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检测·拆装·维修

汽车发动机构造·检测·拆装·维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邵健萍 编
图书标签:
  • 汽车发动机
  • 发动机构造
  • 发动机检测
  • 发动机拆装
  • 发动机维修
  • 汽车维修
  • 汽车技术
  • 机械工程
  • 汽车工程
  • 内燃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1725
版次:1
商品编码:1183073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02
字数:51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汽车维修技工、大专院校汽车运用专业师生、汽车维修培训机构
  《汽车发动机构造·检测·拆装·维修》具有以下特点:
  1.起点低,从入门讲起,适合汽车维修技术的初学者,即使无任何基础也同样适用;
  2.图文并茂,易于阅读和理解;
  3.一切从实际出发,讲解理论知识够用即止,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4.内容规范,即本书是依据新维修工的执业标准编写。

内容简介

  《汽车发动机构造·检测·拆装·维修》主要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原理、检测方法、拆装与维修操作及要领。内容涵盖汽车发动机的基础知识及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和润滑系、发动机点火系统、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柴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等主要总成及部件的功用,结构、工作原理、拆装方法及检测与维修技术。另外,本书还介绍了发动机的装配与磨合等知识。
  全书图文表并茂,语言文字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内页插图

目录

Chapter01第一章发动机的基础知识001
第一节发动机的总体认识/1
一、发动机的总体构造/1
二、发动机的分类/4
三、发动机的常用术语及其含义/6
四、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7
五、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10
第二节发动机拆装与机械维修常识/10
一、发动机拆装与检修安全操作规程/10
二、拆装与检修常用工具及其使用/10
三、拆装与检修常用量具及其使用/20
四、常用汽车电工仪器仪表功能及使用/28
Chapter02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036
第一节曲柄连杆机构基本概述/36
一、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与功用/36
二、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条件与受力分析/36
三、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和工作情况/36
第二节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57
一、机体组的拆装/57
二、活塞连杆组的拆装/61
三、曲轴飞轮组的拆装/63
第三节曲柄连杆机构的检测与维修/64
一、机体组的检测与维修/64
二、活塞连杆组的检测与维修/68
三、曲轴飞轮组的检测与维修/79
Chapter03第三章配气机构084
第一节配气机构基本概述/84
一、配气机构的功用与组成/84
二、配气机构的位置形式/84
三、气门间隙/87
四、配气相位与配气相位图/88
五、配气机构的主要零件和组件/90
第二节配气机构的拆装/98
一、正时齿带和正时齿轮的拆装/98
二、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的拆装/99
三、配气机构的拆装示例/100
第三节配气机构的检测与维修/103
一、气门组零件的检测/103
二、气门传动组零件的检测/106
三、配气机构故障现象、原因及诊断排除/109
四、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109
五、气门组与气门传动组的检修/112
Chapter04第四章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120
第一节冷却系统基本概述/120
一、冷却系统的功用与类型/120
二、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120
三、冷却液的特点与选用/127
第二节冷却系统的拆装、检测与维修/128
一、冷却系统主要部件的拆装/128
二、冷却系统的检测/129
三、冷却系统的维修/135
第三节润滑系统基本概述/140
一、润滑系统的功用/140
二、发动机的润滑方式/141
三、润滑系统的组成和油路/141
四、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143
第四节润滑系统的拆装、检测与维修/147
一、润滑系统的拆装/147
二、润滑系统的检测与维修/149
Chapter05第五章发动机点火系统162
第一节点火系统基本概述/162
一、点火系统的功用与分类/162
二、传统点火系统/163
三、电子点火系统/172
四、电脑控制电子点火系统/177
五、无分电器点火系统/179
第二节点火系统检测与维修/180
一、点火系统主要部件的检测/180
二、磁感应式电子点火系统的检测/181
三、传统点火系统的故障检修与排除/182
四、传统点火系统的使用与调整/189
五、电子点火系统的故障检修与排除/190
六、点火正时的检查与调整/198
Chapter06第六章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201
第一节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基本概述/201
一、概述/201
二、汽油发动机电控喷射系统的分类与组成/205
三、燃油供给系统辅助装置/211
第二节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的拆装、检测与维修/213
一、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总体拆装/213
二、汽油机燃油料供给系统的检测/216
三、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维修/229
Chapter07第七章柴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242
第一节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基本概述/242
一、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组成及工作过程/242
二、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243
三、燃料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结构/245
四、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259
第二节柴油机供给系统的拆装、检测与维修/267
一、柴油机供给系统的总体拆装/267
二、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维护/267
三、燃料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检修/268
四、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常见故障与排除/277
五、博世MS6-3共轨蓄压式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280
Chapter08第八章发动机的装配与磨合283
第一节发动机的装配与调试/283
一、发动机装配注意事项/283
二、发动机的装配顺序与调整/284
三、发动机总成装配示例/287
第二节发动机总成修理竣工技术条件/294
一、一般技术要求和主要使用性能/294
二、发动机试验/295
第三节发动机的磨合和竣工验收/296
一、磨合试验的目的/296
二、磨合试验及磨合规程/297
三、发动机竣工验收/299
参考文献/302

