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化学基础

量子化学基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照地 等 编
图书标签:
  • 量子化学
  • 化学物理
  • 分子结构
  • 量子力学
  • 计算化学
  • 从头算
  • 密度泛函理论
  • 分子性质
  • 光谱学
  • 化学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27679
版次:1
商品编码:1090639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学校教材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量子化学基础》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量子力学基础、简单体系的量子力学精确解、电子自旋和Pauli原理、近似方法、分子点群与群论初步、原子光谱项和双原子分子光谱项、自洽场分子轨道理论、价键理论、密度泛函理论、分子模拟、量子化学应用实例。
  《量子化学基础》是作者从事量子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总结,可作为综合性大学、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课或本科生选修课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用书或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量子力学基础
1.1 量子论的诞生
1.1.1 黑体辐射——Planck的量子假说
1.1.2 光电效应——Einstein的光子学说
1.1.3 氢原子光谱——Bohr的原子结构理论
1.2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关系
1.2.1 de Broglie波
1.2.2 de Broglie波的统计解释
1.2.3 不确定关系
1.3 波函数与Schr�塪inger方程
1.3.1 波函数
1.3.2 Schr�塪inger方程
1.4 算符及其性质
1.4.1 算符的概念
1.4.2 算符代数及对易
1.4.3 线性算符
1.4.4 Hermite算符
1.5 本征函数的性质
1.5.1 本征方程和本征函数
1.5.2 Hermite算符本征函数的本征值
1.5.3 简并本征函数的线性组合和态叠加原理
1.5.4 Hermite算符非简并本征函数的正交性
1.5.5 同一Hermite算符简并本征函数的正交化
1.5.6 Hermite算符本征函数的完备性
1.5.7 任意函数向正交归一函数集合的展开
1.5.8 平均值
1.6 对易算符的本征函数
1.6.1 算符对易定理
1.6.2 矩阵元定理
1.7 算符和力学量
1.7.1 算符化规则
1.7.2 不同力学量同时有确定值的条件
1.7.3 动量和坐标算符的对易规则
1.8 宇称算符和宇称性
1.9 量子力学公设
1.10 角动量
1.10.1 角动量的经典力学表示
1.10.2 角动量算符表示式
1.10.3 角动量算符的对易关系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 简单体系的量子力学精确解
2.1 一维空间中的自由质点
2.2 一维势箱中运动的质点
2.3 变量分离与三维势箱中运动的质点
2.4 一维谐振子
2.5 中心力
2.6 刚性转子
2.7 氢原子和类氢离子
2.7.1 单电子体系的定态Schr�塪inger方程
2.7.2 Φ方程解
2.7.3 Θ方程解
2.7.4 R(r)方程解
2.7.5 单电子原子的波函数
2.7.6 量子数的物理意义
2.7.7 氢原子基态的电子云图示
2.7.8 氢原子的波函数图形
2.8 氢分子离子的精确解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电子自旋和Pauli原理
3.1 电子自旋
3.2 Pauli原理
3.2.1 全同粒子
3.2.2 对称函数和反对称函数
3.2.3 从非对称函数构成对称和反对称函数
3.2.4 Pauli原理
3.3 Slater行列式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近似方法
4.1 变分法
4.1.1 最低能量原理
4.1.2 变分法
4.1.3 变分法的扩展
4.1.4 线性变分法
4.2 定态微扰理论
4.2.1 非简并能级的微扰理论
4.2.2 简并能级的微扰理论
4.3 H+2基态的变分法与微扰法处理比较
4.3.1 变分法
4.3.2 微扰法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分子点群与群论初步
5.1 群的概念
5.1.1 群的定义
5.1.2 相似变换、共轭元素和类
5.1.3 群的乘法表
5.2 对称操作与对称元素
5.3 对称点群
5.4 矩阵表示和特征标
5.5 可约表示与不可约表示
5.5.1 可约表示
5.5.2 不可约表示
5.5.3 可约表示的约化
5.6 特征标表
5.7 直积表示的特征标
5.8 群论与量子力学
5.8.1 波函数作为不可约表示的基
5.8.2 投影算符与分子轨道
5.8.3 矩阵元的计算
5.8.4 杂化轨道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原子光谱项和双原子分子光谱项
6.1 原子光谱项
6.1.1 原子的电子组态
6.1.2 原子的量子数和角动量的耦合
6.1.3 原子光谱项
6.1.4 原子光谱项对应能级的相对大小
6.1.5 原子能级和原子光谱的关系
6.1.6 原子光谱项的推求
6.2 双原子分子光谱项
6.2.1 同核双原子分子的电子组态
6.2.2 分子的电子谱项
6.2.3 谱项波函数
6.2.4 实例
6.2.5 光谱支项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 自洽场分子轨道理论
7.1 电子态计算中的基本近似
7.1.1 非相对论的分子Hamilton量
7.1.2 Born�睴ppenheimer近似
7.1.3 轨道近似
7.2 闭壳层分子的能量表达式
7.3 分子轨道的自洽场理论
7.3.1 Coulomb算符和交换算符
7.3.2 Hartree�睩ock方程
7.3.3 Roothann方程
7.4 开壳层分子
7.5 从头算方法
7.6 分子轨道中的系数和集居数分析
7.7 离域分子轨道和定域分子轨道
7.7.1 甲烷的离域分子轨道
7.7.2 甲烷的定域分子轨道
7.7.3 定域MO与离域MO的关系
7.8 电子相关与组态相互作用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 价键理论
8.1 氢分子的VB法处理
8.2 VB法与MO法的比较
8.2.1 MO法所得氢分子基态波函数
8.2.2 VB法所得氢分子基态波函数
8.2.3 分子的VB波函数与MO波函数的写法
8.3 多原子分子的VB法处理
8.3.1 价键结构和共振
8.3.2 四个单电子原子组成的分子ABCD
8.3.3 参量化
8.4 水分子的VB处理
8.5 共振能
思考题
习题

