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十大王牌军

国民党十大王牌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冠任 著
图书标签:
  • 国民党
  • 抗战
  • 军事历史
  • 王牌部队
  • 滇缅战场
  • 桂林军阀
  • 李宗仁
  • 白崇禧
  • 战史
  • 陆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ISBN:9787509803646
版次:1
商品编码:1010442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14
字数:7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攻击品牌军——第2军:前身为北伐时蒋介石亲兼军长的国民革命军1军1师。该军兵员充足,全部为美械装备,以善于攻击驰名。
  “广西狼兵”——第7军:号称“钢军”,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看家部队。擅长山地作战,以近战夜战出名,战斗力相当强,战术也很灵活,作战勇悍,有“广西狼兵”之称。
  精锐种子军——18军:建军较早、实力大、名将多,是国民党军老牌劲旅。该军先后产生了国民党军5个一级上将、4个参谋总长、两任海军总司令、1个空军总司令、1个勤联总司令、20多个军长,号称“种子军”。
  攻守双料军——第25军:从杂牌打出的品牌军。能攻善战,将领凶悍。是国民党军内战主力,配备快速纵队,火力强大、凶猛。
  铁甲机械军——第5军:抗战期间少数的机械化军,嫡系中的品牌。指挥官几乎都是黄埔毕业生。部队兵员素质高,火力强大,但指挥官自主能力差。
  魔头乱世军——第8军:抗战中远征军的主力之一,为半美式装备,火力猛,战斗力强。在内战中,解放军有“打垮七十三,拖死第八军”的口号。
  新锐实力军——新1军: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官兵文化水平高,将领强悍,时称“天下一军”,代表人物郑洞国、孙立人都是一代强将。但军中派系争执厉害。
  虎贲御林军——第74军:以傲、恨、悍出名,战斗意志、战斗力、纪律性都在国民党军中首屈一指,能打硬仗恶仗,攻守兼备,号称“五大主力”之首。
  杂牌强悍军——第35军:历经百战,攻守兼备,尤其以“善守城”出名,在抗战中多次痛击日伪军,曾是著名的常胜军。
  野战凶悍军——第52军:既抗日,也反共;既会攻击,也会逃跑;既是“倚海剑”,又是“千里驹”;既会吹牛。也敢斗狠,是在战火中打出来的品牌,号称“国军第六大主力”。

内页插图

目录

第-章攻击王牌军——第2军
1.几度风雨。此2军非彼2军
2.深得蒋介石宠信的蒋鼎文门
3.“征战”与“兵商”门
4.“福将”李延年
5.全师上尉以上军官按连坐法处分
6.王凌云上任。再次远征作战
7.军长是从排长升起来的
8.白崇禧三难第2军
9.“30年一轮回。这是天命
10.嫡系王牌军成了解放军的一个师

第二章 “广西狼兵’——第7军
1.“桂系新三雄
2.“北伐是广西推动的
3.龙潭战役立大功
4.内乱:惨遭灭顶之灾
5.“还不如把红军留在江西好呢
6.“反蒋到底”的宣誓
7.凇沪抗战拼了老本
8.第7军在徐州会战的前前后后
9.打游击靠共产党
10.“财从天上落”的奇迹
11.在武汉的“拆台戏
12.“我从出道以来都没这样大败过
13.李本一被处死

第三章 精锐种子军——第18军
1.陈诚创军,好事多磨难
2.“扩军法”门
3.先锋旅和王牌师的惨败。全军损失三分之二门
4.淞沪一战:第18军“打”出2个军长门
5.军长“黄悟我”上任之前改名“黄培我
6.宜昌一战,引发惊人“后果”
7.胡琏“奋争”军长
8.湘西会战:煮熟的鸭子飞了
9.“河蚌相争”,“得利渔翁”也不快门
10.前去救援,却陷入天罗地网门
11.死中求生:胳膊没拧过大腿
12.胡琏“救”第12兵团门

