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战与反超限战+割裂世纪的战争+帝国之弧 乔良少将 王湘穗著

超限战与反超限战+割裂世纪的战争+帝国之弧 乔良少将 王湘穗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军事战略
  • 超限战
  • 反超限战
  • 信息战
  • 未来战争
  • 战略学
  • 国际关系
  • 地缘政治
  • 帝国衰落
  • 王湘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至诚经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201608150001
版次:1
商品编码:10647964026

具体描述

帝国之弧-抛物线两端的美国与中国+割裂世纪的战争 朝鲜1950-1953+

 

超限战与反超限战 中国人提出的新战争观美国人如何应对 共3本

基本信息
书名: 帝国之弧-抛物线两端的美国与中国
作者: 乔良 开本:  
原jia: 39.8 页数:  
现价:   出版时间 2016-04
书号: 9787535486769 印刷时间: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作者简介

乔良,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少将。我国著名军旅作家、军事理论家、军事评论家。曾与王湘穗合著《超限战》一书。1999年,《超限战》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在随后爆发的“9·11”事件中得到印证,在美国及西方引起强烈震动,从而被美国一些军事院校列为学员必读书目。

精彩导读 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美国。在历经数年的战略摇摆之后,美国开始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战略重心的重大移动。奥巴马总统宣称自己是“美国第1个太平洋总统”。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发表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文章,声言今后十年美国外交zui重要的使命是大幅增加对亚太地区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表面上看,这只是美国从全球扩张变为偏重亚太,从以大西洋为重心到以太平洋为重心的战略资源和力量投送的改变,但究其实质,则可看作是美国意识到自身实力不逮后的全球战略收缩。 
此后,奥巴马和他的团队,在西太东亚上演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政治杂技。先是通过“天安号事件——延坪岛炮击——黄海军演”以及“钓鱼岛事件”,把本已有离心倾向的韩日两国重揽入怀。稳住东北亚的阵脚后,又掉头南下,以联合军演的方式激励越南、菲律宾在南中国海反复滋事;恢复对台湾出售武器;向缅甸政府释放“善意”,在原本关系不错的中缅之间打进楔子;跟新加坡谈判部署沿海快速舰基地问题;在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建立一个驻扎2500名海军陆战队的军事基地;与印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在打完这一系列地缘战略的组合拳之后,真正富有深意的战略动作也随之出台,那就是主导甚至主宰亚太经济。因为在美国人看来,一切战略利益,zui终都要表达为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的获得,只能通过财富的转移来实现。环视全球,受美国经济影响和欧债危机拖累,大多数国家的经济都表现低迷。只有亚太地区,由于有渐成地区经济火车头的中国牵引,尚具活力。对美国来说,无论是让自己经济脱困,还是要从亚洲的经济增长中获利,都必须刻不容缓地向亚太开刀。因为如果现在不动手,等到亚洲国家围绕中国重新排起新的雁阵时,美国再做什么,恐怕都为时已晚。 
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其战略目标一箭数雕:一是占据亚太龙头地位,主导“太平洋世纪”,确保太平洋地区继续成为美国的“提款机”,成为它与欧元区竞争的根据地;二是遏制中国势头,不容任何国家挑战美国霸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判断,2016年中国GDP总量可能超过美国,到2030年,中国可能大大超过美国,甚至可能超过美国三分之一,或接近二分之一;到了2050年,中国可能就将完全在经济上超过美国。尽管这只是一种预测,但此一前景已足以惊出美国人一身冷汗。为了延缓甚至阻止这种可能性变成可怕的现实,奥巴马政府尽管仍对有可能被德国整合统一的欧洲放心不下,但在权衡再三后,还是决定移动自己的战略重心,从地缘和币缘两大战线环绕中国展开了一连串打压动作,大有先压住中国的势头再说的架势。但透过近期美国对中国又打又拉且雷声大雨点小的种种举动看,美国的着力点还在于如何尽快走出困境这一点上。从美国此番为配合战略调整,使用的策略被冠名以“巧实力”,也可看出其手上可打的牌已很有限。打压中国,除了遏制中国对其老大地位的挑战外,更紧迫的,还是要让中国在经济上向美国低头,在更大程度上为美国经济复苏做贡献。 
