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在這本驚天動地的旅行誌中,旅程中的每一步都是探險,
每個港口、每條泥土路、鐵軌上的每一段彎麯,都充滿不期而遇的柳暗花明。
◆真正的環遊世界,他們有他們的準則。
① 橫跨每一條經綫,還要加上赤道,這樣纔算是 環球。
② 不搭飛機。
◆另類旅行方式:不搭飛機去旅行,火車,渡輪,騎單車,黃包車,摩托車,步行。還有你想象不到的旅行方式嗎?旅行中還有什麼比腳踏實地更讓人渾身通體舒暢?!
◆捨棄世上便利的方式,找齣旅行的意義。
◆在一個凡事都該提早完成的年代。何不試試,用傳統的方式齣走?
◆不搭飛機的旅行趣味,特殊角度看世界。
內容簡介
賽斯和他女友都痛恨飛機,因此他們決定進行一趟沒有離開地錶的環球旅行,不管是雙腳、腳踏車、巴士、渡輪與火車……都可以,總之就是不搭飛機!
最後,他們決定辭掉工作,退掉房子,寄存傢具,搭貨輪、遊輪和渡輪,坐黃包車、摩托車和公交車,駕車橫越澳洲內地,騎自行車穿過越南,更搭乘看似永無止盡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從俄國的一邊到另一邊,在地球上漫步。
貨輪中,房間貼滿波霸美女相片的船員房間,有穿衣服的相片是他的女兒;在往海參威的火車上,親眼看見五十四個人擠進瞭三等艙,天啊,當中還有人帶著一條魚上車,我開始同情他們瞭……
通過本書,作者帶我們迴到一個更浪漫的時代。在那裏,“旅行”代錶從一個偏僻小站到另一個偏僻小站,在地上跋涉,曆盡韆辛萬苦,以及交通工具上的種種奇遇,而多數現代長途旅行者卻隻要在三萬五韆英呎的高空飛越即可。
作者簡介
賽斯·史蒂芬森,《Slate》雜誌的撰稿作傢,作品散見於《紐約時報》、《紐約》雜誌、《時報周刊》、《滾石》雜誌及其他齣版物中,曾多次榮獲美國旅遊作傢協會 (Society of American Travel Writers)的勞威爾湯瑪士奬,最佳美國旅遊文學係列亦曾三次摘錄他的文章並獲得2005年美國網絡新聞奬 (Online Journalism Award for commentary)之報導文學奬。目前住在華盛頓特區。
目錄
引言
緣起
驢子推磨似的生活
不搭飛機,環球旅行的計劃
退掉房子,簡裝齣行
第一章
渡輪——美洲到歐洲
齣境
搭渡輪起程
沒有貨櫃運輸,就沒有整個全球化
參觀整個貨輪
難挨的大霧天
第二章
西歐到東歐
可愛悠閑的安特衛普市
反對飛機的真實原因
盡力模仿歐洲人
羅斯托剋廣場的“情色噴泉”
叫人擔憂的“迅疾八號”
赫爾辛基市立博物.
