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10年)(修订-30)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10年)(修订-3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2010年
  • 修订
  • 工业标准
  • 建筑标准
  • 技术标准
  • 规范
  • 质量
  • 工程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质检出版社 ,
ISBN:9787506665377
版次:1
商品编码:1093587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3
字数:11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10年)(修订-30)》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内页插图

目录

GB/T 18028-2010 中国盲文数学、物理、化学符号
GB 18100.1-2010 摩托车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第1部分:两轮摩托车
GB 18100.2-2010 摩托车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第2部分:两轮轻便摩托车
GB 18100.3-2010 摩托车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第3部分:三轮摩托车
GB/T 18113 -2010 铬酸镧高温电热元件
GB/T 18114.1-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稀土氧化物总量的测定重量法
GB/T 18114.2-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氧化钍量的测定
GB/T 18114.3-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氧化钙量的测定
GB/T 18114.4-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氧化铌、氧化锆、氧化钛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18114.5-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氧化铝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18114.6-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二氧化硅量的测定
GB/T 18114.7-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氧化铁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
GB/T 18114.8-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十五个稀土元素氧化物配分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18114.9-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五氧化二磷量的测定磷铋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 18114.10-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0部分:水分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8114.11-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1部分:氟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GB/T 18115.13-2010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13部分:铥中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镱、镥和钇量的测定
GB/T 18115.14-2010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14部分:镱中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镥和钇量的测定
GB/T 18115.15-2010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15部分:镥中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和钇量的测定
GB/T 18126-2010 国际贸易付款条款的缩略语(PAYTERMS)
GB/T 18131-2 010 国际贸易用标准化运输标志
GB 18173.4-2010 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4部分:盾构法隧道管片用橡胶密封垫
GB 18180-2010 液化气体船舶安全作业要求
GB/T 18181-2010 三峡枢纽过坝货船(队)尺度系列
GB 18209.1-2010 机械电气安全指示、标志和操作 第1部分:关于视觉、听觉和触觉信号的要求
GB 18209.2-2010机械电气安全指示、标志和操作 第2部分:标志要求
GB 18209.3-2010机械电气安全指示、标志和操作 第3部分:操动器的位置和操作的要求
GB/T 18216.12-2010 交流1000V和直流1500V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安全 防护措施的
试验、测量或监控设备 第12部分:性能测量和监控装置(PMD)
GB/T 18268.1-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8268.21-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21部分:特殊要求 无电磁兼容防护场合用敏感性试验和测量设备的试验配置、工作条件和性能判据
GB/T 18268.22-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22部分:特殊要求低压配电系统用便携式试验、测量和监控设备的试验配置、工作条件和性能判据
GB/T 18268.23-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23部分:特殊要求 带集成或远程信号调理变送器的试验配置、工作条件和性能判据
GB/T 18268.24-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24部分:特殊要求 符合IEC 61557-8的绝缘监控装置和符合IEC 6155 7-9的绝缘故障定位设备的试验配置、工作条件和性能判据
GB/T 18268.25-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25部分:特殊要求接口符合IEC 61784-1.CP3/2的现场装置的试验配置、工作条件和性能判据
GB/T 18268.26-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26部分:特殊要求体外诊断(IVD)医疗设备
GB/T 18294.2-2010 火灾技术鉴定方法 第2部分:薄层色谱法
GB/T 18294.5-2010 火灾技术鉴定方法 第5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18340.1-2010 地质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轻质原油分析气相色谱法
GB/T 18340.2-2010 地质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测定同位素质谱法
GB/T 18340.3-2010 地质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石油重馏分中饱和烃族组分测定质谱法
GB/T 18340.4-2010 地质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石油重馏分中芳香烃族组分测定质谱法
GB/T 18340.5-2010 地质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岩石提取物和原油中饱和烃分析气相色谱法
GB/T 18340.6-2010 地质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汽油族组成测定 质谱法