美国在亚洲地区主要策略就是“制造麻烦,控制危机”,因为只有制造麻烦才能创造出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需求,才能拖住老盟友和吸引新伙伴,也才能显示美国实力水桶中zui长的“军事长板”。过去美国的策略是“水涨船高”,各国是水,美国是船,船被水高高托起,大家好,我更好。现在美国自己遇到了麻烦,水涨船高的可能性没有了。另一个策略就浮出水面,“水落石出”,用弱化别国来相对凸现美国的“强”。现在美国对中国的策略就是“水落石出”,用一切手段让你不好过,在相对比较中,你仍不如我,办法就是不断给你制造麻烦。 
不过,即便美国这次战略重心东移针对中国的意图如此强烈,我们对美国战略意图的判断和应对仍不宜反应过度。因为美国作为一个成熟的世界大国,当然懂得国际事务不可能完全由霸权决断。你可以一超独大,但不可能一手遮天,很多事都需要同别的国家特别是大国合作,也就是通过共治才能实现。太平洋区域肯定是需要共治的。中国也肯定会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共治的绕不开的因素。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基本策略,只能是尽力挤压中国的空间,挤压中国应得的利益,以便制造更多的筹码,zui大限度地与中国讨价还价。 
在这个大前提下,可以判断美国重回亚太针对中国的目的,是要用亚洲安全问题来遏制中国,给中国“去势”,使中国更加温顺地与美国走到一起,在它伤口修复差不多的时候,再跟欧洲进行一场货币霸权的对决。就此意义上说,美国不会希望亚太地区的危机失控,也不希望与中国全面对抗,因为在与欧元区博弈和吸收亚太地区能量的过程中美国还需要借重中国。 
这此一意图在一件事上暴露无遗:2012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和希拉里轮番出击。极力架空甚至废弃已存在了近二十年的“APEC”机制,然后,借壳上市,把原本默默无闻的“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变成美国主导乃至主宰亚太经济的新平台,为亚太经济重新定则立规,意在用其将亚太国家一网打尽,独独把中国排除在外。其用意并非真要排除中国,因为今天的世界经济,排除了中国只会更糟,所以,其用意只在压中国屈服,给中国经济戴上笼套。 
TPP做为美国排斥中国的经济战略,主要目的有三点:第1点是要解决美国的经济安全问题。美国人认为在过去20年里美国经济过于依赖中国,要摆脱这种依赖,需另起炉灶;第二点是要为互联网经济时代制定新游戏规则。WTO的贸易规则是美国人17年前主导确立的,很多规则已经不适合今天的全球经济形势,同时互联网经济的出现需要新游戏规则,美国人不希望中国成为新游戏规则的参与者和制定者。其意图就是要在制定新游戏规则时,又一次把中国排除在外,等他制定完规则以后再让中国加入,那时将迫使中国做出更多类似于加入WTO时的让步;第三点则是要借TPP,阻止中日韩东北亚自贸区出现。美国为什么视东北亚自贸区谈判为眼中钉肉中刺?因为美国要接受欧盟和欧元的教训。欧洲共同体变成欧盟,又成功推出了欧元,使欧盟顿时成为世界第1大经济体,这时,美国人才为时已晚地发现欧元对美元霸权将构成强大挑战。所以这回,美国决不能容忍再出现新的挑战者。 
因为一旦东北亚自贸区形成,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就将出现。而东北亚自贸区一经出现,就不会停步,它一定会南下整合东南亚,形成东亚自贸区。然后,继续向西,整合南亚次大陆: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接下去再整合中亚和西亚,这样,50万亿美元规模的经济体就会出现,比欧盟和北美加起来还要大。这样一个经济体他会愿意使用美元或者欧元进行其内部贸易结算吗?肯定不会。它一定会推出自己的货币,其结果就是导致世界货币三分天下,美元、欧元、人民币,美元只能三分天下有其一。想想看,三分之一的美元霸权,还叫霸权吗?所以说美国人在默许接受欧盟、欧元坐大的教训以后,势必要防患于未然,提前打击东北亚自贸区。结果,通过中日钓鱼岛争端,美国人成功地阻断了东北亚自贸区谈判的进程,也就顺带阻断了亚洲经济共同体乃至其区域货币出现的可能性。 
从“在亚太战略再平衡”到TPP,这一系列动作,从战略设计到付诸实施,可谓步步精心,有板有眼。从中可看出美国战略决策层的心机。但与此前美国近半个世纪的国家战略相比较,此番的重心“东移”,有着力过猛之嫌,虽不失清醒和精明,但也少了强势和霸气。究其原因,除了力所不逮,底气不足,很难让人给出其他答案。 目录