第9章 密度泛函理论
9.1 Thomas�睩ermi模型
9.2 Hohenberg�睰ohn定理
9.3 Kohn�睸ham方法
9.4 HF方法与DFT方法的能量比较
9.5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思考题
习题

第10章 分子模拟
10.1 力场
10.1.1 力场作用项的一般式
10.1.2 比较常见的力场
10.2 分子力学
10.2.1 分子力学的算法
10.2.2 优化中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0.2.3 分子力学的应用
10.3 分子动力学
10.3.1 积分方法
10.3.2 初始化
10.3.3 粒子受力的计算
10.3.4 分子动力学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11章 量子化学应用实例
11.1 Gaussian运行指南:输入和输出
11.1.1 Gaussian03输入文件
11.1.2 分子几何的输入
11.1.3 关键词(Key Words)
11.1.4 输出文件
11.2 单点能的计算
11.2.1 甲醛单点能的计算
11.2.2 预测甲烷分子的NMR屏蔽常数
11.3 几何优化
11.4 频率计算
11.5 激发态
11.5.1 CIS方法及乙烯激发态的计算
11.5.2 甲醛激发态的优化和频率计算
11.5.3 TD方法
11.6 模拟化学反应
11.6.1 过渡态的优化
11.6.2 IRC计算
11.7 模拟溶液中的体系
11.7.1 溶液中二氯乙烷不同构象间的能量差
11.7.2 乙腈溶液中的甲醛振动频率
11.8 QM/MM方法——ONIOM计算和应用
习题

附录
附录Ⅰ 一些基本的物理常数
附录Ⅱ 特征标表
附录Ⅲ 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
附录Ⅳ Δ2算符的球极坐标变换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量子化学是一门理论基础课。由于理论性很强,很抽象,很多学校都删减了这门课或缩短了学时。但是对于打算深造的一些本科拔尖学生和硕士研究生,这门课对于他们将来的科研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对研究生进行量子化学基础必修课教学和本科生的选修课教学。为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集合多本量子化学相关教材的优点,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对量子化学方向的基础知识进行了整合,在更加突出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入了目前计算化学中常用的密度泛涵理论和分子模拟,并增加了量子化学计算实验即第11章“量子化学应用实例”, ;这些以量子化学为基础的计算化学实验引入,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习效果很有帮助。
  本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量子力学基础、简单体系的量子力学精确解、电子自旋和Pauli原理、近似方法、分子点群与群论初步、原子光谱项和双原子分子光谱项、自洽场分子轨道理论、价键理论、密度泛函理论、分子模拟和量子化学应用实例。其中每一章都配有课后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分工如下:第1、4、6、9、11章,以及前言和附录由杨照地(哈尔滨理工大学)编写;第2、7、8、10章由孙苗(哈尔滨理工大学)编写;第3、5章由苑丹丹(东北石油大学)编写;张桂玲教授对本书进行了统稿和主审。
  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刘波教授和张辉教授多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难免有一些疏漏不当之处,诚挚希望读者指正,以便再版时得以更正。
  编者
  2011年8月

