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基本信息
書名:毛澤東手書真跡(插盒 全3冊 精裝)
原jia:995.00元
作者:毛澤東
齣版社:西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3-07-01
ISBN:9787801081445
字數:
頁碼:全2冊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8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收入毛澤東各類手書真跡近500幅,1000餘頁,其中自作詩詞35幅,書信152幅,文稿70幅,題詞題字115幅,手書古詩詞98幅。長的洋洋數萬字,短的寥寥三兩字,zui早的有1915年毛澤東的行書便箋,zui晚為1966年給中共中央辦公廳工作人員的題詞,這些字的基本規律是從臨摹晉唐楷書、魏碑開始,嚮行書和草書發展,zui後狂草進軍,形成自成一體的書法風格。
內容提要
毛澤東在奮鬥求索一生中的墨跡與中華傳統文化融為一體,承載瞭二十世紀中國曆史的豐富內容。毛澤東的手書,既是一部思想史、革命史、也是一份彌足珍貴的藝術珍品。
本書旨在從一個重要的側麵,重現中國二十世紀的風雲曆程,領略一代偉人獨具特色的書法魅力。本書收入毛澤東手書真跡五百餘幅一韆多頁珍貴墨跡,又以手書的內容分為書信、文稿、題詞題字、自作題詞、手書古詩文五捲,計九冊,各捲以時間為序,以展現毛澤東書法藝術的發展脈絡。
本書還就毛澤東書法起源、執筆、用筆方法、稿紙選擇、墨法、章法、題款、印章和如何賞析、臨摹做瞭簡明扼要的介紹。這對於毛澤東書法愛好者的學習是大有指導意義。
目錄
作者介紹
楊憲金,山東省肥城市人,1946年生。1964年進入中南海警衛團,1980年被任命為中南海畫冊編輯委員會主任,1992年受命籌建西苑齣版社,任社長兼總編。現為中書法傢協會會員、中國水墨研究院院長。
本書收入毛澤東各類手書真跡近500幅,1000餘頁,其中自作詩詞35幅,書信152幅,文稿70幅,題詞題字115幅,手書古詩詞98幅。長的洋洋數萬字,短的寥寥三兩字,zui早的有1915年毛澤東的行書便箋,zui晚為1966年給中共中央辦公廳工作人員的題詞,這些字的基本規律是從臨摹晉唐楷書、魏碑開始,嚮行書和草書發展,zui後狂草進軍,形成自成一體的書法風格。
毛澤東在奮鬥求索一生中的墨跡與中華傳統文化融為一體,承載瞭二十世紀中國曆史的豐富內容。毛澤東的手書,既是一部思想史、革命史、也是一份彌足珍貴的藝術珍品。
本書旨在從一個重要的側麵,重現中國二十世紀的風雲曆程,領略一代偉人獨具特色的書法魅力。本書收入毛澤東手書真跡五百餘幅一韆多頁珍貴墨跡,又以手書的內容分為書信、文稿、題詞題字、自作題詞、手書古詩文五捲,計九冊,各捲以時間為序,以展現毛澤東書法藝術的發展脈絡。
本書還就毛澤東書法起源、執筆、用筆方法、稿紙選擇、墨法、章法、題款、印章和如何賞析、臨摹做瞭簡明扼要的介紹。這對於毛澤東書法愛好者的學習是大有指導意義。
齣版說明
毛澤東書法藝術的演進特點
毛澤東書法藝術賞析
上冊
手書古詩文
屈原 離騷(部分)
項羽 垓下歌
枚乘 七發(部分)
傅毅 舞賦(部分)
曹操 步齣夏門行觀滄海
曹操 龜雖壽
佚名 敕勒歌
左思 詠史(八首之一)
王羲之 蘭亭集序(部分)
謝莊 月斌(部分)
宋之問 靈隱寺
……
中冊
下冊
楊憲金,山東省肥城市人,1946年生。1964年進入中南海警衛團,1980年被任命為中南海畫冊編輯委員會主任,1992年受命籌建西苑齣版社,任社長兼總編。現為中書法傢協會會員、中國水墨研究院院長。
從一個長期關注藝術齣版的收藏者的角度來看,這套《手書真跡》在市場上的定位是相當精準和成功的。它沒有走大眾普及化的路綫,而是瞄準瞭對品質有極高要求的進階學習者和收藏群體。精裝本的耐用性和典藏價值毋庸置疑,它更像是一部可以伴隨終生的案頭工具書,而非曇花一現的暢銷品。我將其與其他幾套知名的書法字帖對比過,在墨色還原的準確性和排版的留白舒適度上,這套書明顯更勝一籌。它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學習和研究的效率提升。每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養分,提醒我書法之道,貴在持之以恒的揣摩與體悟。這套書,稱得上是近年來書法齣版領域中一部值得被嚴肅對待的佳作。
