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规划基础及应用

电网规划基础及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义雄,王承民 著
图书标签:
  • 电网规划
  • 电力系统
  • 基础理论
  • 应用技术
  • 电力工程
  • 输配电
  • 智能电网
  • 电力市场
  • 新能源接入
  • 规划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2315648
版次:1
商品编码:1069731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网规划基础及应用》讲述了电网规划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全书共分为11章,主要包括电力规划及经济分析基础、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电网规划的数学模型、电压等级规划、变电站规划、供电模式规划、电网规划、无功规划、配网自动化规划、电网规划评估。《电网规划基础及应用》涵盖了大多数与电网规划相关的基础知识点,体系完整,内容深度适中,各章节都是工程电网规划实际设计方案中的主要内容。在介绍电网规划理论和方法时融合了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矮布的新版《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的内容,更加贴近工程实际。
《电网规划基础及应用》可作为电力系统相关专业的本、专科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电力行业培训教材,同时可供电力企业规划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电力规划的内涵
1.2 电力规划的基本原则
1.3 电力规划的类型
1.4 电力规划的基本内容
1.5 电力规划的方法
1.6 电力规划的流程
1.7 电力规划的评价标准

第2章 经济分析基础
2.1 概述
2.2 资金的时间价值
2.3 经济评价方法

第3章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
3.1 基本概念
3.2 电力负荷的分类及特点
3.3 电力负荷曲线特性分析
3.4 负荷预测的基本程序
3.5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第4章 电网规划的数学模型
4.1 基本假设
4.2 变量确定
4.3 目标函数
4.4 约束条件
4.5 问题分解

