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三十六計(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諸子經典必讀本) |
| ISBN: | 9787550243569 |
| 齣 版 社: |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
| 定 價: | 12 元 |
| 作 者: | 王超,譯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語種:中文 |
| 齣版時間:2015-07-01 | 版次:1 | 頁數:160 |
| 印刷時間:2015-07-01 | 印次:1 | 字數:130韆 |
| 目 錄 | |
【三十六計 目錄】 套 勝戰計 計 瞞天過海…………………………008 第二計 圍魏救趙…………………………012 第三計 藉刀殺人…………………………016 第四計 以逸待勞…………………………020 第五計 趁火打劫…………………………025 第六計 聲東擊西…………………………029 第二套 敵戰計 第七計 無中生有…………………………034 第八計 暗度陳倉…………………………038 第九計 隔岸觀火…………………………042 第十計 笑裏藏刀…………………………047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051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054 第三套 攻戰計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058 第十四計 藉屍還魂………………………061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064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069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073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078 第四套 混戰計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084 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089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093 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098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102 第二十四計 假道伐虢……………………105 第五套 並戰計 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110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113 第二十七計 假癡不癲……………………117 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122 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126 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129 |
| 精彩書摘 | |
計 瞞天過海 【原文】 備周則意怠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②之內, 不在陽之對。太③陽,太陰。 【解題】 這一條計名齣自《永樂大典·薛仁貴徵遼事 略》。“瞞天過海”用在兵法上,是一種示假隱 真的疑兵之計,用來作為戰役僞裝,以期達到齣 其不意的效果。 【注釋】 ①怠:鬆懈。 ②陰:秘密的。陽:公開的。 ③太:大。 套 勝戰計 【譯文】 防備得周全時,更容易麻痹大意;習以為常 的事,也常會失去警戒。秘密常潛藏在公開的事 物裏,並非存在於公開暴露的事物之外。公開暴露 的事物發展到極端,就形成瞭zui隱秘的潛藏狀態。 【按語】 陰謀作為,不能於背時秘處行之。夜半行 竊,僻巷殺人,愚俗之行,非謀士之所為也。如 開皇九年,大舉伐陳。先是弼請緣江防人,每交 代之際,必集曆陽,大列旗幟,營幕蔽野。陳人 以為大兵至,悉發國中士馬,既而知防人交代, 其眾復散。後以為常,不復設備,及若弼以大軍 濟江,陳人弗之覺也。因襲南徐州,拔之。 【按語譯文】 秘計能有成效,不能在背時秘密處使用。半夜 裏偷東西,僻靜小巷中殺人,這是愚蠢的行為, 都不是謀士應該做的。隋代開皇九年,賀若弼率 領大軍進攻陳國。戰前他請求隋文帝準許沿江守 備部隊每次換防,都要在曆陽集中,並且插上很 三十六計 多旗幟,搭起許多帳篷。陳國認為是隋軍要大舉 進攻,就召集全部兵力防禦,後來知道隋軍是在 調防,就把軍隊撤瞭迴去。後來,陳國軍隊對隋 軍的做法習以為常,就不再防備。等到賀若弼率 領大軍渡過長江,陳國軍隊也沒有覺察。因此, 隋軍輕而易舉地襲擊瞭南徐州,並攻占瞭它。 【戰例】 戰國時,魏國會同趙國聯閤攻打韓國,韓國 嚮齊國告急求救。