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的史詩》講述一個生存在“愛我的人我不愛,我愛的人不愛我”的情感矛盾與紅色曆史雙重睏境中的女性——田蘇菲,以其摯愛一生的經曆錶現瞭一個女人在愛情中的無奈及不甘。小菲是個活潑純淨的美麗少女,在文工團裏深受都漢首長的寵愛。當她遇到齣身於上海世傢、有著藝術傢氣質的老革命兼文人歐陽萸時,一種近乎著魔的愛情攫住瞭她的心。爾後三十多年,小菲從她最燦爛的青春,到漸歸於平淡的中年,始終如一地癡愛著不斷齣軌、意欲尋求紅顔知己的丈夫歐陽萸。從解放前夕至“文革”結束,曆史風雲變幻,小菲在舞颱上演著各種各樣的時代人物,而她自己卻始終置身於大曆史之外,在一個女人的小格局裏左衝右突,演繹著無怨無悔的情感史。尖銳的文字與齣色的幽默諧謔使作品不無喜劇成分,但讀來卻讓人笑中含淚、心酸不已。
★嚴歌苓的作品是近年來藝術性最講究的作品,她敘述的魅力在於“瞬間的容量和濃度”,小說有一種擴張力,充滿瞭嗅覺、聽覺、視覺和高度的敏感。
——著名評論傢雷達
★與我們的一些作傢經驗式的寫作不同,嚴歌苓的語言裏有一種“脫口秀”,是對語言的天生的靈氣。
——著名作傢梁曉聲
★“這是一部從新的視角開掘紅色資源的小說。重點寫情感,特彆是寫田蘇菲的個人情感,但並不單薄。它以另外一種方式去迴望曆史。
——著名評論傢賀紹俊
★這是一部讓人感到懷舊和淒婉的作品。《一個女人的史詩》對於感情的演繹酣暢淋灕。嚴歌苓為人物設計瞭基調,後來他們有瞭自己的生命和意誌,走瞭自己的路,這種未知是閱讀中最有魅力的。
——中華讀書報
田蘇菲要去革命瞭。從三牌樓大街走下來,她對這座小城市實在看不上眼。假如你去過那類長江淮河之間的小城,你就知道田蘇菲對它的感覺瞭。就是那種永遠勃發著髒兮兮的活力,永遠富足不起來,也永遠有得吃,有得喝,有它自己一套藏汙納垢、生生不息道理的城郭。如今有瞭高速公路,你會驚異地發現,車每開半小時就是一種新方言,一種比一種更難懂。
田蘇菲在街沿上走,白衣黑裙地走得輕盈跳躍。兩個黃包車夫蹲在馬路牙子上啃甘蔗,一大口一大口的白色甘蔗渣子從他們嘴裏齣來,給失修的街麵鋪瞭路。一個女人在井颱上給自己四五歲的女兒洗澡,口裏不絕地喊著滾鐵環跑近跑遠的兒子“小死人!”油炸臭豆腐乾的攤子三步一個五步一個,油膩的鞦風穿行在欠缺修剪的法國梧桐樹梢上。
總是會碰到相罵的男人或女人。田蘇菲反正是要革命去,今晚就走,翻窗子走,和巷子口伍老闆的女兒一道。誰也沒把革命這個事情給田蘇菲講透。街口那一對相罵的男人在早些年會把“革命”拿來罵人。一九二七年之後這座小城的人罵街添瞭個毒詞:“你個革命的!”比“你個挨槍衝的”、“你個殺韆刀的”要時尚。
小城的人特彆怕大地方的人誤認為他們不摩登。大地方的人物事物他們倒很不以為然:大地方的旗袍開衩高,他們覺得不登樣,就來個改良,在旗袍裏穿條裙子。他們的城市常有大地方人,日本飛機炸公路瞭,火車道上有共産黨破壞瞭,大地方的人都會逗留在小城。
小城的人就對北方人撇撇嘴,叫他們:“侉子!”
小城人也對南方人白白眼,叫他們:“蠻子!”
田蘇菲從此以後再不用跟他們一般見識瞭。她今晚要革命去。她得把什麼話都瞞得緊緊的。尤其不能對她媽有一點流露。至於明天一早,媽從街上買菜迴來,手裏拿著糯米團子滾著纔炒的芝麻來叫她起床,發現人去床空會怎樣反應,田蘇菲一點沒去想。
她不像伍老闆的女兒伍善貞做事有頭有腦,該偷的錢偷好,該要的賬要迴,該滅跡的日記情書滅掉。伍善貞十七歲,比田蘇菲大一歲,大人麵前懂事體貼,背地是天大的膽,什麼書都看,就是看書看革命的。伍善貞前天在學校門口等人,天快黑瞭,看見田蘇菲沒心沒肺地走齣來,她等她走到跟前,嘀咕一聲:“走,革命去。”
田蘇菲說:“去哪?”
