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理論部分
第一章 關於立體裁剪
1.1 立體裁剪的應用現狀
1.2 立體裁剪和平麵裁剪的區彆
1.3 學習立體裁剪的意義和重要性
1.4 立體裁剪使用的材料
第二章 立體裁剪的操作基礎
2.1 選人颱和貼標注綫
2.2 上半身原型製作
2.3 三麵構成白紙立體裁剪
2.4 四麵構成坯布立體裁剪
2.5 四麵構成白紙立體裁剪
2.6 分割綫的運用
實踐操作部分
第三章 無袖款型的立體裁剪
3.1 紙造型實例
3.2 Salvatore Ferragamo女裝
3.3 Byblos單肩式女裝
3.4 D&G女裝
3.5 Byblos繞頸式女裝
3.6 Emanuel Ungaro女裝
第四章 有袖款型的立體裁剪
4.1 Alexander McQueen女裝
4.2 Karl Lagerfeld女裝
4.3 Chrlstian Dior翻領式外套
4.4 Giorglo Armani女裝
4.5 Christian Dior雙層式外套
4.6 Max Mara女裝
進階應用部分
第五章 晚裝、禮服的立體裁剪
5.1 Elie Saab V領式晚裝
5.2 Christian Dior晚裝
5.3 Elie Saab單肩式晚裝
5.4 Alexander McQueen禮服
後記
對立體裁剪造型及
判斷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我最近在嘗試用這本書裏介紹的幾種“無痕收省”技術來改造我的舊衣櫃,結果發現效果驚人,但過程極其考驗耐心。這本書的難度等級絕對是魔鬼級彆的,它假設讀者已經對如何操作縫紉機和熨燙工具有瞭爐火純青的掌握。例如,它介紹瞭一種在製作復雜收省結構時,如何利用蒸汽熨燙來“記憶”布料的新形狀的方法,這需要對溫度和濕度的控製達到一種近乎巫術的精準度。我嘗試按照步驟操作瞭一次,結果因為蒸汽稍微過大,我花瞭好幾個小時精心塑形的肩部綫條瞬間“塌陷”瞭,前功盡棄。所以,這本書更像是用來“挑戰自我極限”的工具,而不是快速解決問題的速成手冊。它迫使你慢下來,去尊重材料的物理屬性,去理解每一個針腳和熨燙動作背後的長遠影響。如果你隻是想快速學會做一套閤身的襯衫,這本書可能會讓你感到挫敗;但如果你想成為能創造齣獨一無二、結構復雜的時裝作品的工匠,那麼這本書是不可或缺的“修行寶典”。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理論深度有點超齣我原本的預期,它更像是一本高級時裝工坊的內部手冊,而不是麵嚮初學者的入門指南。我以為它會詳細解釋如何從量體到裁剪齣基礎的省道和分割綫,但它卻跳過瞭很多基礎概念,直接進入瞭復雜的造型構建。比如,它花瞭大量篇幅去探討如何用立體裁剪技術來重現20世紀中期高級定製禮服中那種戲劇性的“雕塑感”褶皺,這需要讀者對服裝史和結構力學都有一定的瞭解。我記得有一部分專門講如何處理領圈的“支撐性”,用到瞭非常規的襯布組閤和內部骨架的搭建方法,這在一般的教科書裏是絕對看不到的。它不是教你怎麼“做一件衣服”,而是教你怎麼“用布料進行結構錶達”。對於我這樣一個主要想學習日常成衣製作的人來說,有些內容顯得過於學院派和前衛瞭,我得反復查閱其他資料來補全那些被作者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基礎知識。不過,如果你的目標是進入高級時裝領域或者鑽研服裝結構藝術,這本書無疑是金礦,它提供瞭一種近乎於建築學的方法論來處理紡織材料。
評分這本書的插圖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些立體裁剪的步驟圖,簡直是藝術品。我之前嘗試過好幾本關於時裝製版的基礎教材,但大多都是平麵的圖紙,看久瞭眼睛都會花。這本《歐洲時裝立體裁剪》的作者顯然對如何用三維的視角來展現服裝結構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們不是簡單地把布料在人體模型上“堆砌”,而是非常精妙地引導讀者去觀察和理解布料的張力、垂感以及它如何與身體的麯綫互動。比如,對於肩部和袖窿的塑造,書裏用瞭非常細膩的筆觸去描繪褶襇的走嚮和固定點,這些細節在傳統的二維製版書中是很難捕捉到的。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假颱”(Draping)的章節,講解瞭如何利用珠針和白坯布搭建齣理想的廓形,這簡直是時裝設計思維的轉變,讓你從“畫圖”過渡到“雕塑”服裝。書中對不同麵料特性的分析也很到位,比如薄紗、厚重的羊毛和有彈性的針織品,在立體裁剪時需要采取哪些不同的鬆量和固定技巧,都一一列舉,非常實用。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很有品味,留白恰到好處,讓復雜的結構圖看起來不那麼擁擠,讀起來非常舒適,讓人願意沉下心來慢慢琢磨每一個轉摺點。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優雅,帶著一種法式的手工藝人的嚴謹和浪漫,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作者似乎非常熱愛這門手藝,字裏行間透露齣對“完美版型”的執著追求。他們不會用那種冷冰冰的、標準化的製版術語來描述一切,而是會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將身體的側麵麯綫比作“流動的河流”,將省道比作“能量的匯聚點”。我記得書中提到如何通過調整一個微小的“移位褶”,來徹底改變一件外套的風格,從剛硬的軍裝風瞬間轉變為柔軟的沙漏形輪廓,這種描述極大地激發瞭我的創造力。更令人稱道的是,書中對“試穿”(Toile/Muslin Fitting)過程的論述,它不僅僅是告訴你“哪裏不閤適”,而是深入剖析瞭為什麼會不閤適,是麵料的伸縮性齣瞭問題,還是模型點定位失誤導緻的“視覺欺騙”。這種注重“體驗”和“感知”的寫作方式,讓原本枯燥的修改過程變得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大師對話,讓你學會用更直覺、更藝術化的眼光去審視自己的作品。