《催化剂的秘密:反应速率的微观调控艺术》 本书深入剖析了催化现象的微观本质,揭示了催化剂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化学反应的路径与速率。我们并非关注原子和电子的量子行为,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宏观催化体系中,那些影响反应速度、选择性以及能量效率的关键因素。 第一章 催化剂:无声的反应加速器 本章将从宏观视角介绍催化剂在化学工业中的 ubiquity。我们将探讨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包括均相催化剂、非均相催化剂以及生物催化剂(酶),并阐述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例如汽油的炼制、塑料的合成以及药物的生产。我们将重点强调催化剂的几个核心特征:它们不参与反应的净化学计量,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并且能够影响反应产物的选择性。 第二章 反应动力学:理解速率的语言 在进入催化剂的具体作用机制之前,我们需要建立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理解。本章将介绍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以及反应级数和速率方程。我们将重点讲解能量势垒的概念,并引入活化能这一关键参数。通过对无催化反应动力学的深入了解,读者将能更好地体会催化剂如何“绕过”或“降低”这个高昂的能量门槛。 第三章 催化剂如何工作:降低活化能的策略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我们将详细阐述催化剂降低活化能的几种主要策略。 吸附与活化: 对于多相催化,吸附是关键的第一步。我们将讲解反应物分子如何在催化剂表面发生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以及吸附如何改变反应物的电子结构,使其更容易发生后续的化学转化。我们会讨论 Langmuir-Hinshelwood 机理和 Eley-Rideal 机理等经典的表面反应模型,并辅以金属催化剂表面,如铂、钯、镍等,在加氢、氧化反应中的具体实例。 中间产物的形成与分解: 许多催化过程是通过形成稳定的中间产物来实现的。本章将详细介绍这些中间产物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如何比反应物本身更容易转化为产物。我们会探讨酸碱催化,例如固体酸催化剂在烯烃聚合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质子转移稳定碳正离子中间体。 协同效应: 一些催化剂的活性并非来源于单一组分,而是不同组分之间产生的协同效应。我们将讨论负载型催化剂中载体对活性组的促进作用,以及合金催化剂中不同金属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在CO氧化反应中,金属氧化物与贵金属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催化效率。 提供替代反应路径: 催化剂通过提供一个能量更低的反应路径来加速反应。我们将通过能量剖面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示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时的活化能差异,从而解释催化剂为什么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四章 催化剂的选择性:定向合成的艺术 除了提高反应速率,催化剂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控制反应的选择性,即导向生成特定的产物,而非混合产物。本章将探讨影响催化剂选择性的因素: 催化剂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 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并非均一,其几何形状、电子密度等都会影响反应物的吸附方式和后续反应。我们将讨论晶面效应、缺陷效应以及催化剂的孔道结构如何影响产物分布。 位阻效应: 庞大的催化剂结构可能会阻碍某些反应物接近活性位点,或者限制某些产物的脱附,从而实现选择性。 可调控的活性位点: 通过对催化剂进行修饰,例如引入第二种金属、改变配体等,可以精细调控活性位点的性质,从而实现高度的选择性。我们将介绍不对称催化,其中手性催化剂能够选择性地生成某一对映异构体,这在药物合成中至关重要。 第五章 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维持活性的挑战 任何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都有限,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活。本章将探讨催化剂失活的常见原因,包括: 烧结: 活性金属颗粒在高温下聚集变大,导致表面积减小。 积碳: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焦炭等物质覆盖在活性位点上。 中毒: 某些杂质(如硫、氯)会与活性位点强力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浸出/磨损: 尤其是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催化剂颗粒可能发生物理损失。 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催化剂再生方法,如高温氧化、溶剂清洗等,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来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第六章 展望:绿色催化与未来方向 最后,本章将展望催化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将重点讨论绿色催化,即开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催化技术。这包括: 使用可再生资源: 利用生物质、CO2 等作为原料,通过催化转化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 开发高效的能源转化催化剂: 例如用于燃料电池、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 设计更加安全、易于回收的催化剂。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催化剂工作原理的认识,理解其在现代化学工业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激发对未来催化技术发展的兴趣。我们将专注于反应机理、催化剂设计与应用,而非微观粒子的复杂量子态。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心目中,《量子化学基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次对化学世界最底层逻辑的系统性探寻。我一直对宏观化学现象背后的微观机制充满好奇,而量子化学,正是解答这些“为什么”的钥匙。我迫切希望从这本书中,获得对那些抽象概念的清晰认识,例如波函数、能量量子化、原子轨道与分子轨道等等。我希望能够理解,究竟是什么让电子在原子中表现出“概率云”的特性,而不是像行星围绕太阳那样有确定的轨道。关于薛定谔方程,我希望能看到一个详尽且易于理解的引入过程,以及它如何成为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基石。我对分子成键的量子力学解释尤其感兴趣。原子轨道是如何“杂化”并形成新的分子轨道的?这些分子轨道又如何决定了分子的形状、键的强弱以及分子的稳定性?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图示和深入的分析,帮助我理解共价键、离子键的本质,以及π键和σ键的形成机制。特别是对于共轭体系,我希望能理解电子的离域化是如何影响分子的光谱性质和反应活性的。此外,我一直对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层面抱有浓厚的兴趣。是什么决定了一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活化能的本质是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量子化学的视角,阐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学本质,以及如何通过计算来预测反应的发生概率和速率。我期待书中能够对一些经典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有所介绍,例如分子轨道理论(MO)、价键理论(VB),甚至是更现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即使不要求我能够进行实际的计算,但对这些方法的思想精髓和适用范围的理解,将极大地开阔我的视野。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如何运用量子化学理论来解释一些实际的化学问题,比如分子的几何构型预测、光谱性质的解析(如UV-Vis、IR、NMR)、或者催化剂的设计原理。这本书对我来说,将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灌输,更是一次思维方式的重塑,让我能够以一种更严谨、更深入的视角去理解和探索化学的奥秘,从而进一步激发我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评分

