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怀素(七三七-?》,字藏真,旧说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堤)人。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相传广种芭蕉,以蕉叶练字,名居所“绿天庵”将弃笔堆积埋在山下,号称“笔冢”。刻苦临池可见一斑。他性情疎放,好饮酒,每当酒酣兴发,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称“醉僧”。
怀素以狂草名世。初学欧阳询,得韦陟赏识,后随郎彤学草书,受张旭私训,又经颜真卿饮悟。书法与张旭其名,世人以“颠张醉素”并称二者,可见其草书成就之高。
《自叙帖》纸本,一百二十六行,共六百九十八字,书于唐大历十二年,旧说出自怀素手笔。此帖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其书法的.四评,并分形似、机格、疾速、愚劣等方面加以评述,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据说,最初的六行是由收藏者苏舜钦所补写。
此帖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正如文征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规范。”《自叙帖》虽率意颠逸,却能在通篇狂草之中,终不离魏晋法度,是可见怀素于才情之外,对于法书的极度苦修。
内页插图
精彩书摘
在这一时期吴昌硕的作品,虽然处于广泛吸收时期,但其中少数个别印章,也不全限于仿摹对象,而是略参己意。尤其是在40以后的仿汉印之作,多带有他厚重的笔意。如他39岁时的白文“其安易持”,40岁时的白文“学心听”,以及“雷浚”,是受吴让之笔法与刀法的影响,但同时也略参进有封泥边的意味。朱文“明道若昧”虽是仿汉朱文印格局,但也糅进了封泥的情趣。这些印中可窥见他后来变法的端倪。
三 变法酝酿时期
从吴昌硕留存的篆刻作品来看,他在临仿中而又开始变化,约在40以后就有少数印中已初露头角,但还不是太多。大约在45岁左右,蜕变融化的比例就多起来了。到50岁前后,便逐步显得成熟。因此就把44至53岁左右这一阶段概称为酝酿变化的蜕变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在承继前一阶段大量吸收期的特点,同时逐步参人自己的想法和气质特点。继承方面也有拓宽,更注意深入研究古玺、汉印与清代中晚期各流派的特点,逐步使之综合融会而出新貌;对自己的特点则是将其书法、绘画、诗情意趣等逐步融入,使其不仅外形有所变,内涵也注意逐渐丰富。具体说来,大概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结体的变化
在蜕变期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仿汉印之作,无论是朱文或白文,在结体上逐渐在变化:
①在外形上的变化。仿汉之作大多是平方或长方形体,但他受到杨沂孙篆书的影响,其字外形开始时隐时现的,从不自觉逐渐趋向自觉地,从方形走向上小、下略大的梯形形体。如45岁时的白文“龚心钊印”(图66)中,“龚”与“心”二字,完全是汉印自文的四边方正之体,而“钊”字却开始出现上略小、下略大的形态。46岁时的朱文印“念慈私印”(图67),“念慈私”三字皆本乎汉朱文的平方正直的特点而构成,而“印”字之上与下则略有一点上小下大的变化,这也可能是出于章法或笔法变化的需要而如此的。47岁至51岁时的白文,也多是汉印的方正形体,但到了52岁时的白文如“诒砚堂”(图68)“千寻竹斋”(图69),53岁时的白文“廖寿恒印”(图70)等,印中上小下大的特点更为明显,尤其是“堂”字、“寻斋”“廖印”等字
更为突出。朱文印中如53岁时的“竹宾书画”(图71)等印。均较明显。
②在结体上的变化。吴昌硕的篆书,大约在50岁前后开始,在有的左右结体的字中,偶见有左低右高的现象。在篆刻作品中,因限于小小的方块之中,字又较多,不大可能那样自由的变化,但是有时为了字结体的变化与需要,也偶尔出现有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的参差错落现象。如朱文“必达达斋记”(图72),此印作于庚寅四月,当时年为47岁。在印中的“达”字就略显左右各有高低长短之变化的苗头。在“但吹竽”(图73)一印中,三字中均左右显示差别,似有左低右高之势。50岁时所作的“蕉研斋”(图74)中,“研”字左低右高,“斋”字左高右低,“蕉”字平正,这看来全是从字形出发。
在这一阶段中,四字以上多字印,基本上都是平整的结体。左右多为对称、均衡。只有在少数字印,或少笔画字,大概是为了章法的需要,才采取这种办法的。从这一点来看,他字体左低右高的处理办法,也很可能是从篆刻中引申到篆书作品上去的。(当然也不能排除从行草的势而引入篆书中去的)。
2.加强了线条笔意的探索
吴昌硕在临仿汉印或前辈篆刻作品中,将邓完白“以书入印”的经验活用,而将他篆书作品中的笔意参人其中,使其线条不仅增加了轻重粗细的变化,同时也加强了线条的力度,增加了线条的生动感。其主要表现在:
