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植物:化学除草技术

景观植物:化学除草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邓华平 编
图书标签:
  • 景观植物
  • 化学除草
  • 除草技术
  • 园林绿化
  • 植物保护
  • 农业技术
  • 植物病虫害
  • 园艺
  • 植保
  • 除草剂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17341
版次:1
商品编码:1055517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7-07-01
页数:40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景观植物:化学除草技术》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技术类用书,系统介绍了国外国外景观植物化学除草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景观植物化学除草的发展对策,58种景观植物常见杂草的形态特征、分布及其危害;景观植物化学除草基本知识;48种景观物常用的除草剂品种简介;景观植物苗圃化学除草;定植前的化学整地;幼林化学除草;观赏果园化学除草;观赏竹园化学除草;藤本景观植物化学除草;小学生景观植物化学除草;草坪地被植物化学除草;景观植物化学除草的增效技术;外来恶性杂草对景观植物的危害;景观植物化学除草的田间药效试验;常用喷雾机械与设备,以及除草剂安全施用和防护。《景观植物:化学除草技术》可供园林园艺、城建以及农林部门或行业的科技工作者、从事景观植物经营的管理人员,以及农药研发和供销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前言
一、景观植物概述
(一)什么是景观植物
(二)景观植物的作用
(三)景观植物分类

二、国外景观植物化学除草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景观植物
化学除草的发展对策
(一)国外景观植物化学除草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景观植物化学除草的发展对策

三、景观植物常见杂草
1.问荆(7)
2.节节草(7)
3.萹蓄(8)
4.藜(8)
5.灰绿藜(9)
6.小藜(9)
7.地肤(9)
8.猪毛菜(10)
9.反枝苋(10)
10.空心莲子草(11)
11.青葙(11)
12.刺苋(11)
13.皱果苋(12)
14.龙葵(12)
15.马齿苋(13)
16.铁苋菜(13)
17.泽漆(14)
18.茼麻(14)
19.田旋花(14)
20.打碗花(15)
21.圆叶牵牛(15)
22.婆婆纳(16)
23.猪殃殃(16)
24.小蓟(17)
25.大蓟(17)
26.苍耳(17)
27.苦苣菜(18)
28.抱茎苦荬菜(18)
29.泥胡菜(18)
30.辣子草(19)
31.佛耳草(19)
32.蒲公英(20)
33.小白酒草(20)
34.眼子菜(21)
35.野慈姑(21)
36.四叶颇(22)
37.鸭跖草(22)
38.鸭舌草(22)
39.异型莎草(23)
40.扁秆藤草(23)
41.碎米莎草(23)
42.水莎草(24)
43.萤蔺(24)
44.香附子(25)
45.双穗雀稗(25)
46.狗牙根(25)
47.牛鞭草(26)
48.芦苇(26)
49.画眉草(27)
50.千金子(27)
51.牛筋草(27)
52.雀稗(28)
53.马唐(28)
54.白茅(29)
55.棒头草(29)
56.稗草(30)
57.狗尾草(30)
58.金色狗尾草(30)

四、景观植物化学除草基本知识
(一)除草剂的分类
(二)除草剂的加工剂型
(三)除草剂剂型的发展趋势及常见符号的识别
(四)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
(五)除草剂的除草原理
(六)乙氧氟草醚、2,4一滴丁酯、草甘膦、百草枯等
对苗木造成药害的症状
(七)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
(八)发生除草剂药害的补救办法
(九)除草剂的合理使用
(十)除草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一)除草剂混用原则
……

精彩书摘

3.现代化决策技术进入景观植物化学除草领域,使景观植物化学除草的研究和推广发生了极大的改观随着景观植物化学除草技术的进步和研究领域的拓展,景观植物化学除草技术在植被管理计划中得到了重视,现代化的决策技术进入景观植物化学除草领域,以促进景观植物化学除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且为适应准确和综合定量的需要,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也进入景观化学除草领域,这些系统注重景观植物化学除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并采用数学模型,使化学除草的应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4.在化学除草技术研发和推广的同时,加强了化学除草剂对人与环境影响的研究,并且制定了化学除草剂使用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化学除草不仅要重视除草剂活性和除草效果,更要注意除草整个过程的安全性,确保非靶标生物、人类和环境的安全,坚持安全第一,活性第二的原则。
为了确保安全使用化学除草剂,加强了化学除草剂对园地土壤、园地微生物、园中动物与鸟类、园中溪水水质等方面的研究,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环境和非靶标生物不受影响,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严格限制对环境有污染的化学除草剂的使用。

