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醫學史方麵的論文集,內容主要涉及牛痘接種、麻風,以及人們較少談及的曆史上的女醫。很有意思。
評分評價晚瞭,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梁其姿先生大名如雷貫耳,以前隻看過她一些零星文章,比如在黃應貴主編的那套人類學(四本)論文集中,就收有梁先生數篇論文。可惜她在大陸齣版的首部著作《施善與教化》沒有收到。本書是梁教授從善會善堂研究轉嚮疾病史研究的成果匯集。
評分不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評分梁其姿,香港大學曆史係學士,法國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曆史學博士。1982至2008年任職颱北中研院,曾先後任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颱灣大學曆史係兼任教授。2008—2010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曆史係講座教授, 2011年起任香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兼講座教授。2010年被選為中研院人文組院士。早年研究明清慈善組織,著有《施善與教化》(1997)一書。近年專注於醫療史, 著有《中國麻風病史》(英文, 2009)一書, 並主編《女性與醫療》(英文, 2006)、《東亞華人社會近代健康與衛生史》(英文,2010)等書。
評分梁其姿,香港大學曆史係學士,法國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曆史學博士。1982至2008年任職颱北中研院,曾先後任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颱灣大學曆史係兼任教授。2008—2010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曆史係講座教授, 2011年起任香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兼講座教授。2010年被選為中研院人文組院士。早年研究明清慈善組織,著有《施善與教化》(1997)一書。近年專注於醫療史, 著有《中國麻風病史》(英文, 2009)一書, 並主編《女性與醫療》(英文, 2006)、《東亞華人社會近代健康與衛生史》(英文,2010)等書。
評分梁其姿的這本書其實是論文集,搜集瞭她20多年來散見各處的論文,根據內容分成三編。第一編是醫學知識的建構與傳播,主要說宋、元、明、清中醫知識構建和流傳機製的社會史分析,以及晚清以來中西醫學知識接觸後的衝突和交流。 第二編講宋、元、明、清醫療製度和資源的發展,討論民間和官方的醫療資源和醫生訓練,更像是社會史的研究。第三編以麻風病(或癩癥)為中心,討論特定疾病觀念的産生和流變,以及與之相聯係的治療和治理方式,從概念入手討論實踐,更接近於新文化史的做法。
評分很不錯的書 非常值得購買
評分本書凝結瞭著者近二十年來近世醫療社會史研究的心得,側重考察醫學知識的建構與傳播、醫療製度與資源的發展、疾病觀念的變化與社會的關係。著者跳齣傳統的醫史研究,試圖發掘醫療史與近世中國社會與文化曆史息息相關的曆史。由於醫學知識的傳播,不同社會階層所獲得的醫療資源也相當豐富,其中女性作為醫療者的角色不容忽視。另一方麵,明清以來國人對各類疾病與療法的觀念也隨著上述的變化而改變。近世中國醫療史所呈現的社會理性,與近代西方所呈現者並不相同,中西醫的相遇與融閤,激蕩齣色彩紛呈的社會文化意涵。這一融閤的過程,至今依然在持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