第四章 攻守双料军——第25军
1.两支乌合之众组成第25军
2.第67军编入第25军门B
3.皖南事变的刽子手门
4.“杂牌”如何成“王牌
5.末日疯狂:上的欺骗与下的绝望
6.代理军长的儿子被枪决
7.“多享几个月的福后,又和我们见面了”

第五章 铁甲机械军——第5军
1.“落难公子”巧遇两“伯乐
2.南京保卫战:不怕死的英雄被埋没
3.世界一流的武器。国军一流的战将
4.昆仑关一鸣惊人
5.远征缅甸。4.2万人马只剩下2万脚
6.“火烧背阴山。水淹龙陵城”
7.邱清泉在云南的“武行当
8.和谁都搞不来的邱清泉
9.再次东援黄百韬
10.从走“下策”到“死守”
11.军长失踪,副军长赌气
12.熊笑三的结局

第六章 魔头乱世军——第8军
1.军长第一仗就受到“人生第一次处分
2.郑洞国“为人做嫁衣裳
3.血战松山
4.李弥的“疗伤”和短暂的辉煌
5.“傀儡军长”周开成和全军覆没
6.李弥的“生死逃亡
7.李弥“起义”后又出逃
8.千里逃窜。还是逃不出命运的绳索

第七章 新锐实力军——新1军
1.从税警总团到远征军
2.一个团救出英军一个师,一战成为“天下名师
3.生死撤退:因抗命早5个月安全到达印度
4.“婆媳之争”
5.“亚热带丛林之王”一听新1军的名字转身就逃
6.第54军“出事”被“送”往国外
7.异国归来。连马匹都坐飞机
8.糊涂中转入内战,孙立人与长官“内战”更猛烈
9.辽西成为了新1军的坟场
10.暂编53师最后的结局

第八章 虎贲御林军——第74军
1.名噪一时的俞济时和王耀武
2.第74军的主官:两个生意佬
3.万家岭大捷,任光曾谱写《第74军军歌》
4.俞济时与王耀武“玩真假”大戏
5.常德会战:8315人生还83人
6.雪峰山会战:获得第二面飞虎旗
7.张灵甫:人兽两性兼具的鬼才悍将
8.张灵甫的乌鸦嘴和盂良崮自杀
9.邱维达“重建”第74军
10.在挣扎中灭亡,军长成了“老敌手”的军事教员

第九章 杂牌强悍军——第35军
1.守城名将:从团长到军长
2.“长城抗日的最后一战”
3.与德王和鬼子的闪电较量
4.守太原城:“陈扒皮”升任副军长
5.铁心跟随“傅先生"
6.傅作义的两只虎:孙兰峰、董其武
7.围涞水,战庄疃——痛斩“虎头师”
8.在新保安的守城战中毁灭
9.不保留建制,全部改编为解放军

第十章 野战凶悍军——第52军
1.因长城抗战丢了军番号
2.“打得最窝”和“亮西边"
3.台儿庄大战的攻击王牌
4.战功赫赫的郑洞国竟被逼出第2师
5.守瑞昌拱卫武汉
6.湘北练兵的“读书”趣闻
7.“牛营”、“牛兵”、“牛师”和“鬼子走的妙
8.“闲”出事端来,上、中、下都出事儿
9.初战东北的“兴奋"
10.血战摩天岭。兵败新开岭
11.刘玉章上访和撂挑子
12.死里逃生,第2师毁在自己手里
13.又一次“敦克尔克大撤退

