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百年航母(套装上下册)》是著名军事理论家、评论家张召忠历时两年精心撰写的一部力作,《百年航母(套装上下册)》共分三大篇,沿着航空母舰面面观——海洋强国的航母路—-中国崛起看航母脉络,回顾了航空母舰的历史沿革及航母舰载机的前世今生,并比较了美、英、日、俄罗斯、印度等国发展航母的特点,生动再现了航母一百年来走过的发展历程,作者认为无论是在军事作战和战略威慑,还是在海啸地震救援等非军事行动中,航母这个“海上霸王”都继续发挥着它无可替代的作用。《百年航母(套装上下册)》既有对中国海军未来发展之路的战略思考,也不乏航母历史上的逸事趣闻,如“口红故事”,二战时期美日太平洋上航母大海战,苏联解体后,美国略施小计解决苏联航母计划,英阿马岛海战等等。书中既有作者对中国崛起后中国海军未来发展战略的思考,又披露了中国购买“瓦良格”号航母幕后惊心动魄的故事,以及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艘航母下水时间、命名的猜想,使得《百年航母(套装上下册)》极具可读性和话题性。此外,图书精心配有多达150幅的航母、舰载机照片及专业军事杂志美编绘制的超细节航母平面图,为广大的军迷朋友和读者奉上一场视觉盛宴。
作者简介
张召忠,著名军事理论家、评论家,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海军少将军衔。中央电视台《今日关注》《防务新观察》等节目嘉宾。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航空母舰面面观
第一章 分门别类谈航母
航空母舰的分类
重型航空母舰
中型航空母舰
轻型航空母舰
飞机在舰艇上起降
第二章 航空母舰的历史沿革
航空母舰雏形问世
大舰巨炮与航空母舰
要原子弹不要航空母舰
二战后航母大量淘汰
航空母舰的认识误区
军事革命为航母注入活力
陆基飞机上舰
第三章 航母舰载机的前世今生
喷气式飞机上舰
飞行甲板的演变
舰载机弹射起飞
舰载机阻拦着舰
舰载机垂直起降
A-12复仇者之死
舰载机优化组合
第四章 航空母舰是怎样打造出来的
发展航母的战略权衡
武器装备发展战略
武器装备型号论证
武器装备可行性研究
航空母舰的综合集成
第五章 航空母舰的战场环境
海战样式的历史变迁
海战场向多维空间拓展
海上攻击向精确化发展
海上非军事行动日渐多元
冷战结束后的战略转型
精确制导武器与精确作战
空袭与反空袭中的兵力对抗
第六章 航母战斗群的兵力构成
航母战斗群的作战编成
航母战斗群的火力配系
航母战斗群的攻防配置
航母战斗群的联合作战
第七章 航空母舰的作战运用
航空母舰决战大西洋
航空母舰决战太平洋
航空母舰海上大对决
哪里有航母,哪里就有战争
低强度冲突的高技术特征
独立号航母勇闯波斯湾
航空母舰海上封锁与临检
航空母舰慑止海上危机
一体化联合作战初露端倪
海上联合打击力量的编成
联合打击力量部署的特点
航母战斗群对地攻击作战
第二篇 海洋强国的航母路
第八章 美国:航空母舰是主宰海洋的利器
航母发展的序曲
条约型航空母舰
战争加速了航母的发展
二战中的航母遗产
航母进入巨无霸时代
航母进入核动力时代
超级航母成为海上霸主
航空母舰进入转型期
未来航母什么样儿
信息化航空母舰呼之欲出
第九章 英国:盛也航母,衰也航母
“地理大发现”,英国走向远洋
科技创新是英国崛起的原动力
工业革命是英国崛起的发动机
航母探索英国走在最前列
航母发展英国首当其冲
航母建造英国到达巅峰
国力衰落航母式微
买得起马未必配得起鞍
第十章 日本:航母发展从巅峰摔落谷底
首艘航空母舰
改造航空母舰
轻型航空母舰
正规航空母舰
改装航空母舰
日向号航母悄然服役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从八八舰队到八十八舰队
日向号仅仅是个探路者
第十一章 俄罗斯:梦断航母,梦圆航母
航母发展,美梦难圆
从近海防御走向远洋进攻
第一代航母举步维艰
第二代航母非驴非马
第三代航母命运多舜
第四代航母胎死腹中
瓦良格号航母死而复生
从远洋进攻退缩为近海防御
俄罗斯舰队闯进美国后院
俄罗斯航母挺进地中海
美国大造舆论,航母没有用
美国好言相劝,大航母不如小航母
我的航母我做主,可惜走向灭亡
俄罗斯又要造航母,美国偷着乐
第十二章 印度:风雨坎坷航母路
印度崛起的奥秘
购买英国航母
俄罗斯赠送航母
自行建造航母
游走在梦想与现实之间
忍饥挨饿造航母
第三篇 中国崛起看航母
第十三章 中国崛起的根基在海洋
海洋强国在东方崛起
东方龙变成了一条虫
巨龙出海,短暂的辉煌
大国崛起靠海洋
海上称霸靠海权
第十四章 中国航母梦难圆
中华民国的航母梦
航母与中国擦肩而过
修建水泥航母
购买废旧航母
中国航母热的冷思考
第十五章 中国发展航母美国很着急
美国抛出多个航母方案诱骗中国
美国告诉中国,航母是个纸老虎
美国帮中国造航母,你相信吗?