前言/序言


绿色奇迹的秘密:解锁植物生长与健康的艺术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的书,更是一份通往自然和谐的指南,一份理解并赋能植物生命力的钥匙。在这里,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探索之旅,深入植物王国迷人的脉络,揭示那些支撑它们茁壮成长、绽放生命色彩的微妙而强大的力量。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细胞层面开始,剖析植物如何汲取阳光、水分和养分,将无机物转化为生命的能量,构建出令人惊叹的复杂结构。 第一篇:生命之基石——植物的化学语言 在这一篇中,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植物体内发生的那些至关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们如同无形的催化剂,驱动着植物的每一次生长、每一次蜕变。 光合作用的奥秘: 阳光为何能化为生命?我们将深入解析叶绿素的光能捕获机制,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精妙配合,以及二氧化碳如何被转化为糖类,为植物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你将了解到,每一次植物的呼吸,每一次叶片的舒展,都凝聚着对光能的极致运用。我们将详细探讨不同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水分供给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并介绍科学家们如何通过基因工程和环境调控来优化这一过程,提升植物的生产力。 水分的生命之河: 水分对植物而言,如同血液于人体。我们将追溯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运输和蒸腾的完整过程,从根系的毛细根吸收,到木质部的向上输送,再到气孔的蒸腾作用,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你将理解渗透压、水势等关键概念,以及植物如何在高盐、干旱等逆境中保持生命力。我们还将探讨植物对水分需求的差异性,以及不同植物适应不同水分条件的独特生理机制。 矿质营养的奥秘: 土壤中的无机盐并非简单的“养分”,而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原材料”。我们将逐一解读氮、磷、钾等宏量元素以及铁、锰、锌等微量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关键作用,它们如何参与酶的合成、能量的转化、DNA的复制等等。你将了解到,缺乏任何一种关键元素,都可能导致植物生长迟缓、形态异常,甚至死亡。我们将详细介绍植物吸收矿质营养的机制,以及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如何影响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植物激素的指挥棒: 如果说光合作用和矿质营养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那么植物激素就是它们体内精密的“信息传递系统”。我们将探索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五大类植物激素,它们如何调控植物的生长、分化、开花、结果、衰老与脱落。你将看到,这些微量的化学物质,如何精准地指挥着植物的每一次生命活动,从细胞的伸长到花芽的分化,从果实的成熟到落叶的进程。我们还将讨论这些激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信号如何影响它们的合成与传递。 第二篇:绿色世界的守卫者——植物的防御机制 生命并非一帆风顺,植物同样面临着来自病原菌、昆虫、食草动物以及环境胁迫的严峻挑战。它们又是如何在这场生存的较量中,炼就一身“绿色铠甲”的呢? 抵抗力与免疫力: 植物并非被动挨打。我们将深入了解植物的物理防御(如角质层、表皮蜡质、刺毛等)和化学防御(如次生代谢产物、抗菌物质等)机制。你将惊叹于植物如何通过合成有毒物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驱逐害虫,或通过诱导基因表达来增强对病原菌的抵抗。我们将区分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并探讨植物如何识别病原菌的分子模式,激活自身的防御反应。 适应与生存: 在恶劣的环境中,植物同样展现出非凡的生存智慧。我们将探讨植物如何应对干旱、高温、低温、盐碱等胁迫。你将了解到,植物是如何通过调节蒸腾作用、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合成热激蛋白来保护自身细胞,以及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策略。我们将深入研究植物在胁迫条件下的信号转导途径,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来应对环境变化。 第三篇:科技赋能的绿色革命——现代园艺的科学视角 在理解了植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后,我们将目光转向现代科技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与植物互动,培育更健康、更具观赏性、更具经济价值的植物。 精确的营养供给: 基于对植物矿质营养需求的深刻理解,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科学配方施肥,精确地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避免过量或不足。你将了解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植物种类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差异,以及如何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植物生长状况来制定最优施肥方案。我们将介绍缓释肥料、水肥一体化等先进的施肥技术。 环境调控的智慧: 阳光、水分、温度、湿度……这些环境因素不再是难以捉摸的变量,而是可以通过科学手段进行精准调控的要素。我们将探讨温室、大棚等设施如何模拟理想的生长环境,以及传感器、自动化系统如何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实时监测并调整各项环境参数。你将了解如何通过光照补给、喷雾降温、通风换气等措施,为植物创造最佳的生长条件。 病虫害的绿色防治: 告别传统的高污染化学药剂,我们将聚焦于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你将了解到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等方法。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诱捕器、天敌昆虫、生物制剂等手段,在最大程度保护植物健康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传播途径以及早期预警和综合治理的策略。 植物育种与改良的新篇章: 科学的育种技术,如同为植物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我们将简要介绍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如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你将了解到,这些技术如何帮助我们培育出抗病性更强、产量更高、抗逆性更好、观赏性更佳的新品种,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结语:与植物共舞的未来 通过深入了解植物的化学语言、防御机制以及现代科技的应用,我们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奥秘,更能以一种更加科学、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去栽培和管理植物。这本书将引领你走进一个充满生机与智慧的绿色世界,让你成为一名更懂得植物、更能与之和谐共处的“园艺魔法师”。无论是家庭园艺爱好者,还是专业的植物工作者,都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知识,解锁植物生长的无限可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绿色、健康、美好的未来。 在这本书中,你不会找到关于“化学除草技术”的具体方法或产品介绍。我们关注的是植物本身,是它们如何通过内在的化学反应来维持生命、抵御威胁,以及我们如何运用科学知识来支持它们的健康生长,而非通过化学手段来消除“杂草”。我们的目标是赋能读者,让他们成为植物生长的“助推者”,而不是“征服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本来对这类专业书籍的阅读兴致缺缺,总觉得枯燥乏味,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吸引人。作者似乎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园艺师在跟你娓娓道来,而不是冷冰冰的专家在布道。它里面穿插了许多作者亲身经历的趣闻轶事,比如某次为了拯救一片即将枯萎的珍稀灌木所采取的紧急措施,这些故事让原本干燥的植物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我记得有一个章节讲的是植物抗逆性的培养,与其堆砌复杂的生化名词,作者倒是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把植物的防御机制比作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每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兵种”和“防御工事”。这种贴近生活的描述,极大地降低了我的理解门槛,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到生命力的顽强和植物保护的复杂性。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技术手册的刻板印象。通常这类书籍的图片都是那种生硬的标本照,但这本书里的配图色彩鲜明,而且很多都是实际工程案例的高清实景照片,非常直观。我记得其中有一章专门讲到了北方寒冷气候下耐寒植物的选择和养护策略,作者不仅列出了不同植物的耐寒等级,还配上了它们在冰雪覆盖下的实际效果图,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北方做绿化养护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书,而是充满了实操性。比如在讲解植物定植的细节时,它会用图示说明如何挖坑、如何覆土、如何支撑,每一个步骤都精确到毫米,让人一看就会。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作者对园艺实践的深度参与和尊重,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学院派理论。