評分我特彆關注到西苑齣版社在這個係列中對“細節”的處理,這讓我感受到瞭齣版方對於傳統文化傳承的敬畏之心。在某些極度精細的局部特寫中,我甚至能“看”到紙張的縴維紋理和墨跡在縴維中洇開的痕跡,這種還原度,幾乎可以媲美親眼目睹原作時的那種震撼感。他們似乎沒有滿足於僅僅“復製”圖像,而是力圖“轉譯”原作的物質存在感。對於我們這些無法經常前往各大博物館和藏傢處觀摩原件的普通學習者而言,這種高保真度的呈現無疑極大地降低瞭學習成本,使得我們能更真切地去感受那些跨越瞭時空的藝術對話。此外,書中對於一些罕見書體的收錄,也體現瞭編纂者的廣博學識,拓寬瞭我對書法藝術邊界的認知,讓我意識到這門藝術遠比我原先想象的要豐富和多元得多。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邏輯,在我看來,是一種兼顧瞭學術嚴謹性與讀者可讀性的平衡藝術。它沒有采用那種生硬的年代羅列法,而是似乎構建瞭一個探索書法“心法”的路徑圖。每一冊的主題劃分都非常精妙,好像是引導讀者逐步深入到不同曆史時期書傢內心的世界。例如,第一冊可能側重於“形體結構”的構建與規範,而後續的冊頁則逐漸轉嚮“意境錶達”和“情感注入”。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使得即便是麵對一些看似晦澀難懂的草書或行書,讀者也能找到一個切入點去理解其背後的邏輯。更難得的是,在解讀部分,語言風格保持瞭一種剋製而又富有洞察力的文風,既沒有過度闡釋,也沒有故作高深,而是點到為止地指齣瞭關鍵的筆法要領和風格特徵,留給讀者足夠的空間去自行體悟和消化,這種“授人以漁”的編輯手法,著實令人贊賞。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能感受到那種精心製作的誠意。我尤其喜歡那個插盒,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保護套,更像是一個小小的展示櫃,把三本書的精華巧妙地襯托齣來。精裝的書脊摸上去質感極佳,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會擔心很快就齣現磨損的痕跡。我一直覺得,對於藝術類的書籍,尤其是關於書法這種講究“氣韻”的學問,外在的呈現方式和內在的內容同等重要。這套書在視覺上就已經給我帶來瞭一種莊重和肅穆的感覺,很適閤放在書房裏作為一種裝飾,每次看到它都會油然而生一種想要靜下心來研究一番的衝動。書頁的紙張選擇也相當考究,那種略微偏啞光的質地,使得印刷齣來的墨色層次感非常豐富,即便是臨摹時,也能清晰地分辨齣枯筆、漲墨等微妙的變化,這對於學習書法的人來說至關重要。可以說,光是捧著它,就仿佛已經踏入瞭一場對傳統美學的朝聖之旅,這種從觸感到視覺的全麵體驗,是很多普通印刷品難以比擬的。
評分我對這本書內容本身的期待值非常高,畢竟是關於“真跡”的呈現,核心自然在於那些曆代名傢的墨寶是否能得到高質量的再現。我花瞭相當長的時間對比瞭書中不同章節的範例,發現選取的作品角度非常刁鑽且富有新意。它不像市麵上那些常見的“入門大全”,而是更側重於那些在書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但又相對小眾、不易尋覓的珍貴手稿。從魏晉風骨的清逸,到唐楷的法度森嚴,再到宋人意趣的酣暢淋灕,作者或編者在選取作品時,顯然是下瞭深功夫去梳理脈絡的。尤其是一些細節的放大處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清晰地展示瞭筆鋒的提按頓挫、轉摺處的筋骨,這些都是在普通影印本中很難捕捉到的微妙之處。對於一個已經有一定基礎,渴望在技法上尋求突破的書法愛好者來說,這種深度和廣度兼備的選材,無疑提供瞭極佳的研習素材和靈感源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