美国航母演兵演什么
第十六章 发展航母有哪些制约条件
航空母舰的制约条件
航空母舰的发展途径
航空母舰的关键技术
第十七章 拥有航母的中国会威胁世界吗
“中国航母威胁论”是怎么出炉的
美国告诉中国,什么叫航空母舰
美国航空母舰盯上中国
中国威胁世界,还是世界威胁中国
和平并不是没有战争
中国拥有航母,世界更加和平
精彩书摘
第十五章 中国发展航母美国很着急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航母的国家,也是对航母作出巨大技术贡献的国家,航空母舰的技术创新中绝大多数为英国首创。“二战”结束以后,随着大英帝国的日渐衰落,航空母舰从大变小、从多变少,到了1982年撒切尔夫人执政的时候,就感觉航母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沉重负担,于是决定扔掉包袱卖航母。无敌号航母不到2万吨,出价才2.5亿美元,当时澳大利亚海军有点动心。可等到马岛海战于5月中旬结束后,澳大利亚海军忽然感到航母在现代战争中已经成为一种没有用的摆设,不仅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购买航母,反而把自己正在服役的2万吨级墨尔本号航母退出现役。
1985年,这艘废弃航母作为废铜烂铁卖给了中国金属废品商,广东省中山市一家拆船公司把它一瘸一拐地拖到了中山港。那一年我33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在这艘航母拆解之前,我赶到那里进行了长达近一个月的考察调研。作为一个年轻的海军军官,当时意气风发,每天都在做着航母梦,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总感觉自己身上肩负着中国发展航空母舰的重担。时至今日,24年过去了,这个过程当中,我看到太多的战略欺骗和战略误导。
在过去的24年中,中外媒体一天到晚爆炒中国航母,在妖魔化中国的同时,却借此炮制了“中国威胁论”,进而在“中国威胁论”的带动下,促进了日本、韩国、印度和美国航母的发展,虽然中国航母在大呼小叫的喧嚣声中尚未开工建造,这些国家的航母却已经在不断地服役。今天的事实是,还没等中国威胁世界,世界早已经开始威胁中国,十几年后,当一个拥有航空母舰的中国出现在世界东方的时候,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怎么样的世界?
