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柔远记清朝柔远记
评分(二)法显为寻求戒律而西行求法,所带回并参与译出的《摩诃僧祗律》是唐代以前流行汉地的重要戒律之一,主要流行地区是关内长安一带地方,而在关东河洛一带则盛行《四分律》,江南盛行《十诵律》,唐代以后《四分律》才成为最通行的戒律。戒律对中国佛教僧团的正常存在和发展影响很人,因为僧尼出家、受戒和日常修行、传法,管理寺院等,处理僧团内部事务,以及处理与社会民众的关系等方面,皆离不开戒律。
评分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王子复仇记
评分中华书局出品的,内容有保障,质量一直都一样。
评分经典书,记录那个时代,中国主流话语中的世界。
评分您的评价通过审核后可以获得一定积分
评分中外交通史籍丛刊的爱好者应该不多
评分对了解清朝对外关系有一定帮助
评分法显大师,为到印度求取完备的戒律,以六十多岁的高龄从长安出发,过河西走廊,出阳关,涉戈壁,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横跨帕米尔高原,先后到达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周游北、东、中印度,参礼佛迹、寻找经律,并从海路经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漂流到青岛崂山登陆,首尾计15年,历经当时30国,与他同行者先后增加到11人,死的死、留的留,不少人中途返回,最后只有他一人携带大量经律返回中土,在千余年的西行求法史上,以如此高龄兼走陆路与水路,除法显外,没有第二人。他是西行求法的“创辟荒途”者,他和他的《佛国记》为人类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