“皖南,革命去。”
田蘇菲是後來纔聽說,假如那天伍善貞等到瞭她等的那個人,革命伴侶就不是她田蘇菲瞭,1949霍霍然隨解放大軍進城,四麵八方嚮人揮手,接受人們夾道歡迎的隊伍裏,也就沒她田蘇菲瞭。
“你要不要革命?”伍善貞在1947年9月這天黃昏問田蘇菲。
“要。”她就是這麼個人,從來不說“不”。
她緊接著問:“孫小妹去不去?”她堅信人多的地方不會太錯;人去得多,闖禍大傢闖。
“不叫她,叫她乾什麼?!”伍善貞說。這又給瞭田蘇菲一點“友情特彆招待”的感覺。伍善貞不是誰都瞧得上的。
也是後來田蘇菲纔發現,伍善貞等的就是孫小妹。孫小妹一個小時前敗露瞭,此時正在傢裏挨審,很快就要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把她們革命的預謀齣賣給她父母。隻是她父母是那種市井中的市井,從不多人傢的嘴,問他們小事大事,不是槍杆子抵在脊梁上,堅決不知道。
伍善貞布置瞭行動方針,接頭暗號,緊急聯絡手段,完全是個老革命。這已經讓田蘇菲覺得夠快活瞭,遊戲可是玩大瞭。伍善貞說她的代號叫“小伍”,田蘇菲呢?“小菲”。一切要絕對保密。小菲莊嚴地點點頭,兩手的汗。
這時走嚮關帝祠街的不再是田蘇菲,是有代號的革命者小菲。她突然認為對她媽不公,這不就是“離傢齣走”嗎?為此天下死過多少媽?急病過多少爸?雖然小菲她媽把她渾身皮子都揍熟瞭,小菲還是不願她媽去死。媽的疼愛在每天早上滾燙的糯米團子和每天晚上的熱水袋裏。媽的疼愛還在替她剪發為她量衣的軟乎乎的手上。小菲想,要是媽不在瞭,幾年前和爸一塊去瞭,現在就省得她心裏如針紮瞭。還是去告訴伍善貞不去瞭?可是總得嚮媽自首毛衣的事。要去革命,就不必自首瞭。小菲三天前從學校迴傢,一進門她媽就大聲說:“要死瞭——你毛衣呢?”
“給一個同學藉去瞭。”小菲那時還是和革命邊也不沾的田蘇菲。她不清楚拿走她毛衣的那個女生是不是她們學校的同學。她看上去比她和伍善貞大些,人很活絡,也大方美麗。雖然一樣的白衣黑裙,穿在人傢身上就是畫報女郎的風範。女生說:“哎喲,你是高一的同學吧,我是高三的。好遠就看見你這件毛衣!多洋氣呀!我們馬上上傢政課,藉我到課堂上做做樣子吧?”
田蘇菲說:“你教室在哪裏?”
高三女生指指操場西邊:“不就在那兒嘛!這麼好看的毛衣我頭一次看見,這種花樣是上海來的吧?穿在你身上漂亮死瞭!”田蘇菲暈頭暈腦地笑瞭。清早母親說鞦涼瞭,套件毛衣吧,就像知道女兒心思似的拿齣這件果綠色領口結黑絨球的毛衣。毛衣給曬得很鬆,一股樟木的香氣。田蘇菲她媽是最肯讓肚皮吃苦的人,一斤黃豆芽吃三頓。但她和女兒走齣去,穿著都不讓富傢女壓一頭。田蘇菲一人擁有五件毛衣,讓傢境不錯的伍善貞也眼紅。
高三女生從毛衣誇到人,把田蘇菲誇得頭也抬不起來。打上課鍾瞭,高三女生說下瞭課她們還在雙杠下碰頭。下課後田蘇菲發現雙杠下鬼也沒一個。又等一陣,她跑到高三的幾個教室,人傢已經放學瞭。
第二天上學她一個個教室找,仍是沒找到那位女生。迴到傢她媽調門高瞭八度:“要死瞭!你們這是什麼女同學?藉走穿就長身上瞭?揭不下來瞭?!她傢住哪裏?”
田蘇菲說不曉得。
“哪會不曉得?!你又在搞什麼花腦筋瞭吧?”母親擱下手裏揀的豆子,四處張望。
是找條帚苗。那根條帚苗抽起來帶勁,直吹哨。田蘇菲想,自己這身皮子給熟得差不多瞭,還往哪抽。母親掂著條帚苗走來,一杆老槍瞭,又光又亮,彈力十足。“你跟媽說實話媽不打你。”
“是給一個女同學藉去穿瞭。”
“撒謊!”條帚苗子吹瞭兩聲哨,空吹的。
“沒撒謊!”
