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68·童年

生于1968·童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前锋 编
图书标签:
  • 自传
  • 童年回忆
  • 成长
  • 六十年代
  • 个人经历
  • 时代变迁
  • 怀旧
  • 文学回忆录
  • 家庭
  • 记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38111
版次:1
商品编码:10871535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生于1968·童年》不仅是一个六零后充满温情的回顾,也是这代人藉着一种特殊的方式让年轻一代了解过去和理解今天的尝试。这个以孩子的视角和漫画的形式向人们呈现的世界,是简单,轻松和快乐的——学校生活,充满野趣的游戏,热闹的春节,忙碌的家人,和睦的邻里……作者以简洁写实的画面,描绘了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再现了物质和精神生活双重匮乏的七十年代中人们普遍的存在状态——这一切对于在那个年代里度过了童年时光的人们来说,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记忆。

作者简介

唐前锋,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接触漫画。2009年开始时政漫画创作,作品登载在《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中国经营报》等媒体。2009年参加第26届艾登道昂国际漫画大赛并获奖。

目录

第一章 生于1968
第二章 票证
第三章 操场
第四章 上学
第五章 学雷锋
第六章 学习小组
第七章 电视
第八章 电影
第九章 难忘的战斗
第十章 春节
第十一章 放假
第十二章 吃
第十三章 转学
第十四章 卫华
第十五章 毕业

