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尚书夏原吉

布衣尚书夏原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克顺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小说
  • 明朝历史
  • 布衣生活
  • 夏原吉
  • 历史传记
  • 官场斗争
  • 民间故事
  • 文学小说
  • 人物传记
  • 古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ISBN:9787807476740
版次:1
商品编码:1073213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8-01
页数:26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夏原吉是明初重臣,官拜尚书,历仕五朝,总揽六部,官高位显,尽瘁邦国。朱元璋赞其“纯良笃实,忠心耿耿;勤于国事,千古名臣。”《布衣尚书夏原吉》作者以朴实的笔触,再现了明朝前期一位清廉尚书的形象。夏原吉出生在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汨罗江畔,从小受忧国忧民思想的熏陶,把为民解难的重任系在心头。少年时代,他聪慧过人,十二岁被誉为“神童”。在国子监被明太祖朱元璋破格选入皇宫。从二十三岁至寿终的四十余年中,数度赈灾济民,湘赣百姓至今流传着“夏尚书做官,遮荫湖南江西两省百姓”。两次从太祖私访,斩官救女,形同包公斩陈世美,杭州破案,力斩皇亲。奉旨巡闽,考察吏治,破格招贤,锄奸除恶,斩蛇辅耕,为弱女解危,为寡妇雪冤。太湖水患,又临灾受命,标本兼治,使百姓水旱无忧。他钟爱生命,赦免山东数干无辜妇女。北国寒冬,劝阻宣宗冻毙干余将士。永乐末年,因成祖执意北征,公死谏,被抄家下狱,仅布衣瓦器。君臣骇然,其廉洁之风,古未闻也。随后辅佐仁宗宣宗,开创“仁宣”盛世。宋克顺先生是湖南著名作家,经多年收集资料,查阅史料,创作《布衣尚书夏原吉》,还原明初一代重臣的官场沉浮,演绎封建制下知识分子的悲喜人生。先生以古稀之年,做彪炳之事,曾维纲先生说:“余为克顺贺,又为夏公喜,‘布衣尚书’之德范,千秋不朽矣。”

作者简介

宋克顺,湖南汨罗江畔退休公务员,年逾古稀。曾有《屈原的传说》《怀念任弼时》等书出版发行,近年有《烛照人生》《屈原和汨罗江》问世,累计编著近百万字,为挖掘湖湘历史文化资源努力耕耘,成果颇丰。