当我拿到《量子化学基础》这本书时,我内心充满了对科学奥秘的期待。我一直着迷于那些在宏观世界中习以为常的化学现象,却从未真正理解其背后的微观根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盏明灯,照亮我通往量子化学世界的道路,让我能从根本上理解化学的本质。我殷切地希望本书能提供对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深入浅出讲解,比如波粒二象性、能量量子化、不确定性原理等,并阐述这些原理如何应用于描述原子和分子的行为。我希望能清晰地理解“波函数”的物理意义,以及它如何包含了一个粒子的所有信息。关于薛定谔方程,我希望能看到一个既严谨又易于理解的介绍,并能体会它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地位。在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方面,我尤其期待能得到量子化学的深刻解释。原子轨道是如何组合形成分子轨道的?分子轨道理论又是如何解释共价键、离子键以及金属键的?我希望书中能提供清晰的图示和深入的分析,帮助我理解分子的几何构型、键长、键角等性质是如何从电子的分布和能量状态中推导出来的。我也对分子的电子排布和电子云分布图很感兴趣,希望能理解这些图谱是如何反映分子的化学性质的。此外,我对化学反应的机理和能量变化一直心存疑问。反应的活化能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决定了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方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量子化学的角度,阐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学和动力学本质,例如如何通过计算来理解反应路径和过渡态。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经典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即使不涉及复杂的数学推导,也希望能理解它们的基本思想和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预测分子的电子结构、光谱特性、反应活性,甚至是材料的性质。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例子,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解释一些实际的化学现象,比如金属的电子结构、催化剂的活性、或者是有机分子的电子传递过程。这本书的价值,对我而言,在于它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对化学世界底层逻辑的深刻理解,让我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化学的本质,并为我未来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对化学这门学科的认识更加立体和全面。

评分

当我拿到《量子化学基础》这本书时,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学术的厚重与探索的召唤。我一直以来对化学现象的微观解释充满了求知欲,而量子化学,无疑是解答这些疑惑的最佳途径。我期望在这本书中,能够寻找到那些隐藏在宏观化学反应和物质结构背后的根本原理。我迫切希望能够清晰地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波粒二象性、能量量子化、不确定性原理等,并了解它们是如何被应用于描述原子和分子的行为。我希望能深入理解“波函数”的意义,它所蕴含的关于粒子的信息,以及如何通过它来预测粒子的行为。我对薛定谔方程的引入和解释尤为期待,希望能理解这个方程在量子化学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如何从中求解出系统的能量和状态。在分子结构和化学键方面,我渴望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原子轨道是如何组合形成分子轨道的?分子轨道的能量和性质又如何决定了分子的稳定性和形状?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分子轨道理论,包括sigma键和pi键的形成,以及如何通过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分布来解释分子的化学性质。我也对分子的对称性及其在光谱和反应中的作用很感兴趣,希望能了解群论在量子化学中的应用。此外,我对化学反应的机理和能量变化充满好奇。反应的活化能是如何产生的?过渡态又是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量子化学的角度,阐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学和动力学本质,例如如何通过计算来理解反应路径和选择性。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经典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即使不涉及复杂的数学推导,也希望能理解它们的基本思想和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预测分子的电子结构、光谱特性、反应活性,甚至是材料的性质。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例子,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解释一些实际的化学现象,比如金属的电子结构、催化剂的活性、或者是有机分子的电子传递过程。这本书的价值,对我而言,在于它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对化学世界底层逻辑的深刻理解,让我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化学的本质,并为我未来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对化学这门学科的认识更加立体和全面。

