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2011年第4輯)(總第97輯)

《文史》(2011年第4輯)(總第97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文史》編輯部 編
圖書標籤:
  • 文史
  • 曆史
  • 文化
  • 學術
  • 期刊
  • 2011年
  • 第4輯
  • 總第97輯
  • 中國文化
  • 社會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70511471002
版次:1
商品編碼:10868525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2011年第4輯·總第97輯)》主要內容包括:姓氏起源新論、說金文中的“寵光”、“綺靡”新解、顔延之著述輯佚與辨僞、齊梁《五禮儀注》修撰考、釋梵文語法中的“上中下”、在印度古代梵文語法係統中“他”是第一人稱、《天聖令·賦役令》“丁匠”諸條疏補、《樂山堂神記》與福建摩尼教等等。

目錄

姓氏起源新論
說金文中的“寵光”
“綺靡”新解
顔延之著述輯佚與辨僞
齊梁《五禮儀注》修撰考
釋梵文語法中的“上中下”
在印度古代梵文語法係統中“他”是第一人稱
《天聖令·賦役令》“丁匠”諸條疏補
《樂山堂神記》與福建摩尼教
霞浦與敦煌吐魯番等摩尼教文獻的比較研究
再論契丹“五色紀年說——以契丹小字纍為中心
龍泉司法檔案晚清訴狀格式研究

讀書筆記
上博竹書《孔子見季桓子》考釋二題
毛詩阮校補正
補證項羽北上救趙所經停之安陽
南朝梁元帝《職貢圖》題記佚文續拾
《宋史·兵誌》正誤(二)
《廣西所見(全宋詩)失收佚詩》訂正
孔子弟子名字解詁(五)、(六)、(七)、(八)、(九)、(十)
《文史》百輯紀念刊徵稿啓事

精彩書摘

以其能護佑生産聞名。颱灣有主祀順懿夫人的廟宇一百三十幾座。據傳說,陳靖姑的身世係由觀音指血而生,為佛教之屬,但她又修習間山道法,此道法屬於巫術之一種。由是可見,當地民間信仰的混雜性。有一種意見因順懿夫人前冠有“祖婆”二字而認為有可能指的是林瞪夫人,其實非也,《神記》明言順懿夫人姓陳,指陳靖姑無疑。若順懿夫人指林瞪夫人(亦姓陳),那就不能以之與護法神馬、趟二大元帥並列瞭。
在《樂山堂神記》第7頁第1行還有“龍鳳姑婆”之載。《濟南堂上萬林氏宗譜》(又稱《蓋竹上萬林氏宗譜》,清同治十一年抄本)載:“瞪公……長女屏俗,齣傢為尼,卒附父墓左。次女適,卒柑父墓左……每年二月十三日誕辰,二女俱崇祀於廟中,是日子孫必羅祭於墓,慶祝於祠,以為例程。”林瞪的逭兩個女兒,終身未嫁,隨母在龍首寺齣傢。村民現在都稱之為龍鳳姑婆,而且樂山堂附近,即芹前坑還建有姑婆宮,至今猶存。前引《宋會要輯稿》刑法二之七八有謂:“溫州等處狂悖之人,自稱明教……每年正月內,取曆中密日,聚集侍者、聽者、姑婆、齋姊等人,建設道場,鼓扇愚民男女,夜聚曉散。”其中的侍者、聽者指摩尼教男性選民與在傢信徒;姑婆、齋姊則指女性選民和在象信徒。此證林瞪二女當為明教之女選民。
……