目录 
自序:当帝国即将成为过时的话题
引言:“9?11”,美国国运的拐点
一.帝国前史:老欧洲没落与美国的崛起
美国是个帝国吗?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如果说是,美国却分明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它没有海外殖民地,也不从其打仗占领的国家公开地掠夺资源财富,更不驱使奴役占领地的人民。从这几点来看,美国完全不像一个帝国。但如果据此判断美国不是帝国,那美国为什么追求霸权,并且实实在在拥有霸权—美国在zui近40多年里,用美元构筑的金融体系将整个世界带入史wu前例的金融文明而从全球获利。那么,美国是如何成为史上zui新也zui强盛的帝国的?
1.用资本的方式理解战争
2.被忽视的资源和资本能力
3.同盟国:鲜血与资本的劣势
4.协约国:从债权国沦为债务国
5.唯一的受益者只能是美国
二.金融殖民;货币的历史逻辑和轨迹
1960 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那么,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个悖论的呢?
1.新殖民主义:“绿纸”换实物
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美元全球化
三.金融魔杖:美国的国家生存方式
(美联储)你们可以谈论一切,就是不许谈论美元。这是禁忌,美国人对这一关乎美国国家生存的话题讳莫如深。
所以,要了解美国的国家战略,zui好不要听美国人说什么,而是要了解美国的生存方式。美国人会告诉你许许多多它的国家战略构想,而所有这些战略构想的背后,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维护美国在这个世界上的霸权地位。那么,美国人极力要维护霸权又是为了什么?答案也只有一个:为了延续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国家生存方式。
1.美元指数周期律:“过山车”与“剪羊毛”原理
2.美元之祸1:拉美金融危机
3.美元之祸2:东南亚金融危机
4.金融海啸搅了第三次“剪羊毛”的美梦
四.硝烟背后:美国为何而战
也许,不能说美国人酷爱战争,但实际上美国总是需要战争。过去20 年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连打过四场对外战争的国家。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发动战争?地球人不懂,恐怕美国人民也不懂,因为这四场战争,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战的理由也都十分充分且冠冕堂皇,谁会把它们与一张轻飘飘的绿纸联系在一起?20 年间四场战争,美国人为什么开战?
1.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为了石油?NO!
2.科索沃战争剑指欧元
3.阿富汗反恐:打回全球资本对美国的信心
4.“全球快速打击系统”:用战争快变量控制资本流
五.世纪之问:金融战与阴谋论
很多经济学家,对于金融战和阴谋论这样的说法都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原因有二。第1是因为这两个词,无论是金融战还是阴谋论都不是专业术语;第二是因为许多学经济、学金融的人,他们从课本上从未接触过这类内容。所以他们本能地排斥这些。但我要问,如果我们看到的某些客观事实与我们所学到的理论不一样,我们会去修正谁?是修正我们的理论,还是去修正客观事实?既有的理论和实事求是谁更重要?这才是问题的出发点和分歧点。
1.谁用货币绑架了世界
2.金融战是战略工具还是夸张比喻
3.阴谋论本身就是阴谋
4.“金融殖民”是耸人听闻还是当下现实
5.中国人的财富如何成了华尔街的盛宴
6.zui寒冷的冬天正在来临
六.重振或衰落:美国战略大调整能否避免颓势
2012 年一开年,美国即高调宣布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经济、军事、外交、安全,多管齐下,动作频频。特别是奥巴马总统与国防部长帕内塔、参联会主席邓普西,联手发布《维持美国全球领导地位:21 世纪世界国防优先任务》的战略评估报告,更引起全球一片热议。美国究竟意欲何为?这次调整的背景原因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美国是否可以通过这次调整挽回颓势,避免衰落?都需要世人悉心揣度,深入探究。
1.清醒又无奈的选择:战略重心东移
2.N多个因素促美战略调整
3.与战略收缩态势匹配的新军事战略
4.深度展望:这次是否真的衰落?
七.谁将崛起:当美国自己击倒自己时,中国该做什么
从修昔底德开始,谈论帝国衰落的话题就从未间断,因为人们眼睁睁地看见过一个又一个帝国在眼皮底下走马灯似的兴起又衰落,甚至谈论世界史上zui大也是zui后一个帝国—美利坚帝国的衰落,这一话题也已被人争吵了半个世纪,早已不再新鲜。真正新鲜的是谁敢预言:美国将在何时,因何种原因,以何种方式衰落?这才是真正新鲜的话题。很可惜,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做出这样的预言。更不要说预言美国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谁将是美国之后的继任者了。
1.保罗?肯尼迪为什么没有言中?
2.虚拟经济吃尽了货币霸权的红利
3.美欧反目,资本争夺与金融资本主义的毁灭
4.互联网,zui大的创新消解zui后的帝国
5.祈愿:命运之神眷顾中国
附录一:金融全球化与财富转移
附录二:大国崛起要有大智慧
附录三:大时代来临前的大国较量
后记