评分

收到《量子化学基础》这本书,我内心涌动着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尤其是我对化学现象背后的微观原理一直感到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理解化学本质的大门,让我能够以一种更深入、更系统的视角去认识这个世界。我期待书中能够对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有详尽而清晰的阐述,例如波粒二象性、能量的量子化、不确定性原理等。我希望能理解,为什么微观粒子不遵循经典的牛顿力学规律,以及“波函数”究竟如何描述一个粒子的状态。对薛定谔方程,我希望能看到一个循序渐进的介绍,并理解它在化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在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方面,我寄予厚望。原子轨道是如何组合形成分子轨道的?分子轨道理论是如何解释共价键、离子键以及配位键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图示和深入的分析,帮助我理解分子的几何构型、键长、键角等性质是如何从电子的分布和能量状态中推导出来的。我也对分子的电子排布和电子云分布图很感兴趣,希望能理解这些图谱是如何反映分子的化学性质的。此外,我对化学反应的机理和能量变化一直心存疑问。反应的活化能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决定了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方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量子化学的角度,阐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学和动力学本质,例如如何通过计算来理解反应路径和过渡态。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经典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即使不涉及复杂的数学推导,也希望能理解它们的基本思想和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预测分子的电子结构、光谱特性、反应活性,甚至是材料的性质。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例子,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解释一些实际的化学现象,比如金属的电子结构、催化剂的活性、或者是有机分子的电子传递过程。这本书的价值,对我而言,在于它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对化学世界底层逻辑的深刻理解,让我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化学的本质,并为我未来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对化学这门学科的认识更加立体和全面。

评分

当我拿到《量子化学基础》这本书时,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期待。我一直以来对微观世界的运行规律充满好奇,而量子化学正是连接宏观化学现象与微观粒子行为的桥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那个充满概率和不确定性的奇妙世界,理解那些超越我们日常直觉的化学原理。在初识量子化学时,我常常被那些抽象的数学公式和概念所困扰,例如波函数、算符、能量本征值等。我殷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将这些基本概念引入,并且能够解释它们在化学体系中的具体含义。例如,我希望能够深入理解电子是如何在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中分布的,原子轨道是如何通过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的,以及这些分子轨道又如何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对于分子成键的本质,我一直有着探究的渴望。为什么不同的原子会以特定的方式结合成稳定或不稳定的分子?量子化学如何解释共价键、离子键以及配位键的形成?我希望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这些问题的量子力学解释,包括键的极性、键长、键能等性质如何从电子的分布和能量状态中推导出来。我也对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对称性非常感兴趣。为什么有些分子是线性的,有些是平面三角形,有些则是四面体?量子化学中的群论概念,我希望能够在这里得到一个直观的介绍,并理解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分子的对称性以及预测分子的光谱性质。此外,我对化学反应的机理和能量变化也充满好奇。反应的活化能是如何产生的?过渡态又是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量子化学在理解反应动力学方面的作用,例如如何通过计算反应路径和能量势垒来预测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经典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即使不深入到复杂的数学推导,也希望能对它们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例如,分子轨道理论、价键理论的优缺点,以及一些近似计算方法(如密度泛函理论)的应用场景。我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具体的例子,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解释一些实际的化学现象,比如芳香性的产生,金属催化剂的作用机制,或者是一些生物分子(如DNA、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这本书的价值,对我来说,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能够拓宽我的化学视野,让我能够从更根本的层面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并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对化学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