美国抛出多个航母方案诱骗中国
美国的军界、民间和军事爱好者,总是能够公开讨论和创新一些新的武器装备概念和理论,这为美军武器装备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使美军的武器装备总是能够领先世界,高人一筹。奇思妙想和创新精神是武器装备发展过程中最可贵的精神。武器装备的最大效能不是看杀伤力有多大、技术有多么先进、投资强度有多么高,而是要看是否具有外人不可知的神秘特征。
同样,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构想发展航空母舰以来,围绕航空母舰问题美国先后多次发动了一系列真实的理论威慑和战略诱骗。美国针对中国发展航母的战略诱骗基本上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采用的主要措施是通过研讨21世纪航空母舰发展趋势来影响中国发展航母的决策,动摇中国发展航母的决心。
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了一种浮岛式航母的概念,这种航母的原意是“浮动式海上基地”,满载排水量50万吨,全长900米、宽90米、高60米,航速6节,可搭载300~500架各种类型的陆基飞机,而无需复杂的弹射和阻拦装置,不仅可以作为海上浮动机场,还可作为海上前进基地或舰船、飞机的运补和维修基地。浮岛式航母与超级航母相比,造价便宜,只要12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美国海军分析中心对未来航空母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研究和论证,并对五种主要方案进行了效能评估,其中也提出了两种超级航母方案:21.6万吨级大型航母和50万吨级巨型航母。
美国在当时提出超级航母方案的主要用意有两个:一是转移航母研制的主方向。认为21世纪航母发展的主要趋势不再是尼米兹级那样的航空母舰模式,而是转向一种崭新的航母发展模式:吨位不是几万吨而是达到数十万吨,航速不是35节而是几节,动力不再是核动力而是民用常规动力,建造标准不再是军用标准而是民用标准,舰载机不再是弹射阻拦方式而是常规自主式起降模式,舰载机数量不再是几十架而是几百架。提出这种技术方案的深层次含义,就是美国有能力快速建造多艘浮岛式航母。二是进行前沿存在的战略威慑。冷战结束之后,美国进行战略调整,由与苏联海军进行公海大洋对抗转向“前沿存在,由海向陆”,针对近海防御型海军力量进行作战。按照这样的战略构想,多艘浮岛式航母可能会部署在中国第一岛链外围或中国南海广大海域,在这种航母上起飞的数百架战斗机、攻击机、战略轰炸机将对中国内陆纵深构成严重威胁,如果中国拥有航空母舰,那将首当其冲面临第一波次的打击。这种战略威慑的潜台词就是,中国内陆本土尚不在话下,何谈航空母舰?中国发展航空母舰可以,但在浮岛式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机面前必将是一个好打的目标而已,没有生存能力。
美国有关浮岛式航母的理论威慑是一种软杀伤,就像是糖衣炮弹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思想,或迫使我们转变发展航母的方向,或迫于其威慑放弃发展航母的计划。其实,糖衣炮弹也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地方,把糖衣吃掉,把炮弹打回去,就会使其丢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当时,笔者就曾多次提出在中国南海建造数艘浮岛式航母的建议。南海有230多个岛礁沙洲,虽然50多个露出水面的岛屿都已经被周边国家所占领,但仍然有大量的珊瑚礁群、沙洲和礁盘存在,这些珊瑚礁群、沙洲和礁盘在退潮的时候距离水面只有几米或十几米,如果预制数十个大型沉箱将其沉没于珊瑚礁群、沙洲和礁盘之上,相互之间就像草船借箭中曹军舰船那样首尾相连,并系泊或锚泊于珊瑚礁群、沙洲和礁盘之中,在其上面铺设厚达20厘米以上的钢板,在钢板之上铺设厚达数十厘米的混凝土,即可成为一个坚固耐用的海上浮动机场,可供各种民航飞机或作战飞机安全起降。这种海上浮动机场技术成熟,没有风险,建造速度快,造价很低,只要几亿美元。
20世纪80年代如果中国能够在南海建造几个这样的浮动的海上机场,可以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这种海上浮动机场建立在中国传统海疆线以内,是中国宣示国家主权的一种方式,那里飘扬着五星红旗,每天都有中国的民航飞机或作战飞机起降,这本身就是一种武力威慑。从这个机场起飞的飞机可以对整个南沙群岛海域进行日常巡逻,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游客在领略绮丽的海上风光的同时,也增强了全民的海洋观念。依托海上浮动机场,也可建立海上补给基地。海军舰船可以依托这个补给基地在南沙海域进行日常巡逻,渔船、科学考察船、海监、渔政、海事、海警等执法部门的船只也可以依托这个补给基地进行油水补给或维修保养。
20多年过去了,美国提出的浮岛式航母的概念并没有实施,相反,却继续沿着尼米兹级重型航空母舰的发展道路前行,最终推出了信息化航母福特级。中国既没有在南海建设海上浮动机场,也没有建造出任何一艘航空母舰。
