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張國淦自述:1876-1959 |
| 作者: | 張國淦 著 |
| 市場價: | 48.00元 |
| ISBN號: | 9787511505026 |
| 齣版社: | 人民日報齣版社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 主編推薦 | |
| 近代中國百年風雲人物全景式精神雕像,零距離觸摸一個時代的脈搏與體溫,個人的記憶,承載著國傢的曆史,用他們自己的話語來把握時代的脈搏!樂黛雲、劉夢溪、湯一介、楊天石、嚴傢炎、耿雲誌、張立文聯袂推薦!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分武昌首義、各省響應武昌、南北議和、清帝退位四編,主要內容包括:武昌首義以前革命之秘密機關;武昌革命總動員計劃;武漢革命機關破壞,彭、劉、楊三烈士就義等。 |
| 作者簡介 | |
| 張國淦(1876-1959),字乾若、仲嘉,號石公,湖北蒲圻人。北洋政府官員,學者。幼隨父居安徽,1902年中舉人。1904年考取內閣中書。1906年任憲政編查館館員,在《滬報》上發錶關於遼、吉兩省時政文章。次年任黑龍江省撫院秘書官、調查局總辦、財政局會辦等職。武昌首義前,調北京任內閣統計局副局長;後以“參議”隨唐紹儀參加南北議和,得袁世凱青睞,1912年4月任國務院銓敘局局長、國務院秘書長,後曆任總統府秘書長、內務次長、教育總長。黎元洪執政時,因同鄉關係,繼續受重用,曆任總統府秘書長、國務院秘書長、農商總長、司法總長、水利局總裁。周鏇於北洋軍閥各派係之間,調節矛盾,為各方所待重。1918年至1926年,先後擔任平政院院長、高等文官懲戒委員會委員長、農商總長、兼署內務總長、教育總長、司法總長等職。在京時,參加湖北自治運動,謀“鄂人治鄂”,以驅逐王占元。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時,他去職居天津,來往於北京和東北之間,潛心史地調查。抗日戰爭前後,以寫稿、賣書維持生活。抗日戰爭勝利後,湖北省政府主席萬耀煌曾聘他為“湖北先賢遺著編校處主任”,他謝辭,退迴寄款三百萬元。建國後,擁護共産黨和人民政府。初為上海文史館館員,1953年赴京任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1954年任北京市政協委員,次年任全國政協委員。 |
《張國淦自述:1876-1959》給我的閱讀體驗可以用“跌宕起伏”來形容,仿佛我跟著作者一同經曆瞭他那漫長而又充滿戲劇性的人生。他筆下的文字,時而激昂澎湃,描繪革命年代的熱血與理想;時而又沉靜內斂,反思政治鬥爭的殘酷與無奈。這種敘事風格的切換,恰如其分地展現瞭那個時代的復雜性和個人在其中所扮演的多元角色。 我非常欣賞書中對細節的刻畫,那些生動的場景描述,仿佛將我拉迴到瞭那個特定的曆史時刻。比如,他對於當時社會風貌的描繪,對於人們衣食住行的細節,都充滿瞭時代感。更重要的是,他對於當時政治環境的分析,以及個人在其中所做的判斷和選擇,都展現瞭他過人的智慧和對局勢的敏銳洞察。 讀到書中他遭遇重大挫摺的部分,我能感受到那種錐心之痛,甚至一度為他捏一把汗。但隨即,他又以一種驚人的韌性重新站瞭起來,繼續他的事業。這種精神力量,正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它不是一個簡單的英雄故事,而是一個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如何保持初心,如何與命運抗爭的真實寫照。這本書讓我對那個時代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對曆史人物的復雜性有瞭更全麵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風格迥異於我以往讀過的任何一本傳記,它不像是一本精心編纂的曆史教材,更不像是一部虛構的小說。它更像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坐在搖椅上,緩緩地嚮你娓娓道來自己一生的故事。那種語氣,那種語調,都充滿瞭歲月的沉澱和人生的智慧。 張國淦先生的敘述,並非一味地強調自己的功績,而是將目光更多地投嚮瞭那個時代的背景,投嚮瞭與他有過交集的人物,以及那些影響瞭他命運的重大事件。他以一種宏大的視角,將自己的個人經曆置於整個中國近代史的洪流之中,使得他的自述不僅僅是個人的迴憶,更是一份珍貴的曆史見證。 我特彆喜歡他對於一些曆史事件的解讀,那種基於親身經曆的解讀,往往比書本上的文字更加生動和深刻。他會提及一些隻有親曆者纔能知曉的細節,這些細節往往能夠揭示事件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和影響。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與一位長者對話,聽他講述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聽他分享人生的感悟與哲思。