评分

当我拿到《量子化学基础》这本书,一股探索未知的冲动油然而生。我一直对化学世界背后的“为什么”充满疑问,特别是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微观层面。我渴望理解那些看似神秘的化学现象,其根源究竟隐藏在哪里。量子化学,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科学的严谨和深邃,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打开这扇门的钥匙。我首先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清晰地解释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量子叠加等,以及这些原理是如何应用于描述原子和分子的。我希望能够理解,为什么电子不是沿着固定的轨道绕核运动,而是以概率云的形式存在。对“波函数”这个概念,我希望能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它究竟代表了什么?如何通过它来预测粒子的行为?我期待书中能够从最简单的体系——氢原子开始,循序渐进地介绍如何求解薛定谔方程,以及如何理解能量本征值和本征函数。对我而言,如何从原子轨道组合形成分子轨道,是理解分子结构和键合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分子轨道理论,包括sigma键、pi键的形成,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分子的稳定性、键长和键角。我也对分子的电子排布和电子云分布图很感兴趣,希望能理解这些图谱是如何反映分子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此外,我一直对化学反应的本质和驱动力感到好奇。为什么有些反应会自发进行,而有些则需要外界能量的输入?量子化学如何解释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量子化学在理解反应能垒、过渡态以及反应路径方面的作用,并为我提供一些理论工具来分析和预测化学反应的进程。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经典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即使不涉及复杂的数学推导,也希望能理解它们的基本思想和应用范围。例如,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电子密度、偶极矩,甚至是如何预测分子的光谱性质。我希望能够通过一些具体的化学实例,将这些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的化学问题联系起来,比如解释为什么氧气是顺磁性的,为什么有些有机分子具有特殊的荧光性质,或者如何利用量子化学来设计新型催化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为我构建一个理解化学现象的底层逻辑框架,让我不再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而是能够深入探究其本质,从而更加深刻地热爱和理解化学这门迷人的科学。

评分

一本厚重的著作,封面上印着“量子化学基础”几个字,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内容的份量。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希望找到那些我一直以来在思考,却又难以清晰梳理的化学现象背后的根本解释。从中学开始,我就对物质的构成充满了好奇,原子、分子,这些抽象的概念如何在宏观世界中呈现出如此丰富的多样性?尤其是那些看似违背直觉的化学反应,比如为什么有些反应会放热,有些却需要持续输入能量;为什么有些分子会呈现特定的形状,而有些则会扭曲变形?我总觉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定隐藏在微观的粒子世界中,而量子化学,听起来就像是通往这个神秘领域的一把钥匙。我期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对这些基础概念的深入浅出的讲解,比如波函数、能量本征值、轨道杂化等等,这些词汇在化学课本里我常常遇到,但对其内在的物理意义总有些模糊不清。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严谨又不失逻辑的推导,帮助我建立起对量子力学在化学领域应用的直观理解。尤其是在理解分子结构和键合方面,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更深刻的洞察。比如,为什么C-H键的能量与O-H键的能量不同?为什么甲烷是四面体结构,而氨却有一个孤对电子导致其具有三角锥结构?这些在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中屡见不鲜的现象,我希望在量子化学的框架下能得到更根本的解释。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经典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即使只是概念性的介绍,也能让我对现代化学研究的工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例如,分子轨道理论是如何从原子轨道组合形成分子轨道的?休克尔方法、Hartree-Fock方法,这些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我希望能理解它们的基本思想和适用范围,哪怕是对计算过程的简化描述,也足以让我领略到化学家如何通过理论模型来预测和解释化学性质。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公式的堆砌,而是能通过大量的实例,将这些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化学问题联系起来。比如,如何用量子化学来解释光谱学数据,比如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谱等?这些实验技术是我们研究物质结构的重要手段,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理解这些谱图背后的量子力学原理,理解不同吸收峰的来源,理解为什么某些原子核会对磁场产生特定的响应。此外,我对化学反应动力学也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比如反应的活化能是如何产生的?过渡态理论又是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触及到这些方面,让我了解量子化学是如何帮助理解反应路径和反应速率的,从而为催化剂的设计和反应条件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探索,一次对化学世界底层逻辑的追寻。我希望它能激发我对化学更深层次的热情,让我能够以一个更专业、更深刻的视角去理解我所热爱的化学。

