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工程师手册

橡胶工程师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方昭芬 著
图书标签:
  • 橡胶
  • 工程师
  • 材料
  • 工业
  • 技术
  • 手册
  • 配方
  • 加工
  • 测试
  • 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65778
版次:1
商品编码:1094384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橡胶工程师手册》汇集了国内外橡胶工业生产的实用数据,内容包括:基础数据及换算、生产现场实用计算、生胶、胶料配合剂、橡胶加工工艺数据、橡胶工业物理量及换算、与橡胶行业有关的技术文件。这些数据曾经帮助作者解决了无数技术问题。
  本书重点放在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过去技术论述中未涉及的内容,力求简洁易查,大部分数据以表格和图示形式显示,读者可以迅速找到需要的资料。
  本书可供橡胶生产企业和橡胶产品制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篇 基础数据及换算
第1章 国际单位
1.1 基本单位
1.2 辅助单位
1.3 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1.4 组合形式的导出单位
1.5 SI单位的倍数单位
1.6 计量单位的定义及换算
第2章 单位换算
2.1 密度单位的换算
2.2 力单位的换算
2.3 动力粘度单位的换算
2.4 运动粘度单位的换算
2.5 热导率单位的换算
2.6 压力单位的换算
2.7 功率(动力)单位的换算
2.8 速度单位的换算
2.9 流量单位的换算
2.10 蒸汽压和蒸汽温度的关系
2.11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
关系
2.12 马力和千瓦的换算
2.12.1 马力和千瓦换算图
2.12.2 千瓦—马力换算表
2.13 波美度和相对密度的关系
2.14 筛子的对照表
第2篇 橡胶工业物理量及换算
第1章 橡胶、高聚物和配合剂的密度
1.1 生胶和高分子材料的密度
1.2 硫化剂、硫化助剂的密度
1.3 软化剂、增塑剂的密度
1.4 补强剂、填充剂的密度
1.5 着色剂的密度
1.6 其他配合剂的密度
第2章 橡胶配合剂的质量—体积换算
2.1 混炼胶的密度计算方法
2.2 橡胶配合剂的质量—体积换算
2.3 橡胶配合剂的体积—质量换算
第3章 橡胶物理试验量的换算
3.1 橡胶物理试验用标准符号及标记
3.2 硬度单位换算
3.3 拉断强度单位换算
3.4 撕裂强度换算
3.5 溶剂和橡胶高分子的溶解度常数(SP)之间的关系
3.5 .1 聚合物的溶解度常数(SP)、玻璃化温度(Tg)和熔化温度(Tm)
3.5 .2 溶剂及增塑剂的溶解度常数(SP)
第4章 橡胶工业用纤维材料的物理性能
4.1 纤维的物理性质
4.2 旦、支纱数换算
4.3 橡胶工业用骨架材料及粘合有关标准
第5章 相关的技术资料
5.1 希腊字母的表示和读音表
5.2 元素周期表
5.3 世界各国或组织专利局网址
第3篇 生产现场实用计算
第1章 从陌生橡胶配方估算基本物理性能的方法
1.1 估算硬度
1.2 估算300%定伸强度
1.3 估算拉断强度
1.4 估算伸长率
第2章 解决橡胶企业质量事故的方法
2.1 常见混炼胶质量事故及对策
2.2 常见压出质量事故及对策
2.3 常见压延质量事故及对策
2.3 .1 压型
2.3 .2 纺织物贴胶和擦胶
2.3 .3 压延工艺常见质量事故及对策
2.3 .4 常用橡胶的压延特点
2.4 常见硫化产品质量事故及对策
第3章 从要求的基本物理性能设计橡胶配方的方法
3.1 按用户要求设计橡胶配方的步骤
3.2 按客户要求设计橡胶配方的实例
第4章 高分子橡胶材料内部结构和性能相关的经验公式
4.1 JSR 常数模型
4.2 JSR 经验公式
第5章 燃烧法判别胶料的生胶品种
5.1 燃烧法判别胶料分类的实用意义
5.2 胶料燃烧试验
第6章 艳色橡胶制品配色法
6.1 橡胶艳色制品的配色要素
6.2 胶料生产现场配色法
6.2 .1 配色原则
6.2 .2 着色剂、颜料和它的基本特性
6.2 .3 硫化橡胶配色方法
第7章 透明橡胶制品的制作
7.1 折光率
7.2 高分子材料的折光率表
7.3 无机材料的折光率表
第8章 用门尼试验机所得到的橡胶的测定值
8.1 剪切应力和作用时间的关系
8.2 松弛应力
第4篇 生胶