精彩书摘

  1.几度风雨,此2军非彼2军
  国民革命军第2军,源自于湖南的建国湘军,但这建国湘军不是蒋介石时代第2军的“正根”。国民革命军第2军首任军长为谭延闿。
  谭延闽的父亲叫谭钟麟,湖南茶陵人,大清咸丰六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他文人却有武才,追随湘军首领左宗棠征战四方。由于会打仗,官至浙江巡抚、陕甘总督、吏部尚书、闽浙总督、两广总督。名门之后谭延闽当属“将门虎子”,但个人出身却很低微。他是谭钟麟在浙江巡抚任上与丫鬟李氏私通所生的。李氏生子后才被纳为妾,但吃饭时仍不能与家人坐席,只能在桌边站着吃。因为庶出,谭延闿被人称为“小老三”。他自小就为老娘愤愤不平,也视庶出为恨事。
  官场风水轮流转。在两广总督任上时,谭钟麟被慈禧太后嫌弃,不得不提前退休回了老家湖南,然后在长沙荷花池自建谭家大屋,谭延闿和母亲也随着回湘。因为“出身不好”,谭延闽读书努力用功,既学文又习武,论语倒背如流,还精通骑射。:1904年,24岁的他竟然一举考中会元。在近200年科举中,湖南出过状元、榜眼、探花,就是没出过会元(会试第一名),谭延间一破湖南“200年记录”,震动三湘。会试后参加殿试,皇帝点他为二甲第35名,赐进士出身。子贵母荣,谭钟麟便向家人宣布:“李氏夫人可以入正厅就座用膳。”谭延闽中进士后,录用到当年父亲工作过的翰林院。可他上班几个月就因事请假回湖南。此时革命党人、明德中学体育老师黄兴准备长沙起义,要“炸”湖南巡抚。谁知隔墙有耳,被人了告密,遭到清廷四处捕抓,躲在明德中学创办人龙绂瑞府里。谭延闿是明德中学校董,于是和龙绂瑞背着银子联手打点关系,天大的官司,地大的银子,两人把黄兴捞出来后将他送出长沙,黄兴东跑去日本,继续闹革命去了。
  腐败的大清王朝没维持几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首先爆发。22日,湖南的共进会会员焦达峰和陈作新联手打下长沙府,成立军政府,宣布湖南独立。湖南君主立宪派抢先下手,推举“豪门新秀”谭延闽为湖南都督。但遭到新军的强烈反对,焦、陈立即登上正副都督宝座。君主立宪派不罢休,于次日成立湖南参议院,推举谭延闿为院长,并硬性规定:都督的命令须取得参议院同意,才能公布执行,否则无效。谭延闽成了卡正副都督脖子的实权人物。
  谁知谭延闿还没来得及与正副都督较量,焦达峰和陈作新就被手下一个叫梅馨的军官乱刀斩首砍掉了头。梅馨原是湘军第50标营管带,为焦、陈争权立下过大功,事后论功行赏,要求做大官,被焦、陈一口拒绝。不让人当官不就是叫我去死么!这梅馨气一上来,舍得一身剐,带上一班人马冲进督军府,竟然把焦、陈两人乱刀砍死了。焦达峰被杀,就要一人接替来当湖南都督。梅馨知道自己资历不够,难以服众,于是说:“去把谭延闿抬来。”谭院长虽在长沙“威望极高”,但影响只及于高层。

