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吉集》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配上上下两册的体量,的确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艺术品。而内容上,李贺的诗,在我看来,是他个人情感与所处时代的折射。他的诗,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对自身才华不被赏识的愤懑,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洞察。读他的诗,你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个体意识,以及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这种深刻,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评分初读《李长吉集》,便被一股苍凉瑰丽的诗风所震撼。李贺的诗,仿佛来自一个奇异的梦境,又饱含着现实的悲怆。他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将常人难以企及的意象巧妙地熔铸于诗句之中。“黑云压城城欲摧”,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更是道出了千古的孤寂与不甘。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一个光怪陆离的异世界中穿行,时而惊叹于他笔下奇诡的色彩,时而又为那字里行间流淌的愁绪而黯然神伤。
评分《李长吉集》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沉甸甸的、充满历史厚重感的体验。每一页文字都仿佛凝结了时间的精华,又带着一股不羁的生命力。李贺的诗,不是那种轻松愉悦的读物,它需要你静下心来,去品味,去揣摩。他的用词,他的意象,都与众不同,充满了挑战性,但也正是这种挑战,让你在理解之后,收获到无与伦比的惊喜。我特别喜欢他那些描写夜晚、描写鬼神、描写历史的诗篇,总能引发我无限的遐想。
评分这是一套值得反复揣摩的诗集。李贺的诗,初读时可能觉得晦涩难懂,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逐渐被他那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他的诗,有一种“奇”的美,如同鬼斧神工,又带着一股“愁”的底色。这种“奇”与“愁”的结合,造就了他诗歌的独特风格。我常常会在某个深夜,翻开这套书,在月光下,感受他诗歌中那股不为人知的孤独与苍凉,仿佛与他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评分我一直对唐诗中的鬼才诗人颇感兴趣,李贺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他的诗歌,如同他的人生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早逝,更增添了几分遗世独立的悲剧美。读《李长吉集》,不仅仅是欣赏优美的文字,更是走进一个独特的灵魂,感受他那份不被世俗理解的傲骨与才情。每读一首,都仿佛能看到他站在那高高的城楼上,对着苍茫的夜空,用他那支饱蘸奇思妙想的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与哀愁。
评分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评分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编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编号
评分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评分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焱欠)下榻叩头,言阿(上弥下女)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火孛)(火孛)有烟气,闻行车(口彗)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评分希望京东以后对线装书精心一些,最好也能塑封一下。李贺,字长吉,但他的命运远没有自己的名字那么吉祥,只活了27岁。
评分6. 防止教科书对农村的遗忘 课程教材教法2011.06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011.19
评分4.知识教学的使命:转识成智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5(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3转载)
评分书好,价更好.
评分1.学生的三种身份 中国教育学刊2009.10(新华文摘2010.2论点摘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