评分

这本书在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分析方面做得尤为出色,这正是我最需要的部分。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困境:图纸上画的植物在现场长势不佳,要么是病虫害多发,要么就是长不大。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归咎于“气候不适宜”,而是深入剖析了微环境的影响。它详细分析了土壤的酸碱度、地下水位、风向和周边建筑物的遮阴对不同植物生长的细微影响。例如,在介绍某类喜湿的蕨类植物时,作者特意指出,即使是看似相似的两个区域,由于一处靠近人行道容易积聚热量,另一处靠近水景有微气候调节,植物的表现会截然不同。这种对环境尺度的精准把握,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过去的工作方式,意识到“因地制宜”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科学数据和细致观察支撑的系统工程。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跨学科的融合能力,它超越了传统园艺学的范畴。在讨论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养护管理时,它引入了现代数据分析的概念。比如,在预测病虫害爆发高峰期时,它不仅基于历史数据,还结合了当前的气象模型进行推演,提供了一个前瞻性的管理框架。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可持续性”理念的贯彻,书中详尽阐述了如何通过选择乡土植物、优化灌溉系统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和对环境的负荷。这不是那种只告诉你“该做什么”的书,而是教你“如何科学地思考和规划未来几十年养护策略”的指导手册。对于负责大型公共绿地维护的管理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长远运营的战略眼光。

评分

这本书简直让我茅塞顿开!我本来以为绿化工作就是单纯地选好看的花草树木种下去,然后定时浇水施肥,没想到背后竟然隐藏着这么多学问。这本书详细讲解了各种常见景观植物的习性,从它们的根系结构到叶片的微观特征,都有非常细致的描述。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介绍不同植物时,会穿插一些园林设计的理念,比如如何利用植物的形态和色彩来营造特定的空间感和氛围。比如,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月季适合种在这里”,而是会解释为什么月季的某些品种在高光照下表现更佳,以及如何通过修剪来控制其株型,使其更符合现代园林的需求。读完之后,我对植物的理解提升了一个档次,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种花”的人,而是真正理解了如何“设计”景观。对于那些想在园林专业上有所建树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典,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