前言/序言


现代水利工程技术与管理 内容概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测与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与理念。内容涵盖了水资源综合利用、防洪减灾体系构建、灌溉排水工程优化、河流湖泊生态修复以及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等前沿领域。旨在为水利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规划决策者以及相关专业院校师生提供一本内容翔实、技术先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的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水利规划与水资源管理 第一章:全球与区域水资源现状与挑战 本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重点探讨了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详细介绍了水资源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水量平衡分析、水质评价模型等。此外,深入剖析了跨界河流管理、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及其国际合作机制。本章强调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SWM)的原则,并将生态需水纳入到总量分配的考量之中。 第二章:水利工程规划理论与方法 本章详细阐述了水利规划的层次性与系统性。从宏观的流域综合规划(IBP)入手,讲解了多目标优化决策方法,如层次分析法(AHP)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在规划决策中的应用。针对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如大型水库群、引调水工程),分别介绍了其可行性研究的技术规范和经济学评价标准。重点解析了“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理念在规划阶段的体现,包括对社会效益和环境成本的量化评估。 第三章:水资源监测、预警与信息系统 介绍了新一代水文水资源监测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在水面蒸发监测、土壤湿度估算中的应用,以及无人机在水文断面测量中的实战案例。详细阐述了水文信息系统(HIS)的架构设计,特别是基于物联网(IoT)的水文传感器网络构建。对于洪水、干旱等灾害性事件的预警机制,本章结合现代概率论和时间序列分析,介绍了先进的预报模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报方法)及其在实际业务中的部署与效果评估。 第二部分:防洪减灾与河流动力学 第四章:洪水特性分析与防洪标准确定 本章深入探讨了洪水发生的机理,包括流域产汇流过程的物理机制。详细介绍了设计洪水(校核洪水)的确定方法,涵盖了频率分析、历史洪水校核、设计暴雨等关键技术参数的推导。对不同工程结构(如堤防、水闸)的防洪标准设定进行了严格的论述,强调了风险评估在标准制定中的核心作用。 第五章:水工建筑物水力设计基础 本章侧重于水工结构水力性能的研究。系统讲解了溢洪道、泄洪洞、消力池等关键泄洪构筑物的水力特性、流态分析与优化设计。特别对高速水流的空蚀问题、水力过渡段的摩阻损失进行了深入的数值模拟分析,并给出了基于CFD(计算流体力学)的优化设计流程。 第六章:河流动力学与冲淤变形控制 本章是理解河流演变规律的核心章节。系统阐述了河流泥沙运动理论,包括推移质、悬移质的输移机制。重点讲解了冲淤平衡理论、弯曲河流的水沙关系。针对工程中常见的河道整治、河口三角洲演进问题,介绍了二维/三维水沙联合数值模型(如MIKE 21/3、CCHE3D)的应用方法和参数率定技术,旨在实现对河道形态的精准预测与有效控制。 第三部分:灌溉排水与生态修复 第七章:现代灌溉工程的优化与节水技术 本章聚焦于农业用水效率的提升。详细介绍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系统的设计参数、水肥一体化技术(Fertigation)的应用与效益分析。针对大型灌区,探讨了基于信息化手段的需水预测与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了灌溉水量的精准供应。同时,对区域盐碱化土地的治理与改良措施进行了专题论述。 第八章:流域水环境与生态修复工程 本章强调了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深入分析了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温、溶解氧、生物多样性等指标。重点介绍了河流联通性恢复技术(如鱼道、生态涵洞设计)、湿地恢复与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针对富营养化湖泊和水库,系统讲解了控源截污、生态清淤以及生态浮床技术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水利工程施工与安全管理 第九章:新型水工结构施工技术 本章介绍了混凝土大坝、面板堆石坝等主体工程的先进施工工艺。详细论述了碾压式混凝土坝(RCC)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大型土石坝的填筑密实度检测技术。针对基础处理,讲解了深层水泥搅拌法(DCM)、旋喷灌浆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加固技术。 第十章:水利工程安全监测与健康诊断 本章涵盖了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详细介绍了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构成,包括压力传感器、裂缝计、位移监测等仪器的布设标准与数据采集分析。重点阐述了结构健康监测(SHM)技术,利用振动测试、声发射技术对水工结构的隐患进行早期诊断,并建立了基于风险矩阵的工程安全预警模型。 第十一章:水利工程的运营与法规体系 本章梳理了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规范,包括水库调度、水闸启闭的标准化流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防洪法》等重要法律法规进行了系统解读,强调了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讨论了水利工程资产管理(PAM)的现代化趋势,以及在工程运营中引入合同管理和第三方评估机制的实践经验。 结语: 本书力求在理论前沿与工程实践之间架起桥梁,为读者提供解决复杂水利问题的工具箱,推动我国水利事业向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方向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尝试过几本号称“全面”的汽车维修书籍,但它们往往在特定领域存在明显短板,要么理论太浅,要么图示模糊不清。然而,这部作品在所有关键维度上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准。我个人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那几页印象非常深刻,作者不仅详细描绘了水泵的叶轮设计对循环效率的影响,还用剖面图展示了不同类型节温器的工作机制,连带提到不同冷却液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对于任何一个试图深入理解内燃机“心脏”运作的人来说,这种全景式的解析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会你如何拧紧一颗螺丝,而在于让你明白“为什么”要以那样的方式去拧紧它,以及如果不这样做会带来何种灾难性的后果。它培养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工程思维和对机械的敬畏之心。阅读它,更像是一次对工程美学的朝圣之旅,让人对汽车技术产生更深层次的热爱和尊重。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那便是“结构化学习的典范”。我尝试着从头到尾系统地学习了一遍,发现作者在章节布局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它遵循了“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逻辑推进。比如,在介绍完整个发动机的系统构成后,紧接着就进入了燃油供给系统,然后是点火系统,最后才是最复杂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的交互部分。这种递进式的学习路径,确保了读者在接触复杂内容前已经建立了稳固的基础框架。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于“故障排除”部分的编写,完全摒弃了线性思维,而是采用了基于症状分类的树状图逻辑。你不需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需要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书就能引导你逐步缩小范围,最终锁定根源。这对于日常工作中的快速定位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实操价值。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次结构严谨的侦探工作,每一步都有理有据。