美国告诉中国,航母是个纸老虎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中国开始考虑发展航空母舰的时候,美国人“好心好意”帮中国出主意、支招,告诉中国航空母舰的发展趋势是超级航母,美国打算建造多艘浮岛式航母来威慑中国,中国最好是早点放弃发展常规起降飞机航母的设想。与浮岛式航母概念相配合,美国也曾提出过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武库舰信息威慑方案。
军事威慑分两种:一种是信息威慑,另一种是武力威慑。武力威慑是美国的拿手好戏,但美国也非常重视信息威慑,国防部经常组织军事专家有计划地利用媒体制造一些军事理论,有针对性地抛出一些理论进行威慑,或者是一些别出心裁的武器装备研制方案。这样的威慑和诱骗是显而易见的,苏联在40年冷战中就上了很多当,吃尽了这方面的苦头。比如,1983年里根政府推出的“星球大战”计划就是一种未来太空战信息威慑。美国先制造出一个太空战的构想,根据这个构想去捏造一大批新概念武器,再使用这样的一些莫须有的武器装备进行实体作战,最终用未来根本不存在的武器打败了面前真实的敌人。这样的军事信息威慑,最终导致苏联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40%左右的军费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结果经济被拖垮,国家被解体。10年后已经解体的俄罗斯才意识到,原来美国当初许诺要花费1万亿美元来研制“星球大战”装备,实际上只是进行了一些概念性和探索性研究,仅仅花费了320亿美元就把苏联给吓坏了,让苏联上了一个大当,结果在苏联解体后的1993年5月就宣布取消了这个子虚乌有的战略计划。现在回头看,这显然是一次十分成功的战略诱骗。其实,信息威慑是最节省金钱的,花不了多少钱,只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多听听专家学者的意见,利用他们的智慧来引导舆论,通过媒体发挥舆论反击战、信息反击战、心理反击战的作用,就可对敌人实施意想不到的心理震慑和舆论威慑,否则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美国利用“星球大战”计划的概念,通过舆论战武器,兵不血刃地摧毁了一个庞大的军事机器,最终使美国获得冷战胜利。苏联解体后,美国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中国,企图以类似的手法彻底动摇中国发展航空母舰的决心,减少中国在太平洋上的竞争力。1988年,当时的美国海军作战部副部长麦特卡夫中将在题为《海上革命》的文章中最早提出发展隐形舰艇和大型导弹战舰的概念。他设想的大型导弹战舰满载排水量为12500吨,全长150米,宽15米,有280个导弹垂直发射单元。这种新型舰艇的革命性突破主要表现在三点上:大量装载武器弹药,加强舰艇的突击火力;强调舰艇的隐形性能;提高舰艇的信息管理水平。当时提出的这些基本原则在后来武库舰方案中基本上都得到了贯彻和落实,但具体性能指标有些出入。比如,舰艇满载排水量增加到2万吨,舰艇垂直发射导弹数量增加到500枚,舰艇全长达250米,宽32米,航速25节,人员编制降低到20人左右。1995年武库舰完成作战需求论证和初步概念论证,计划建造6艘,总造价35亿美元,从1996财年开始正式拨款进行概念设计和详图设计,1997财年开始进行详细设计,2001年进行海试,2003年服役。
武库舰概念的提出,与20世纪80年代美国海军战略转型有关。从军费预算上来看,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年度军费预算从20世纪80年代的3300亿美元一下子降到2400亿美元左右,海军军费由当时的1100亿美元下降到700亿~800亿美元。从舰艇数量上来看,“二战”结束时美国海军有2000多艘舰艇,60年代降低到1000艘左右,80年代保持600艘规模,90年代在此基础上裁减47%,只保持340艘左右的舰艇。从舰艇结构上来看,80年代美国海军水面舰艇结构主要分为三大类:以15艘航空母舰为核心编成15个航母战斗群,以4艘战列舰为核心编成4个水面战斗群,以数艘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组成多个两栖战大队。1997年的情况是:战列舰和核动力巡洋舰都已全部退役,护卫舰也面临大部分退役的危险,保留下来的舰艇只有12艘航空母舰、27艘巡洋舰、35艘驱逐舰和正在建造的数十艘新型驱逐舰。这些舰艇虽然具有很强的制海能力,但对地攻击和对岸火力支援能力却比较差,武库舰的发展正好满足远程对地攻击的需要。