前言/序言

  20世纪初,主导中国革命的运动,是使中国从一个分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逐步走向统一国家的国民革命。它由孙中山发起后被蒋介石掌握最高领导权,其核心的军事力量就是国民革命军(以下简称国军)。
  在国民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国民革命军在打倒军阀、统一四分五裂的中国方面立下大功,在中华民族遭受外族侵略的抗日战争中,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正面战场的抗战责任,打了不少大仗、硬仗,将士们用血肉之躯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的独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战曲。也奠定了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我们听听那国军将士传唱《凯旋歌》吧:
  炮声隆隆,同志们齐奋勇,抖擞精神,勇敢前进,拼命作斗争!
  进兮!进兮!抗日军队,锐气贯长虹。不收失地,不灭日贼,宁死目不瞑。
  枪声堂堂,个个精神壮,冲破敌人,杀退敌人,魂飞胆又丧。
  进兮!进兮!长驱直入,进捣阳山旁。不擒傀儡,不夺辎重,誓不转故乡。
  号声鸣鸣,好似催阵鼓,风云色变,杀气冲霄,战士猛如虎。
  进兮!进兮!手提敌头,战衣血模糊,白山黑水,我做主人,万岁齐高呼!
  金声扬扬,保胜收战场,凯旋唱歌,跳舞红旗,乱飞扬。
  进兮!进兮!民众庆祝,欢迎救国忙,羊羔美酒,纪念吾辈,民众庆解放。
  国民革命军在战火中锤炼出多支有战斗力的部队,鼎盛时期多达800万人马。但是,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因为充当反人民的工具,这支强大的部队不可避免地败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它在北伐中兴起.在抗战中成为劲旅,又在内战中失败。盛衰存亡,前后不过区区几十年的时间。其辉煌与屈辱、胜利和失败的历史令人深思……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要把国军各部队战斗力排出准确的一二三个名次。是不可能的。本书选择了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7军、第18军、第5军、第25军、第35军、第8军、第74军、新1军和第52军十个军。且号称“十大王牌军”。记述它们的征战轨迹和其中发生的人和事。只是为了让人们对国军部队有个大致的了解。
《烽火岁月:那些浴血奋战的国军精锐》 一、 军魂铸就:国军精锐部队的缘起与成长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而在这部史诗中,国民革命军无疑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中华民族遭受外侮、内忧不断的艰难岁月里,国民革命军汇聚了无数热血青年,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要理解国民革命军的辉煌与坎坷,探究其精锐部队的形成与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国民革命军的早期军事力量,可以追溯到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国同盟会,以及之后黄埔军校的建立。黄埔军校,这座被誉为“将帅摇篮”的军事学府,不仅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军事人才,更铸造了国民革命军的革命精神和铁的纪律。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将领们,他们身上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既有救国救民的理想,也饱含着坚定的革命意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迅猛发展,而国民革命军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整编与发展。在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一度统一了中国大部,这是国民革命军建军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国共两党的合作破裂,也使得国民革命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作为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主力,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这场事关民族存亡的战争中,国民革命军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诞生了许多令日寇闻风丧胆的精锐部队。这些部队,无论是在正面战场上浴血奋战,还是在敌后战场上牵制日军,都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在复杂的政治军事环境中,国民革命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经历着内部的分化与重组。尽管如此,其中依然不乏战斗力强悍、意志顽强的部队,他们在战场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烽火岁月:那些浴血奋战的国军精锐》并非简单罗列某支部队的番号,而是试图从更宏观的角度,深入探讨国民革命军精锐部队的形成机制,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思想、战术运用、武器装备以及人事制度等方面的特点。我们将追溯这些部队从萌芽到辉煌,再到最终的历史走向,力求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国民革命军形象。 二、 战场磨砺:精锐部队的锻造之路 精锐部队的诞生,绝非一蹴而就,而是历史的必然,是战场血与火的洗礼。国民革命军的精锐部队,它们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与荣光。 1. 军事改革与现代化建设: 国民革命军历经多次军事改革,从早期模仿苏联模式,到后来借鉴欧美军事理论,其现代化建设从未停歇。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前夕,国民政府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整训,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引进先进的武器装备,组建了一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部队。例如,接受德国军事援助的部队,在德国顾问的指导下,在战术、训练、装备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战场上展现出不俗的战斗力。 2. 严格的训练与选拔机制: 精锐部队的形成,离不开严苛的训练和精挑细选的选拔机制。国民革命军中一些著名的军事院校,如陆军大学、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后续)等,为部队输送了大量接受过系统军事教育的军官。同时,对于普通士兵,也进行严格的体能、技能和思想训练。一些战功卓著、纪律严明的部队,往往拥有自己的特色训练方法和严格的内部管理,从而保证了部队的战斗意志和执行力。 3. 优良的武器装备与后勤保障: 战争的胜负,武器装备是重要因素。国民革命军在不同时期,也装备过不少先进的武器。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军中的一些德械师,拥有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步枪、机枪、火炮、坦克和飞机等。虽然总体上,中国军队的装备与日军相比仍有差距,但对于一些精锐部队而言,他们所拥有的现代化武器,在局部战场上能够发挥出强大的威力。此外,有效的后勤保障,是维持部队持续作战能力的关键。尽管受制于国情,国民革命军的后勤保障体系仍有许多不足,但一些精锐部队在后勤组织的效率和能力上,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 4. 战场经验的积累与战术创新: 实战是检验和锻炼部队的最好熔炉。