評分從齣版物的美學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選擇都透露著一種低調的奢華感。內頁的紙張厚實,能夠很好地承托起那些復雜的、需要放大觀察的局部細節圖,而且色彩還原度非常高,裁剪綫和標記符號的對比度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使在昏暗的工作室燈光下也能清晰辨認。我發現它在引用一些經典案例時非常考究,每一件被用作範例的時裝作品,其曆史背景和設計理念都有簡短而精準的介紹,這讓讀者在學習技術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歐洲時裝設計思想的演變脈絡。例如,書中有一章專門對比瞭巴洛剋時期服裝的“膨脹感”和新古典時期服裝的“簡潔綫條”,並展示瞭如何用立體裁剪的手法來捕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美學追求。這種將技術與曆史、美學深度融閤的編排方式,使得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部微型的時裝史鑒賞指南。它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教你“怎麼做”,更在於啓發你“為什麼這樣設計”。
評分睜開你的眼睛,看看這個世界。
評分基礎理論部分
評分D&G女裝
評分Chriqstiarn
評分1.2a 2.1 2.4 分割綫的運用 紙造型實例b 3.4 3.5 有袖款型的立d體裁剪 Karl Chrlstian g4.4 4.5 4.6 Mara女裝 Saab 5.2 5.3 5.4 McQuieeni禮服 i判斷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歐洲時裝l立體裁剪》全書共分為五個章節,包括l相關的立裁基本知識、標注綫以及身體結構講解,針n對最新的2010~2011年巴黎、米蘭發布會部分o作品的款式,演示瞭從立體裁剪至平麵q工業生産紙樣製作的全過程。作者在後r記中s淺談瞭對立體裁剪造型的眼光和判斷能力的學習和培養。本書圖文並茂,彩色印刷,對大品牌時v裝的闆型風格和特點進行瞭具體分析與介紹,w並加以詳細的文字說明,通過實物拍攝,y詳細、完整地演示瞭運用白紙、白坯布、實物麵料等多種不同類型的材料進行立體裁剪操作B的整個過程。希望本書能夠對服裝從業人員以D及相關專業人士開闊視野、加強動手能力提供有益的F幫助!曹青華(原名曹俊華),畢業於安G徽服裝專修學院,曾就讀於法國ESMOD藝I術學院、意大利科菲亞國際時裝學院。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理事,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技術委L員會第一、第二屆執行委員。廣州工程技術職業N學N院客座教授。曾擔任深圳馬天奴、法國絲O蒂瑪品牌技術總監。曾擔任全國職業教育專業技術人Q纔認證項目考評專傢。2005年,獲《服裝周S刊》“年度中國十傢紙樣師&Trdquo;稱號。2006年,代錶中國服裝設V計師協會技術委員會赴歐洲考察和交流。200X6年,創辦廣州菲遜服裝技術有限公司,緻力於為中國服裝企業以及個人提供技術Z服務。
評分睜開你的眼睛,看看這個世界。
評分2.3
評分Armani女裝
評分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書是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用紙莎草紙所製的書。到公元1世紀時希臘和羅馬用動物的皮來記錄國傢的法律、曆史等重要內容,和中國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一樣都是古代書籍的重要形式。在印刷術發明之前書的拷貝都是由手工完成,其成本與人工都相當高。在中世紀時期隻有少數的教會、大學、貴族和政府有著書籍的應用。直到15世紀榖登堡印刷術的發明,書籍纔作為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物品,從而得以廣泛的傳播。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隨著網絡的普及書已經擺脫瞭紙張的局限,電子書又以空間小、便於傳播、便於保存等優勢,成為未來書的發展趨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