评分

初次接触这套教材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令人咋舌。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流于表面的维修手册,仅仅罗列故障代码和简单的处理步骤,而是真正深入到了机械设计的核心。比如,关于气门正时系统的讲解,书中不仅描述了如何检查和调整,还详细剖析了不同设计(如VVT-i、VANOS等)背后的物理原理和控制逻辑,甚至连不同品牌在这方面的细微差异都有所涉及,这对于想成为高级诊断师的人来说,是无价之宝。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研究其中关于润滑系统压力的章节,作者用生动的比喻解释了油道设计对整体性能的影响,并且附带了大量实测数据作为佐证。这种详尽到近乎“学术论文”级别的论述,使得这本书的参考价值远超一般维修读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工具书,而是在上一堂由行业顶尖专家主讲的、节奏紧凑而内容充实的专业课程。对于我这种追求“知其所以然”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足够的养分。

评分

这部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质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厚重感和专业的气质扑面而来。我是在一个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找到这本书的,他信誓旦旦地说,这本书是他们汽修学校的指定教材,内容非常详实,对初学者和有一定经验的技师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目录,发现它涵盖了从最基础的发动机工作原理到复杂故障诊断的方方面面,结构组织得非常清晰,层级分明。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理论讲解上的严谨性,每一个知识点都配有精美的图解和流程图,即便是那些涉及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高深概念,也能被化繁为简地呈现出来,让人读起来不会感到晦涩难懂。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合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一些经典车型的发动机特有结构进行了专门的分析,这无疑增加了书籍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总的来说,从视觉和初步的触感来看,这是一本投入了大量心血制作的精品,让人对内涵抱有极高的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严谨,但又不失其应有的亲和力,这在技术书籍中是相当难得的平衡。作者似乎非常理解读者的困境,总能在关键的维修节点处,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我们进行思考。例如,在描述“气缸盖螺栓预紧力矩”那一节时,它没有直接给出数字,而是先解释了不同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差异,然后说明了为何扭矩和转角测量必须结合使用,最后才给出标准值范围。这种由因到果的论证结构,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操作流程。此外,书中穿插的那些“维修小贴士”或者“常见误区提醒”,往往是经验丰富的老技师才会注意到的细节,比如更换密封垫时清洁度的重要性、或者在特定环境下拆装时对工具的特殊要求等。这些看似琐碎的知识点,恰恰是区分普通维修工和优秀技师的关键所在,这本书无疑把这些“内行门道”系统地整理出来了。

评分

不错,很好

评分

还行吧。给弟弟买的。忘记评论了

评分

内容不系统,没有抓住重点,不切实际

评分

非常不错哦 值得拥有

评分

可以

评分

内容挺全的还行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学习中

评分

太费百米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