 

 

基本信息

 

书名:超限战——中国人提出的新战争观美国人如何应对

作者:乔良、王湘穗

定价:45.00

开本:710*1000,1/16

装帧:平装

印张:22

条码:978-7-5354-8740-7

中图分类:E81   

读者范围: 时政、军事、战略爱好者

上架建议: 军事/畅销书

 

编辑推荐

 

 

超限战与反超限战,中国人提出的新战争观美国人如何应对。

《超限战》震撼中外,百万*量,重装修订,*家解析美国反超限战战略。

全面集结中国超限战战略与美国反超限战战略,全景展现未来全方位战争图景。

反恐战、资源战、金融战和网络战,战争不限于军事,战争并不遥远。

 

《超限战》自出版以来一直拥有*大的社会反响和*佳的市场反响,震撼中外,*销百万。此次全新修订版《超限战——中国人提出的新战争观美国人如何应对》*次披露美国国防部、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务院联合召集政府内外、各行业专家研究应对超限战的成果,全景展现超限战的攻击与防御,为读者预见未来战争:战争超yue军事的界限,资源争夺、网络攻击、经济战、金融战和反恐战等都是当前和未来全方位战争关键的组成部分。

 

这本书以现代国家在军事、经济、金融、网络、资源和反恐等多个领域面临的现实威胁为背景,从国家层面,展现一个国家如何在未来战争中攻击与防守,赢得超限战;从金融、网络、资源等领域的层面,展现金融、网络和资源等相关从业者如何具体地保护自己领域的安全。你将看到:

1. 如何剥夺美元作为*一大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

2. 互联网经济,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取代现金交易,是福音还是灾难?

3. 应对恐怖分子,是在敌人“家里”打击敌人,还是国土防御?

4. “超限战”是一场全民战争吗?

5. 资源战争是现实危机,还是杞人忧天?

6. 保护资源安全,关键资源国有化经营是解决途径吗?

7. 资源竞争中,军事力量的局限性是什么?

8. 现代战争,需要在几秒内做出反应?如何做出反应?

9. 核恐怖主义将以何种方式呈现?

10. 美国政府跨部门协作应对超限战,需要什么?如何做?

11. 攸关国家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有哪些?如何保护?

 

内容简介

 

 

《超限战》是前沿军事理论家、著名军事评论家乔良少将和王湘穗合著的力作,该书由于准确预测了“9·11”事件,在美国及西方引起轰动,已出版日、意、法、英、繁体中文等8个版本,*销百万。被美国西点军校和美国海军学院分别列为学员必读书目和正式教材,更被意大利陆军总监米尼上将称为当代军事名著。近年该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已被美军写入*新作战条令。

此次全新修订版《超限战——中国人提出的新战争观美国人如何应对》在保留原版超限战的内容的基础上,*次集结了美国军方、政府、学术界和工商界应对超限战的具体措施,全面展现中国的新战争观超限战与美国的反超限战战略,预见未来横跨军事、经济、金融、网络、资源、反恐等各领域的全方位战争图景。