前言/序言


《文史》2011年第4輯(總第97輯) 這是一份凝聚著學術探索與文化傳承的珍貴刊物,收錄瞭當期研究者們在曆史學、文學、哲學、藝術等多個文史領域內精心打磨的學術力作。本輯內容廣泛,視角獨特,力求呈現當下學界關注的熱點與前沿,為讀者提供一次深度思考與精神滋養的閱讀體驗。 本輯文章精選,涵蓋瞭 古代史研究方麵,有學者深入考證瞭某一時段的政治製度演變,通過對齣土文獻的細緻辨析,揭示瞭其中鮮為人知的運作機製及其曆史影響。另一篇文章則聚焦於某一重要曆史人物,結閤史料與傳世文獻,對其生平事跡、思想觀念以及在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瞭重新審視和深入剖析,力圖還原其更為真實立體的一麵。此外,還有對古代社會生活細節的描繪,通過對日常生活器物、民間習俗的梳理,勾勒齣古人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近現代史領域,本輯收錄瞭關於某一重大曆史事件的深度迴顧與反思。研究者們在梳理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引入瞭新的史料或采用瞭新的研究方法,對事件的起因、發展及其深遠影響進行瞭更具批判性的解讀。特彆關注瞭那些被忽視的群體或側麵,如普通民眾在曆史洪流中的選擇與命運,以及不同社會力量之間的互動關係。另外,還有探討某一曆史思潮在中國傳播與演變的文章,分析其對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産生的復雜影響。 文學批評與研究,本輯匯集瞭對古典文學與現當代文學的精湛分析。在古典文學部分,有學者對某一部經典著作進行瞭文本細讀,揭示瞭其藝術結構的精妙之處,以及其中蘊含的深邃哲理。對某一文學流派或作傢生平的研究,也展現瞭作者紮實的學養和獨到的見解。在現當代文學方麵,本輯關注瞭近些年湧現的優秀作品,對其主題、藝術特色、社會意義進行瞭深入探討,並對當下中國文學的發展趨勢進行瞭前瞻性的思考。 哲學思想與文化交流,本輯中的哲學文章,探討瞭某一哲學學派的核心觀點,並嘗試將其置於更廣闊的哲學史語境中進行考察,或探討其在當代的意義。關於文化交流的部分,則著眼於中外文化的互動,分析瞭某種文化現象在中西方的傳播與接受過程,以及由此帶來的文化變遷與融閤。 藝術史與美學探索,本輯的藝術類文章,對某一時期或某一藝術門類的發展進行瞭梳理與分析。可能涉及對特定藝術傢作品的解讀,探討其藝術風格的形成及其在藝術史上的地位,或對某一藝術思潮進行梳理,分析其藝術觀念的演變。 《文史》2011年第4輯,不僅是對當下學術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學術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本輯內容嚴謹,論證充分,語言精煉,適閤於曆史學、文學、哲學、藝術等領域的專傢學者、研究生以及對文史研究有濃厚興趣的廣大讀者。希望通過這份刊物,能夠引發讀者對曆史的深刻理解,對文化的廣博認識,以及對思想的不斷求索。 本輯的齣版,是編者團隊辛勤付齣與眾多作者學術智慧的結晶,我們期待它能為學術界和文化界帶來新的啓發,共同推動文史研究的不斷進步。

用戶評價

評分

不得不說,《文史》這本期刊,就像一位飽學鴻儒,娓娓道來,卻字字珠璣。每一頁都凝聚著研究者們的心血與智慧,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僅是在吸收知識,更是在進行一場靈魂的對話。我對其中的某個專題尤為感興趣,它深入探討瞭某個朝代某個階層的生活細節,從衣食住行到婚喪嫁娶,無不細緻入微。作者旁徵博引,將零散的史料串聯成完整的敘事,使得那些早已湮沒在曆史塵埃中的生活場景,重新鮮活起來。這種對細節的尊重,恰恰是曆史研究最迷人的地方。它讓我們看到,曆史並非冰冷的文字和宏大的敘事,而是由無數個鮮活的個體,無數個瑣碎的日常構成的。閱讀這樣的文章,就像穿越時空,親身經曆瞭一段往昔,感受著古人的喜怒哀樂,體味著他們的智慧與無奈。同時,期刊在排版上也相當考究,字體清晰,圖文並茂,閱讀體驗極佳,讓我可以沉浸其中,不受乾擾。

評分

拿到這本《文史》(2011年第4輯)(總第97輯),一股沉甸甸的學術氣息便撲麵而來。打開扉頁,泛黃的紙張和經典的排版,瞬間將我拉迴瞭那個更加注重紙質閱讀的年代。我一直覺得,一本好的學術期刊,其價值不僅僅在於內容本身,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文化厚度與精神追求。而《文史》恰恰具備瞭這樣的特質。翻閱目錄,那些熟悉又充滿吸引力的標題,無不勾起我對曆史長河中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被遺忘的角落的探究欲。每一篇文章都像一把鑰匙,能夠打開通往過去某個特定時空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古人的生活、思想、藝術,以及他們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記。編輯的用心在選題上可見一斑,既有對傳統經典文獻的深入挖掘,也有對新興研究課題的敏銳捕捉,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個多元而立體的學術圖景。這種嚴謹又不失活潑的編排方式,讓人在閱讀時既能獲得知識的滋養,也能感受到思想的碰撞。即使是對曆史領域不甚精通的普通讀者,也能從中找到引發思考的契機,品味文字的力量。

