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模具工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先锋,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许多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模具生产,特别是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行业中,60%~90%的零部件都依靠模具成形,模具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
为了加快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提高模具生产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根据现今模具工业发展的客观情况,结合新技术、新工艺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并参照国外先进标准在2007~2010年全面修订了模具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为推进模具标准的贯彻与实施,满足广大读者对标准文本的需求,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三编辑室与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原秘书长翁史振、主任委员廖宏谊共同整理选编了《模具标准汇编》。本套汇编全部采用最新版本,包括:冲模卷、塑料模具卷、锻压模具卷、压铸模具卷等。《模具标准汇编冲模卷》收集了截止到2010年12月30日以前批准发布的现行国家标准43项,包括基础、模架、冲模导向装置、弹簧4部分的内容。
内页插图
目录
一、基础标准
GB/1、8845 2006冲模术语
GB/T 14662 2006冲模技术条件
二、模架
GB/T 2851-2008冲模滑动导向模架
GB/T 2852 2008冲模滚动导向模架
GB/T 2855.1 2008冲模滑动导向模座第1部分:上模座
GB/T 2855.2--2008冲模滑动导向模座第2部分:下模座
GB/T 2856.1-2008冲模滚动导向模座第1部分:上模座
GB/T 2856.2-2008冲模滚动导向模座第2部分:下模座
GB/T 23562.1-2009冲模钢板下模座第1部分:后侧导柱下模座
GB/T 23562.2--2009冲模钢板下模座第2部分:对角导柱下模座
GB/T 23562.3--2009 冲模钢板下模座第3部分:中间导柱下模座
GB/T 23562.4--2009 冲模钢板下模座第4部分:四导柱下模座
GB/T 23563.1-2009冲模滚动导向钢板模架第1部分:后侧导柱模架
GB/T 23563.2-2009冲模滚动导向钢板模架第2部分:对角导柱模架
GB/T 23563.3--2009 冲模滚动导向钢板模架第3部分:中间导柱模架
GB/T 23563.4-2009 冲模滚动导向钢板模架第4部分:四导柱模架
GB/T 23564.1-2009 冲模滚动导向钢板上模座 第1部分:后侧导柱上模座
GB/T 23564.2-2009冲模滚动导向钢板上模座第2部分:对角导柱上模座
GB/T 23564.3 2009 冲模滚动导向钢板上模座第3部分:中间导柱上模座
GB/T 23564.4-2009 冲模滚动导向钢板上模座第4部分:四导柱上模座
GB/T 23565.1-2009冲模滑动导向钢板模架第1部分:后侧导柱模架
GB/T 23565.2-2009冲模滑动导向钢板模架第2部分:对角导柱模架
GB/T 23565.3 2009 冲模滑动导向钢板模架第3部分:中间导柱模架
GB/T 23565.4 2009冲模滑动导向钢板模架第4部分:四导柱模架
GB/T 23566.1--2009冲模滑动导向钢板上模座第1部分:后侧导柱上模座
GB/T 23566.2 2009 冲模滑动导向钢板上模座第2部分:对角导柱上模座
GB/T 23566.3 2009 冲模滑动导向钢板上模座第3部分:中间导柱上模座
GB/T 23566.4--2009 冲模滑动导向钢板上模座 第4部分:四导柱上模座
三、冲模导向装置
GB/T 2861.1-2008冲模导向装置第1部分:滑动导向导柱
GB/T 2861.2-2008冲模导向装置第2部分:滚动导向导柱
GB/T 2861.3--2008冲模导向装置第3部分:滑动导向导套
GB/T 2861.4-2008 冲模导向装置 第4部分:滚动导向导套
GB/T 2861.5-2008 冲模导向装置第5部分:钢球保持圈
GB/T 2861.6-2008 冲模导向装置 第6部分: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GB/T 2861.7-2008冲模导向装置第7部分:滑动导向可卸导柱
GB/T 2861.8-2008 冲模导向装置第8部分:滚动导向可卸导柱
GB/T 2861.9-2008 冲模导向装置第9部分:衬套
GB/T 2861.10-2008 冲模导向装置第10部分:垫圈
GB/T 2861.11-2008 冲模导向装置第11部分:压板
四、弹簧
GB/T 20914.1-2007 冲模氮气弹簧第1部分:通用规格
GB/T 20914.2-2007 冲模氮气弹簧第2部分:附件规格
GB/T 20915.1-2007 冲模 弹性体压缩弹簧第1部分:通用规格