目录


第一章 归义神童
1 婴儿取名
2 汨罗祭屈
3 巧对学台
4 高泉寻师
5 土地求情
6 书房垂泪
7 年饭风波

第二章 太祖识马
8 学府面君
9 谗者自毁
10 惩治首恶
11 探亲赈灾
12 彻查官商
13 金陵救尼
14 力斩皇亲

第三章 五载巡闽
15 荐才伯乐
16 “霸天”丧命
17 贪吏充军
18 丁香雪冤
19 秀英解危
20 斩蛇建市
21 斗牛索牛

第四章 止戮安民
22 夏家三顾
23 九岭招安
24 赦命三千
25 身家作保

第五章 太湖治水
26 临灾受命
27 斩鳄祭湖
28 精绘蓝图
29 “三个优先”
30 善始善终
31 河清海晏

第六章 当家理财
32 袖里乾坤
33 辟源节流
34 督建北都

第七章 原吉爱我
35 死谏入狱
36 布衣瓦器
37 狱中辅政
38 慈母探监
39 悔恨晚矣
40 丧母丧君

第八章 太师师君
41 访贫尝苦
42 钟爱生命
43 废后立后
44 讨逆安帮
45 “神画”馈番

第九章 鞠躬尽瘁
46 整肃内宫
47 智谋退敌
48 湘赣免赋
49 坦荡襟怀
50 死而无憾
后记

前言/序言


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一部描绘明代文官群像的史诗巨著 书名:《锦绣山河:大明中叶的士大夫群像》 内容简介: 《锦绣山河:大明中叶的士大夫群像》是一部鸿篇巨制,它将带领读者深入明代中叶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聚焦于那些以布衣之身,却肩负起国家重任的文官群体。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位特定的历史人物,而是通过群像勾勒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描摹了这一阶层在政治风云、社会变迁与个人抱负之间的复杂纠葛与精彩人生。 本书的叙事跨越了数十年光阴,从英宗正统年间至成化、弘治初年,大明王朝在经历了“土木堡之变”的巨大震荡后,正处于一个内敛求稳、锐意改革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一批批通过科举考试脱颖而出的中下层官员,凭借着他们的学识、操守和实践能力,成为了维系帝国运转的中流砥柱。 第一部分:科场风云与初入仕途 开篇部分,我们聚焦于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塑造。本书详细描述了明代乡试、会试、殿试的严苛流程,以及那些寒窗苦读的士子们在考场上的心路历程。这些初入仕途的“新人”,怀揣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带着对圣贤经典的深刻理解,被分配到帝国广阔的疆域和复杂的中枢机构。 例如,书中描绘了一位来自江南水乡的年轻御史,如何在地方上处理棘手的漕运纠纷,平衡地方豪强与黎民百姓的利益冲突。他的青涩、他的理想主义如何被残酷的现实一点点打磨,最终形成坚韧的政治手腕。我们看到,初入仕途的清流,如何在官场的人情世故中挣扎,如何坚持原则而不至被同化,又如何在不得不妥协时,保持内心的底线。 第二部分:中枢决策与派系角力 随着情节的推进,我们将目光投向了京城,那些决定国家命运的权力中心——内阁、六部及都察院。这个时期的内阁并非绝对的权力中心,皇帝的意向、宦官集团的干预,以及不同学派(如心学与理学影响下的官员)之间的理论碰撞,共同构筑了一个复杂且充满张力的政治舞台。 本书深入探讨了官员们如何参与到重大的国家决策中去。面对如北虏(鞑靼和瓦剌)的边患、江南地区的财政危机、以及复杂的土地兼并问题,不同派系的官员提出了迥异的解决方案。我们看到“主战派”与“主和派”在朝堂上的唇枪舌剑,看到那些力主改革的官员如何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推动如“一条鞭法”等早期财政尝试的试验性落地。他们并非一味地循规蹈矩,而是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书中对明代特有的“票拟”制度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展示了票拟者如何在皇帝与内阁之间进行微妙的权力平衡,他们的批注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对国家政务的深刻洞察与政治智慧。 第三部分:地方治理的艺术与民生疾苦 士大夫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对地方的治理上。本书用了大量的篇幅,描绘了官员们在地方上的真实生活与政绩。从巡抚到知县,他们的日常工作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治水、赈灾、审案、教化。 我们看到一位经验丰富的地方大员,如何面对天灾人祸。比如,在黄河泛滥的灾情面前,他如何组织民力,调动物资,同时又如何巧妙地绕开地方胥吏的层层盘剥,确保救济款项真正到达灾民手中。他的决策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但执行过程中又不得不运用铁腕手段来震慑贪腐。 此外,书中也探讨了文化与教育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许多官员热衷于修缮学宫、编纂地方志、兴办义学,他们深知“教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这些文人官员,在完成了政治任务之余,也留下了不少关于风土人情的珍贵记录,丰富了明代的文化史料。 第四部分:文人的情怀与晚节 本书的后半部分,着重刻画了这些士大夫在政治高压下的人格坚守与情感世界。他们并非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如何平衡对朝廷的忠诚与对百姓的责任?在遭遇政治倾轧、被贬谪或罢官时,他们是选择消沉,还是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天地立心”? 书中详细描写了几位在政治风暴中被清洗或边缘化的官员的晚年生活。他们退居田园,或著书立说,或修葺园林,但其心系天下的情怀从未泯灭。他们通过诗文、书画,延续着对时代和社会的批判与期许,他们的退隐,本身也是对当时政治生态的一种无声抗议和记录。 总结: 《锦绣山河:大明中叶的士大夫群像》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幅立体、复杂、充满生命力的明代文官画卷。它不再将历史人物脸谱化,而是深入挖掘他们在体制的重压下,如何运用其学识、经验和道德力量,去实践他们“知行合一”的理想。这是一部关于责任、智慧、以及在历史洪流中如何保持独立人格的史诗叙事,它让读者得以一窥大明王朝,那些布衣之臣如何以血肉之躯,支撑起半壁江山的辉煌与沉重。本书的语言力求典雅而不失生动,细节考究,力求还原历史的质感与温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明朝初年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制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布衣尚书夏原吉”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一时期的探索欲。书中关于夏原吉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论述,让我大开眼界。他如何在那个物资匮乏、制度不完善的年代,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财政体系?他的税收政策,他的开源节流之策,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能够支撑起国家的庞大运转?我特别想了解,他是否遇到了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又是如何克服的?书中对这些细节的描绘,远比教科书上的记载要生动和深刻得多。它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改革者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如何用智慧和勇气去应对。除了宏观的经济政策,书中对夏原吉个人生活和处世哲学的描写,也同样引人入胜。他如何在复杂的官场中保持清廉,如何与同僚相处,如何赢得君主的信任,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传记,更是一部关于智慧、勇气和坚持的教科书。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古代的官场生态和权力运作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布衣尚书夏原吉”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的窗口。书中对夏原吉在明朝早期政治风波中的角色描绘,让我看到了一个在历史漩涡中力挽狂澜的身影。他如何在高层政治斗争中游刃有余,如何凭借自己的才干获得重用,这些都充满了智慧与策略。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揭示他与当时其他重要历史人物之间的互动,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是惺惺相惜,还是暗流涌动?作者在处理这些复杂人际关系时,是否展现了对历史真相的深刻洞察?此外,书中对夏原吉为国兴利除弊的记载,如他推动的各项经济改革,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政治家。这些改革措施背后的考量,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都被细致地展现出来。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夏原吉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也对明朝初年的政治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价值远超一本单纯的人物传记。