第5章 电压等级规划
5.1 电压等级的选择原则
5.2 电压等级的选择方法
5.3 各电压等级合理的输送容量及距离

第6章 变电站规划
6.1 概述
6.2 降压变压器负载率取值
6.3 变电站选址定容的数学模型
6.4 模型求解
6.5 算例

第7章 供电模式规划
7.1 电网接线方式
7.2 中性点运行方式

第8章 电网规划
8.1 概述
8.2 电网规划的启发式方法
8.3 电网规划的数学优化方法
8.4 算例

第9章 无功规划
9.1 概述
9.2 无功功率负荷和无功补偿装置
9.3 电压调整措施
9.4 无功规划

第10章 配网自动化规划
10.1 概述
10.2 配网自动化的主要功能
10.3 配网通信系统规划
10.4 配网自动化对一次设备的要求

第11章 电网规划评估
11.1 概述
11.2 指标体系的建立
11.3 电网安全性计算
11.4 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价指标
11.5 灵活性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智能电网的革新与展望:技术、架构与未来挑战 本书聚焦于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智能电网(Smart Grid)所扮演的核心角色、关键技术突破、系统架构演进以及面临的重大挑战与发展前景。 --- 第一部分:智能电网的理论基石与时代背景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化石能源依赖亟待摆脱的背景下,电力系统的传统集中式、单向传输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能源的多元化、高可靠性及可持续性的要求。本书深入剖析了构建现代智能电网的理论基础,探讨了电力系统从传统电网向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 CPS)转型的必要性与内在驱动力。 第一章:能源转型的驱动力与智能电网的内涵 本章首先回顾了传统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固有缺陷(如运行惯性大、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敏感性低等)。随后,详细阐述了驱动智能电网发展的“三驾马车”: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终端用户用能模式的变革(如电动汽车普及)、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电网的核心不在于简单的自动化,而在于其具备的自愈性(Self-healing)、自感知(Self-sensing)、自优化(Self-optimization)和主动响应(Active Response)能力。 第二章:通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智能电网的神经系统 智能电网的“智能”主要来源于信息流的有效管理。本章系统地介绍了支撑智能电网运行的通信基础设施。内容涵盖: 1. 先进计量基础设施(AMI):从传统电表到智能电表的演进,以及其在负荷侧数据采集、双向通信和需求响应中的关键作用。 2. 物联网(IoT)与边缘计算:探讨如何利用低功耗广域网(LPWAN)和边缘计算节点,实现对配电网海量分布式设备的实时监控和快速决策,降低对核心控制中心的带宽压力。 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鉴于电力系统属于关键基础设施,本章重点分析了网络攻击面扩大带来的安全风险,并介绍了基于区块链技术、加密算法在电网通信层面的应用实践,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用户隐私的安全性。 --- 第二部分:关键技术模块的深入解析 本部分聚焦于实现智能电网高级功能所依赖的核心技术栈,从广域监测到配电网的精细化控制。 第三章:电能质量管理与动态补偿技术 随着非线性负载(如变频器、开关电源)和间歇性电源(风能、光伏)的增加,电能质量问题日益突出。本章详细介绍了: 1. 高级无功功率补偿(APF/DVR/STATCOM):分析了现代电力电子设备在快速抑制谐波、电压波动和暂态闪变中的最新进展。 2. 暂态稳定与次同步振荡抑制:针对大电网中长距离直流输电系统与新能源接入引发的复杂暂态现象,介绍了基于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早期预警机制和主动阻尼控制策略。 第四章:分布式能源(DER)的并网与优化控制 分布式能源是智能电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本章不再停留在简单的并网流程,而是深入探讨了虚拟同步机(VSM)技术在提升微电网稳定性方面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逆变器控制策略,使DERs从“被动跟随”转向“主动支撑”电网惯量和电压。此外,还分析了“弃风弃光”现象背后的经济性和技术约束,以及柔性直流输电(HVDC Light)在平抑间歇性波动中的作用。 第五章:需求侧管理(DSM)与柔性负荷的利用 需求侧已从被动的“节约用电”转变为主动的“优化用电”。本章详细阐述了: 1. 动态电价机制:分析了实时电价(RTP)、分时电价(ToU)等价格信号如何引导用户削峰填谷。 2. 负荷聚合商(Aggregator)模式:探讨了如何通过聚合大量小型可控负荷(如楼宇空调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桩),形成可参与电力调度的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 VPP),并探讨了VPP在辅助服务市场中的参与潜力。 --- 第三部分:系统架构、运行与未来挑战 本部分将视角提升至系统层面,讨论智能电网的整体架构设计、先进的运行控制范式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变革。 第六章:高级量测基础设施与状态估计 本书详细剖析了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构建原理,重点介绍了PMU(相量测量单元)的数据采集、同步机制及其在输电网络状态监测中的不可替代性。内容涵盖了同步观测下的直流潮流(DC Power Flow)状态估计、量测冗余处理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数据识别算法。 第七章:电网的自主运行与优化调度 针对海量信息和快速变化的电网状态,传统的基于周期性计算的优化方法效率低下。本章着重介绍了: 1. 实时优化与滚动时域仿真(RTO/WRT):如何将短期预测信息融入到实时调度决策中,实现对下一小时到下一天负荷和发电的精确控制。 2. 强化学习在电网优化中的应用:探讨了如何利用强化学习训练智能体,使其能够在不确定性环境中,自主学习最优的潮流控制、故障隔离和设备启停策略,从而实现真正的“自主电网”。 第八章:区域微电网与多能源耦合 面向能源韧性和高可靠性供电需求,微电网(Microgrid)被视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单元。本章深入分析了微电网的孤岛运行与并网运行的无缝切换技术,特别是当微电网中耦合了热力系统、燃气系统和储能系统时,如何进行多能源耦合优化调度(MES Optimization),以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碳排放的最小化。 结论:迈向韧性与低碳的未来电网 总结当前智能电网发展中的瓶颈,包括:跨区域协调机制的建立、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如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的成本下降与商业化、以及电力系统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趋势。本书展望了“零碳电网”和“用户即产消者”的未来场景,强调技术创新必须与灵活的监管政策和清晰的商业模式同步推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系统地理解我国特高压输电走廊的选址原则,以及如何平衡经济性与环境影响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要素。这本书在“远景规划”部分,确实提供了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它详细分析了国家能源战略(如“西电东送”)是如何自上而下地影响省级乃至市级的电网规划布局的。书中对不同电源接入点对电网潮流路径的改变进行了详尽的图解,这对于理解为什么某些地方的输电线路需要不断升级换代非常有帮助。然而,在涉及地方性法规和审批流程的部分,这本书的处理显得比较“点到为止”。例如,电力项目在征地、环境评估方面会遇到哪些独特的障碍,这些非技术因素对最终规划方案的约束力有多大,书中没有展开深入探讨。在我看来,一个成熟的电网规划师,不仅要精通电力工程,更要深谙政策风向和地方博弈。因此,我期待作者能在未来的修订中,加入更多关于“社会接受度”和“政策兼容性”的讨论,让这本书的内容更加“接地气”,真正指导一线工作者应对复杂的现实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人印象深刻,但坦率地说,对于刚踏入电力行业的新人来说,可能有些晦涩。它的数学推导部分处理得非常专业,涉及到大量的优化理论和概率论基础,例如在进行网络可靠性评估时,所使用的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的阐述就相当严谨。我个人是偏向于应用研究的,因此在阅读“最优潮流计算”那几章时,我更关注的是不同算法(如牛顿法、PQ分解法)在实际工程中的计算效率和收敛速度的对比,而不是纯粹的数学收敛性证明。书中对潮流计算的介绍略显理论化,如果能穿插一些主流潮流软件(如PST, PowerFactory)的特定模块如何实现这些算法的描述,将会大大增强其实用性。此外,书中对“需求侧管理”(DSM)在规划中的角色探讨略显单薄,尤其是在当前电动汽车渗透率快速提高的背景下,如何将大规模充电负荷纳入电网远期规划模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本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要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后续的更新可能需要在引入前沿交叉学科内容上做更多努力。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表质量非常优秀,图文配合得当,很多复杂的网络结构图和负荷曲线图都清晰易懂,这对于阅读体验至关重要。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介绍“可靠性评估”时,构建了一个多层级的指标体系,从毫秒级的暂态稳定到年级的停电时间统计,层层递进,逻辑清晰。这种层次化的结构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选择性地深入学习。然而,我发现书中在探讨“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对规划的影响时,语言稍微显得保守和滞后了一些。例如,对于基于人工智能的“自愈式电网”概念,书中仅仅是作为一种未来趋势提了一嘴,而没有深入探讨如何将概率性预测模型、强化学习算法整合到现有的规划优化框架中去。现在的电网规划已经不再是纯粹的静态负荷预测,而是需要处理海量的实时数据流,对传统的规划软件提出了颠覆性的挑战。这本书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钢筋水泥”基础,但要迎接“信息高速公路”的挑战,这本书在连接理论与最新的计算智能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能看到关于数字孪生技术在电网规划中应用的深入章节。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有些许“老派”,但这种老派恰恰是其魅力所在。它没有追逐时下流行的各种新技术名词,而是稳扎稳打地构建了一套严谨的分析框架。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配电网自动化升级时,引用的数据和案例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很多似乎都来自于国内一线省份的实际工程经验。这种“内行人看门道”的叙述方式,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与现场打交道的工程师来说,比那些空泛的理论阐述要受用得多。比如,它在讨论不同电压等级的规划侧重点时,区分得极其细致,低压侧更关注末端用户的瞬时功率波动和电压质量,而高压输电网则聚焦于大区间的能量平衡和潮流控制。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规划周期”的论述,明确指出了短期、中期、远期规划在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上的本质区别。我希望作者能用更生动的语言,加入一些经典的失败案例分析,因为有时候,从别人的“坑”里学到的东西,远比书本上的成功案例来得深刻和警醒。总体来说,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咀嚼的专业读物,急功近利者可能难以领略其精髓。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让人一上手就感觉这是本正经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畅销书。我一开始对“规划”这两个字抱有很高的期望,毕竟在这个能源结构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科学、前瞻性地布局电网,简直就是一道数学难题加上社会工程学的复杂交织体。我翻阅了前几章,发现它并没有直接陷入到复杂的数学模型推导中,而是用一种非常扎实的、自上而下的方式来阐述电力系统的基本骨架。它清晰地勾勒出了电力系统在不同负荷特性、不同电源接入情景下的演化路径,比如从传统的集中式电源向分布式能源过渡时,对现有输电网络容量和稳定性带来的挑战,这本书都有详细的分析。特别是关于“韧性”这个概念的引入,让我的感受很深。过去我们总强调效率和经济性,但面对极端天气和网络攻击,一个脆弱的电网是无法承受的。这本书似乎在努力弥合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鸿沟,试图告诉工程师们,规划不光是画图,更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判和对潜在风险的对冲。我期待后续章节能更深入地探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电网选址和路径优化中的实际应用案例,毕竟理论再美,落地才是王道。

