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59-2011备案号 J 1334-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检查评定项目;4.检查评分方法;5.检查评定等级。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设“术语”章节;2.增设“检查评定项目”章节;3.将原“检查分类及评分方法”一章调整为“检查评分方法”和“检查评定等级”两个章节,并对评定等级的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4.将原“检查评分表”一章调整为附录;5.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中的项目名称及分值进行了调整;6.删除“挂脚手架检查评分表”、“吊篮脚手架检查评分表”;7.将“‘三宝’、‘四口’防护检查评分表”改为“高处作业检查评分表”,并新增移动式操作平台和悬挑式钢平台的检查内容;8.新增“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检查评分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检查评分表”、“满堂脚手架检查评分表”、“高处作业吊篮检查评分表”;9.依据现行法规和标准对检查评分表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天津市建工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检查评定项目
3.1 安全管理
3.2 文明施工
3.3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3.4 门式钢管脚手架
3.5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
3.6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
3.7 满堂脚手架
3.8 悬挑式脚手架
3.9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3.11 高处作业吊篮
3.11 基坑工程
3.12 模板支架
3.13 高处作业
3.14 施工用电
3.15 物料提升机
3.16 施工升降机
3.17 塔式起重机
3.18 起重吊装
3.19 施工机具
4 检查评分方法
5 检查评定等级
附录A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
附录B 建筑施工安全分项检查分表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2)架体应在距立杆底端高度不大于200mm处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并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设置在纵向扫地杆的下方。
3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
1)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应符合规范要求;
2)连墙件应从架体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
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取其他可靠措施固定;
3)对搭设高度超过24m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刚性连墙
件与建筑结构可靠拉结。
4杆件间距与剪刀撑
1)架体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间距应符合设计
和规范要求;
2)纵向剪刀撑及横向斜撑的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3)剪刀撑杆件的接长、剪刀撑斜杆与架体杆件的固定应符合规范要求。
5脚手板与防护栏杆
1)脚手板材质、规格应符合规范要求,铺板应严密、牢靠;
2)架体外侧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网间连接应严密;
3)作业层应按规范要求设置防护栏杆;
4)作业层外侧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80mm的挡脚板。
6交底与验收
1)架体搭设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应有文字记录;
2)当架体分段搭设、分段使用时,应进行分段验收;
3)搭设完毕应办理验收手续,验收应有量化内容并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3.3.4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一般项目的检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横向水平杆设置
1)横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纵向水平杆与立杆相交的主节点
处,两端应与纵向水平杆固定;
2)作业层应按铺设脚手板的需要增加设置横向水平杆;
3)单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插入墙内不应小于180ram。
2杆件连接
1)纵向水平杆杆件宜采用对接,若采用搭接,其搭接长
度不应小于1m,且固定应符合规范要求;
2)立杆除顶层顶步外,不得采用搭接;
3)杆件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并符合规范要求;
4)扣件紧固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3层间防护
1)作业层脚手板下应采用安全平网兜底,以下每隔10m应采用安全平网封闭;
2)作业层里排架体与建筑物之间应采用脚手板或安全平网封闭。
4构配件材质
1)钢管直径、壁厚、材质应符合规范要求;
2)钢管弯曲、变形、锈蚀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3)扣件应进行复试且技术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5通道
1)架体应设置供人员上下的专用通道;
2)专用通道的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
前言/序言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实务》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专著,旨在为广大建筑从业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本书紧密结合当前中国建筑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旨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工程事故,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 第一部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本部分将系统性地介绍如何构建和实施一套行之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与理念: 深入剖析质量管理的核心价值,包括顾客满意、持续改进、全员参与、过程方法、循证决策等,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质量观。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解读(ISO 9001与中国国家标准): 详细解读国际通行的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并结合中国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相关国家标准,讲解其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要点和具体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与控制: 指导读者如何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等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文件,并强调文件审核、发布、修订、保管等全生命周期的控制流程,确保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质量策划: 重点阐述在项目启动阶段进行的质量策划工作,包括确定项目质量目标、识别关键质量特性、制定质量控制措施、明确各方责任等,为后续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质量保证: 深入探讨质量保证的内涵与实践,包括通过各项管理活动,系统地满足质量要求,从而对质量产生信心。内容将涵盖设计质量保证、采购质量保证、施工过程质量保证、验收质量保证等多个维度。 