齊國於是派大將田忌率軍前去 救韓,齊軍直奔魏都攻打大梁城。魏將龐涓聽到 這個消息後,便從韓國緊急撤離而趕迴魏國。齊 國軍師孫臏對田忌說:“魏國的軍隊嚮來自恃強 悍勇猛而輕視我軍,齊軍被他們看成膽怯鬼和懦 夫。善於用兵的人就應抓住其無比驕傲的弱點, 這於我們非常有利,可以利用這一點把魏軍徹底 打垮。兵法上說:‘急行百裏路去同敵人爭奪利 益的,就會損摺前軍主將;急行五十裏去同敵人 爭奪利的,隻有一半數兵力纔能趕到。’因此, 命令我軍進入魏國境內後,天先壘築十萬個 鍋竈,第二天壘築五萬個鍋竈,第三天壘築三萬 套 勝戰計 個鍋竈。”田忌采納瞭孫臏的建議。龐涓率軍迴 國後,追趕齊軍走瞭三天,看到齊軍沿途所壘的 炊竈愈來愈少,非常高興地說:“我早就知道齊 軍膽小如鼠,進入我境纔三天,齊國的士兵就已 逃亡過半瞭。”於是,他丟下步兵,率領精銳騎 兵晝夜兼程地猛追齊軍。孫臏推算龐涓的行程情 況和速度,確定龐涓在夜幕時候應當趕到馬陵。 馬陵的道路十分狹窄,兩旁多為險崖峭壁,可以 埋伏人馬,齊軍颳去一棵大樹的錶皮,在其露白 之處寫明“龐涓死此樹下”字樣,又命令齊軍萬 名射箭能手,埋伏於道路兩旁。龐涓追到馬陵, 站在那棵樹下,看到樹乾露白之處寫有字跡,便 讓人點燃火把照亮寫字處,然而在他還沒有讀完 這些字的時候,齊軍萬箭驟然齊發,魏軍頓時亂 作一團,彼此失去聯係。此時的龐涓知道自己已 經走投無路,無計可施,失敗已成定局,就拔劍 自殺瞭。 三十六計 第二計 圍魏救趙 【原文】 共敵不如分①敵,敵②陽不如敵陰。 【解題】 這個故事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圍 魏救趙”,可以說是一種避實擊虛的策略。水的 流動規律是避開高處而流嚮低處,同樣道理,用 兵的規律是避開敵人的堅實之處而攻擊其薄弱 之處。 【注釋】 ①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 ②敵:攻打。 【譯文】 與其攻擊兵力集中之強敵,不如設計分割敵 |
| 前言 | |
前言 《三十六計》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産之一, 是一部傳習久遠的兵法奇書,與《孫子兵法》閤 稱我國古代兵法謀略學的雙璧。《三十六計》是 中國曆代無數次戰爭的實踐經驗總結,被古今中 外許多軍事傢廣泛研習、應用。很多軍事傢利用 《三十六計》中的謀略,在戰爭中取得瞭輝煌的 勝利,為世人留下瞭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戰例。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zui早可 能來自南朝宋將檀道濟。據《南齊書·王敬則 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 應走耳。”此語後人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 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到明末清初, 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采集群書,編撰 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無 法考證。 三十六計共分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 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六套,閤三十六個計策。 三十六計每一計名都是耳熟能詳、婦幼皆知的成 語典故。三十六計的內容均依據《易經》中陰陽 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傢剛柔、奇正、攻防、彼己、 虛實、主客等的相互轉化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 素辯證法的原理。正文後的按語,對每個計策進 行進一步闡釋,並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 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傢的精闢語句。 三十六計有著很強的實用性,不僅受軍事傢喜 愛,其在各種處境下剋敵製勝的智慧,更為很多 政治傢、外交傢和商界所推祟,成為社交、 職場、銷售、外交談判的zui實用指南,這也是 《三十六計》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為使讀者深刻領悟到《三十六計》中古人的超 凡智慧,本書不僅保留瞭古籍中的文言原文以及 文言按語,還對文言原文進行瞭詳盡通俗的解釋 和翻譯;對每一計策都有解題,以進一步分析每 一計策的來源,並對文言按語進行瞭翻譯,以使 讀者更好地理解。戰例部分,選取瞭古代的許多 戰例,與每一計策相對照,可以加深讀者對 三十六計的深入領悟。 |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厚重卻不失典雅,那種古樸的氣息撲麵而來,仿佛一下子就能將人帶迴那個充滿智慧與權謀的時代。拿到手裏沉甸甸的質感,就知道這不是一本敷衍之作。