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电子技术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电子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汤光华,宋涛 编
图书标签:
  • 电子技术
  • 高职高专
  • 规划教材
  • 教育部
  • 教材
  • 电子技术基础
  • 电路分析
  • 模拟电子技术
  • 数字电子技术
  • 高专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571153
版次:1
商品编码:1058854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电子技术》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理论以够用为度,突出能力培养,叙述简明扼要,语言文字流畅,具有较鲜明的高职特色。

全书共分十一章。主要内容有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交流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反馈与振荡,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555集成定时器及应用,数�材W�换与模�彩�转换,半导体存储器。每章后面附有小结和习题;大部分章节还安排有解题指导、习题课等;书末还有附录、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电子、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岗位培训用书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1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1
1��1半导体基本知识1
1��2半导体二极管3
1��3半导体三极管7
1��4特种半导体器件简介11
小结13
解题指导13
思考题与习题13

2交流放大电路16
2��1放大电路概述16
2��2共射放大电路17
2��3共集放大电路26
2��4MOS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29
2��5多级放大电路33
2��6功率放大电路36
小结41
习题课42
思考题与习题44

3集成运算放大电路50
3��1集成电路简介50
3��2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电路53
3��3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电路57
小结60
解题指导61
思考题与习题61

4反馈与振荡64
4��1反馈的基本概念64
4��2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67
4��3正反馈与自激振荡70
4��4LC正弦波振荡器71
4��5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74
4��6石英晶体振荡器75
4��7应用实例77
小结78
解题指导78
思考题与习题78

5直流稳压电源82
5��1概述82
5��2单相整流电路82
5��3滤波电路84
5��4稳压电路86
5��5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94
小结99
解题指导99
思考题与习题99

6数字电路基础103
6��1概述103
6��2逻辑门电路107
6��3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规则115
6��4逻辑函数的化简117
小结123
习题课123
思考题与习题124

7组合逻辑电路127
7��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127
7��2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130
小结137
解题指导137
思考题与习题138

8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139
8��1触发器139
8��2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144
8��3常用中规模集成时序逻辑器件146
小结153
解题指导153
思考题与习题155

9555集成定时器及应用158
9��1555集成定时器158
9��2555集成定时器的应用159
小结164
思考题与习题164

10数�材W�换与模�彩�转换167
10��1概述167
10��2数�材#―/A)转换器167
10��3模�彩�(A/D)转换器171
小结175
思考题与习题175

11半导体存储器176
11��1随机存储器(RAM)176
11��2只读存储器(ROM)178
小结181
思考题与习题182
附录183
部分习题答案191
参考文献194