GB/T 20915.2-2007 冲模 弹性体压缩弹簧第2部分:附件规格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假设性图书《模具标准汇编(冲模卷)》的详细内容简介,旨在不提及该书实际内容的前提下,勾勒出一部相关领域的专业著作可能涵盖的广泛主题和深度。 --- 《精工制造:先进塑性成形技术与模具设计原理》 图书导览与内容架构 本书籍旨在为现代制造业中的材料科学家、机械工程师、模具设计师以及工艺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聚焦于金属塑性成形领域,特别是复杂零件的高效、精准制造。全书围绕“从材料行为到结构优化”这一核心主线展开,构建了一个覆盖理论基础、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质量控制及前沿技术应用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塑性力学基础与材料行为分析 本部分奠定理解冲模工艺的理论基石。它超越了基础的材料科学,深入探讨了金属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本构关系。 1.1 金属的本构模型与流变学: 详细剖析了在冲压过程中,材料如高强度钢、铝合金和先进复合材料(如金属基复合材料)如何响应瞬时载荷和高应变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Lankford系数、应变硬化指数的精确测定方法,以及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材料动态行为模型,如Johnson-Cook模型及其修正形式在有限元分析(FEA)中的应用。 1.2 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 探讨了晶体滑移、孪晶以及晶界行为在深冲、拉伸和翻边过程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织构(Texture)的形成与演变如何影响最终零件的机械性能(如各向异性、屈曲敏感性)。这部分内容对于预测和控制冲压件的残余应力至关重要。 1.3 断裂判据与成形极限分析: 深入讲解了Marciniak-Kuczynski (M-K) 模型在预测极限拉伸和褶皱区域的局限性,并引入了更精细的、基于等效塑性应变路径的断裂风险评估方法。对常见成形缺陷,如橘皮效应(Orange Peel)和应力集中裂纹的机理进行了详尽的物理化学解释。 第二部分:先进成形工艺流程的系统化设计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执行的工艺方案,侧重于复杂曲面零件的成形策略。 2.1 冲压工艺的序列优化: 系统阐述了多工位级进冲压、多工位自动线(Transfer Press)以及复合成形技术(如冲压与旋压、冲压与液压成形结合)的设计逻辑。详细讨论了不同工艺组合对节拍时间、模具成本和零件精度的影响权衡。 2.2 复杂三维曲面成形的控制技术: 针对汽车覆盖件、航空结构件等高精度要求产品,重点介绍了“找平-拉伸-整形”三步法的优化路径。讨论了如何通过控制空白边缘的有效材料供应率,以及利用间歇性回弹补偿技术来确保最终尺寸精度。 2.3 冲裁与孔加工的精度控制: 关注分离过程中的剪切和断裂界面。内容涉及钝化刃的形成、冲裁间隙的优化设计,以及对高强度钢进行激光辅助冲裁或复合冲裁以降低边缘硬化和提高切边质量的工艺参数控制。 第三部分:模具结构设计与数字化仿真集成 这一部分是连接工艺与制造的桥梁,强调现代工程工具在模具开发中的核心作用。 3.1 模具结构件的材料与热处理: 详细分析了模具钢(如高耐磨工具钢、粉末冶金钢)的选择标准,并深入比较了离子氮化、PVD/CVD涂层在提高模具表面硬度、抗粘连性和疲劳寿命方面的差异化优势。 3.2 压力机选型与刚度分析: 阐述了曲柄压力机、液压机和伺服电动压力机在不同冲压负载特性下的适用性。重点引入了“模具-设备”耦合刚度分析的概念,评估压力机横向导向精度对大面积零件几何精度保持能力的影响。 3.3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在模具开发中的深度应用: 详尽介绍了使用FEA软件进行正向/反向工程的流程。不仅限于零件成形模拟,更扩展到模具型面设计、应力分析、模具寿命预测以及考虑实际生产节拍下的残余应力云图分析。强调了如何通过迭代仿真优化,减少物理试模次数。 第四部分:质量保证与生产过程监控 质量是评估冲压过程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本部分聚焦于实时监测和过程反馈。 4.1 在线监测技术与传感器应用: 介绍压力传感器(Load Cells)、应变片以及基于视觉的缺陷检测系统(Vision Systems)在生产线上的集成方案。探讨了如何利用压力曲线的特征峰值(如初拉伸峰、再拉伸谷)来实时诊断材料堵料、冲头断裂或凸凹模间隙异常等问题。 4.2 表面完整性与后处理: 讨论了冲压件在去除毛刺(去飞边)、去应力退火以及电镀或涂装前,表面粗糙度对后续功能影响的评估标准。特别关注了环保型润滑剂的选择及其对模具维护周期的影响。 4.3 制造公差与统计过程控制(SPC): 建立了基于六西格玛理念的冲压件关键尺寸的规格界定方法。引入了过程能力指数(Cp/Cpk)的计算与分析,以确保生产批次间的一致性。 本书籍凭借其对材料本构关系的深入挖掘、对复杂工艺流程的系统构建,以及对数字化仿真工具的集成应用,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在先进金属塑性成形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精益制造的综合性指导手册。它旨在帮助工程师超越传统的经验判断,以科学、量化的方法解决现代制造中的深层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