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普遍傳播
評分第三部分 局勢的發展(1771年前後—1787年)
評分共濟會的所有神秘主義、或者它包藏的神秘主義都隻是某種精神不安的徵兆,或者說,僅僅是18世紀的某種普遍的、但與大革命毫無關聯的潮流的錶徵。
評分十月 法國大 中國 中國離現代化的開始還有多少年呢 當然受舶來思想的影響會加速 但更多是經濟上的 90? 50?最少10?!
評分版次:1
評分第三部分 局勢的發展(1771年前後—1787年)
評分質量很好,值得擁有。
評分研究法國大革命的經典之作
評分有人曾指齣,在18世紀,共濟會已具有“啓濛”色彩,它受到百科全書派思想的啓發,甚至受後者的指引。1740年以後,昂坦公爵(或者蘭姆塞騎士)便邀請其會員兄弟一起為“一種任何科學院都不能勝任的宏大著述”而努力……這一事件“將把所有民族的智慧之光聚閤成同一件作品,一切科學和崇高藝術中的優美、崇高、明晰、可靠而有益的成分,都將囊括在這座淵博全麵的圖書館中……”。這顯然是《百科全書》的計劃。但這樣的材料絕無僅有,至少到此刻還是這樣。沒有任何證據錶明,共濟會切實參與過這部著名辭典的齣版工作。在狄德羅的159名撰稿人中,E. 勒居埃隻發現瞭10來個共濟會會員。我們也許能證明,某幾個著名的哲人(特彆是狄德羅)從共濟會談話中受到的影響要比人們所認為的大。但我懷疑,我們是否能證明,在大部分法國共濟會成員的閱讀和興趣中,這些哲人真的占有很大的位置。共濟會會員肯定有某種啓濛的意圖、甚至非常具有啓濛色彩的文化。會員貝基葉(Béquillet,《論共濟會的起源、發展和諸革命》,1784)說:“我認為應該提醒您注意,啓濛哲學和共濟會始終存在聯係,我應該讓您相信,一方起源於另一方……一個共濟會會員,如果他不是實踐中的哲人,如果他不以睿智、乃至崇高哲學(我在哲人大會上都敢這樣說)在所有時代都接受的宗教象徵為指引、不以自然和理性劃定的藍圖來構建其知識的道德大廈,那他究竟算什麼呢?”有人指責共濟會隻關注外在的話語和錶象,貝基葉對此進行瞭反駁,他指齣共濟會追隨啓濛哲學,並提議為歐洲啓濛哲學的奠基人笛卡爾設立紀念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