前言/序言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全国化工高职电仪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有关院校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讨论,制定了高职高专电仪类专业新一轮的教材建设规划。新的规划教材根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中心”的原则,注重以先进的科学发展观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增强认知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有机结合,强调培养对象对职业岗位(群)的适应程度,对电仪类专业教材的整体优化力图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本书是根据全国化工高职电仪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4年石家庄会议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北京会议制定的《电子技术》教材编写大纲而编写的。
本书立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考虑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遵循理论够用、内容实用、学了能用、突出能力培养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选,对书中的章节作了适当整合。全书概念叙述清楚,深浅合理,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其特点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① 淡化器件内部结构分析,重点介绍器件的符号、特性、功能及应用。
② 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采用较多的图表来代替文字描述和进行归纳、对比。
③ 尽量降低理论分析、公式推导和计算难度,加大“应用实例”的篇幅。对一些公式,直接给出结论,忽略推导过程,重点介绍结论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④ 各章后面均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与习题;大部分章节还安排有解题指导或习题课;书末还附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便于老师教学和学生自学。
⑤ 书中带*号的内容可根据学时数的多少和专业需要进行选讲。
⑥ 书中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均采用新颁布的国家标准。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都是在各高职高专院校从事电子技术教学和研究的一线教学人员,其中宋涛编写第2、3章、陈昌涛编写第7、10章、黄杰编写第5、8、9章、汤光华编写第1、4、6、11章及全书的其余部分。汤光华、宋涛任主编,汤光华负责全书的修改和统稿。
本书由邓允、张虎主审,他们对书稿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深表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对所列参考文献作了一些借鉴,在本书出版之际,对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高职高专学生的电子技术实践操作指南,旨在帮助读者从理论走向实践,掌握电子技术的核心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书共分为十章,内容涵盖了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基本电路的搭建与调试,以及现代电子技术应用中的关键环节。本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子技术的工作原理,熟练运用相关工具和技术。 第一章 基础概念与测量仪表 本章首先回顾了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单位和相互关系,以及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定律。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表,如万用表(数字式和指针式)、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等。详细阐述了这些仪表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测量技巧。例如,在讲解万用表使用时,不仅介绍了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直流电流、交流电流、电阻的测量方法,还强调了如何正确选择量程、判断表笔连接、避免损坏仪表以及如何通过测量电阻来判断元器件的好坏。对于示波器,本书详细介绍了其基本组成、面板操作(如时基、垂直灵敏度、触发方式的调节),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波形,如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的幅值、周期、频率等,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利用示波器分析电路的瞬态响应。本章内容为后续的电路分析和实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 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 本章深入探讨了半导体技术的核心——各种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与应用。从最基本的二极管(包括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讲起,详细介绍了它们的伏安特性曲线、导通与截止条件、反向击穿等关键参数,并提供了在电路中识别、检测和应用的方法。例如,通过实验展示如何使用万用表检测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以及如何利用稳压二极管实现简单的稳压功能。接着,详细介绍了晶体管(包括NPN和PNP型双极型晶体管BJT和场效应晶体管FET,如JFET和MOSFET)的工作原理、三种基本工作状态(放大、饱和、截止),以及其作为开关和放大器的基本应用。本书提供了识别不同类型晶体管的引脚方法,并通过实际电路示例,演示了如何搭建单管放大电路、共射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等,并分析了这些电路的放大能力和输入输出阻抗特性。对于场效应晶体管,重点讲解了其栅控特性和不同类型的结构,以及在开关电路和低功耗设计中的优势。 第三章 放大电路与基本运算电路 本章聚焦于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在对晶体管放大电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集成运算放大器(Op-amp)。详细介绍了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构成、核心特性(如高开环增益、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零漂移等),以及其虚短、虚断等重要概念。在此基础上,本书系统讲解了运算放大器在构成各种基本运算电路中的应用,如同相放大器、反相放大器、加法器、减法器、积分器、微分器等。每一个电路的讲解都配有清晰的电路图、详细的工作原理分析和数学推导,并提供了相应的实验设计,指导学生动手搭建这些电路,并通过信号发生器输入不同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验证电路的功能。例如,在讲解反相放大器时,会详细推导其增益公式,并设计实验让学生输入一个正弦波,观察输出的同幅度反相正弦波,同时对比输入输出信号的相位关系。 第四章 信号产生与处理电路 本章探讨了电子系统中重要的信号产生与处理环节。首先介绍了各种振荡电路,包括RC振荡电路(如移相振荡器、 Wien桥振荡器)和LC振荡电路(如哈特莱振荡器、科勒皮兹振荡器),详细讲解了它们产生周期性信号的原理,以及影响振荡频率和稳定性的因素。随后,重点讲解了波形整形电路,如比较器、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等。本书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利用运算放大器或专用集成电路构成这些电路,并分析它们在方波产生、脉冲信号生成、信号延时等方面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施密特触发器时,会重点分析其滞回特性,以及如何利用其消除噪声,实现信号的整形。此外,本章还涵盖了滤波器电路,包括无源滤波器(RC、RL、RLC)和有源滤波器(基于运算放大器的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详细讲解了它们的频率响应特性,并提供了在音频、通信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第五章 数字逻辑电路基础 本章引入了数字电子技术的核心——数字逻辑电路。首先从最基本的逻辑门电路(AND、OR、NOT、NAND、NOR、XOR)讲起,介绍了它们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表和布尔代数表达式,以及它们在电子系统中的基本作用。接着,详细讲解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逻辑函数的最小项展开、卡诺图化简法等,并提供了若干实际应用实例,如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数据分配器等。