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发射试验工程

航天发射试验工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崔吉俊 编
图书标签:
  • 航天工程
  • 发射试验
  • 火箭
  • 运载火箭
  • 航天技术
  • 试验技术
  • 工程实践
  • 测试技术
  • 可靠性
  • 质量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ISBN:9787802188860
版次:1
商品编码:1057296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01
字数:1064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崔吉俊主编的《航天发射试验工程》系统总结了我国航天发射试验工程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开展的发射仿真训练、质量管理、项目管理、可靠性与安全性管理、装备管理与延寿及发射场信息化建设等研究成果,使传统的航天发射理论得到新的拓展与延伸。本书力求从系统工程高度,将试验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阐述航天发射试验工作的全过程,内容全面,工程实用性强,对于从事航天发射试验的技术人员和指挥人员,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目录

第1章 引论
1.1 概述
1.1.1 航天工程
1.1.2 航天工程系统
1.1.3 航天发射试验工程
1.1.4 航天发射试验工程系统
1.2 航天发射试验工程总体要求
1.2.1 发射能力
1.2.2 年发射次数
1.2.3 发射周期
1.2.4 恢复发射周期
1.2.5 连续两次发射的时间间隔
1.2.6 发射可靠性与安全性
1.2.7 发射成本
1.2.8 环境保护
1.2.9 气象保障
1.3 发射试验要素
1.3.1 发射窗口
1.3.2 发射方位角
1.3.3 发射场位置
1.4 发射方式和形式
1.4.1 航天发射方式
1.4.2 航天发射形式
1.5 测试发射工艺流程
1.5.1 水平分段组装测试模式
1.5.2 水平整体组装测试模式
1.5.3 直接在发射台上垂直组装测试模式
1.5.4 垂直整体组装测试模式
1.6 发射诸元
1.6.1 发射诸元准备
1.6.2 发射诸元计算
……
第2章 航天发射场
第3章 运载火箭与航天器
第4章 测试与发控
第5章 测量与控制
第6章 数据处理与试验分析
第7章 试验故障诊断技术
第8章 发射场信息化建设
第9章 发射指挥技术
第10章 仿真训练技术
第11章 发射试验质量管理
第12章 发射试验可靠性与安全性
第13章 发射试验装备管理与延寿
第14章 发射试验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深空漫游:星际文明的探索之路》 在这部充满想象力与科学严谨性的巨著中,我们踏上了一场穿越宇宙的史诗级探索。作者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人类文明如何从仰望星辰,一步步走向深邃宇宙,并在其中寻找自身在浩瀚星河中的位置。这本书并非关于火箭如何升空,亦非详述发射塔的钢筋水泥,而是聚焦于人类探索星辰大海的宏伟蓝图、技术飞跃与哲学思辨。 第一章:起源的星火——生命在宇宙中的孕育 本章将深入探讨宇宙生命的起源问题。我们将追溯构成生命基本元素的诞生,从早期宇宙的核合成,到恒星内部的元素锻造,再到行星形成的星云盘。作者将结合最新的天体物理学观测和理论研究,阐述行星宜居带的概念,分析类地行星形成的可能性,以及不同类型恒星对生命演化的影响。我们还将审视地球生命出现的独特性,探讨碳基生命以外的其他生命形式的可能性,并思考生命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概率,为我们后续的探索奠定哲学基础。 第二章:遥望彼岸——探测器的智慧之眼 从早期对月球的粗略观察,到如今探测器深入太阳系内外,本章将详细回顾人类星际探测的历史与未来。我们将剖析那些“智慧之眼”——无论是围绕行星运行的轨道器,还是登陆表面进行详尽研究的着陆器,亦或是穿越行星际空间的探测器——它们是如何被设计、制造和操控的。本书将着重介绍探测器所搭载的先进科学仪器,如光谱仪、质谱仪、成像相机、雷达等,以及它们如何为我们揭示行星的地质构造、大气成分、磁场特征,甚至寻找液态水和潜在的生命迹象。从水手号到旅行者号,从好奇号到毅力号,每一项任务都代表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传回的数据,不断刷新我们对太阳系的认知,也为我们探索更遥远的系外行星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三章:星辰的信标——系外行星的发现与研究 当望远镜的目光越过太阳系,我们发现宇宙并非孤寂。本章将聚焦于系外行星的发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我们将详细介绍凌日法、视向速度法、直接成像法等主流的系外行星探测技术,分析它们的原理、优势与局限性。本书将详细阐述各类系外行星的分类,如类地行星、超级地球、气态巨行星、热木星等,并重点介绍那些位于宜居带的潜在生命摇篮。