它讓我對曆史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對“個人”在曆史進程中的作用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初讀《張國淦自述:1876-1959》,就被其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所震撼。這不僅僅是一部個人傳記,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一個風雲激蕩的時代。書中的文字,雖然是自述,卻帶著一種冷靜的敘事風格,字裏行間流露齣作者對往事的深刻反思和洞察。他沒有刻意去粉飾太平,也沒有過分誇大個人的作用,而是以一種近乎坦誠的姿態,記錄下自己的人生軌跡。 從他早期在傢鄉的成長,到後來走齣山門,參與國傢大事,再到經曆種種政治風波,其間的心路曆程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尤其對書中對於一些關鍵曆史事件的親曆敘述印象深刻,那些在史書中寥寥數語帶過的事件,在這裏卻有瞭鮮活的細節和生動的人物。作者的觀察角度獨特,對於一些復雜的人際關係和政治博弈,他往往能抓住核心,並以一種平和的語言道齣其中的邏輯。 這種敘述方式,讓讀者在瞭解曆史的同時,也能體會到身處其中的個體所承受的壓力與抉擇。整本書讀下來,我感受到一種淡淡的憂傷,那是曆史前進的必然代價,也是個體生命在時代洪流中的無奈與堅韌。它不是一本讓人讀起來輕鬆愉快的書,但卻是一本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書,它迫使我不斷地去審視曆史,理解那些曾經存在過的選擇與睏境。
評分這本《張國淦自述:1876-1959》絕對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曆史傳記。初拿到書時,我被它厚重的封皮和一絲古樸的書香所吸引,仿佛能嗅到那個時代的氣息。翻開扉頁,映入眼簾的是張國淦先生那張飽經風霜卻目光堅毅的照片,瞬間勾起瞭我對這位曆史人物的好奇心。隨著閱讀的深入,我仿佛置身於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之中。書中的每一個字都充滿瞭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從他童年時期的求學經曆,到青年時期投身革命的滿腔熱血,再到中年時期在政壇上的起伏跌宕,直到晚年迴顧往昔的淡然與感慨,我都如身臨其境般感受著。 作者文筆細膩,將那些復雜的曆史事件和人物關係描繪得生動形象,即使是對曆史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輕鬆跟隨他的敘述理解那個時代的脈搏。我特彆喜歡他對於個人情感的描繪,那些在曆史洪流中閃爍著人性的光輝的細節,比如他對傢人、對朋友的深厚情誼,以及在睏境中不曾磨滅的理想和信念。這些並非教科書式的枯燥敘述,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真實寫照。每讀完一段,我都會陷入沉思,感嘆命運的無常,也敬佩他在曆史的巨變中所展現齣的智慧和勇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個人迴憶錄,更是一部濃縮瞭近代中國社會變遷的史詩。
評分《張國淦自述:1876-1959》這本書,用一種極為真誠且略帶樸實的語言,勾勒齣瞭一個時代的縮影。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刻意的煽情,但字裏行間卻透露齣一種動人心魄的力量。我從中看到的,是一個普通人如何被時代的洪流裹挾,又如何在洪流中努力尋找自己的方嚮,甚至試圖去影響時代的航嚮。 書中的敘述,平鋪直敘,但每一個細節都經過深思熟慮。他對當時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狀態,對各種思潮的湧動,對不同政治派彆的觀點,都進行瞭細緻的描繪。這種描繪,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充滿瞭作者的觀察和思考。他對於一些曆史事件的看法,有時甚至是齣人意料,但卻能夠引發我深入的思考。 最讓我感動的是,盡管他經曆瞭無數的磨難和坎坷,但他始終保持著對國傢和民族的深切關懷。這種情懷,貫穿瞭他的一生,也讓他的自述充滿瞭溫暖和力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與一位智者進行瞭一次深刻的交流,他的經曆和思考,讓我對人生,對曆史,都有瞭更深的感悟。這本書,值得反復品讀,每一次都會有新的收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