第1章 生胶原料的特性
1.1 各种原料橡胶的性质
1.1.1 天然胶的特性和分类
1.1.2 各种生胶的品种名称
1.1.3 各国的天然橡胶标准
1.1.4 合成橡胶的特性和
分类
1.1.5 丁苯橡胶
1.1.6 顺丁橡胶
1.1.7 丁腈橡胶
1.1.8 聚异戊二烯橡胶
1.1.9 氯丁橡胶
1.1.10 丁基橡胶
1.1.11 乙丙橡胶
1.1.12 聚氨酯橡胶
1.1.13 氯磺化聚乙烯
1.1.1 4硅橡胶
1.1.1 5氟橡胶
1.2 聚合物的基本特性
1.2 .1 分子的硬度
1.2 .2 各种合成橡胶的热分析
曲线(TG)
1.2 .3 硫黄在各种聚合物中的
溶解度
1.2 .4 各种生胶的透气性
1.2 .5 橡胶类高分子材料的非破
坏行为和破坏行为
第5篇 胶料配合剂
第1章 硫化促进剂
1.1 国产硫化促进剂
1.2 日本生产的硫化促进剂
第2章 防老剂
2.1 国产防老剂
2.2 稳定剂
2.3 外国产橡胶用防老剂
2.3 .1 醛、酮、胺反应生成物
及其衍生物
2.3 .2 胺及其衍生物
2.3 .3 噻唑类
2.3 .4 苯酚类及其衍生物
2.3 .5 其他胶料配合剂
2.3 .6 混合防老剂
2.3 .7 橡胶用石蜡
第3章 防焦剂
3.1 国产防焦剂
3.2 日本产防焦剂
第4章 表面活性剂(塑解剂、分散剂、
脱模剂)
4.1 国产塑解剂
4.1.1 塑解剂性状
4.1.2 国产塑解剂及生产
企业
4.2 外国产塑解剂
4.2 .1 日本塑解剂及生产
企业
4.2 .2 其他国家塑解剂及
生产企业
第5章 树脂类加工助剂
5.1 国产树脂类加工助剂
5.2 日本树脂类加工助剂
第6章 功能助剂
第7章 软化剂及其他
7.1 国产软化剂
7.1.1 软化剂性状
7.1.2 软化剂生产企业
7.2 进口软化剂
7.2 .1 进口芳烃操作油
7.2 .2 进口石蜡操作油
7.2 .3 进口环烷类操作油
7.2 .4 进口石蜡类操作油
7.3 油膏
7.3 .1 油膏分类
7.3 .2 进口日本合成橡胶用
油膏
7.4 日本产NBR胶料用
增塑剂
第8章 补强剂与填充剂
8.1 炭黑的分类
8.1.1 ASTM的炭黑分
类法
8.1.2 国内炭黑粒径分类及
名称
8.1.3 炭黑标准命名和中文
名称对照
8.2 国产炭黑
8.2 .1 国产炭黑的典型
性能
8.2 .2 国产炭黑主要生产
厂家
8.3 进口炭黑
8.3 .1 日本炭黑
8.3 .2 美国生产炭黑
8.3 .3 国外生产的其他炭黑
牌号
第9章 白色补强剂、填充剂
9.1 白色补强剂
9.1.1 沉淀法白炭黑
9.1.2 气相法白炭黑
9.1.3 白炭黑牌号及生产
厂家
9.1.4 水合硅酸铝
9.1.5 水合硅酸钙
9.2 白色填充剂
9.2 .1 碳酸钙
9.2 .2 日本产二氧化硅类
填充剂
9.3 二氧化硅类填充剂
9.3 .1 陶土
9.3 .2 滑石粉
9.3 .3 硅灰石
9.3 .4 云母粉
9.3 .5 石棉
9.3 .6 长石粉
9.3 .7 煤矸石
9.3 .8 海沧石
9.3 .9 凹凸棒土粉
9.3 .10 白云石粉
第10章 其他特种配合剂
10.1 发泡剂
10.1.1 发泡剂类型
10.1.2 日本产发泡剂
10.1.3 日本产发泡助剂
10.2 阻燃剂
10.2 .1 国产阻燃剂
10.2 .2 日本产阻燃剂
10.3 日本进口着色剂及颜料
10.4 防白蚁剂
10.5 防霉剂
10.6 光稳定剂
10.7 增粘剂
10.8 隔离剂和脱模剂
10.9 橡胶工业用树脂
10.10 抗臭氧剂
10.11 帘布粘合剂
10.12 橡胶工业用钴盐
第11章 橡胶工业用骨架材料
11.1 橡胶工业用棉布
11.2 橡胶工业用化学纤维材料
11.2 .1 芳纶浸胶帘子布
11.2 .2 锦纶(聚酰胺纤维)
浸胶帘子布
11.2 .3 涤纶(聚酯纤维)
浸胶帘子布
11.3 子口布指标
11.4 原丝指标
11.5 橡胶工业用钢丝骨架材料
第6篇 橡胶加工工艺
第1章 高聚物的种类与辊筒加工行为的关系
第2章 压出成型
2.1 压出成型温度和压出压力关系图
2.2 各种高聚物压出时发热性能
第3章 通用橡胶机械的规格和加工能力
3.1 开放式炼胶机
3.1.1 破胶机
3.1.2 开放式热炼机和精炼机
3.2 密炼机
3.2 .1 密炼机加工能力
3.2 .2 国产密炼机
3.3 挤出机
3.3 .1 挤出机生产能力
3.3 .2 冷喂料挤出机
3.3 .3 热喂料挤出机
3.4 注压机
3.5 压延机
3.6 裁断机
3.7 硫化机
3.7 .1 定型硫化机
3.7 .2 平板硫化机
3.7 .3 硫化罐
3.8 通用橡胶的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
3.9 橡胶机械国家标准
3.10 我国主要的橡胶机械生产企业
第7篇 与橡胶行业有关的技术文件