評分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中國古代文化的研究者,我一直將《文史》視為重要的文獻來源和學術交流平颱。本輯(2011年第4輯)的到來,無疑為我帶來瞭新的啓發和思考。其中一篇關於宋代文人心態的文章,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作者通過對當時大量書信、筆記、詩文的細緻解讀,勾勒齣瞭一幅復雜而真實的人物群像。那些在曆史舞颱上叱吒風雲的人物,在作者筆下,還原成瞭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個體。他們麵臨的睏境、他們的掙紮、他們的追求,都得到瞭深刻的剖析。這不僅僅是對曆史人物的重新解讀,更是對我們當下社會現象和個體命運的某種隱喻。我發現,曆史的智慧,恰恰體現在它能夠穿越時空,觸及人類共通的情感和價值。這本期刊所展現的學術深度和批判性思維,正是推動我們不斷嚮前探索的動力。

評分

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期刊,應該像一個精美的萬花筒,每一次轉動,都能呈現齣不同的風景,卻又都蘊含著共同的美學。這本《文史》(2011年第4輯)就給我這種感覺。我特彆喜歡其中一篇關於明代某一時期官場潛規則的分析。作者並沒有采取簡單的敘事手法,而是通過對大量奏摺、史料筆記的梳理,層層剝繭,揭示齣當時官場中那些不為人知的運作邏輯和權力博弈。這種研究,不僅具有極強的曆史價值,更對我們理解當下社會具有一定的藉鑒意義。它讓我們看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性的某些方麵,權力的運作,似乎總有著相似的規律。期刊的編輯團隊在選材和組織上,展現瞭極高的專業素養,既有對經典史學的堅守,也有對新興研究方嚮的包容,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多元而豐富的學術盛宴。

評分

每次翻閱《文史》,都能感受到一種純粹的學術氛圍,一種對知識的敬畏之心。這本(2011年第4輯)依然延續瞭這一優良傳統。其中一篇探討古代文人交往的論文,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從一個極為細微的角度切入,分析瞭不同文人群體之間,在特定曆史時期,如何通過詩歌唱和、書信往來、乃至宴飲聚會來構建和維係社會關係。這種研究,錶麵上看是研究文人之間的“小圈子”,但深究下去,卻能揭示齣當時社會權力結構的運作、思想觀念的流變,甚至是政治氣候的微妙變化。它讓我認識到,微觀的視角往往能摺射齣宏觀的規律。而《文史》正是憑藉其紮實的史料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纔能挖掘齣如此富有價值的研究成果。閱讀這樣的文章,不僅開闊瞭我的視野,更激發瞭我對曆史研究方法論的深入思考。

評分

。。。。。。。。。。。。。。。。。。。。。。。。。。。。。。

評分

由中華書局主辦的大型學術季刊,每季第二月第一日齣版,繁體橫排,大16開,256頁,三十餘萬字。刊載有關中國古代和近代的文學、史學、哲學、考古學、語言學和科學技術史等領域的學術論文,以“崇尚實學,去絕浮言”為宗旨。文史設有:簡帛研究、殉製研究、二十四史修訂研究、讀書筆記等欄目。技術含量很高的一本期刊,裘先生領先,顧問團陣容強大。

評分

《文史》的主編與編委,並非隻掛虛名,每一位都認真行使職責。主編裘锡圭在每期齣刊前必審查刊發的文章,大到文章的立意主旨,小到一個字一個標點用的是否正確,都會提齣嚴格的要求。齣刊之後,裘先生又會認真閱讀,一旦發現錯誤,就要求在下一期中刊登勘誤,如是編校中造成的錯誤,更要求嚮讀者與作者道歉。各位編委則主要承擔瞭每年大量的外審工作。

評分

。。。。。。。。。。。。。。。。。。。。。。。。。。。。。。

評分

由中華書局主辦的大型學術季刊,每季第二月第一日齣版,繁體橫排,大16開,256頁,三十餘萬字。刊載有關中國古代和近代的文學、史學、哲學、考古學、語言學和科學技術史等領域的學術論文,以“崇尚實學,去絕浮言”為宗旨。文史設有:簡帛研究、殉製研究、二十四史修訂研究、讀書筆記等欄目。技術含量很高的一本期刊,裘先生領先,顧問團陣容強大。

評分

由中華書局主辦的大型學術季刊,每季第二月第一日齣版,繁體橫排,大16開,256頁,三十餘萬字。刊載有關中國古代和近代的文學、史學、哲學、考古學、語言學和科學技術史等領域的學術論文,以“崇尚實學,去絕浮言”為宗旨。文史設有:簡帛研究、殉製研究、二十四史修訂研究、讀書筆記等欄目。技術含量很高的一本期刊,裘先生領先,顧問團陣容強大。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