国民革命军的精锐部队,大多是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通过一次次艰苦卓绝的战斗,积累了丰富的战场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战术创新。例如,在抗日战争中,一些部队总结出了适合中国地形和敌情的游击战、运动战战术,有效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他们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灵活运用兵力,发挥出部队的最大战斗力。 三、 战场风云:那些闪耀的名字与辉煌的战役 在国民革命军的征战史中,涌现出了无数英勇的部队,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战场上,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本书并非要逐一列举所有被誉为“王牌”的部队,而是希望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部队及其参与的著名战役,来展现国民革命军精锐部队的整体风貌与历史贡献。 1. 北伐时期的勇猛先锋: 在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战争中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例如,当时一些以黄埔军校毕业生为骨干的部队,他们士气高昂,训练有素,在攻城拔寨、歼灭北洋军阀的战斗中,屡建奇功。这些部队,是国民革命军现代化的开端,也是其政治革命与军事力量结合的典范。 2.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是国民革命军历史上最为艰苦卓绝的时期,也是其展现民族大义与英勇善战的辉煌时期。在正面战场上,许多部队,如 (此处可以提及一些在历史上广为人知的、且战斗力强的部队,但注意避免直接命名书中的“王牌军”以免产生内容重复或冲突,例如可以笼统地描述为“一些装备精良的中央军部队”、“坚守正面战场的德械部队”等),他们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的钢铁长城。从上海淞沪会战的顽强抵抗,到徐州会战的浴血奋战,再到武汉会战的殊死搏斗,这些部队用生命诠释了何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在敌后战场,国民革命军也与八路军、新四军协同作战,牵制和打击了大量的日军,为正面战场的胜利减轻了压力。例如, (此处可以提及一些在敌后进行牵制作战,且具有代表性的国军部队,同样避免直接命名)。 3. 解放战争的最后挣扎: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虽然整体实力受到削弱,但其中一些精锐部队,依然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例如,在一些关键的战役中, (此处可以提及一些在解放战争中,虽然最终走向失败,但战斗力依旧强劲的国军部队,例如在早期战役中表现出色的部队),他们凭借精良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士兵,给解放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这些部队的故事,也反映了那个动荡年代的复杂性。 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部队在著名战役中的战略部署、战术运用、官兵心态等,力求展现一幅幅真实而震撼的战场画卷。我们不回避其历史的局限性,也尊重其在民族危亡关头的贡献。 四、 历史回响:国民革命军精锐部队的遗产与启示 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向前,国民革命军精锐部队的崛起与奋斗,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回响。 1. 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抵御外侮的艰难岁月里,国民革命军精锐部队的浴血奋战,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生动体现。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成为了激励后人的民族英雄。 2. 军事思想的借鉴: 国民革命军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国内外多种军事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其在战术运用、部队建设、人员培养等方面的一些经验,对于后世的军事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 历史教训的深刻性: 国民革命军的兴衰历程,也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内部的政治斗争、腐败问题、战略失误等,都对其军事力量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思这些问题,对于深刻理解中国近代史,以及国家军事力量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通过对国民革命军精锐部队的研究,我们更能深刻理解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和平的珍贵。他们的奋斗,是为了一个和平、繁荣的中国。 《烽火岁月:那些浴血奋战的国军精锐》这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去理解国民革命军精锐部队的历史。我们希望通过严谨的史料考证,生动的战役描绘,以及深刻的历史分析,让读者能够穿越历史的迷雾,触摸到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并从中获得对历史、对国家、对民族的更深层理解。这并非对某一支部队的歌颂,而是对那段历史中,所有为国家浴血奋战过的军事力量的致敬,是对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勇气的回顾。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总觉得国民党就是历史课本上那几个模糊的形象,但这本书把“王牌军”这个概念具象化了,仿佛把那些尘封的战场拉到了眼前。它没有简单地罗列部队番号和战役,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王牌军”的组建背景、核心骨干、军事思想,甚至是一些鲜为人知的内部故事。我尤其对书中对“五大主力”的细致描写印象深刻,不仅仅是他们装备精良,更重要的是他们背后那种精益求精的训练方式和战术创新。读的时候,我脑海里会不断浮现出那些烽火岁月里,士兵们浴血奋战的场景,他们的坚韧、他们的牺牲,还有那些运筹帷幄的将领们。这本书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立体、更生动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胜败”二字可以概括的。它让我看到了战争背后的人性光辉与复杂,以及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军队是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印记的。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历史迷的福音!我一直对国共内战时期的军事博弈很感兴趣,但总觉得资料零散,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作者非常巧妙地选择了“王牌军”这一切入点,通过聚焦那些在关键战役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部队,勾勒出了国民党军队的整体面貌及其演变过程。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战场上的“王牌军”的对比分析,比如早期黄埔系军队的锐气与后期整编部队的机械化,以及他们在面对不同对手时展现出的不同战术风格。书中不仅有宏大的战役描写,更有对基层部队组织、训练、装备的深入剖析,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军队的真实运作模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那场战争的理解上升了一个维度,不再是简单地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去评判,而是能够更客观地去理解各方的力量对比、战术优劣以及历史的必然与偶然。