①加强了线条的起笔与收笔的效果。如他45岁刻的白文印“汪行忠恕斋”(图75)中,“忠”“恕”二字的“心”部,起笔处是逆锋回笔,显得圆厚而略重,而收笔处则显得略为细劲,如“心”字之末笔;“斋”字也同样起笔重而收笔轻,这表达了线条的力度。在“汪”字中,线条的粗细,并不完全呈现头粗尾细的规律,而是信笔而挥,有轻有重。这些线条的起迄的粗细,有明显的区别,有的字笔画甚至有一倍之差,这更增强印面线条之间的粗细变化与对比,增加了全印的生动感。由于线条加强笔意,使线与整个字,显得更具有浑厚的生命力。这是吴昌硕在印上用笔的发展。但这在中年时尚处在探索之中,还有很多同时期的作品仍然是同汉和其他名家作品一样,保持着印章文字或篆书的一样粗细的共同特点。在他47岁时的“臣翰之印”“丁祖德印”(图76)中,这种由于笔画少,因而线条较粗,加之有笔意的参人,虽然仍是具有汉铸印的基础,却更显得浑厚朴茂了。
……
前言/序言
西泠印社精选历代碑帖:怀素自叙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西泠印社精选历代碑帖:怀素自叙帖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快递小哥不通知收货直接放下就走了
评分
☆☆☆☆☆
不错。质量说得过去,继续支持。
评分
☆☆☆☆☆
黑白版怀素名帖,有旁注,方便欣赏。
评分
☆☆☆☆☆
印刷质量一般般………………
评分
☆☆☆☆☆
这一套字帖都不错的!
评分
☆☆☆☆☆
很喜欢,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西泠印社精选历代碑帖怀素自叙帖很不错,怀素(七三七-,字藏真,旧说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堤)人。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相传广种芭蕉,以蕉叶练字,名居所『绿天庵』将弃笔堆积埋在山下,号称『笔冢』。刻苦临池可见一斑。他性情疎放,好饮酒,每当酒酣兴发,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称『醉僧』。怀素以狂草名世。初学欧阳询,得韦陟赏识,后随郎彤学草书,受张旭私训,又经颜真卿饮悟。书法与张旭其名,世人以『颠张醉素』并称二者,可见其草书成就之高。自叙帖纸本,一百二十六行,共六百九十八字,书于唐大历十二年,旧说出自怀素手笔。此帖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其书法的.四评,并分形似、机格、疾速、愚劣等方面加以评述,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据说,最初的六行是由收藏者苏舜钦所补写。此帖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正如文征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规范。』自叙帖虽率意颠逸,却能在通篇狂草之中,终不离魏晋法度,是可见怀素于才情之外,对于法书的极度苦修。很喜欢,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西泠印社精选历代碑帖怀素自叙帖很不错,怀素(七三七-,字藏真,旧说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堤)人。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相传广种芭蕉,以蕉叶练字,名居所『绿天庵』将弃笔堆积埋在山下,号称『笔冢』。刻苦临池可见一斑。他性情疎放,好饮酒,每当酒酣兴发,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称『醉僧』。怀素以狂草名世。初学欧阳询,得韦陟赏识,后随郎彤学草书,受张旭私训,又经颜真卿饮悟。书法与张旭其名,世人以『颠张醉素』并称二者,可见其草书成就之高。自叙帖纸本,一百二十六行,共六百九十八字,书于唐大历十二年,旧说出自怀素手笔。此帖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其书法的.四评,并分形似、机格、疾速、愚劣等方面加以评述,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据说,最初的六行是由收藏者苏舜钦所补写。此帖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正如文征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规范。』自叙帖虽率意颠逸,却能在通篇狂草之中,终不离魏晋法度,是可见怀素于才情之外,对于法书的极度苦修。
评分
☆☆☆☆☆
很好
评分
☆☆☆☆☆
版本大小适中,非常接近原作,物美价廉,非常好的一套书,我非常喜欢,值得朋友们购买。
评分
☆☆☆☆☆
《西泠印社1963》为“品位西泠印社丛书”中的一本,在广泛聚集零散资料的基础上,细微反映西泠印社在1963年的60周年社庆活动,最大限度网罗第一手资料,为社史及其他门类的研究和编撰提供可资参考、评析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