第1章 中国橡胶国家标准
1.1 橡胶行业的国家标准
1.2 橡胶工业用溶剂油技术标准
第2章 橡胶试验方法及标准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橡胶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全览 本书聚焦于橡胶这一高分子弹性体的基础理论、先进合成技术、加工工艺控制以及在现代工业中的关键应用,旨在为材料科学家、化学工程师、产品设计师和质量控制专家提供一套全面且深入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橡胶的分子基础与结构-性能关系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橡胶的微观世界,揭示了其宏观弹性特性的分子起源。 第一章:弹性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本章首先界定了弹性体(Elastomer)的定义,阐述了其区别于塑料和纤维的独特之处——高可逆形变能力。详细介绍了各类橡胶的命名系统(如ASTM D1418),包括天然橡胶(NR)和合成橡胶的系统分类。重点讨论了橡胶网络结构的关键特征,如交联密度、支化度和分子量分布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第二章:高分子链的动力学与热力学 深入探讨了橡胶分子链的统计力学模型,包括高斯链模型和瑞利链模型,用以解释弹性形变的熵弹性本质。讲解了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的概念及其对橡胶使用温度范围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不同橡胶的$T_g$特性。热力学部分涵盖了橡胶溶胀理论(Flory-Rehner理论),解释了溶胀平衡点的形成机制。 第三章:硫化与交联化学 硫化(Curing)是赋予橡胶弹性的核心过程。本章详述了硫化体系的化学基础,包括硫磺、促进剂(如次磺酰胺类、秋兰姆类)、活化剂(氧化锌、硬脂酸)的作用机理。细致分析了不同交联键的结构(单硫、多硫键)及其对耐热性和动态性能的影响。引入了先进的非硫交联技术,如过氧化物硫化和辐射交联,并探讨了其在特种橡胶(如硅橡胶、氟橡胶)中的应用。 第四章:未硫化橡胶的加工流变学 本章关注橡胶在成型前的流动特性。详细介绍了粘度(Mooney粘度)的测定方法及其与分子量和填料含量的关系。阐述了剪切速率、温度对生胶和混炼胶流变行为的影响,并应用卡罗尔-库普曼斯定律(Time-Temperature Superposition)分析了橡胶的动态粘弹性行为。重点讲解了剪切稀化现象及其在挤出和模压过程中的工程意义。 第二部分:橡胶配方设计与性能调控 本部分是连接基础科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的关键桥梁,侧重于如何通过组分选择和精确配比来定制橡胶产品的性能。 第五章:基础聚合物的选择与特性对比 系统比较了主流合成橡胶的结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通用橡胶: 丁苯橡胶(SBR)、顺丁橡胶(BR)、异戊橡胶(IR)。 耐油与耐溶剂橡胶: 丁腈橡胶(NBR)、氢化丁腈橡胶(HNBR)、氟橡胶(FKM)。 耐热与耐候橡胶: 乙丙橡胶(EPDM)、硅橡胶(VMQ/PVMQ)、氟硅橡胶(FVMQ)。 特种橡胶: 氯丁橡胶(CR)、丙烯酸酯橡胶(ACM)、聚氨酯(TPU的弹性体部分)。 第六章:补强剂与功能性填料的作用机理 补强是橡胶性能提升的核心手段。本章深入分析了炭黑(Carbon Black)的分散状态、粒径、结构度(DBP吸收值)对拉伸强度、耐磨性、滞后损失的影响。对比了白炭黑(沉淀法和气相法二氧化硅)作为非污染性补强剂的补强机制,特别是与硅烷偶联剂协同作用的“硅烷-硅橡胶体系”。同时,涵盖了无机(如粘土、碳酸钙)和有机功能性填料(如PVC、增塑树脂)的改性效果。 第七章:防老剂与保护体系 橡胶的老化是限制其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详细阐述了热氧老化、臭氧老化、光老化和动态疲劳老化的化学机理。重点介绍了胺类、酚类防老剂的化学结构和作用位点(捕获自由基)。阐述了抗臭氧蜡的作用机理和在动态应用中的局限性,以及如何通过配方设计提高橡胶的长期可靠性。 第八章:增塑剂、软化剂与加工助剂 本章探讨了如何通过非活性组分改善混炼和成型性能,并调整材料的低温柔韧性。分析了酯类、芳烃油、石蜡油等不同类型增塑剂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溶解度参数)。