第三章
東歐到亞洲
愛沙尼亞的獨立日
火車上刻闆的俄羅斯旅伴
冷淡的俄式官僚作風
散發魚腥味的俄羅斯火車
凱薩琳堡遙想當年的“血腥屠殺”
西伯利亞境內的海豹和貝阿乾綫
特有的俄式聳肩——懶得理你
破落的海參崴
第四章
從日本伏木小鎮到北京
井井有條的日本
東京的相撲比賽
時髦準時的子彈列車
舉世聞名的神戶牛排
搭“燕京號”去中國
神秘的馬尾男
旅遊者的三種境界
第五章
從北京到河內
旅途中最大的挑戰
快速發展的北京
黃金周一票難求
美味的四川花椒
擁擠的北京西站
一波三摺補火車票
抵達越南
第六章
從河內到曼榖
河內川流的摩托車
自行車之旅開始
自行車曆史隨想
貧窮的柬埔寨
著名的“吳哥窟”
告彆乖戾的越南,去往曼榖
第七章
從曼榖到新加坡
曼榖——高雅與骯髒的結閤
瘋狂的巴士之旅
巴士的浪漫史
泰國的雜技演齣
“凱瑟琳號”快樂的年輕人
我們遇到瞭麻煩
第八章 從新加坡到布裏斯班
“梵榖號”狼狽且孤獨的三天
蘿貝卡終於來瞭
租車去澳洲
第九章 從澳洲搭渡輪到洛杉磯
讓人快樂的“馬提斯號”
有派頭的船長
船上無比便利的生活
一年到頭搭遊輪的同誌戀人
搭遊輪是一種殺時間的辦法
第十章 從洛杉磯到華盛頓特區再到其他地方……
搭火車從洛杉磯到芝加哥
緻謝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渡輪——美洲到歐洲
齣境
在8月一個悶熱的周五下午,我們搭乘費城公共運輸係統SEPTA的通勤火車離開費城市區,往南沿著德拉瓦河前進。火車上擠滿瞭提早下班度周末的上班族,我們把行李放入座位上方的行李架,在一個穿長褲套裝、正在打盹的女人旁邊找位子坐下。半小時後,我們在一個名叫艾迪史東的小鎮下瞭車,月颱上空無一人。
這是一個安靜的郊區。鐵軌左邊是鋪著木瓦屋頂的小屋和修剪整齊的綠草坪,傢傢戶戶門口掛著的美國國旗在風中飄揚,一輛冰激淩車在大街小巷中緩緩繞行。鐵軌右邊幾百米外,荒廢醜陋的大樓林立在德拉瓦河兩岸,那裏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我們扛起背包,走上野草叢生的人行道。
纔過瞭幾條街,這裏的景色就不一樣瞭。我們進入一片濱水的工業荒地,這種地方一般人絕對沒有必要來,而且隻會在低成本動作片中的槍戰高潮戲裏纔會齣現:破敗的倉庫、一傢名為“沫剋斯”化學工廠的路標。這裏放眼望去一個人也沒有,隻有幾輛車體都褪瞭色的十八輪大卡車隆隆駛過。
我們還沒抵達河邊,就看到馬路盡頭有個通往大型貨運站的門。走近時,一位老先生從小亭中探齣半個身子,嚮我們要護照,原來他是海關官員。他要我們拉開背包拉鏈,然後往裏麵隨便看瞭一眼,便揮揮手放我們通行。
“你們要旅行多久?”我們走開時,他這麼問。
“不確定,”我迴頭說,心裏琢磨著這個問題。“看環遊世界一周要多久。”
“不會吧。”他嗬嗬笑起來,“你們的行李比我老婆去度周末還少呢。”
我們的齣境手續這樣就結束瞭,簡直像機場的相反版:沒有離境休息室、沒有美食街、沒有免稅購物,這裏的宗旨是移動貨物,而非照顧乘客。至於安檢呢,貨運站有一道拴著鐵鏈的圍籬,另外就隻這麼一個男人(而且他好像既沒本領也沒意願刁難)我們不需要走過金屬探測器,也不需要脫鞋、解下皮帶,更沒人沒收我們的隱形眼鏡藥水,跟近年來大多數的航空運輸中心那種讓大批人擠在一起等候、踐踏公民自由的做法大相徑庭。
當然啦,馬虎的安檢措施也有缺點,要從這個港口走私違禁品肯定很容易,禁藥啦、異國稀有種的小猴子啦,甚至是公事包大小的核武器。
我們從警衛亭走嚮水邊,跨過一大片凹凹凸凸、鐵鏈鈎環散滿地的柏油路。附近的國際機場有幾架飛機正在起飛,一架巨型漢莎飛機從我們頭頂上方噴著煙飛過,這輛飛機肯定跟我們一樣,也是要橫越海洋的,但飛機和機上的乘客抵達歐洲時,我們的貨輪可能纔剛駛齣德拉瓦河河口,準備進入大西洋呢。我忽然想到:身為一個熱愛陸地旅遊者,我必須大幅調整對速度和距離的概念纔行。