內頁的紙張選擇也相當考究,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對著那些晦澀的文言文,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而且,這種“文白對照”的設計簡直是為我們這些半吊子國學愛好者量身定做的福音。我常常在閱讀原文時被一些生僻的詞匯和古老的句式卡住,但有瞭旁邊清晰的白話譯文,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簡直太棒瞭。它不是那種死闆的逐字翻譯,而是真正理解瞭古人的精髓,用現代的語言將其重新詮釋齣來,使得那些深藏在曆史塵埃中的智慧得以重新煥發生機。這本書的排版布局也處理得非常巧妙,注釋部分緊隨原文和譯文之後,方便查閱,又不顯得雜亂無章,真正做到瞭將學術性與實用性完美結閤。光是翻閱這本書,就能感受到編輯團隊在打磨細節上所付齣的心血,絕對稱得上是一部值得珍藏的經典之作。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收錄瞭《三十六計》這套經典,更在於它所呈現齣的“匠人精神”。從字體選擇到版麵設計,每一個細節都透露著對國學經典的敬畏和對讀者的尊重。我尤其欣賞它在結構上的嚴謹性。它不是簡單地將原文堆砌在一起,而是通過科學的編排,引導讀者逐步深入。每一計的展開,都遵循著“原文——精準白話譯文——深度解析注釋”的清晰脈絡,這種結構本身就是一種教學方法。它強迫讀者在閱讀譯文理解大意後,必須迴溯原文,在注釋的幫助下,將兩者進行比對、吸收,從而真正實現對古文的理解和對策略的內化。這種層層遞進的學習體驗,遠勝於市麵上許多隻提供簡單翻譯或缺乏深入解讀的同類書籍。它讓閱讀變成瞭一種主動的、充滿探索樂趣的過程,真正做到瞭讓經典“活”起來。
評分我過去對《三十六計》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成語和市井傳說層麵,總覺得它濛著一層神秘甚至有些負麵的色彩。然而,深入閱讀瞭這本中華國學經典之後,我的看法徹底顛覆瞭。它展現的並非是單純的陰謀詭計,而是一整套關於“如何在復雜環境中生存與發展”的哲學體係。譯文的處理非常到位,它沒有迴避原文中那種冷峻的現實主義,但又通過精準的現代漢語闡述瞭其背後的邏輯和策略高度。尤其是一些關鍵計策的注釋部分,簡直是點睛之筆。它不僅僅解釋瞭字麵意思,還結閤瞭曆史上著名的戰例和應用場景進行剖析,讓我看到瞭這些古老智慧在現代商業競爭、人際交往甚至個人規劃中的影子。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把晦澀的兵法智慧“翻譯”成瞭可操作的生存指南,讓每一個讀者都能從中汲取到應對變局的勇氣和謀略。它教會我的,是如何審時度勢,而非盲目行動,這纔是真正的國學精髓所在。
評分我必須承認,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文白對照”類的書籍常常抱持懷疑態度,總覺得譯文會削弱原文的韻味,或者注釋過於淺薄。但這本書徹底打消瞭我的顧慮。它的譯文風格極為成熟和考究,用詞精準且富有文采,讀起來絲毫沒有那種“翻譯腔”的生硬感,反而像是一篇獨立的、優美的散文,將古人的智慧以一種流暢、易懂的方式重新講述瞭一遍。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那些原本望而卻步的讀者也能輕鬆領略其中精妙。同時,書中的注釋係統非常細緻,不僅對生僻字詞進行瞭解釋,更重要的是,它對一些關鍵概念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比如對“虛”與“實”、“奇”與“正”的辯證關係進行瞭闡發。這種詳盡又不失靈動的注解,使得這本書不僅適閤初學者入門,也適閤有一定基礎的讀者進行深度挖掘和反復品味。可以說,它成功地架設瞭古代智慧與現代讀者之間的一座堅實橋梁。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典籍有著執著追求的讀者,我非常看重一部經典讀物的“原汁原味”與“可讀性”之間的平衡,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到瞭令人驚嘆的平衡。文言原文部分,字斟句酌,忠實於曆史記載,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這對於想要深入研究或進行學術引用的讀者來說至關重要。而注釋的深度和廣度,更是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詞義解釋,還融入瞭大量的曆史背景、文化語境的解讀,甚至是不同流派對同一計策的不同理解。這種多維度的解析,讓原本看似簡單的“計”變得立體起來,充滿瞭思想的張力。我甚至發現,有些注釋部分讀起來比我讀過的一些現代分析著作還要深刻和精闢。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讓讀者在閱讀計謀的同時,也能對先秦至隋唐的軍事思想、社會結構有一個側麵的瞭解。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詳盡的學術導覽。
評分好
評分亂收運費
評分不錯
評分???很好
評分很好很使用好好好
評分滿意
評分好
評分???很好
評分就這樣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