我们还将探讨如何通过观测系外行星的大气光谱,寻找生命的化学指纹,如氧气、甲烷等。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等新一代观测设备的出现,将极大推动我们对系外行星的研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找到另一个“地球”。 第四章:漫步银河——星际航行与文明的可能 一旦我们确认了其他行星上存在生命,甚至智慧文明,星际航行将成为必然的选择。本章将大胆设想未来星际航行的可能性,从理论到实践。我们将探讨各种先进的推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核聚变推进、反物质推进、曲速引擎等,分析它们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挑战。同时,本书还将深入探讨长距离星际航行所面临的生命维持、辐射防护、导航通信等复杂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从社会学、伦理学和哲学角度,探讨人类文明在接触到其他智慧生命时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构建一个能够跨越星际的文明。 第五章:文明的延续——宇宙中的智慧与存在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把目光投向人类文明的终极命运。在浩瀚的宇宙尺度下,生命和文明的出现是否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作者将引导读者思考“大过滤器”理论,探讨文明可能面临的各种潜在灭绝风险,从自然灾害到自我毁灭。但同时,也将阐述人类文明为何需要不断探索,以及探索宇宙对我们自身存在的意义。我们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又该如何理解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这本书最终的落脚点,是激励我们以更开放、更包容、更负责任的态度,去面对未知的星辰大海,去延续人类文明的火种,并寻求在宇宙中的永恒意义。 《深空漫游:星际文明的探索之路》是一次对人类好奇心与探索精神的礼赞,它将带领读者超越地球的限制,去感受宇宙的壮丽,去思考生命的本质,去拥抱那片充满无限可能的星辰大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讲解,虽然有些专业,但通过作者的图解和通俗的解释,我还是能够理解其中的精髓。《航天发射试验工程》详细阐述了火箭在穿越大气层时所承受的空气动力载荷,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箭体外形来减小阻力,提高升力。我之前只知道“空气动力学”,但书中具体讲解了迎角、马赫数、激波等概念对火箭飞行轨迹的影响。尤其是当火箭以超音速飞行时,空气动力学的复杂性会成倍增加,而作者却能够清晰地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火箭的外形不是简单的圆柱体,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评分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航天发射中“试验”二字的分量。我之前觉得,既然是“工程”,那应该是已经非常成熟的技术了。但《航天发射试验工程》却让我看到,每一次发射,尤其是新型火箭或新技术的首次亮相,都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书中详细描述了各种试验环节,从地面联试、热试车到实际发射,每一步都充满了严谨的测试和评估。作者还特别强调了故障排除和应急预案的重要性,以及在试验过程中如何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并根据反馈不断优化设计。我记得有一段讲到某个发动机在首次点火时出现的小问题,但正是通过对这个小问题的细致分析,才发现了潜在的设计缺陷,并最终避免了更大规模的事故。这种“不怕试错,勇于创新”的精神,让我对航天工程的从业者充满了敬意。

评分

《航天发射试验工程》不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人类探索精神的书。它让我看到了人类在面对未知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勇气和坚持。从最初的设想,到理论的推导,再到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每一个航天项目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书中对一些关键技术突破的介绍,以及对未来航天发展的展望,都让我充满了憧憬。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论述,它告诉我们,即使面对挫折,也不能放弃对梦想的追求。这本书无疑会激励更多有志青年投身于航天事业,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贡献。