评分

当我拿起《量子化学基础》这本书时,我内心充盈着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我一直着迷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化学现象,但其背后隐藏的微观机制却常常让我感到困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揭示量子力学在解释化学世界中的力量,为我构建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基本、最核心的量子力学原理讲起,比如波粒二象性、能量量子化、概率守恒等。我希望能清晰地理解,为什么微观粒子不像宏观物体那样有确定的位置和速度,以及“波函数”究竟是如何描述一个粒子的状态的。关于薛定谔方程,我希望它能被引入得自然而然,并且对方程中的各项物理意义有深入的解释,甚至对氢原子等简单体系的求解过程有所提及。我尤其期待在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方面,能得到量子化学的深刻洞见。原子轨道是如何组合形成分子轨道的?这些分子轨道又如何决定了分子的几何形状、键的性质(如键长、键角、键能)以及分子的稳定性?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分子轨道理论,包括sigma键和pi键的形成,以及如何通过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排布来解释分子的化学性质。我也对分子的对称性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很感兴趣,希望能了解群论在量子化学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预测分子的光谱性质。此外,我一直对化学反应的发生机理和能量变化感到好奇。是什么驱动了化学反应的进行?活化能是如何产生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量子化学的角度,阐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学和动力学本质,例如如何通过计算来理解反应路径和过渡态。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经典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即使不涉及复杂的数学推导,也希望能理解它们的基本思想和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预测分子的电子结构、光谱特性、反应活性,甚至是材料的性质。我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具体的例子,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解释一些实际的化学现象,比如金属的电子结构、催化剂的活性、或者是有机分子的电子传递过程。这本书的价值,对我而言,在于它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对化学世界底层逻辑的深刻理解,让我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化学的本质,并为我未来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对化学这门学科的认识更加立体和全面。

评分

翻开这本《量子化学基础》,最先吸引我的是其严谨的编排和清晰的脉络。我一直在寻求一个能够系统性地梳理量子化学核心概念的读物,尤其是在经历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学习后,我渴望找到一个能够将它们串联起来的“大厦”。本书的开头部分,对我来说,无疑是搭建这栋大厦的坚实地基。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尽地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比如波粒二象性、叠加原理、不确定性原理等,并阐述这些原理是如何被引入到描述微观粒子(如电子、原子核)的行为中的。我对量子化学中“波函数”的概念尤为好奇,它究竟代表了什么?如何通过它来描述一个粒子的状态?书中对薛定谔方程的推导和解释,如果能做到深入浅出,我会感到受益匪浅。我希望作者能够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氢原子模型开始,逐步引入多电子原子、分子体系的量子力学描述。我对分子轨道理论的构建过程非常感兴趣,特别是线性组合原子轨道(LCAO)方法是如何形成σ键和π键的,以及如何解释共轭体系的电子离域现象。书中关于键的强弱、键长与电子密度的关系,如果能有清晰的图示和计算依据,那将大大增强我对此的理解。此外,我对量子化学在解释化学键性质方面的能力抱有极高的期望。例如,金属键的形成机制,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界限,以及范德华力等弱相互作用的量子力学起源,这些都是我在学习化学时常常感到困惑的地方。我希望本书能够提供一套严谨的理论框架来解答这些问题。我对书中提及的近似方法,如哈特里-福克(HF)方法以及更高级的密度泛函理论(DFT),非常感兴趣。我希望能够理解这些方法的思想精髓,以及它们在解决复杂分子体系问题上的优势和局限性。即使对计算细节不作过多展开,但对其核心概念和应用场景的介绍,对我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希望本书能提供一些实际的化学计算案例,展示如何利用量子化学理论来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能量、偶极矩、光谱性质等。能够看到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将极大地增强我对本书内容的可信度和实用性的认可。我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建立起一个扎实的量子化学知识体系,为我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化学、计算化学以及相关交叉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我在实际的化学研究中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评分

当我翻开《量子化学基础》这本书时,我怀揣着对微观化学世界的无限憧憬。我一直想知道,那些我们日常所见的物质,究竟是由怎样的基本粒子构成的?它们又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如此丰富多彩的分子世界的?量子化学,听起来就是连接这两者的桥梁,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其中的奥秘。我尤其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清晰解释,例如波粒二象性、叠加原理、测量问题等等。我希望能理解,为什么电子的行为与宏观物体截然不同,以及“波函数”究竟是如何描述一个粒子的状态的。关于薛定谔方程,我希望它能被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引入,并能让我理解它在化学体系中的应用。我非常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分子轨道理论,包括原子轨道如何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以及不同类型的分子轨道(如σ、π)如何影响分子的键合性质、分子形状和稳定性。我希望能看到清晰的电子云分布图,以及它们如何反映了分子的电子结构。我对于化学键的本质也充满了好奇,量子化学是如何解释共价键、离子键以及金属键的形成机制的?我希望书中能提供这方面的深刻洞见。此外,我一直对化学反应的发生机理和能量变化感到好奇。反应的活化能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决定了反应的速率和方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量子化学的角度,阐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学和动力学本质,例如如何通过计算来理解反应路径和过渡态。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经典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即使不涉及复杂的数学推导,也希望能理解它们的基本思想和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预测分子的电子结构、光谱特性、反应活性,甚至是材料的性质。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例子,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解释一些实际的化学现象,比如金属的电子结构、催化剂的活性、或者是有机分子的电子传递过程。这本书的价值,对我而言,在于它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对化学世界底层逻辑的深刻理解,让我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化学的本质,并为我未来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对化学这门学科的认识更加立体和全面。

