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此套书为中华书局出版,喜欢书籍的们都知道,中华书局是值得信赖的出版社~~喜欢的书籍就要选择有品质有保障的出版社~!!读起来的感觉都不一样
书名: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书号:9787101113648,9787101113655,9787101113501
定价:18+23+12=53元
学而篇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日篇第二十
《孟子》
卷一·梁惠王上
卷二·梁惠王下
卷三·公孙丑上
卷四·公孙丑下
卷五·滕文公上
卷六·滕文公下
卷七·离娄上
卷八·离娄下
卷九·万章上
卷十·万章下
卷十一·告子上
卷十二·告子下
卷十三·尽心上
卷十四·尽心下
大学中庸
大学
前言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附录朱熹《大学章句序》
中庸
前言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附录朱熹《大学章句序》
试读:
(注释)
①季子然:季氏的子弟。
②具臣:各位充数的臣。
③弑(shi):臣子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称“弑”。
(译文)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会问别的人,竟是问由和求啊。所谓大臣,应该用大道来事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宁可辞职不干。如今由与求啊,只可算是备位充数的臣子罢了。”
季子然又问:“那么他们会一切听从任用他们的人吗?”孔子说:“弑父弑君的事,他们也不会听从的。”
11.25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①。”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②,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注释)
①贼:害。
②社稷:土神和谷神。
插图以书为准: 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
我一直认为,阅读经典,就像与智者对话。而这套《中华经典藏书系列》的书籍,就是一次绝佳的“对话”机会。我收到这套书的时候,感觉非常惊喜,因为它的内容完全符合我的期待。 《论语》中,孔子的许多话语,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如此的简单,却又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它不仅仅是对待他人的基本原则,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我开始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是否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则以更加激昂的语言,阐述了他对“仁政”的追求。他认为,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在于军队的数量,而在于是否能够赢得民心。这种“民本”的思想,让我对古代政治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开始反思,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否也应该更加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公平。 《大学》的“三纲八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个人成长路径。从“格物致知”到“平天下”,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它提醒我,要实现大的目标,必须从自身做起,从最基本、最微小的个人修养做起。 《中庸》则教会我一种“恰到好处”的智慧。它不是妥协,也不是平庸,而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一种平衡和适度。这种智慧,在处理人际关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都显得尤为珍贵。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简洁大气,虽然没有华丽的封面,但却透着一股沉静的文化气息。我非常喜欢它的排版和字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其价格,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思想,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评分这套《中华经典藏书系列》的书籍,我算是“意外”收到的。原本是因为想找一本关于古代饮食文化的书,在电商平台里搜寻,结果被“包邮”和“经典”这两个词吸引,鬼使神差地点进去,看着封面图上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几个字,再看看那朴实无华的书脊,鬼使神差地加入了购物车。收到货后,翻开来,才发现这并非是我一开始想要的那类“轻松读物”,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学经典。 一开始,我对于这些古老的文字感到有些畏惧。毕竟,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我总觉得那是深奥难懂的“大道理”,需要配合各种注释和解读才能理解。然而,当我翻开《论语》第一篇,读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这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情境吗?学习新知识时的喜悦,朋友相聚的快乐,以及不被他人理解时的平和心态。原来,这些古圣先贤所言,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孟子》更是让我体会到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深刻道理。孟子对于政治和民生的关注,以及他提出的“仁政”理念,在当今社会依旧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他强调君主应该以百姓的福祉为重,体恤民情,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读到这些,我不仅对古代的政治哲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开始反思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权力与责任,以及如何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美好的社会。 《大学》和《中庸》则让我领略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修养和道德伦理的精髓。《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人成长和社会治理的逻辑链条。它告诉我们,要实现宏伟的目标,必须从最基本、最微小的个人修养做起。而《中庸》的“中庸之为德也,至矣!其至也,民鲜久矣”,则提醒我们要追求一种恰到好处、不偏不倚的境界,避免走向极端。这种“恰到好处”的智慧,在处理人际关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而言之,这套《中华经典藏书系列》虽然不是我最初想要的书籍类型,但它所带来的收获却远超我的预期。