评分

这本书在材料科学方面的讲解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以为火箭就是用钢铁做的,但《航天发射试验工程》让我了解到,为了减轻重量、提高强度和耐高温性,航天器采用了各种先进的复合材料和特种合金。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些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它们在火箭发动机、箭体结构、隔热层等关键部件中的应用。尤其是一些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听起来就像是来自未来世界的材料,但作者却用清晰的语言和详细的参数说明了它们的原理和优势。这让我意识到,材料科学的进步是推动航天技术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评分

这本书在通信和遥测技术方面的讲解,让我看到了航天器与地面之间是如何保持“沟通”的。《航天发射试验工程》详细介绍了航天器如何将飞行数据、设备状态等信息通过无线电信号传输回地面,以及地面如何接收、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作者解释了各种天线、调制解调器、编码技术等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我之前可能只觉得是简单的无线电波,但书中让我了解到,在如此远的距离、如此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可靠的通信是多么困难,需要精密的算法和强大的信号处理能力。这让我认识到,强大的信息系统是航天任务成功的基石。

评分

我一直以为航天发射最关键的就是火箭本身,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地面保障系统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航天发射试验工程》花了很大篇幅来介绍发射场的设计、建设和运行。从火箭的组装、测试,到燃料的加注,再到发射前的各种检查,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复杂性和严谨性。作者详细描述了发射塔架、脐带塔、燃料加注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等各种地面设施的功能,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发射前倒计时的描述印象深刻,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对应着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和检查,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发射失败。这让我对幕后默默付出的无数工程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评分

我一直对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的姿态控制和轨道修正感到好奇,这本书简直是满足了我这方面的求知欲。作者详细剖析了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陀螺仪、星敏感器、太阳敏感器等各种传感器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以及控制算法是如何精确计算和执行指令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举例说明了即使是微小的姿态偏差,在发射过程中放大后也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对姿态控制的精度要求是多么苛刻。更让我惊叹的是,书中还涉及了轨道动力学方面的知识,比如如何根据任务需求计算最佳发射窗口,以及如何利用重力助推等技术来节省燃料,实现更远的航程。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来说,虽然有些晦涩,但作者的讲解非常生动,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类比,让我能够大概理解这些复杂的过程。

评分

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的是,书中不仅讨论了技术层面的内容,还对航天发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之前一直觉得航天发射是烧钱的事情,但读完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它在通信、导航、遥感、科学研究等领域带来的巨大价值。作者分析了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兴起,以及不同国家在航天领域的投入和产出。更重要的是,书中还提到了航天活动对人类探索未知、拓展生存空间的长远意义。看到书中关于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的章节,我仿佛看到了人类的未来,那种激动人心的感觉难以言表。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人类梦想和未来的启示录。

评分

这本书真的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航天发射的理解。我一直以为航天发射就是一个火箭点火,然后嗖的一声飞上天,过程大概就是个壮观的物理现象。但读完《航天发射试验工程》,我才意识到,这背后蕴含的知识和技术简直是深不可测。首先,作者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火箭发动机的原理,从化学能到机械能的转化,再到各种推进剂的性能分析,简直是细致入微。我之前只知道有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但这本书里详细介绍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比如液体燃料的推力可调性,固体燃料的简单高效,以及一些更尖端的概念,比如组合循环发动机,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一样,但作者却用严谨的公式和图表一步步解释清楚了其可行性和挑战。

评分

这本书对于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的重视程度,让我感到非常震撼。我之前可能觉得,只要技术过关,发射就是安全的。但《航天发射试验工程》让我认识到,航天发射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航天发射试验工程》详细列举了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从技术故障到外部因素,并介绍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书中强调了“安全第一”的原则,以及在设计、制造、测试和发射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将安全放在首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还分享了历史上的一些事故案例,并从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这对于我们学习和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