评分

这本书的光是书名就足够吸引我了,"布衣尚书夏原吉",光是这几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画面,一个平凡出身的人,却能达到尚书的高度,这其中必然有着非凡的经历和智慧。我特别想知道,夏原吉是怎样从一个普通人一步步走到权力顶峰的?他的仕途之路是顺风顺水,还是充满了坎坷?在那个时代,一个没有显赫家世背景的人,是如何在复杂的官场中站稳脚跟,甚至呼风唤雨的?我最感兴趣的是,他究竟有哪些过人的才能和独特的处世哲学,能够让他获得如此高的成就?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他的性格特点,他的决策过程,以及他面对重大挑战时的应对策略?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更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借鉴意义的智慧。这本书会不会让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历史人物,一个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普通人,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去探寻夏原吉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所处的时代风貌,去学习他身上那些闪闪发光的品质。

评分

读罢此书,我脑海中浮现的,并非一个刻板的历史形象,而是一个生动鲜活、充满智慧的传奇人物。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将夏原吉置于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背景下,勾勒出他从一介布衣蜕变为一代名臣的传奇历程。书中所描绘的权谋斗争、政治博弈,丝丝入扣,令人仿佛身临其境。我尤其被书中对夏原吉处理政务的描写所吸引,他如何在复杂的局面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最符合国家利益的决策?他的改革措施,又是如何一步步深入人心,最终取得成功?书中对这些细节的挖掘,无疑是本书最大的亮点。我喜欢作者不落俗套的叙事方式,不只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让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夏原吉的伟大之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凡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奋斗,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祇,而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也曾面临困境的凡人,正是这种真实感,使得他的故事更加感人肺腑,也更加富有启迪意义。

评分

初翻此书,便被书名所吸引,"布衣尚书夏原吉",这其中蕴含的励志色彩不言而喻。然而,真正让我沉醉其中的,是作者以极其详实的史料为基石,抽丝剥茧般地揭示了夏原吉非凡人生的幕后故事。书中关于夏原吉的成长经历,其早年的困顿与磨砺,丝毫未被掩盖,反而被细致描绘,使得他的成功更显来之不易。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并非只关注夏原吉的仕途成就,更是深入挖掘了他作为一个人,在面对诱惑、压力时的内心挣扎与抉择。那些记载着他如何平衡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的段落,尤为触动我。书中的语言风格,既有史书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仿佛带领我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这位传奇人物的跌宕起伏。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历史细节的考究,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在作者的笔下,却能串联成夏原吉性格形成、能力提升的关键节点。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智慧,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影响一个时代的进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