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套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我持保留意见。纸张偏薄,尤其是做真题模拟时,用普通的水性笔写字,背面都能看到墨迹,这对于反复练习的考生来说很不友好。更严重的是,在“教育心理学”那本书的末尾,我发现有几页的插图(似乎是关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图示)因为印刷问题,线条模糊,导致部分文字信息丢失,我只能通过查阅其他资料来补全这个关键信息。考虑到这毕竟是一套用于“考试”的严肃用书,对细节的把控应该更加严格。不过,它的便携性倒是值得称赞,八本书叠起来并不算太厚,方便我放在背包里,在通勤路上也能随时抽出一本来翻阅一下关键概念,这对于时间碎片化的我来说,是一个小小的加分项。但总的来说,耐用性还有待提高。
评分当我把所有八本书摊开,进行系统性复习时,发现它们之间的知识体系联动性非常弱。这更像是一个“资料包”,而不是一个“课程体系”。比如,考试用书中提到的“多媒体素材处理”知识点,在学科配套的“教学实施策略”书中,几乎没有对应的教案模板或活动建议。我不得不自己动手,将知识点拆解,然后去网上搜集其他教师的公开课设计来填补这个巨大的逻辑断层。如果出版社能将这套书设计成一个相互引用的整体,例如在“知识点A”的讲解后,直接标注“参见学科册第X页的教学建议”,那学习效率会飙升。目前来看,这更像是把两个独立的产品——一个知识点梳理,一个应试技巧——强行捆绑在一起销售,考生需要自己完成整合工作。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附带的那一叠“历年真题”。说实话,很多出版社的真题集都是东拼西凑或者做了大量的删改,但这一套的试题收集得相当完整,起码覆盖了最近五年的完整试卷。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戴着手表严格计时,模拟了三次考试环境。它的解析部分做得非常到位,几乎每一个选项都给出了详细的判断依据,甚至连错误选项为什么是错的,都分析得清清楚楚。这对我理解出题人的思路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那些需要严谨逻辑的客观题,它的解析能够帮助我迅速定位知识盲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针对2018年最新调整的某些特定技术(比如当时的云计算概念普及),真题的覆盖面略显滞后,可能因为印刷时间的关系,最新的变化未能完全纳入。但即便如此,光是这几套真题的质量,也值回了这本书的票价,它让我对考试的难度和题型分布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比单纯看教材有效得多。
评分这套八本书的“学科”部分,感觉质量参差不齐,可能是由不同的专家团队编写的,导致风格差异巨大。其中关于“教学设计与反思”的那一本,简直是灾难性的。文字枯燥,理论模型堆砌,几乎没有提供任何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实操案例。例如,书中讲到“情境创设”,举的例子竟然是小学语文的“看图说话”,这对于教高中生如何设计一个编程实践课的情境来说,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我希望能看到的是,如何将抽象的计算机概念(比如面向对象编程的封装性)转化为初中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关于“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的那本,内容倒是中规中矩,引用了最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对于需要背诵和理解的条文部分,做了很好的重点标记,这是我比较欣赏的一点,至少在非专业知识的准备上,省了我不少力气。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蓝白相间的配色,一看就是那种主打实用的工具书。我当初买它,主要是冲着“2018初中信息技术”这个明确的时间点和学科指向性去的,毕竟考试大纲的变动是需要紧跟的。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部分,也就是那厚厚的“考试用书”主体内容时,心里就稍微有点打鼓了。细节的讲解深度,坦白说,与我期望中那种能让我彻底吃透知识点的教材还是有差距的。比如,在讲解“数据库基础”那一块时,书上对SQL语句的介绍仅仅停留在基本的增删改查,对于更复杂的联接查询和事务处理,几乎是一笔带过,留给读者的自行拓展空间太大了。我不得不去图书馆借阅其他更专业的计算机书籍来辅助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对信息技术本身就有一定基础的考生来说,这本书的理论部分可能略显单薄,更像是应试的“速查手册”,而非深入学习的“百科全书”。如果能增加一些近几年(2015-2017)的考试热点趋势分析,而不是单纯堆砌知识点,想必对考生的帮助会更大一些。整体感觉,它更像是一个知识点的索引,而不是一个知识的构建体系。
评分很好
评分不错,很好用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不错,很好用
评分不错,很好用
评分好
评分不错,很好用
评分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