前言/序言


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大全:政策导向、法律沿革与技术规范的深度整合(2011-2020年精选) 第一卷:宏观经济与财政金融 本卷聚焦于2011年至2020年间,中国在宏观经济调控、财政金融改革以及对外经济合作领域颁布的重要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第一部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与法律基础 收录了“十二五”(2011-2015年)和“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纲要的相关法律依据和实施细则。重点阐述了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政策性文件。详细梳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所依据的统计法体系及其修订情况。特别关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在国家层面通过行政法规和部门规范性文件如何落实和量化的具体规定。 第二部分:财政税务体制改革 本部分深入分析了该十年间中国财税体制的重大变革。包括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如全面实施绩效预算管理的要求;地方政府债务的规范化管理办法,特别是《政府举债融资行为规范指引》的演变。在税收方面,详细收录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营改增”)的实施细则,包括试点行业范围的扩大、税率的调整及其在特定领域的衔接规定。此外,还包括了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的立法背景、征收标准和申报流程的演进。 第三部分: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 此阶段是中国金融体系经历深刻变革的时期,本卷全面收录了旨在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的法规。涵盖了对影子银行活动的监管趋严(如P2P网络借贷的清理整顿、资产管理业务的统一监管标准)。重点列出了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方面的各项工具和操作指引。证券投资领域,收录了修订后的《证券法》(2019年修订版)的核心条款,以及关于私募基金募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信息披露的详尽规定。在保险领域,重点呈现了偿付能力监管体系(C-ROSS II)的实施细则及其对保险产品创新的影响。 第二卷:社会治理与民生保障 本卷汇集了事关社会公平、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各项法律和标准。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 详述了该十年间国家在工资标准、最低工资线的划定依据和调整机制。重点收录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相关司法解释和各地执行口径的差异化规定。社会保险方面,涵盖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制度整合与异地转移接续的具体操作规程,以及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职业资格目录的动态调整及其对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的影响机制也有详细记录。 第二部分:教育与医疗卫生 教育方面,收录了义务教育法实施中的重点难点文件,特别是关于学区划分、择校限制的行政指导意见。高等教育方面,关注了“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高校章程制定的规范。医疗卫生领域,集中展示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措施、药品集中采购(“带量采购”)的政策框架、医疗器械的注册与使用管理办法。同时,对《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进行了梳理。 第三部分: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本卷详细记录了中国环境治理体系的强化过程。环境法律法规方面,重点关注了《环境保护法》(2015年修订后)的配套实施细则,特别是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等按日计罚制度的执行细则。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及水污染防治“水十条”的实施细则和考核标准。工业污染源排放标准(特别是针对重点行业如钢铁、火电、化工的最新标准)的修订情况,以及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全面推行流程。 第三卷:工业、科技与基础设施 本卷侧重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管理规范。 第一部分:工业与信息技术 收录了国家层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退坡机制和技术标准。重点关注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框架下,重点领域(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的技术路线图和相关标准体系的构建。网络安全与数据管理方面,详尽列出了《网络安全法》实施后的配套规定,包括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界定、数据出境的安全评估要求和电信业务的实名制管理规范。 第二部分:基础设施与建设标准衔接 本部分聚焦于交通、能源和城市建设领域的管理规范。交通运输方面,收录了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和收费管理规定,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法》的更新。能源领域,重点关注了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的并网消纳管理办法和电价形成机制。建筑业方面,收录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动态更新,特别是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导则和验收规范。 第三部分:知识产权保护与反垄断 详细梳理了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衔接规定。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和损害赔偿计算方法。反垄断执法方面,收录了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界定以及关于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 第四卷:行政管理与法治建设 本卷汇集了关于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效率提升以及法治政府建设的规范性文件。 第一部分:行政审批与权力清单 详述了国务院及各部委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各项举措,包括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规范和“放管服”改革的深化。收录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的目录清单及其动态调整的依据。行政强制执行的规范化要求和程序指引得到重点体现。 第二部分:法治政府与依法行政 重点展示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的具体落实文件。包括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的执行细则,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实施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修订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要求。 第三部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收录了该阶段针对重大传染病(如H7N9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期的应对法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和公共安全事件(如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信息发布机制和响应等级的确定标准。 总结 本汇编旨在为政策研究者、企业管理者和法律实务人员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参考框架,梳理出2011年至2020年间,中国在经济社会治理层面发生的深刻变革,其内容涵盖了从国家宏观战略到微观技术标准的各个层面,展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厚厚的“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10年)(修订-30)”,光是抱着它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权威感。我本来只是想找一套关于新材料应用的技术规范,没想到这本汇编的目录跨度竟然这么大,从建筑材料的强度测试到食品包装的卫生要求,简直像一个标准化的百科全书。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试图在里面定位到我需要的那几个模块,但坦白说,系统的结构和索引设计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实在有些劝退。里面的条文措辞极其严谨,每一个“应”、“宜”、“可”的用法都经过了反复推敲,这无疑保证了其法律效力和技术精确性,但也使得初次接触的读者必须得带着极高的专注度去啃读。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其中关于电气安全的部分,里面的图示和参数引用非常详尽,但如果能有一个更直观的流程图辅助说明,对于现场操作人员来说,理解起来可能会更高效一些。整体而言,它更像是专业人士案头必备的“标准字典”,而不是为快速查询而优化的“工具手册”。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散发着一种强烈的“官方文件”气质。字体统一、间距紧凑,每一页都充满了密集的文本信息,这对于需要长时间阅读和比对的技术文件来说,是必要的设计选择,确保了信息的密度和一致性。我主要用它来确定某个特定进口部件是否符合国内的强制性要求。在查找过程中,我注意到不同领域的标准之间的编号体系是互相关联的,这显示了整个体系的逻辑自洽性。但是,这种高度的体系化,也带来了一个实际操作中的小挑战:索引的层级实在太深了。你必须准确知道你要找的标准代号,否则只是凭借主题词进行模糊搜索,很容易被大量相似的标题淹没。总而言之,它是一部严谨、全面、不可替代的工具书,但要充分发挥其效用,使用者必须事先对标准结构有基本的认知和清晰的目标定位。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套书纯属“以防万一”,毕竟在工程领域,标准的时效性和完整性是生命线。当我翻开这些纸质页码,那种带着油墨香气的官方气息扑面而来,和现在满屏的电子文档体验完全不同。我主要关注的是其中关于环保和能效等级的修订部分,2010年的这个版本,对比我手上另一本更早期的版本,确实在一些高耗能设备的排放限值上有了显著的收紧。阅读这些标准时,我最大的感受是“一丝不苟”——每一个小数点后的数字都代表了巨大的经济投入和技术突破。不过,让我略感困扰的是,某些交叉引用的部分,需要频繁地在不同的章节间来回翻阅,如果能有一个附带的数字检索功能或者更精细的页眉标注,查找起来的效率能大大提升。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其集合性和权威性,但其实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读者对国家标准体系的熟悉程度。