此次全新修订版采取全新的装帧设计,正反两个封面,正面封面突出“超限战”,翻开为“超限战”的经典内容;反面封面突出“反超限战”,翻开为“反超限战”的内容。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割裂世纪的战争--朝鲜1950-1953 开本: 16开
作者: 乔良、王湘穗 页数:  
定价: 39.8 出版时间: 2016-07-19
ISBN号: 9787562624165 印刷时间: 2016-07-19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版次印次: 1次1次
编辑推荐

 

继《超限战》震撼中外、畅销百万之后,作者乔良、王湘穗*次联袂,展示不一样的朝鲜战争。

一度因“引用过多国外资料”未能公开发行,真实记录50个影响朝鲜战争发展走向的人物战场内外的故事。

朝鲜战争本不该打,抗美援朝战争却不得不打;朝鲜战争是平局,抗美援朝战争却是胜利。

 

《割裂世纪的战争——朝鲜1950-1953》是超级畅销书《超限战》的作者乔良、王湘穗《超限战》之后*次联袂,以全新的视角,采用完全不同的写作方式,展现不一样的朝鲜战争。多年前作者曾想要出版本书,但是由于“引用过多国外资料”未能出版,此次重装出版,真实记录50个影响朝鲜战争发展走向的人物战场内外的故事。

朝鲜战争是军事、历史爱好者持续关注的重点话题,弄清并理解抗美援朝战争为何爆发、因何而胜、对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影响,至关重要,你将看到:

 

1.为何说“朝鲜战争本不该打,但抗美援朝不得不打”?

2.为什么说“朝鲜战争是平局,抗美援朝战争却是胜利”?

3.罗斯福的死与朝鲜战争的爆发有什么联系?

4.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究竟有没有使用“细菌战”?

5.麦克阿瑟为何摆下50000:5 的赌局?

6.是谁预测出美军将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陆?

7.为什么说朝鲜战争是毛泽东作出的平生*困难的一个决定?

8.什么原因导致彭德怀入朝第1天竟险成“战俘”?

9.中国为什么拒绝了1951年1月的停火方案?

10.李奇微是怎样因朝鲜战争而跨上了自己军事生涯的巅峰?

11.为什么说邓华在朝鲜战争中的作用比现在人们知道的都要大?

12.是那位“和平使者”因撰写《苏联推出战争》而获得普利策奖?

13.为什么说斯大林式对朝鲜战争影响*大又*神秘的人物?

14.美方签署停战协定的“海立胜”是何许人也?

15.为什么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内容推荐

继超级畅销书《超限战》震撼中外、畅销百万之后,作者乔良和王湘穗*次联袂,根据大量国外资料,以全新的视角,采用完全不同的写作方式,以历史时间顺序,用影响朝鲜战争发展进程和走向的50个关键人物,串起了整个朝鲜战争的历史。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关键意义,作者*次将朝鲜战争定义为“割裂世纪的战争”。本书史实准确、资料详实,以关键人物战场内外的故事展现历史,鲜活生动,可读性极强。

作者简介

乔良,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少将。我国前沿军事理论家、著名军旅作家,空军专家委员会委员,火箭军军事理论咨询专家组成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1999年,他与王湘穗合著的军事理论著作《超限战》出版,该书由于准确预言了“9·11”事件的发生,在美国及西方引起震动。被美国西点军校和美国海军学院分别列为学员必读书目和正式教材,更被意大利陆军总监米尼上将称为当代军事名著。近年该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已被美军写入*新作战条令。

王湘穗,退役空军大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航空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航空发展战略*席科学家。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航空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理事。