每一页都仿佛是先贤们在与我对话,指引我思考人生的意义,追求道德的完善,以及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它们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自身的不足,也点亮了我前进的方向。这本书的装帧虽然简单,但内容却是我近年来阅读过最令人受益的书籍之一,强力推荐给所有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这套书的字体大小和纸张质感,简直是为我这种“老花眼”和“爱护书本”人士量身定做的。我一直有阅读古籍的习惯,但很多版本要么字太小,要么纸张太薄,翻阅起来总觉得不尽兴。这次收到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经典藏书系列》,眼睛真的得到了解放。清晰的排版,舒适的间距,再加上那种带点泛黄但又很厚实的纸张,让我每一次翻阅都充满仪式感。 尤其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注释处理得非常得当。很多古籍之所以让人望而却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晦涩的文字和繁多的术语。这套书在提供原文的同时,配以适量的、易于理解的注释,既保留了原文的风貌,又帮助读者扫清了阅读障碍。我不需要像之前那样,一边翻着原文,一边还要时不时地去查阅厚重的工具书,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和沉浸感。 我特别喜欢《孟子》中关于“道义”的论述。孟子将“仁义”视为治国的根本,并且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他认为,君主如果能够推行仁政,体恤百姓,那么国家自然会安定。读到这些,我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历史上那些开明的君主,以及那些因为背离民心而走向灭亡的王朝。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权力并非是个人享乐的工具,而是肩负着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个人价值实现和社会责任承担的路径。它不仅仅是古代的政治哲学,更是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人的成长指南。从自身的品德修养出发,才能影响家庭,进而推及社会。这种由内而外的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 总的来说,这套书的性价比非常高。它不仅仅是一套包含经典著作的书籍,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传承。精良的印刷,贴心的注释,以及其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让我觉得物超所值。我推荐给所有想要系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想要提升个人品德修养的读者。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情有独钟,这套《中华经典藏书系列》的书籍,简直是我的“宝藏”。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先被它的名字吸引——“包邮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几个名字,光是听着,就有一种厚重感。 我首先翻开的是《论语》。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所定义的君子,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有着明确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多么朴实,又多么充满智慧。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我们的老师,关键在于我们要有发现和学习的能力。 《孟子》的部分,我尤为关注他关于“仁政”的论述。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民的忠诚和拥护。他提出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让我开始思考,一个好的社会,应该如何去平衡权力和民生。 《大学》和《中庸》则更侧重于个人品德的修炼。特别是《大学》中“三纲八目”的理论,从“格物致知”到“平天下”,描绘了一个完整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蓝图。它强调,个人的修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而《中庸》则教导我们要追求一种适度、平衡的生活方式,避免走极端。 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和装帧设计,都让我非常满意。它不像那些“快餐式”读物,而是充满了文化底蕴。每一页都经过精心的排版,字体清晰,注释到位。我把这本书放在书架上,每次看到它,都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慰藉。我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经典,是能够穿越时空的。而这套《中华经典藏书系列》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无疑就是这样的经典。我拿到书的时候,并没有立刻开始读,而是先仔细看了看它的编排。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一看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我最开始翻看的是《论语》。孔子的言论,很多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生动而形象。他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这些概念,虽然古老,但在今天依然有着现实意义。比如,他对“学习”的重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简直是为现代的学习者量身定制的。它提醒我们,学习不能死记硬背,更不能光想不做,而是要在思考和实践中螺旋上升。 《孟子》的篇幅相对《论语》来说,更加系统和深入。孟子对“性善论”的坚持,以及他所提倡的“仁政”,都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认为,君主应该以民为本,只有满足了百姓的基本需求,才能获得他们的支持。读到这些,我开始反思,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否也应该更加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公平。 《大学》和《中庸》则更侧重于个人修养和道德伦理。它们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径,虽然听起来宏大,但仔细体会,其实落脚点都在“修身”。只有自己品德端正,才能影响家人,进而影响社会。这种由内而外的力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虽然朴素,但却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它不追求花哨的外观,而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内容的呈现上。我特别喜欢它所使用的字体,清晰而不失古韵,阅读起来非常舒服。总的来说,这套书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个人修养的绝佳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