讨论了脱模剂、粘合剂在特定加工环节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部分:加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本部分关注如何将精确设计的配方转化为高性能的最终产品,涵盖了从混炼到成型的全流程工程控制。 第九章:密炼与开炼工艺控制 详述了密炼机(Banbury Mixer)和开炼机(Two-Roll Mill)的工作原理、能量输入和剪切历史对混炼效果的决定性影响。探讨了“分段混炼法”的理论基础,确保补强剂的充分润湿和分散,同时避免混炼过程中发生早期焦烧(Scorch)。介绍了焦烧计时器的使用与温度控制标准。 第十章:成型技术:模压、注射与挤出 系统梳理了橡胶制品的关键成型技术: 模压(Compression Molding): 压力、温度和硫化时间(T90)的精确匹配。 注射成型(Injection Molding): 螺杆设计、保压阶段的流变行为和制品一致性。 挤出(Extrusion): 挤出速率、模具设计对型材外观和尺寸精度的影响。 第十一章:动态硫化与在线监测 深入探讨了动态硫化技术(如动态硫化注塑,TPE-V的制造原理),以及硫化过程的实时控制。介绍了硫化仪(Rheometer)的原理,如何通过扭矩曲线($M_L, M_H, T_s2, T_{90}$)来评估配方和工艺的成熟度,确保产品达到最佳交联状态。 第十二章:橡胶制品的物理与化学性能测试 本章详细介绍了评估橡胶产品性能的关键标准测试方法: 力学性能: 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Die C/D)、硬度(邵氏A/D)。 动态性能: 动态力学分析(DMA)——储能模量 ($E'$), 损耗模量 ($E''$), 损耗角正切 ($ andelta$) 对阻尼特性的评估。 耐久性测试: 耐老化箱(空气、臭氧)、耐溶胀性测试、压缩永久变形(Set)。 第四部分:工程应用与特定领域挑战 本部分侧重于将前述知识应用于解决特定工业领域中的实际工程问题,如密封技术、减振降噪和轮胎制造的基础原理。 第十三章:弹性体密封技术 分析了O型圈、垫片和油封的设计原理。讲解了密封件的接触应力分布、蠕变行为和应力松弛现象。重点讨论了在极端温度和腐蚀性介质下,不同弹性体材料(如FFKM、HNBR)的选择标准和失效分析。 第十四章:橡胶的减振与阻尼应用 阐述了橡胶作为隔振器、缓冲块的原理,即利用高 $ andelta$ 的材料吸收机械能。讨论了如何通过调整填料和交联度来“调谐”材料的动态性能,以满足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减振要求。 第十五章:轮胎橡胶的特殊要求 虽然不详述轮胎制造全流程,但本章分析了轮胎用橡胶配方中对耐磨性、滚动阻力(与滞后损失相关)和湿地抓着力(与高频动态模量相关)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是高分子材料工程中最典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之一。 结论与展望 总结了当前橡胶工程面临的挑战,如可持续性(生物基橡胶、回收利用)和极端环境应用(超高温、高压)。展望了智能橡胶材料(自修复、应力传感)的研发前沿。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与国际标准打交道的技术人员,我尤其看重一本参考书在“标准化和规范性”上的严谨程度。这本书在引用各类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时的准确性令人称赞。例如,在介绍拉伸强度、模量测试方法时,它不仅给出了ASTM和ISO等标准的基本参数,还针对不同橡胶类型(如氟橡胶、硅橡胶)在测试条件上的细微差别做了特别说明,并附上了标准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这对于确保我们实验室数据的可比性和可追溯性是极其重要的。此外,书中对各种性能测试结果的“偏差分析”和“误差来源”的探讨也相当深入,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测试报告背后的不确定性。在我看来,一本好的手册,必须是教科书与操作规程的完美结合,而这本书成功地平衡了两者。它不只是告诉你一个数值,更告诉你这个数值是如何在严格的流程下被公正地获取到的,这体现了作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行业规范的尊重。