随后,本章转向时序逻辑电路,介绍了触发器(SR、JK、D、T触发器)的工作原理、状态转换图和时序图,以及它们作为基本存储单元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讲解了计数器(如异步计数器、同步计数器)和寄存器(如移位寄存器)的设计与应用。本书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利用数字集成电路(如74系列逻辑芯片)搭建这些电路,并指导学生进行仿真和实际搭建,观察其逻辑状态的变化。 第六章 微处理器与微控制器基础 本章为读者打开了嵌入式系统的大门。首先介绍了微处理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指令集、数据通路、控制单元、存储器接口等,以及CPU、RAM、ROM、I/O端口等基本组成部分。随后,重点引入了微控制器(MCU),阐述了其集成度高、功能强大的特点,以及在各种嵌入式应用中的普及。本书以常见的微控制器系列(如Arduino平台或某款主流的ARM Cortex-M系列MCU)为例,介绍了其硬件结构、指令系统、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ADC/DAC接口、通信接口(如UART、SPI、I2C)等。本章的重点在于实践,通过丰富的实验例程,指导学生使用集成开发环境(IDE)编写程序,控制微控制器完成各种任务,如LED闪烁、按键检测、A/D转换、简单的数据通信等。例如,会提供一个基于Arduino的实验,让学生编写代码读取光敏电阻的数值,并根据光照强度控制LED的亮度。 第七章 电源技术与电路保护 本章关注电子系统的供电和安全。首先详细介绍了各种电源的类型,包括线性电源和开关电源,阐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依据。重点讲解了稳压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包括使用线性稳压器(如78XX系列)和开关稳压器(如DC-DC变换器)的电路设计。本书提供了构建稳定、可靠的直流电源的实验指导,并强调了对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测量与验证。随后,本章转向电路保护技术,介绍了各种常见的保护措施,如保险丝、断路器、压敏电阻、T.V.S.二极管等。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选择原则,以及如何在电路设计中合理布置保护器件,以防止过压、过流、短路等故障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通过实例分析,指导学生如何设计一个带有过压过流保护功能的电源模块。 第八章 传感器与信号采集 本章聚焦于电子系统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传感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涵盖了温度传感器(如热敏电阻、热电偶、集成温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如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位移传感器(如电位器、LVDT)、压力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对于每一种传感器,本书都提供了其选型指南、接口电路设计以及数据采集方法。重点讲解了模数转换(ADC)在传感器信号采集中的作用,并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ADC(如逐次逼近型、Σ-Δ型)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通过实验,指导学生连接各种传感器到微控制器,并编写程序读取传感器数据,实现对环境参数的监测。例如,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连接温度传感器到微控制器,实时显示当前温度,并设置一个高温报警阈值。 第九章 常见电子设备原理与维修入门 本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分析几种典型的电子设备,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维修技能。选择的设备可能包括收音机、功放电路、简单的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等。对于每种设备,本书都提供了其整体电路框图、关键功能模块的原理分析,以及可能出现的常见故障现象和维修思路。例如,在分析收音机时,会讲解其调谐电路、中频放大电路、检波电路、音频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进行故障诊断,如判断某个元器件是否损坏、某个信号是否正常传输等。本书强调的是一种“由简入繁”的维修方法,从最基本的电路故障排查开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问题分析。 第十章 电子创新项目实践 本章旨在激发读者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本书提供了一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电子创新项目,涵盖了物联网应用、智能家居、机器人控制、便携式电子设备等多个方向。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基于ESP32的智能门铃系统,能够通过Wi-Fi将访客的视频和语音传输到手机APP;或者设计一个简单的自主避障机器人,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和电机控制实现导航。本书为每个项目提供了详细的硬件清单、电路设计图、软件编程指导以及调试方法。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创意,对项目进行改进和扩展,最终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电子作品。本章强调的不仅是技术的掌握,更是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的综合能力培养。 总而言之,《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指南》是一本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的电子技术入门与进阶教材,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和电子技术爱好者阅读。本书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实验操作和项目实践,帮助读者全面掌握电子技术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电子技术相关工作或继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接触到这本书之前,对电子技术的印象停留在“复杂”、“枯燥”、“遥不可及”等负面标签上。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它像一股清流,将电子世界的魅力展现在我面前。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他对每一个概念的阐述都充满了温度和人情味。他不会用冰冷的专业术语来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将抽象的电子器件拟人化,让我感觉它们就像身边熟悉的朋友一样。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滤波器”时所采用的类比。他把滤波器比作一个“声音的筛选器”,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过滤掉不需要的声音,保留有用的部分。这个类比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滤波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在音频处理、通信等领域的重要性。这种“化繁为简”的讲解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从未感到过压力。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十分巧妙,它并非是简单的章节堆砌,而是由一个大的主题,逐步延展出相关的知识点。在我学习“传感器”这一章节时,作者首先从“感官”的角度出发,引出了传感器感知外界信息的功能,然后才逐步介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这种“以点带面”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建立起更宏观的认知,并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多元化,有时幽默风趣,有时又引人深思。我喜欢书中那些充满了哲学思考的小段落,它们让我不仅仅在学习技术,更是在思考技术背后的意义。例如,在讲解“反馈”概念时,作者就引发了我对“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思考,这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技术,更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 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教材,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让我看到了电子技术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一定会把它作为我学习的基石,并在未来的日子里,用它所教授的知识,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