评分

我所在的行业对原材料的批次可追溯性要求极高,所以这套汇编对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参照物。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去核对了几条关于质量控制的检验方法,发现其描述的实验步骤细致到连所用仪器的校准周期都有明确要求。这体现了国家标准制定的深度,它不仅规定了“是什么”,更深入到了“怎么做”的每一个微小环节。然而,纸质书的弊端也显现出来了——当我在一个关键章节进行标记和批注时,那种光滑的纸质让我无法用普通的荧光笔做出清晰的区分,而且,由于标准会不断迭代,我得额外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针对这个2010年版本的“后续更新摘要”,以防我的参考信息已经过时。希望未来能有一个集成了所有历史修订版本的互动平台,而不是仅仅依赖一本实体书来承载所有信息。

评分

我对这本汇编的初衷是想了解国家在特定化工产品生产流程上的最新许可条件。打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术语和定义列表,那种严谨到令人发指的精确性,让我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不是简单的指导方针,而是具有约束力的技术规范。我试着追踪了一个关于特定反应釜操作温度的规定,发现其描述非常精炼,几乎没有做任何多余的解释,全部是基于科学实验数据的量化要求。这种教科书式的表达方式,对于追求绝对客观的工程师来说是极好的,但对于我这种需要理解“为什么”的管理者来说,有时会感到一丝晦涩。我希望里面的某些关键标准旁边能附带一些简短的“修订说明”或者“背景解释”,哪怕只是用小号字体标注一下,都能帮助理解这些规范背后的决策逻辑,而不是仅仅接受“必须如此”的结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