日的自由那些日耳曼人会抛弃他们,像最近乌昔鄙夷人逃跑了一样。此外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评分

必收书系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