《超限战与反超限战》 书籍简介 在全球化浪潮奔涌,地缘政治格局日趋复杂,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战争形态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传统的军事理论和作战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显得愈发捉襟见肘。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节点,乔良少将与王湘穗先生联合推出的《超限战与反超限战》,如同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深刻剖析了当代战争的本质,并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考和战略性的启示。 本书并非一篇孤立的军事论文,而是对当前及未来战争逻辑进行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与再创造。作者们以深邃的洞察力,敏锐地捕捉到了战争形态演进的内在逻辑,并将其命名为“超限战”。“超限战”的提出,打破了我们对战争的惯常认知,它不再局限于刀光剑影、枪林弹雨的物理空间,而是将战场延伸至经济、金融、信息、心理、法律、文化等一切可能被利用的领域。这种作战方式,不讲究传统的军队建制、战线划分,甚至可以规避常规军事力量的直接对抗,通过非对称的手段,精准打击对手的核心要害,实现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战略利益。 书中,作者们详细阐述了“超限战”的内涵与外延,揭示了其运作的机制和潜在的威胁。他们指出,在现代社会高度互联互通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的波动、信息网络的瘫痪、关键基础设施的破坏,都可能成为“超限战”的攻击点。例如,一场精心策划的金融危机,足以让一个经济强国元气大伤,甚至颠覆其国家地位;一次大规模的网络攻击,足以瘫痪政府运作,扰乱社会秩序,造成巨大的恐慌。这种“看不见的战争”,其破坏力丝毫不亚于传统意义上的全面战争,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为致命,因为它往往作用于国家和社会机体的根基,难以防御,难以恢复。 “超限战”的出现,对传统的军事力量投送和作战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模糊边界、无形无状的战争形态,传统的军队和装备,甚至是以国家为单位的战争认知,都可能显得力不从心。作者们通过对历史案例和现实动态的深入分析,向读者展示了“超限战”的种种可能性,以及它可能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然而,本书的价值并非仅限于对“超限战”的警示与剖析。更为重要的是,作者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超限战”的战略构想。如果说“超限战”是对传统战争模式的颠覆,那么“反超限战”就是对这种颠覆的应对与反制。这并非简单的防御,而是一种主动的、系统性的战略思维。 “反超限战”的核心,在于建立一种能够有效识别、抵御和反击“超限战”的综合能力。这要求国家必须建立起更加强大、更加灵敏、更加有韧性的国家安全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军事力量固然重要,但其作用被置于更广阔的战略框架之中。经济的稳健与安全、信息网络的可靠与防护、金融体系的健全与监管、社会心理的稳定与引导、法律法规的完善与适用,以及文化自信的构建与传播,都将成为“反超限战”的关键组成部分。 作者们强调,“反超限战”需要一种全新的战略文化和思维方式。我们不能再仅仅以传统的军事对抗思维来理解和应对未来的冲突。我们需要具备一种全局观,能够将不同领域的威胁视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并制定出协同一致的应对策略。例如,在应对金融领域的“超限战”时,既需要金融监管部门的专业能力,也需要情报部门对潜在威胁的预警,还需要宣传部门在必要时稳定公众情绪,防止社会恐慌的蔓延。 书中对“反超限战”的论述,深入浅出,充满智慧。它并没有提供一套僵化的公式或万能的解决方案,而是引导读者思考构建这种能力的核心要素。这包括: 战略预警与情报能力: 建立能够监测、识别和分析来自各个领域威胁的情报网络,及时发现潜在的“超限战”迹象。 关键领域的可持续性与韧性: 加强对国家经济、金融、能源、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提升其抵御打击和快速恢复的能力。 信息与网络安全: 构筑坚固的信息与网络防御体系,确保国家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并具备应对网络攻击的能力。 金融与经济的稳定: 维护健康的金融市场秩序,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管,防止恶意做空或金融操纵。 心理与舆论的引导: 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和社会舆论引导机制,抵御外部的心理攻势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法律与规则的运用: 熟练运用国际法和国内法,对“超限战”行为进行追究和制裁,构建有利于自身的国际规则体系。 文化自信与国家认同: 强化民族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提升国民的凝聚力和抗压能力,从而抵御外部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的侵蚀。 《超限战与反超限战》不仅是一本军事战略著作,更是一部深刻的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分析。它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国家的安全边界,思考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并有效维护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作者们以冷静而犀利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未来战争的残酷图景,同时也指明了一条通往安全与繁荣的可能路径。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前瞻性和深刻性。它没有回避现实的挑战,而是直面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之道。对于任何关心国家安全、关注国际局势、思考国家未来发展的人士而言,《超限战与反超限战》都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必读之作。它将极大地开阔你的视野,刷新你对战争和安全的认知,并启发你从更宏观、更深邃的视角去理解和应对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 作者简介 乔良少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杰出军事理论家和战略家。他长期致力于军事理论的创新与研究,对现代战争形态的演变有着深刻的见解。乔良少将以其前瞻性的思维和对国家安全的敏锐洞察力,在军事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军事论述,往往能够抓住时代脉搏,揭示战争发展的本质规律,并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王湘穗,是一位著名的战略学者和评论家。他长期关注国际战略、地缘政治和军事科技的发展,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分析视角,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王湘穗先生的文章和著作,以其严谨的逻辑、丰富的史料和深刻的洞察力而著称,常常能够穿透表象,直击问题的核心。 两位作者强强联合,将各自的学术优势和战略视野相结合,共同创作了《超限战与反超限战》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他们的合作,汇聚了军事理论的深度与战略分析的广度,为理解和应对新时代战争的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沉重的思考,但又不得不说,引人入胜。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消化书中的内容,特别是关于《割裂世纪的战争》和《帝国之弧》的部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们并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而是将战争置于更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进行审视。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以及其中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让我不禁为之动容。读《割裂世纪的战争》时,我仿佛看到了人类文明在冲突与融合中不断前进的轨迹,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个体,他们的选择和挣扎,都在字里行间鲜活起来。而《帝国之弧》则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那些宏伟的帝国如何崛起,又如何因为自身的局限而走向衰落。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单一事件的局限,去理解更长远的历史趋势和规律。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个时代的战争,都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比拼,更是文明、制度、思想的较量。