评分

………………………????。。,,。?……

评分

不错

评分

参考书,对于了解相关内容有很大帮助

评分

还不错的量子化学专业书!

评分

很好的书,慢慢看,京东是个不错的买书地!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说的。诚然,知识对于年青一代何等重要。而知识并非生来就有、随意就生的,最主要的获取途径是靠读书。在读书中,有“甘”也有“苦”。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简洁而极富哲理地概括了人生的意义。虽说读书如逆水行舟,困难重重,苦不堪言;但是,若将它当作一种乐趣,没有负担,像是策马于原野之上,泛舟于西湖之间,尽欢于游戏之中。这样,读书才津津有味、妙不可言。由此,读书带来的“甘甜”自然而然浮出水面,只等着你采撷了。 读书,若只埋首于“书海”中,长此以往,精神得不到适当地调节,“恹倦”的情绪弥满脑际,到终来不知所云,索然无味。这种“苦”是因人造成的,无可厚非。还有一种人思想上存在着问题,认为读书无关紧要,苦得难熬,活受罪。迷途的羔羊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等待死亡;另一种能回头是岸,前程似锦 我的房间里有一整架书籍,每天独自摩挲大小不一的书,轻嗅清清淡淡的油墨香,心中总是充满一股欢欣与愉悦。取出一册,慢慢翻阅,怡然自得。   古人读书有三味之说,即“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佳肴,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我无法感悟得如此精深,但也痴书切切,非同寻常。   记得小时侯,一次,我从朋友那儿偶然借得伊索寓言,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读书心切,回家后立即关上房门。灯光融融,我倚窗而坐。屋内,灯光昏暗,室外,灯火辉煌,街市嘈杂;我却在书中神游,全然忘我。转眼已月光朦胧,万籁俱寂,不由得染上了一丝睡意。再读两篇才罢!我挺直腰板,目光炯炯有神,神游伊索天国。   迷迷糊糊地,我隐约听到轻柔的叫喊声,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不真切,定神一听,是妈妈的呼唤,我不知在写字台上趴了多久。妈妈冲着我笑道:“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用功了?”我的脸火辣辣的,慌忙合书上床,倒头便睡。   从此,读书就是我永远的乐事。外面的世界确实五彩缤纷,青山啊,绿水啊,小鸟啊,小猫啊,什么也没有激发起我情趣,但送走白日时光的我,情由独钟——在幽静的房间里伴一盏灯,手执一卷,神游其中,任思绪如骏马奔腾,肆意驰骋,饱揽异域风情,目睹历史兴衰荣辱。与住人公同悲同喜,与英雄人物共沉共浮,骂可笑可鄙之辈,哭可怜可敬之士。体验感受主人公艰难的生命旅程,品尝咀嚼先哲们睿智和超凡的见解,让理性之光粲然于脑海,照亮我充满荆棘与坎坷之途。在书海中,静静地揣摩人生的快乐,深深地感知命运的多舛,默默地慨叹人世的沧桑。而心底引发阵阵的感动,一股抑制不住的激动和灵感奔涌。于是乎,笔尖不由得颤动起来,急于想写什么,想说什么……   闲暇之余,读书之外,仍想读书寄情于此,欣然自愉。正如东坡老先生所云:“此心安处吾乡。”   早晨,我品香茗读散文,不亦乐乎!中午,我临水倚林读小说,不亦乐乎!晚上,我对窗借光吟诗词,不亦乐乎!整天都是快乐,因为我有书,我在!

评分

东西不错,值得购买啊!

评分

质量真的很不错价钱给力

评分

有点脏,其他还好。还没看

评分

不错 适合初学者 价格实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