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传》由西汉刘向所著。记载了上古至汉代妇女的历史故事,传记中的女性有的机智聪慧,能言善辩;有的忠贞不贰,坚守节义;也有的淫乱无度,骄奢纵欲。这部著作对后世可谓影响深远,此后许多正史都增设了《列女传》这部分内容。为了便于区分,在后世通行版本中,一般把刘向的《列女传》称为《古列女传》。 《古列女传译注》以由清道光年间的阮本发展而来的通行本为底本,部分字词对照各版本择优而取。本书由绿净译注。
《列女传》由西汉刘向所著。记载了上古至汉代 妇女的历史故事,传记中的女性有的机智聪慧,能言 善辩;有的忠贞不贰,坚守节义;也有的淫乱无度, 骄奢纵欲。这部女性传记既是历来人们了解西汉以前 **女子事迹的重要史料,也对史学家、文学家重视 记载女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列女传》所反映的 思想中,精华与糟粕并存,读者阅读时需辩证理解。
《古列女传译注》以由清道光年间的阮本发展而 来的通行本为底本,部分字词对照各版本择优而取。
《古列女传译注》注译重文意顺畅,简洁通俗,原文 各篇章多未分段落,为方便读者阅读,译文根据意思 及现代人阅读习惯进行了分段。本书由绿净译注。
前言
卷一 母仪传
有虞二妃
弃母姜嫄
契母简狄
启母涂山
汤妃有嬜
周室三母
卫姑定姜
齐女傅母
鲁季敬姜
楚子发母
邹孟轲母
鲁之母师
魏芒慈母
齐田稷母
卷二 贤明传
周宣姜后
齐桓卫姬
晋文齐姜
秦穆公姬
楚庄樊姬
周南之妻
宋鲍女宗
晋赵衰妻
陶苔子妻
柳下惠妻
鲁黔娄妻
齐相御妻
楚接舆妻
楚老莱妻
楚於陵妻
卷三 仁智传
密康公母
楚武邓曼
许穆夫人
曹僖氏妻
孙叔敖母
晋伯宗妻
卫灵夫人
齐灵仲子
鲁臧孙母
晋羊叔姬
晋范氏母
鲁公乘姒
鲁漆室女
魏曲沃负
赵将括母
卷四 贞顺传
召南申女
宋恭伯姬
卫宣夫人
蔡人之妻
黎庄夫人
齐孝孟姬
息君夫人
齐杞梁妻
楚平伯赢
楚昭贞姜
楚白贞姬
卫宗二顺
鲁寡陶婴
梁寡高行
陈寡孝妇
卷五 节义传
鲁孝义保
楚成郑瞀
晋圉怀赢
楚昭越姬
盖将之妻
鲁义姑姊
代赵夫人
齐义继母
鲁秋洁妇
周主忠妾
魏节乳母
梁节姑姊
珠崖二义
邰阳友娣
京师节女
卷六 辩通传
齐管妾婧
楚江乙母
晋弓工妻
齐伤槐女
楚野辩女
阿谷处女
赵津女娟
赵佛肿母
齐威虞姬
齐钟离春
齐宿瘤女
齐孤逐女
楚处庄侄
齐女徐吾
齐太仓女
卷七 孽嬖传
夏桀末喜
殷纣妲己
周幽褒姒
卫宣公姜
鲁桓文姜
鲁庄哀姜
晋献骊姬
鲁宣缪姜
陈女夏姬
齐灵声姬
齐东郭姜
卫二乱女
赵灵吴女
楚考李后
赵悼倡后
这套《中国古典文化大系》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这样一套厚重、严谨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它没有花哨的封面,也没有耸人听闻的宣传,但它所蕴含的深厚底蕴,足以让任何一位真正热爱中国古典文化的人为之着迷。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经典作品的解读,不仅仅是简单的翻译或注释,更是融入了作者多年来的研究心得和独到见解。这些解读往往能点石成金,让我对那些曾经熟悉的篇章产生全新的理解,甚至会发现一些被忽略的细节和深意。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越历史的时空,去领略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厚重。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编纂者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精雕细琢,那种对学术的敬畏和对文化的传承之心,扑面而来。
评分说实话,我通常不太容易对一套书产生“一口气读完”的冲动,但《中国古典文化大系》却做到了。它的魅力在于那种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叙事方式。不是那种上来就抛出艰深理论的风格,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将复杂的文化概念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它在阐述一些古代观念时,那种将现代视角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处理方式,让我在理解古代思想的同时,也能反思当下的社会。它就像一面镜子,既能照见古人的世界,也能映照出我们自身的影子。这套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讲述一种精神,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它的语言风格也很独特,既有古籍的韵味,又不失现代读者的可读性,是一种非常恰到好处的融合。
评分这套《中国古典文化大系》绝对是让我眼前一亮的作品。我最近沉迷于对古代历史和文学的探索,偶然间翻到了这套书,简直如获至宝。它不像市面上许多粗制滥造的普及读物,而是真正做到了严谨考究。从装帧设计上看,就透着一股古朴典雅的韵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回归经典的实在感。更不用说内容本身了,每次翻开,都能感受到编纂者对每一部作品的用心。他们并非简单地堆砌文本,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意涵、历史背景,甚至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映照。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对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古籍有了全新的认识,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明的大门。尤其是对于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某些词语的渊源、典故的出处,都能找到清晰的梳理和注解,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喜欢它在编排上的匠心独运,不会让内容显得过于零散,而是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总而言之,这套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体验,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这套《中国古典文化大系》就像我最近探索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把金钥匙。我一直对古代的诗词歌赋、书画陶瓷颇感兴趣,但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总觉得隔着一层纱。直到我遇到了这套书,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深入骨髓”。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名家名作,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看到这些艺术作品背后的社会环境、文人情怀,以及它们是如何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发展并影响一代代人的。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位古代的艺术家、思想家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也能领略到他们独特的审美视角。它让我明白,那些看似古老的艺术,其实从来没有真正远去,它们依然是我们文化血脉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这套书在叙述方式上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会让你的阅读过程感到枯燥,反而充满了发现的乐趣。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对这套《中国古典文化大系》并没有太高的期待,我见过太多打着“文化”旗号却内容空洞的作品了。但这一次,我真的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它所涵盖的中国古典文化领域实在太广了,从哲学、历史到文学、艺术,几乎囊括了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脉络。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到了很好的平衡。你不必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也能从中找到乐趣;而如果你是对此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也能从中发现值得玩味的新视角。我尤其欣赏它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活”的元素的发掘,比如古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以及这些文化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演变和传承。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精妙的解读,将这些古老的文化重新赋予生命。每一次阅读,都感觉像是在与古代的智者对话,汲取着他们智慧的精华。而且,这套书的编排也很有特点,不是那种按部就班的排列,而是能感受到一种跳跃性的思维,将看似不相关的元素巧妙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宏大的文化图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