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

复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俄罗斯] 托尔斯泰 著,李辉凡 译
图书标签:
  • 俄国文学
  • 经典文学
  • 列夫·托尔斯泰
  • 现实主义
  • 社会问题
  • 道德
  • 救赎
  • 爱情
  • 复活
  • 人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01619
版次:1
商品编码:1084370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8
字数:4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复活》写于1889至1899年,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一部杰作,一部不朽的史诗。它通过对女主人公卡秋莎·玛斯洛娃被涅赫留多夫公爵诱奸后沦为妓女及后来的一系列悲惨遭遇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黑暗的沙皇俄国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表现了作者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的无限同情,对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猛烈的抨击。

内容简介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男女主人公涅赫留多夫与玛斯洛娃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塑造了一群鲜明丰满的典型人物形象。小说最终以男女主人公都达到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复活”为结局,描绘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同时对俄国社会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文学、宗教、哲学、美学、政论等著作,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一个时代,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李辉凡,男,广东兴宁人,1933年生,哈尔滨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毕业,苏联科学院进修多年,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苏联文学史》,《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20世纪初俄苏文学思潮》、《文学·人学》、《俄国“白银时代”文学概观》等,主要译著托尔斯泰的《复活》、冈察洛夫的《奥勃洛莫夫》、《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高尔基的《童年》、巴赫金的《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等。

目录

译序
主要人物表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作者年表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托尔斯泰的书

评分

精典好书,值得一读,继续要买!

评分

评分

质量实在一般,非常粗糙,对得起这个价位吧

评分

纪宁兄,你且在这歇息些时日,一般拜入门派都是到腊月。北山百微笑道,明日我便将整个安澶郡记录各大势力的书册拿来给你,你仔细挑选,也可以经常出去逛逛,听听外面的一些议论。尔后再做决定拜入哪一门派。

评分

时候好high好好会哈更会哈

评分

还没看,应该不错吧

评分

啦咯我快我静音1T1了1哦1哦1了1里lzlz追99嘻嘻嘻

评分

当我们以中国是文学教育的眼光定义小说时,《复活》简直是一部范本。当有人问起“什么是小说?”,或者更确切的“什么才是真正的小说时?”我们大可以说:“读读《复活》吧。”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因为这部小说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但更主要的是我们的文学理论曾经很大程度上受苏联影响,而苏联的文学理论自然主要概括自俄语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于是,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名作,《复活》自然被作为“定义”式的作品,无数后人需要效法的对象。但当我们开始接触到西方20世纪小说时(主要是一些现代主义作品),不禁要惊呼:“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因为,按照《复活》(更宏大的还有《战争与和平》)所划定的小说模式,这些西方小说简直不是小说。如果广泛阅读了这些小说,再回过头来重读《复活》,其节奏甚至会引起我们的不快。对于一个如此节奏的现代社会,小说中事无巨细的描摹已经近乎冗长。一个例子是:小说开头时玛斯洛娃受审的法庭外,有两个哥萨克门卫。作者对这来那个个门卫不仅写出神态、动作、为何有酒气,甚至写出名字。按照现代小说的观点,这绝对是一处创作败笔,不仅与主题无关,还拖慢了小说的节奏。但按照托尔斯泰时代的小说美学,这种视觉化的描写确实尽可能详细,以便在读者心中唤起一个真实世界镜象的幻影。小说是用来描写真实生活的,是用来表现典型人物的。小说的形式要为其思想服务,小说要在读者眼前呈现世界,仿佛大喊一声:“看吧,这就是你们的俄罗斯!” 但现代小说的技法发生了革命,这是一种讲究“轻逸、迅捷、可见、精确、繁复”的新艺术。这种变化可能来自于现代传媒的发展。当现代作家看到电影的影像记录方式时,他不能不发问:当一部《战争与和平》能用两个小时的影像表现出来,那些旨在唤起俄罗斯映像的描写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这种发问,足以引发小说美学上的一次革命。这种变化,不仅是“形式对内容的超越”或“为艺术而艺术”的精神,更主要的是,对形式的重视,为了解决“小说要表现只有小说才能表现的东西”。 三百余年的审美变化,足以使许多在当时认为是经典的作品在后世仅仅存在于文学史中,读者的口味有时比文学批评家更能确立一部经典。当我们的生活节奏快得使我们不会去关注那个哥萨克叫什么的时候,我们还能静下心来读《复活》吗?当电影用镜头讲了一个相同甚至更精彩的故事,我们也终于省了为小说补白的脑筋时,托尔斯泰,还是那个托尔斯泰吗?经典小说的地位并非永远不变,而《复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一个基督教化的寓言,也在于作品在变迁的历史中,究竟会是何种命运?不仅托尔斯泰如此,果戈理的小说中也如此。一个与主人公毫无关联性的过客有名有姓,然而这些人物的出现真的无关嘛?不是的,也不可能。对于托尔斯泰或者果戈理来说,他们无需多增加些配角来凑字数。这些配角,这些背影,这些一闪而过的人,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这是主人公生活的世界。因了这些人物的存在,我们才感觉到作品所构造的世界的真实性。因了这些人物的存在,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人物的命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