评分

对于那些需要进行新产品研发的同事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其对“前沿趋势”的把握上。虽然它是一本手册,但绝非墨守成规的旧物。我惊喜地发现其中专门辟出一块内容,探讨了功能性橡胶材料的应用,例如导电橡胶、自修复高分子以及生物基橡胶替代品的最新进展。这些内容虽然不像基础知识那样详尽,但其点到为止的介绍和关键文献的引用,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我特别关注了关于“纳米复合橡胶”那一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纳米填料(如石墨烯、粘土片层)与橡胶基体界面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如何利用界面改性技术来突破传统补强体系的性能瓶颈。这种对基础理论与创新应用之间桥梁的搭建,使得这本书的适用范围得以从传统制造业延伸到高新技术领域。它鼓励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做”,更要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未来可以怎么做得更好”,这一点对于提升整个团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评分

从一个习惯于碎片化信息获取的年轻工程师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检索效率”设计得极为巧妙。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内容再丰富但找不到重点的书,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清晰到几乎可以盲操,而且索引部分做得非常详尽,无论是按化学名称检索,还是按物性指标检索,都能迅速定位到相关页面。更贴心的是,很多关键公式和重要参数的表格都被标注上了特殊的边框或背景色,使得在快速翻阅时,人眼能够迅速捕捉到核心信息。我之前为了查找一个特定交联剂在特定硫化体系中的最优用量范围,在其他资料中耗费了半小时,而用这本书,通过关键词索引,不到两分钟就找到了包含详细表格的章节。这种“即用型”的设计理念,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真正体现了“手册”二字的精髓——它应该是在你需要它的时候,立刻能提供精准答案的工具,而不是需要你系统研读的学术专著。

评分

这本《橡胶工程师手册》的装帧设计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深蓝色,配上哑光的质感,拿在手里感觉非常专业和有分量。我一个刚接触橡胶行业不久的新手,最怕的就是那种术语堆砌、晦涩难懂的工具书,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却异常清晰。章节之间的过渡很自然,即便是复杂的化学结构图,也标注得非常细致,图文并茂,让人不至于在知识点上迷失方向。特别是前几章对基础高分子材料特性的介绍,简直是为我这种“半路出家”的工程师量身定做的入门指南。它没有直接跳入高深的配方设计,而是花了大量篇幅解释了硫化、补强、增塑这些基本概念背后的物理和化学原理,这对于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它在“材料选择”一节中,列举了各种工况下(如耐油性、耐高温、耐臭氧老化)最适宜的橡胶种类及其优缺点对比,这种实用主义的梳理方式,大大缩短了我查找资料的时间。总而言之,初次翻阅,便能感受到作者的匠心独运,它不仅仅是一本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循循善诱地把我领入了橡胶的世界。