评分

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专业教材”的刻板印象。我原本以为这类教材会是枯燥乏味的,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冗长的公式,但这本书却让我惊喜连连。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其流畅自然,仿佛在与一位老友对话。他善于将复杂的概念拆解成易于理解的部分,并通过类比和实例,将它们变得生动有趣。例如,他在讲解“电容”时,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电容的定义和公式,而是先用“储水罐”来比喻,让我瞬间就抓住了电容存储电荷的核心思想。 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这本书的逻辑链条异常清晰。作者在引入每一个新概念时,都会巧妙地与之前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学习体系。我从未感到过知识断层,而是感觉自己像在攀登一座巨大的知识高塔,每一步都踏实而稳健。他在介绍“三极管”时,首先回顾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然后引出了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整个过程衔接得天衣无缝,让我对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有了透彻的理解。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作者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和引导,让我们自己去发现规律,去构建知识体系。我在阅读到关于“数字电路”的部分时,被作者提出的一个问题所吸引:“为什么我们需要用‘0’和‘1’来代表信息?”这个问题让我开始深入思考二进制的意义,并对后续的逻辑运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授人以渔”的学习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此外,书中对“实用性”的强调也让我印象深刻。每一个理论知识的讲解,都会紧跟着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我能够看到这些理论是如何转化为实际的技术,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例如,在学习了基本逻辑门之后,书中就介绍了如何利用它们构建一个简单的加法器,让我切实地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总之,这本书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爱上了电子技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种学习的哲学,一种探索未知世界的指南。我将会把它作为我学习道路上的重要参考,并相信它能帮助我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学越精。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万事万物皆有其道”的含义。它并没有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用一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来轰炸我的大脑,而是用一种极其优雅和富有哲理的方式,将电子世界的奥秘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一些基础概念时,所注入的人文关怀。例如,在介绍电阻的工作原理时,他不仅仅阐述了欧姆定律,还引用了一些历史典故,讲述了电阻的发现和发展历程,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人类的智慧。 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注重“理解”而非“死记硬背”。作者会不断地抛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我们在思考中去探寻答案。当我读到关于逻辑门的部分时,我被作者提出的那个“为什么需要逻辑门?”的问题深深吸引。他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是”与“否”的判断,一步步引导我认识到逻辑门在信息处理中的核心作用。这种“因果推理”的学习过程,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信号”这个概念的处理。作者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个抽象的物理量,而是赋予了它生动的生命。他将信号比作“信息的载体”,将不同的信号处理过程比作“信息的加工厂”,让我瞬间就对电路的工作原理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讲解了不同的信号处理单元之后,作者还会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将这些单元组合起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系统思维能力。 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非常用心。每一页都充满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即使是复杂的电路图,也被设计得清晰易懂,配色协调,让我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手绘的插图,它们不像电脑生成的图形那样生硬,而是充满了艺术感和生命力,让我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得到了一次视觉上的享受。 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电子技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扇通往更广阔知识海洋的窗口。我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技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和探索世界的态度。我敢说,这本书将会成为我电子技术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将会陪伴我走过无数个求知探索的夜晚。