前言/序言


生于1968·童年 那一年,世界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裹挟着,向前奔腾,又悄悄地按下播放键,回溯到遥远的过去。1968年,一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年份,在中国,它是一个特殊的起点,孕育着一代人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始于他们最纯粹、最动荡的童年。 《生于1968·童年》并非一本讲述宏大历史叙事的史书,也不是一本填满枯燥数字和事件的年鉴。它是一扇窗,一扇被岁月打磨得斑驳陆离,却依然能窥见其中斑斓景色的窗。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的,是那个时代孩子们真实的生活,是他们在那个特定时空中,用最纯真的眼睛打量世界,用稚嫩的双手触摸生活,用跳动的心灵感受喜怒哀乐的时光。 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试图唤醒一段被遗忘的记忆,或者点亮一段模糊的画面。那是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孩子们的世界,或许没有琳琅满目的玩具,没有铺天盖地的电子游戏,但他们的快乐,却有着一种独特的、扎根于土地和生活本身的质感。 你会看到,孩子们如何在简陋的院子里,用弹珠、玻璃球,或者一块捡来的石头,玩出无穷的乐趣。一根竹竿,一条绳子,就能变成孩子们驰骋想象力的“骏马”或“战机”。夏天,赤着脚丫在泥泞的田埂上追逐蜻蜓,或是在溪水里嬉戏打闹,水花溅起,笑声也随之飞扬。冬天,顶着寒风,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小脸冻得通红,却一点也不觉得冷。 这些游戏,是那个年代孩子们共同的语言,是他们社交的起点,也是他们情感的出口。通过这些简单的活动,他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也学会了竞争,以及如何在输赢之间保持一颗平常心。那些因为游戏而产生的争执,那些因为分享而结下的友谊,都如同种子一般,深深地埋藏在他们童年的土壤里,并在后来的岁月中,悄然发芽,开花,结果。 书中的故事,还会将你带入那些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家庭场景。狭小的房间里,几代人挤在一起,却有着说不尽的温情。父母的背影,是孩子们心中最可靠的山。即使他们忙碌于繁重的工作,也总会在疲惫中挤出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缝补衣校,或者仅仅是看着他们玩耍,露出欣慰的笑容。 那时候的家庭,或许没有丰盛的晚餐,但孩子们会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食物。一碗粗粮粥,一盘用自家菜园里摘来的青菜,都能让他们吃得津津有味。过年过节,能吃到一点点肉,或者一个用面粉捏成的小动物,就足以让他们兴奋好几天。这些点滴的幸福,汇聚成一股暖流,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然而,1968年的童年,注定不是只有平静和安逸。那个年代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政治的浪潮,如同一股强大的暗流,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孩子们的视野。 书中会展现,孩子们如何在成人世界的宏大叙事中,捕捉到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他们可能不完全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但他们会模仿大人们的言行,会用稚嫩的语言去复述听到的口号,会在学校里参与到一些集体的活动中。这些经历,虽然懵懂,却也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是他们认识那个时代最直接的方式。 有时,这种时代洪流带来的影响,会以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呈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学校的课程,家庭的谈话,甚至邻里之间的交流,都可能带有那个年代独特的烙印。孩子们可能会对一些“特殊”的话题感到好奇,会听到一些他们不理解却充满力量的词语。这些经历,或许会让他们对世界产生一些早熟的认知,也可能在他们心中播下困惑的种子。 但即便如此,孩子们的纯真和生命力,依然是那个时代最动人的色彩。《生于1968·童年》所描绘的,正是这种在特殊年代下,依然顽强绽放的生命之花。孩子们在时代的洪流中,依然有着属于自己的小世界。他们会在课间,分享一块偷偷藏起来的糖果;他们会在放学路上,一起讨论刚学到的新知识,或者偷偷地交换一些漫画书;他们会在夜晚,仰望星空,想象着未来的样子。 书中还会呈现,那个年代特有的集体生活。学校,是一个重要的场所。升国旗,听广播,上课,做操,这些规律性的活动,构成了孩子们日常的节奏。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导,可能是那个年代最直接的精神引导。孩子们认真地学习,努力地写字,努力地记住那些课本上的知识。 而学校的操场,则是孩子们释放活力的天地。踢足球,跳房子,捉迷藏,各种各样的游戏在这里上演。孩子们用汗水和欢笑,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青春篇章。即便是在那个物质不甚丰富的年代,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依然如同种子一般,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生于1968·童年》更是一本关于情感的记录。亲情,友情,师生情,这些最基本、最纯粹的情感,在那个年代,显得尤为珍贵。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对小伙伴的信任,对老师的敬畏,这些情感的表达,可能没有如今这般直接和外露,但却有着一种更为深沉和持久的力量。 你会读到,一个孩子因为父母的一句夸奖而雀跃不已;一个孩子因为与好朋友的一次争吵而懊悔不已;一个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佳而忐忐忑忑,生怕辜负老师的期望。这些细微的情感波动,构成了孩子们丰富而真实的内心世界。 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盒,里面装满了属于那个年代的童年碎片。每一片碎片,都带着岁月的痕迹,都闪烁着真挚的光芒。它不是在怀旧,也不是在批判,它只是静静地在那里,记录着一段真实而鲜活的生命历程。 阅读《生于1968·童年》,你可能会想起自己曾经的童年,想起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想起那些曾经陪伴你走过童年时光的人。你可能会会心一笑,可能会眼眶湿润,可能会陷入沉思。 它让人们看到,即使在最特殊的年代,孩子们依然拥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探索,对未来的梦想。他们的童年,或许充满了时代的印记,却也同样充满了阳光、雨露和成长的味道。 这本书,是对那一代人生于特定时代,拥有特定童年的一次深情回望。它试图通过个体童年的视角,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光影,讲述那些关于成长、关于生活、关于人性的故事。它是一份珍贵的记忆,也是一份无声的传承,让后人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个年代,那些孩子,以及他们所经历的一切。 《生于1968·童年》,是一部关于生命的序章,是许多人生命旅程中最纯粹、最深刻的起点。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回响,一个让我们得以审视过去,理解当下,并更好地走向未来的窗口。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时,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熟悉感。封面那略带泛黄的纸张,仿佛穿越了时光的尘埃,将我带回了那个模糊却又清晰的年代。1968年,一个对我来说既遥远又近切的数字。它承载着父辈们的青春,也塑造了我的童年记忆的基石。当我翻开扉页,一行行文字便如同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渗入我的心田。作者用一种极其细腻、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仿佛我就是那个在阳光下奔跑的孩子,感受着泥土的芬芳,听着风穿过树叶的沙沙声。那些曾经被遗忘的场景,那些被岁月冲刷得模糊的细节,都在这本书中被重新唤醒。我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纯真和质朴,那是一种在物质匮乏却精神富足的年代里,孩子们特有的眼神和笑容。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集,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让我重新审视那些被生活磨砺得棱角分明的自己。读着读着,我甚至能闻到空气中飘来的饭菜香,听到远处孩子们嬉笑打闹的声音,这一切都那么真实,那么触动人心。它让我明白,童年不仅仅是成长的过程,更是塑造一个人灵魂的起点,是汲取力量的源泉。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久违的回家,一次与过去的温柔对话。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个温和的向导,引领我穿越时光的河流,回到了我曾经的童年。作者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个年代特有的淳朴与自然。书中所描绘的童年场景,是如此的真实而生动,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在乡村的田野里奔跑,感受着泥土的芬芳,听着风穿过树叶的沙沙声。那些关于游戏、关于玩伴、关于成长的点点滴滴,都勾起了我无数的回忆。我仿佛又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堆积木,用最简单的物品创造出无限的欢乐。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极其敏锐,他能够将那些日常生活的片段,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活气息。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仿佛洗涤了心灵的尘埃,让我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宁静。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物质的丰裕,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满足和与他人的真诚连接。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本泛黄的相册,每一页都记录着一段珍贵的童年时光。作者的文字,没有矫揉造作,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个年代特有的纯真与质朴。书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是如此的真实而生动,让我仿佛置身其中,和书中的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那些关于游戏、关于玩伴、关于成长的点点滴滴,都勾起了我无数的回忆。我仿佛又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用最简单的物品创造出无限的欢乐。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极其敏锐,他能够将那些日常生活的片段,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活气息。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久违的宁静,仿佛洗涤了心灵的尘埃,让我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宁静。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物质的丰裕,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满足和与他人的真诚连接。