质量控制: 详细介绍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如检验与试验计划、原材料进场验收、施工工艺控制、隐蔽工程验收、工序质量检查等,强调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质量控制理念。 质量改进: 讲解如何通过对质量问题的分析,识别根本原因,并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内容将涉及不合格品控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管理评审等关键环节。 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 详细介绍内部质量审核的程序、方法和要求,以及外部认证审核(如ISO 9001认证)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帮助企业建立自我诊断和持续改进的机制。 项目质量管理实例分析: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案例,提炼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供读者借鉴和学习。 第二部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要素 本部分将聚焦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强调风险控制和事故预防。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系统梳理中国建筑行业涉及到的国家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并贯彻执行。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如OHSAS 18001/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导读者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 重点讲解如何识别、评估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潜在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内容将包括风险辨识技术(如危险源辨识、事故树分析、故障树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如定性、定量评价)以及风险等级划分。同时,强调常态化的隐患排查机制,包括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等,并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确保及时整改。 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详细介绍各类建筑施工活动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高处作业安全: 脚手架、爬梯、安全网、防护栏杆、安全带、安全绳等的使用与检查。 起重吊装安全: 起重机械的选型、安装、验收、操作规程、指挥信号、防碰撞措施等。 临边、洞口作业安全: 防护栏杆、盖板、警示标志的设置与管理。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通风、气体检测、监护人员、应急预案等。 用电安全: 接地保护、漏电保护、电缆敷设、临时用电组织设计、配电箱管理等。 防火防爆安全: 动火作业审批、易燃易爆品管理、消防设施设置与维护。 机械设备安全: 施工机械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装置。 特殊工种作业安全: 如塔吊司机、电工、焊工、架子工等的持证上岗及专项安全技术培训。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 关注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控制、噪声治理、废弃物处理等环境保护要求,并强调对作业人员职业病防治的关注,如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暴露的防护。 安全教育与培训: 论述安全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包括岗前培训、新工人培训、转岗培训、季节性培训、事故案例分析等,以及如何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 详细指导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包括预案的编制原则、内容要求、演练与评估。讲解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响应流程,如事故报告、现场保护、人员疏散、医疗救助、事故调查与处理等,以及事故预防和经验教训的总结。 安全检查与考核: 强调建立常态化的安全检查机制,明确检查内容、检查频率、检查人员职责。并介绍如何进行安全绩效考核,将安全表现纳入绩效评估体系,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第三部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融合与创新 本部分将探讨如何将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有机结合,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并介绍一些行业内的创新实践。 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 分析质量问题与安全事故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如何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来降低安全风险,以及如何将安全要求纳入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例如,不合格的材料或施工工艺不仅会影响工程质量,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信息化技术在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介绍BIM(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如BIM技术的可视化交底、碰撞检测、安全模拟;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设备状态监控中的应用;大数据分析在风险预测、趋势研判中的作用。 精益建造理念与质量安全管理: 探讨精益建造的核心思想(如消除浪费、持续改进、价值流)如何应用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而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的建设与应用: 介绍如何利用PMIS平台实现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信息的集成化管理,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加强协同作业,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供应链管理中的质量与安全控制: 强调在材料采购、设备租赁、劳务分包等供应链环节中,如何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查、合同约定、过程监督等方式,确保供应链的质量与安全可靠。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质量安全管理: 探讨在追求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的同时,如何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例如新型绿色建材的使用、节能环保施工工艺的推广等。 团队建设与沟通协作: 强调建立一支高效、协同的质量安全管理团队的重要性,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培训和激励机制,提升团队的整体执行力。 案例研究与经验分享: 选取国内外优秀的建筑工程项目,深入分析其在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为读者提供实践指导。 本书内容涵盖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各个层面,从理论框架到具体操作,从风险防范到应急处理,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知识体系。本书适合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程监理单位、施工企业、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相关专业院校师生阅读。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更有效地履行质量与安全管理职责,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