评分

这套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开阔”。我一直以为军事理论离我生活很远,但《超限战与反超限战》让我意识到,战争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经济的博弈到信息的传播,都可能成为新的战场。《割裂世纪的战争》和《帝国之弧》则让我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历史,看到了人类文明在漫长的岁月中,是如何在冲突与合作中不断发展的。那些看似遥远的帝国和战争,实际上都深刻地影响着今天的世界格局。我尤其欣赏作者们对于战争本质的深刻洞察,他们不回避战争的残酷性,也不回避其复杂性,而是试图从更深层次去剖析战争的动因、形态以及影响。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充满了更复杂的动态平衡。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以为这套书会很枯燥,都是些军事术语和理论,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作者的笔触非常有力量,语言也相当生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警醒。《超限战与反超限战》的部分,让我看到了现代战争的“魔幻”一面,那种打破常规、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着实令人心惊。但是,这种“心惊”并非是恐惧,而是一种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它逼迫我去思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才能真正地保护自己,如何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找到方向。《割裂世纪的战争》和《帝国之弧》则像是历史的缩影,我从中看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看到了冲突与和平的交织,看到了力量的源泉与衰败的原因。每一次的战争,都伴随着深刻的社会变革,每一次的帝国兴衰,都蕴含着丰富的经验教训。这本书让我有机会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审视这些历史事件,去理解它们的内在逻辑。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让人大开眼界!我一直对军事战略和历史进程很感兴趣,但《超限战与反超限战》系列,加上《割裂世纪的战争》和《帝国之弧》,彻底刷新了我对战争形态的认知。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战略棋盘之上,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博弈,都充满了智慧和冷酷的现实。尤其是“超限战”这个概念,真是点醒了我,原来战争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枪炮和战场,而是渗透到经济、文化、信息、心理等各个层面。作者们以极其深刻的洞察力,剖析了现代战争的非对称性、模糊性以及对规则的挑战,让我开始反思我们自身在应对这类挑战时的脆弱性。而“反超限战”的提出,又像是给出了另一条出路,让我看到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下,依然存在着应对和反制的可能性。这不仅仅是军事理论的探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蒙,让我更加关注国家安全和战略博弈的深层逻辑。

评分

我一直认为,战争是人类最原始的冲动之一,但《超限战与反超限战》系列,加上《割裂世纪的战争》和《帝国之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战争更深层次的含义。它不仅仅是暴力冲突,更是意志、智慧和资源的较量。作者们对“超限战”的解读,让我意识到,在信息爆炸和全球化深入的今天,战争的边界早已模糊不清,传统的军事理论显得有些滞后。而“反超限战”的探讨,则为我们指明了应对的方向,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保持主动。而《割裂世纪的战争》和《帝国之弧》则像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我从中看到了人类文明的曲折前行,看到了那些曾经辉煌的帝国如何走向没落,也看到了战争对社会、文化、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只是讲述了“怎么打仗”,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我对“为什么打仗”以及“如何避免战争”的深刻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