评分

[ZZ]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sm]还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非常喜欢,他的书了。除了他的书,我和我家小孩还喜欢看郑渊洁、杨红樱、黄晓阳、小桥老树、王永杰、杨其铎、晓玲叮当、方洲,他们的书我觉得都写得很好。[SM],很值得看,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车费。 书的内容直得一读[BJTJ],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NRJJ],内容也很丰富。[QY],一本书多读几次,[SZ]。 快递送货也很快。还送货上楼。非常好。 [SM],超值。买书就来来京东商城。价格还比别家便宜,还免邮费不错,速度还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书。[BJTJ],买回来觉得还是非常值的。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所在来这里买书是非常明智的。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中国人讲“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从而获得对于“道”的体悟,“唯道集虚”。这在传统的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广博深广的人生意味,体现了包纳万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怀。让我得到了一种生活情趣和审美方式,伴着笔墨的清香,细细体味,那自由孤寂的灵魂,高尚清真的人格魅力,在寻求美的道路上指引着我,让我抛弃浮躁的世俗,向美学丛林的深处迈进。合上书,闭上眼,书的余香犹存,而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缀叶如雨”的冲淡清幽境界。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NRJJ]希望下次还呢继续购买这里的书籍,这里的书籍很好,非常的不错,。给我带来了不错的现实享受。希望下次还呢继续购买这里的书籍,这里的书籍很好,非常的不错,。给我带来了不错的现实享受。

评分

还行吧,东西还不错吧

评分

书封面有折角

评分

页数不多,但内容很全面,比较适合快速撑握这方面的知识

评分

作为基础电力工业知识,可以学习使用。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经常有促销活动,购书真便宜~赞!超值!

评分

不错,没事翻着看,学习学习。

评分

我以为起码像一般教材厚,其实是薄薄第一本,当然了关键还是看对自己有没有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