评分

《生于1968·童年》这本书,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一种与过去温柔重逢的喜悦。作者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过我早已干涸的心田。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那种物质相对匮乏但人与人之间情感却异常淳朴的氛围。书中的那些童年场景,那些关于游戏、关于玩伴、关于成长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泥土里打滚,用最简单的物品创造出无限的乐趣。作者对细节的描绘极其到位,无论是夏日午后午睡时窗外的蝉鸣,还是冬天傍晚父母呼唤回家吃饭的声音,都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温暖,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重新找回了曾经的纯真与快乐。它让我明白,童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那些经历,无论是欢乐还是些许的困苦,都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坚实的基石。

评分

当我翻开《生于1968·童年》这本书时,我仿佛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门,门后是那个充满阳光和欢笑的童年。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用一种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个年代特有的纯真与质朴。书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是如此的真实而生动,让我仿佛置身其中,和书中的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那些关于游戏、关于玩伴、关于成长的点点滴滴,都勾起了我无数的回忆。我仿佛又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奔跑,用最简单的物品创造出无限的欢乐。作者对细节的描绘极其到位,无论是夏日午后午睡时窗外的蝉鸣,还是冬天傍晚父母呼唤回家吃饭的声音,都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温暖,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重新找回了曾经的纯真与快乐。

评分

当我捧着《生于1968·童年》这本书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怀旧情绪。作者的文字,像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过我早已干涸的心田。我不是出生在1968年,但书中所描绘的那个年代的童年,却与我的童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又带着一种特有的时代烙印。我能从那些字里行间读出那个年代的朴实与纯粹,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书中对一些日常生活的描绘,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脑海中徐徐展开。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围坐在地上,用泥巴捏成各种形状,或者在田埂上追逐打闹,身上的衣服虽然打着补丁,但却闪耀着快乐的光芒。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能够捕捉到那些最细微的情感,最 the subtle changes in the atmosphere。他没有刻意去渲染悲伤或喜悦,而是用一种平和的叙述方式,将那个时代的童年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这本书,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和书中的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童年,也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读起来不像是在阅读,更像是在倾听一位长者娓娓道来。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年代孩子们衣衫褴褛却眼神明亮的样子,看到了他们用最简单的玩具就能玩出最纯粹的快乐。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极其敏锐,那些关于食物、关于穿着、关于邻里之间的互动,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能想象出夏天傍晚,院子里升起的袅袅炊烟,能感受到夏夜里阵阵凉风吹拂的惬意。书中那些关于游戏、关于玩伴的描写,勾起了我年少时无数的回忆。那些爬树掏鸟窝的惊险,那些捉迷藏的紧张,那些和小伙伴们分享一颗糖果的幸福,都仿佛昨日重现。它让我重新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物质的丰裕,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满足和与他人的真诚连接。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仿佛洗涤了心灵的尘埃,让我想起那些简单而美好的时光,想起那些曾经陪伴我度过童年的人。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也更加感恩过去,因为我知道,正是那些经历,造就了今天的我。