评分

我从事橡胶制品的质量控制工作已经有十多年了,阅览过不少行业内的标准和参考资料,但真正能让我感到“惊喜”的并不多。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其对“过程控制”的精细化描述上。很多书籍侧重于材料的宏观性能,但对于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生产中的稳定输出,却往往语焉不详。这本书的中间部分,详细剖析了密炼、捏合、预成型等关键步骤中的温度曲线、剪切速率对分子链结构和最终物性的影响。比如,它对“返硫现象”的成因分析,不仅停留在化学反应层面,还结合了不同助剂的添加顺序和混炼设备的机械特性进行了交叉论证,提供了好几种实用的现场应急处理方案,这些都是教科书上学不到的“干货”。我立刻尝试用书中的建议去优化我们生产线上一个长期存在的批次稳定性问题,结果令人鼓舞。这本书的叙述口吻非常务实,没有丝毫的夸大其词,每一个数据和图表似乎都经过了无数次生产验证,读起来让人感到踏实可靠,真正称得上是车间现场工程师的案头必备。

评分

送货速度很不错!

评分

书的内容还可以,值得借鉴学习。

评分

因为快递 所以京东

评分

实用的????????????????

评分

很好的书,值得拥有!

评分

书不错,适合初入业的人看。

评分

很好 下次在来 对于有钱人来说,他们不在乎东西值多少钱,和女朋友在一起他们注重的是心上人的开心,和领在一起,他们在乎的是给领买些高贵的东西,指望着自己有机会高升,和小三在一起,我就不多说了,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我们希望物美价廉,不是我们想买盗版货,不是我们爱到批发部去买,也不是我们爱和小贩斤斤计较,是我们微薄的收入难以支付。总的来说购物本身是一个开心的过程,从中我们利用自己的劳动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京东商城的东西太便宜了,所以我来买了。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一个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调,不论说话还是写字。腔调一旦确立,就好比打架有了块趁手的板砖,怎么使怎么顺手,怎么拍怎么有劲,顺带着身体姿态也挥洒自如,打架简直成了舞蹈,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先于主题,它是一个人特有的形式,或者工具;不这么说,不这么写,就会别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腔调有时候就是“器”,有时候又是“事”,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来说,器就是事,事就是器。这本书,的确是用他特有的腔调表达了对“腔调”本身的赞美。|宝贝非常不错,和图片上描述的完全吻合,丝毫不差,无论色泽还是哪些方面,都十分让我觉得应该称赞较好,完美! 书是正品,很不错!速度也快,绝对的好评,下次还来京东,因为看到一句话 女人可以不买漂亮衣服不买奢侈的化妆品但不能不看书,买了几本书都很好 值得看。现在,京东域名正式更换为JDCOM。其中的“JD”是京东汉语拼音(JING DON|G)首字母组合。从此,您不用再特意记忆京东的域名,也无需先搜索再点击,只要在浏览器输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访问京东,实现轻松购物。名为“Joy”的京东吉祥物我很喜欢,TA承载着京东对我们的承诺和努力。狗以对主人忠诚而著称,同时也拥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爱京东了。|给大家介绍本好书《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自序: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我曾经想过,如果能时光穿梭,遇见从前的自己,是否可以和她做朋友。但我审慎地不敢发表意见。因为从前的自己是多么无知,这件事是很清楚的。就算怀着再复杂的爱去回望,没准儿也能气个半死,看着她在那条傻乎乎的路上跌跌撞撞前行,忍不住开口相劝,搞不好还会被她厌弃。你看天下的事情往往都是一厢情愿。当然我也忍住了各种吐槽,人总是要给自己留余地的,因为还有一种可能是,未来的自己回望现在,看见的还是一个人。好在现在不敢轻易放狠话了,所以总算显得比年轻的时候还有一分从容。但不管什么时候的你,都是你。这时间轴上反复上演的就是打怪兽的过程。过去困扰你的事情,现在已可轻易解决,但往往还有更大的boss在前面等你。“人怎么可能没有烦恼呢”——无论是你初中毕业的那个午后,或者多年后功成名就那一天,总有不同忧伤涌上心头:有些烦恼是钱可以解决的,而更伤悲的是有些烦恼是钱解决不了的。我们曾经在年少时想象的“等到什么什么的时候就一切都好起来了”根本就是个谬论。所以,只能咬着牙继续朝前走吧。

评分

很差劲,包装很差劲,书皮都以压坏

评分

很好的书,值得拥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