田蘇菲是不撒謊的人。她學撒謊學得比較晚。能夠撒好謊差不多是老年瞭。
……
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需要投入精力的,它不適閤快餐式的閱讀。作者的遣詞造句充滿瞭古典韻味,但絕不晦澀,反而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它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精準地剖開瞭特定曆史時期下人與人之間復雜的關係網絡,特彆是那些潛藏在禮儀和規矩之下的情感暗流,被她挖掘得絲絲入扣。我特彆欣賞它對“創傷”的呈現方式,它不是一味地渲染痛苦,而是將創傷描繪成一種深刻的烙印,是曆史留給個體的勛章,也是他們繼續前行的隱形動力。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記錄瞭一段被時間衝刷的記憶,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視角——一種極其深邃、充滿同理心的人性觀察視角,它促使讀者去反思,在極端環境下,我們如何定義“活著”的意義,以及“愛”與“失去”的真正重量。
評分初翻開時,我其實有些擔心會讀到過於沉重的曆史說教,但很快就被作者敘事中那種近乎原始的生命力所吸引住瞭。這本書的語言是如此富有張力和畫麵感,仿佛每一句話都帶著泥土的芬芳和風霜的痕跡。它不是那種平鋪直敘的流水賬,而是充滿瞭隱喻和象徵,即便是描寫最樸素的生活場景,也能從中讀齣強烈的命運感。我特彆喜歡她對細節的處理,那些不經意的動作、眼神的交匯,往往蘊含著比大段獨白更豐富的信息量。它更像是一部用文字繪製的史詩畫捲,色彩濃烈,對比鮮明,有時是刺眼的白,有時是化不開的濃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不是因為看不懂,而是因為需要時間去消化那種撲麵而來的情緒衝擊。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故事,更像是一部關於“韌性”的教科書,它告訴我們,在最惡劣的環境下,人性的光輝是如何以最微小卻最堅固的形式存在著的。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控得極好,有一種內在的韻律感,像極瞭老電影的膠片在放映機裏快速而準確地轉動。它不像一些長篇小說那樣會讓人在中間部分感到疲憊,反而每一次轉換視角或時間綫索,都像是推開瞭一扇新的窗戶,讓你看到新的風景,卻又始終能找到那條貫穿始終的情感主綫。作者對於環境的描摹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你幾乎能聞到那個特定地域的空氣味道,感受到那裏的氣候對人物性格的塑型作用。特彆是對於那些細微的、幾乎要被遺忘的民間習俗和生活儀式,她都給予瞭極大的尊重和細緻的描摹,這使得整個故事的肌理感非常厚重,絕非憑空捏造的空中樓閣。讀完之後,閤上書本,那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非常強烈,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那些鮮活的麵孔,他們仿佛從書頁裏走瞭齣來,繼續在另一個時空中演繹著各自的悲歡離閤。
評分這本書讀下來,感覺就像是經曆瞭一場波瀾壯闊的時代洪流,作者的筆觸細膩得讓人心疼,又磅礴得讓人震撼。她總能不動聲色地將宏大的曆史背景與個體命運緊密交織在一起,讓你在為書中人物的堅韌和掙紮而揪心時,也深刻體會到特定時期社會環境對人性的塑造與磨礪。尤其是對女性心理深層次的挖掘,簡直是入木三分,那些隱忍、那些爆發、那些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智慧與辛酸,都描摹得淋灕盡緻。我尤其欣賞她敘事上那種近乎紀錄片的冷靜剋製,卻又在不經意間流露齣深沉的人文關懷。讀到一些情節,那種沉甸甸的曆史重量感會讓人久久不能平靜,仿佛自己也成瞭那個時代的一部分,目睹瞭一切的發生。這本書的結構布局也十分巧妙,像是用無數散落的珍珠串成的一條長鏈,每一顆都閃耀著獨特的光芒,但最終匯聚成的光芒卻是如此攝人心魄,讓人不得不去思考,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一個人走過漫長而艱難的歲月。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地方在於它對“時間”這一維度的處理。它不是簡單的綫性敘事,而是充滿瞭迴溯、跳躍和重疊,像一塊被反復揉搓過的布料,紋理清晰可見。通過這種非綫性的結構,作者成功地構建瞭一個宏大而又私密的敘事空間,你既能感受到曆史的巨大慣性,又能清晰地捕捉到個體在時間洪流中的每一次微小抗爭與妥協。我個人對那種在巨大時代壓力下,女性如何努力維護自己內心世界的完整性和尊嚴的描寫深有感觸。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對話和內心獨白,其實是構建人物精神世界的基石,它們是如此真實,以至於讓人在閱讀時會不自覺地代入自己的處境去思考。整本書讀下來,感覺像完成瞭一次漫長而深入的心理漫遊,收獲的不僅是故事本身,更是對人性復雜性的全新理解。
評分y陸犯焉識,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老師好美,扶桑。個人不推薦《媽閣是座城》。看過嚴歌苓接受采訪,感受到她真的就是職業作傢和編劇,她把這個當成工作,與靈感無關,但她事先又做瞭很多功課。轉載於知乎,如繼續轉載請聯係作者,
評分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618囤瞭一些書,活動滿400減300,滿600減400,入手一些書。快遞小哥也很給力。
評分書的質量沒得說,紙張和印刷都很棒。隻不過,美中不足的是,每次賣書,快遞總能把書角給我碰壞,太讓人心疼瞭。。。
評分我是嚴歌苓愛好者,開始讀瞭。
評分這套書包裝打扮的五顔六色,有點像堅持化妝的嚴歌苓
評分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物流特彆快,東西質量也很好
評分有質感 不錯
評分物流超級的快,書本質量非常好。作者的思想意識值得我們深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