评分

这本书简直打开了我对电子世界的大门!之前我对电子技术一直觉得是个高深莫测的领域,但自从翻开这本书,那种畏惧感荡然无存。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独特,他不像很多教科书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理解每一个概念。比如,他在讲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不是直接给出 PN 结的结构图,而是用一个“单向阀门”的比喻,瞬间就让我明白了其中的原理。还有他对晶体管的讲解,更是把一个复杂的半导体器件讲得活灵活现,让我感觉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传授独门秘籍。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贴近实际应用。很多理论知识在讲解完之后,都会立即跟上相应的电路设计和实际应用案例。这让我不再是死记硬背那些抽象的概念,而是能立刻看到它们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比如,在学习了运算放大器之后,书中就紧跟着介绍了如何用它来构建信号放大电路、滤波器等等,还给出了详细的元器件选型和电路布局建议。这种“学以致用”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我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和实践。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合理,逻辑性很强。从最基础的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讲起,到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再到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逻辑门),最后还涉及到了数字电路和一些基础的微控制器应用。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学习路径,让我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能够轻松地理解更复杂的概念。而且,每个章节的结尾都有配套的习题,这些习题设计得非常有针对性,能够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并发现自己理解上的盲点。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充满了鼓励和启发。即使在讲解一些比较困难的章节时,我也能感受到作者的耐心和对读者的信心。他会用一些鼓励的话语来引导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我觉得电子技术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用心去学,人人都能掌握。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你知道吗?”、“思考一下”的小栏目,它们总能激发我的好奇心,引导我去深入思考。 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电子技术的大门,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番精彩。它不仅传授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培养了我对电子技术的热情和探索精神。我会把它视为我学习电子技术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并期待着在未来的学习中,能用这本书中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更多有趣的东西。它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珍藏的电子技术入门佳作,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电子技术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老师,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为我描绘了电子技术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它没有冗长的理论铺垫,而是直接切入核心,用最精炼的语言,揭示了电子世界的运行法则。我尤为赞赏作者在讲解“集成电路”时所采用的“模块化”思维。他并没有直接展示复杂的电路图,而是将集成电路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功能模块,然后分别介绍这些模块的作用和联系,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整个集成电路的架构。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对比讲解。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丰富的例子,比如音乐的录制和播放,来阐述这两种信号的区别和联系。他让我感受到,原来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离不开这些看不见的“信号”。这种“情境式”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性。 这本书在引导读者思考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常常会在讲解完一个概念后,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读者去思考其潜在的应用和发展。例如,在介绍完“微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后,他就提出了“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智能?”的疑问,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对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兴趣。 我还要特别提到的是,本书的插图质量非常高。每一个电路图都绘制得清晰、准确,并且带有详细的标注,让我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电路的连接和工作原理。而且,图文并茂的设计,大大减轻了阅读的疲劳感,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度的专注。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我学习电子技术以来,读过最棒的一本教材。它不仅让我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让我感受到了电子技术带来的无限可能。我将会把它珍藏起来,并将其作为我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动力源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