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程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设施设备与模具;5材料;6预制构件制作;7预制构件成品的质量检验;8构件储运与成品保护;9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本规程可供建筑及其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06月15日成立,主要从事境内外各类建设工程的承包、设计、施工、咨询及配套设备、材料、构件的生产、经营、销售,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实业投资,国内贸易(除专项规定)等业务。
我是一名在预制构件生产厂工作的技术人员,每天都在与各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打交道。对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制作与质量检验规程 DGJ08-2069-2016 上海工程建》这本书,我的期望是它能为我们的生产过程提供更细致、更具指导性的操作指南。比如,在模具的设计和维护方面,如何确保构件的尺寸精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振捣方式和时间,以避免出现内部缺陷;在构件的养护和脱模环节,如何掌握最佳时机,减少开裂和损坏的风险。此外,我还希望书中能有关于不同类型构件(如剪力墙、楼板、梁、柱等)在生产过程中,其关键控制点和易发问题的详细解析,并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而这本书,更多地停留在标准层面上,对于我们一线工人来说,虽然提供了质量要求,但具体到“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些要求,似乎还需要更多的实操性指导和经验分享,让我感觉有些不足。
评分我是一名有几年经验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更深入理解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质量检验的权威性指导。这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制作与质量检验规程 DGJ08-2069-2016 上海工程建》在我眼中,更像是一本标准文件汇编,它详细列举了各项检验项目和标准,对于指导我们进行规范化的质量检查非常有帮助。然而,我更期待的是其中能包含更多关于检验方法的细化说明,比如对于混凝土外观缺陷(蜂窝、麻面、露筋等)的判定标准,如何使用检测仪器(如回弹仪、超声波探测仪)进行更精确的检测,以及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预制构件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检验计划。此外,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不合格构件的处理流程和修复建议,或者分享一些通过详细检验,成功避免重大质量事故的经验教训,那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目前看来,它更多的是一个“是什么”的罗列,而我更需要的是“怎么做”的指导。
评分作为一名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感兴趣的学者,我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非常关注,认为它代表着未来建筑业的重要方向。这本《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制作与质量检验规程 DGJ08-2069-2016 上海工程建》在我看来,更多地聚焦于工程实践层面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我原本期待书中能有更多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材料选择、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性指标,以及预制构件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可持续性评估方面的研究。例如,如何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碳排放;在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地回收和利用废弃物;以及预制构件在拆除和再利用方面,有哪些潜力可挖。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技术基础,但对于更宏观的、更具前瞻性的研究方向,似乎并没有太多涉及,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而非一本能够引发深入思考的学术著作。
评分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我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一直充满好奇,尤其对预制构件的制作和质量控制方面非常感兴趣。最近,我偶然在书店看到了这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制作与质量检验规程 DGJ08-2069-2016 上海工程建》,但很遗憾,这本书的内容似乎并没有我所期望的那么全面。我原本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际操作层面的指导,例如不同类型预制构件(如墙板、叠合梁、叠合楼板等)在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以及现场安装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我还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项目来说明如何在制作和安装过程中避免质量隐患,从而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此外,对于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例如高性能混凝土、新型连接件等,书中如果能有相关的介绍和指导,那将是锦上添花。然而,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标准的条文解释和通用的要求,对于我这样需要从零开始学习的人来说,缺乏一些更具启发性和实践性的内容,让我觉得有些意犹未尽。
评分作为一名从事设计工作的工程师,我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和应用前景非常看好,也希望了解更多关于预制构件在制作环节的要点,以便于在设计阶段就能更好地规避潜在问题。这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制作与质量检验规程 DGJ08-2069-2016 上海工程建》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面向施工和检验环节的规范手册。我原本希望它能在我从设计到施工转化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例如,在设计中如何更精细地考虑预制构件的脱模、运输、吊装等工艺要求,以及如何在构件设计中预留足够的连接节点空间和措施。我也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不同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其精度控制、尺寸偏差、表面平整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检验方法,以便于我能更好地理解和指导施工。这本书对于掌握技术细节、规范操作流程非常有价值,但从设计角度出发,对于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提升预制构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似乎没有深入的探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