评分

《生于1968·童年》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作者用一种极其细腻、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仿佛我就是那个在阳光下奔跑的孩子,感受着泥土的芬芳,听着风穿过树叶的沙沙声。那些曾经被遗忘的场景,那些被岁月冲刷得模糊的细节,都在这本书中被重新唤醒。我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纯真和质朴,那是一种在物质匮乏却精神富足的年代里,孩子们特有的眼神和笑容。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集,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让我重新审视那些被生活磨砺得棱角分明的自己。读着读着,我甚至能闻到空气中飘来的饭菜香,听到远处孩子们嬉笑打闹的声音,这一切都那么真实,那么触动人心。它让我明白,童年不仅仅是成长的过程,更是塑造一个人灵魂的起点,是汲取力量的源泉。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久违的回家,一次与过去的温柔对话。

评分

《生于1968·童年》这本书,如同一张陈旧却依然鲜艳的照片,将我带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作者的文字,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个年代特有的纯真与质朴。书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是如此的真实而生动,仿佛我就是那个在田埂上奔跑的孩子,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听着风的低语。那些关于游戏、关于玩伴、关于成长的点点滴滴,都勾起了我无数的回忆。我仿佛又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用最简单的物品创造出无限的欢乐。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极其敏锐,他能够将那些日常生活的片段,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活气息。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久违的宁静,仿佛洗涤了心灵的尘埃,让我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物质的丰裕,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满足和与他人的真诚连接。

评分

这本书以一种温润的方式,唤醒了我内心深处那些尘封的记忆。作者的文字,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而是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那种物质相对匮乏但人与人之间情感却异常淳朴的氛围。书中的那些童年场景,那些关于游戏、关于玩伴、关于成长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泥土里打滚,用最简单的物品创造出无限的乐趣。作者对细节的描绘极其到位,无论是夏日午后午睡时窗外的蝉鸣,还是冬天傍晚父母呼唤回家吃饭的声音,都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温暖,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重新找回了曾经的纯真与快乐。它让我明白,童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那些经历,无论是欢乐还是些许的困苦,都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坚实的基石。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更加感恩过去,因为我知道,正是那些经历,塑造了今天的我。

评分

0736

评分

其他群像,截图几个,供您一乐。

评分

0729

评分

《生于1968:中学》是石门中学86届校友唐前锋半自传式的漫画书,也是作者2010年6月出版的《留住风的色彩:我的中学时代》一书的修订更新版。此书是唐前锋的第三部作品,书中记录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个石中学生的成长历程,其间渗透了作者的睿智见解以及幽默风趣。

评分

6

评分

作者李元馥,生于1946年,本专业是建筑学,后来走上了漫画和设计的职业生涯。他曾留学德国,并在那里度过了10几年的时光。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行路多的人,眼界也广了很多,看法也就更客观。所以从他的漫画书里,我们可以得到相对客观的知识。他在初版序里写道: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而社会是什么呢?...如果人们想了解其他社会,即了解自己不曾生活过的国度,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过,这种处境很有可能会导致我们对外国的盲目崇拜和自卑感。这种现象不仅会阻碍我们与国际社会的共同进步,也有可能助长闭关锁国的自闭心理...我写这套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年轻的一代知道,外国不仅仅是存在于脑海中的一个单词,也是一种真真实实的存在,它们就位于地球的某个角落,也在生存着,发展着...所以这套书不仅仅是用眼睛来看的旅行记,更是可以用心灵来阅读的外国人真实生活札记...我只是个讲故事的人,不做任何评论。我只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些生动,广泛的资料,而其余的就要靠读者自己去感受和判断了...如果读者们看完这本书后,能够知道我们所生活的舞台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而是整个世界,那么我的努力就可以说是有所收获了。

评分

0729

评分

0726

评分

太喜欢,完全是我童年的复制,才到一气就看完了,60、70年代出生的可以回味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