评分

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关于军队的,更是关于时代的。作者通过对国民党“十大王牌军”的深入剖析,折射出了那个时代中国的种种矛盾与挣扎。我被书中描写的“王牌军”内部的派系斗争、权力博弈以及他们与政治势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所吸引。这让我意识到,军队的强弱,不仅仅取决于武器装备和士兵素质,更与政治环境、后勤保障、指挥系统的效率息息相关。书中也探讨了国民党军队在面对不同敌人时,其战术思想和战略决策是如何受到影响和调整的。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也对“军队”这一概念有了更宏观、更辩证的认识。它让我看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一支军队,无论多么辉煌,都无法脱离时代的洪流。

评分

我一直对军事史的细节特别着迷,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真是太出色了!它不仅仅是一本通史,更像是一本国民党军队的“将星谱”和“兵器录”。作者对每一支“王牌军”的兵力构成、武器装备、训练科目、战术思想都进行了详尽的考证,读起来就像在看一本高质量的军事百科全书。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战术革新”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国民党军队在不同时期是如何借鉴外国军事理论,又是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的。比如,书中对机械化步兵、空地协同作战的早期探索,以及在一些局部战役中展现出的亮点,都让我耳目一新。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即使在最终的失败面前,国民党军队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在军事技术和战术运用上,也曾经有过令人瞩目的成就。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亲身经历那个时代,感受着武器的轰鸣和战术的较量。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仿佛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兵在娓娓道来。它没有那些枯燥的官方报告,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细节和生动的人物刻画。作者通过讲述一个个具体的“王牌军”的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国民党军队的真实面貌。我尤其被书中对一些著名将领的描绘所打动,他们的军事才能、他们的性格缺陷、他们在历史转折点上的抉择,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书中不回避国民党军队的失败,但它更侧重于展现那些“王牌军”在困境中依然迸发出的战斗意志和战术智慧。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军事史,更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命运沉浮和历史的无情。它让我对那些曾经的“敌人”有了更深切的理解,看到了他们作为个体,也有着自己的信仰、痛苦和荣耀。

评分

书的背面稍有瑕疵,整体满意吧

评分

攻击王牌军——第2军:前身为北伐时蒋介石亲兼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该军兵员充足,全部为美械装备,以善于攻击驰名。

评分

还没看

评分

质量很好 早就想买了 最终还是在京东买了 质量非常的好 下次还来。。。。。

评分

很喜欢看书!很喜欢在京东买书!快,方便!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还算可以,不过那时间长了一点诶七八天才来时间长了一点,不过感觉还是很满意的

评分

国军浴血奋战史,值得一读

评分

不错,值得购买。好

评分

非常给力,收到后很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