从作战使用角度来看,武库舰的使命任务主要有三项:一是前沿部署和巡逻,使用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对敌地面固定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二是使用陆军战术导弹或远程反装甲武器对敌地面装甲或机动目标进行战术打击,并对两栖登陆和地面作战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三是进行舰队防空、战区弹道导弹防御和反导防御作战。武库舰装备的500枚导弹可打击三类目标:20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射程550~2000公里,主要用来打击航空母舰和地面战略目标;200枚海军战术导弹,射程350公里。127毫米火炮采用火箭增程后射程可达100公里,155毫米火炮的射程可达400公里。战术导弹和先进舰炮主要用来攻击坦克和装甲机动目标;100枚标准IVA导弹可用来拦截弹道导弹和飞机,同时具有抗击掠海反舰导弹的能力。2000年,美国宙斯盾舰艇达59艘,在海上机动防空时,可覆盖世界上60%的人口居住区域。2007年,宙斯盾舰艇中有27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57艘伯克级驱逐舰,两型舰艇将达84艘,共携载7814个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占水面舰艇数量的80%。
美国海军打算建造6艘武库舰,平时,其中3艘轮流部署在西太平洋和波斯湾这样的热点海域,以对付朝鲜半岛和海湾地区可能出现的危机。平时或危机时,武库舰随同海军海上远征部队和两栖戒备大队在距敌岸200公里左右的海域进行巡逻,炫耀武力,显示存在和慑止战争。如果战争突然爆发,处于戒备状态的武库舰可使用远程攻击导弹对敌岸或本土纵深1300公里以内的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或使用海军战术导弹对敌300公里纵深内的防御阵地或地面机动装甲目标进行攻击,精确而猛烈的持续火力可摧毁敌人的铁路、桥梁、机场、基地、地面防空雷达站、指挥、控制和通信节点,以及坦克、装甲车辆和军队有生力量等。所有这些突袭行动都要求在战争发起后最初几个小时内、最多不超过96小时内完成,战争初期的这段时间对于海上远征部队来讲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时刻,因为猛烈的火力压制和摧毁可大大消除对地面部队和空中力量的威胁和压力。之后,空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兵力便可进入战场上空夺取并保持空中优势,同时扩大战果,这时武库舰便退居二线。
从1988年提出武库舰概念,到今天已经过去了20多年了,美国武库舰的概念不仅没有进入实质性的研发阶段,更谈不上什么开工建造了。美国为什么积极打造武库舰这样一个纸老虎而并不付诸实施呢?美国的战略目的就是理论威慑,不管威慑是否成功,结局都会主动放弃。美国进行理论威慑就像是发动一场战争,非常重视,积极组织,认真筹划,滴水不漏,让人看起来就像是真的一样。通常采取的策略是高层领导先煽风点火,说要发展最新舰艇,制订远景规划,最好是别出心裁,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和媒体的注意,然后,军事学术界开始热烈讨论,专家学者、特别是那些身居高位的将校军官和军事爱好者便开始冥思苦想,通过各种媒体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设想,各种不同的、对立的甚至错误的观点经常出现,各种媒体积极跟进,进行炒作。
武库舰概念的提出,对中国航空母舰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航母过时论”、“航母无用论”、“发展航母不如发展核潜艇”、“发展航母舰载机不如发展陆基飞机和加油机”、“发展航母不如发展载人航天”等反对发展航母的观点基本上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事实证明,美国的理论威慑的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美国帮中国造航母,你相信吗
随着中国发展航空母舰的呼声日渐高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中国周边各国,尤其是印度、日本和韩国都感觉到中国拥有航空母舰之后,现实威胁和潜在威胁越来越大,因此,这几个国家加速发展航空母舰。2009年,日本3艘具有飞机和直升机起降功能的大隅级两栖输送舰服役,1艘日向号轻型航空母舰服役,第二艘将于2011年服役。印度在拥有1艘现役航母的基础上,利用俄罗斯赠送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进行现代化改装,2012年将要服役,自行研制和建造的4万吨级蓝天卫士号航母2009年开始铺设龙骨,预计2015年服役。时至今日,作为“中国威胁论”源头的中国航母却还不见踪影。到这个时候,那些曾经制造“中国威胁论”的人们才明白了一件事情,原来研究航母与制造航母并不是一件事情。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
百年航母(套装上下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百年航母(套装上下册)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