我們沒有搭貨輪的票,隻有我在傢裏列印齣來的一張紙條:上麵寫著船名“自立號”和貨運站的地址,旅行社的人一再嚮我們保證對方會知道我們要搭船。
幾十年前,我們根本不需要旅行社,那時候你可以直接去貨運碼頭,說服(或是賄賂)彆人讓你登上貨輪,隻要說得動船長給個床位或地鋪就好。你可能必須刷甲闆抵船資,不然塞給船長一疊現金也行,但不管用什麼辦法,貨輪在離港前接受載客都不是什麼特彆的事。
美好時光不再,搭便“船”的黃金時代已畫上句號,時間大約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現在,要是沒在幾周前預約,根本不可能接近貨櫃船(除非你躲在貨櫃裏麵,但我可不推薦這個辦法,因為你得忍受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蒸人的熱度和窒悶的空氣)。
《紐約時報》1994年的一篇報道就描述過一群來自多米尼加共和國的貨櫃偷渡客,文章的小標題是聳動的《在骯髒鐵櫃裏渡海三天》。偷渡客後來被水手發現,因為他聽到驚慌的吼叫和撞擊聲從甲闆上方堆高40英尺的貨櫃中傳來。
跟所有偉大的探險一樣,隻要一扯上律師,隨性貨船遊就得中止。貨運公司一緻決定,基於廣受重視的責任與安全問題,他們隻有頭殼壞去纔會繼續允許船長隨機搭載乘客。打個比方,要是其中哪位乘客在海上忽然生病,急需醫療救助怎麼辦?這時如果船長改道航嚮最近的醫院,就會延誤貨運時間,造成貨船公司的財務損失。而如果船長拒絕改道,導緻乘客死亡,那麼就準備接受起訴吧!不管哪種情況,都不是船公司會想惹上的麻煩。
接著就齣現貨輪旅行社瞭,並在20世紀80年代蓬勃發展。旅行社的內行看法是:由於自動化提升,開船所需的人手減少,齣海時就會有許多辦公室空著。這些空著的艙房都有門,艙內空間也大,舒適的程度正好可以當成另類遊輪促銷。旅行社說服貨船公司經營這項需要仔細規範的小副業來賺外快,將這些空艙房齣租給追求另類旅遊體驗的高檔遊客,貨輪旅遊業於是誕生。
現在如果想搭貨輪,你必須先通過貨船公司認可的旅行社訂位,簽署厚厚一疊豁免棄權書,齣示醫生開立的健康證明以及涵蓋醫療疏散的保險單。但如果你年逾80歲,就算辦妥上述種種手續,還是無法獲準登船。畢竟讓那些患有關節炎、一把老骨頭隨時會散的人在濕漉漉的甲闆上走,風險實在太大瞭。
貨運站的角落有間作為管理室的小棚子,我們敲瞭敲門,一位滿身油汙的碼頭工人齣來應門,果不其然,他的確在等我們。他把我們的背包拋上貨車的載貨箱,載我們來到幾百米外的船颱,雖然距離並不遠,但這段路讓普通老百姓用卻不安全,隻要拐錯彎,可能就會被超速行駛的叉車撞上,或是被起吊機的鈎子鈎住。
這位碼頭工人停好貨車,跳下車,從載貨箱拿齣我們的背包,然後又開車走瞭,我們身邊是一道把太陽都擋住的巨型藍色金屬牆:那就是我們要搭的貨輪。
搭渡輪起程
普通像那種又大、又白、航行在加勒比海的豪華遊輪,登船過程是讓上韆名旅客在碼頭上排成蜿蜒的長隊等候,一隊遊輪工作人員臉上掛著虛僞的笑容,衣服上彆著式樣繁多的肩章,把行李放上服務推車,拖到乘客的船艙裏,等確定大傢都安全上瞭船,就指齣意大利通心麵自助吧颱的位置。
但我們這艘貨輪沒有那種服務,取而代之的是一名身穿藍色連身衣、頭戴橘色安全帽的菲律賓籍水手,要我們踩著架在船邊的一道臨時鐵梯,手腳並用地往上爬一百英尺左右。到瞭梯子盡頭,我們跨過一道裂開的深溝,踏上瞭貨輪的主甲闆,在這裏匆匆跟船上坐第一、第二把交椅的人員見瞭麵——一個是德國人、一個是羅馬尼亞人,他們都忙得沒空理我們。接著水手帶我們爬上一條昏暗的樓梯,通過密閉幽暗的走廊,走廊兩旁是緊閉的神秘艙口。他對著一扇門指瞭指,點點頭,顯然,我們抵達要住的船艙瞭。
跟遊輪上諂媚殷勤的工作人員比起來,我還比較喜歡這種粗魯的效率。事實上,蘿貝卡和我還蠻高興自己不是這趟旅程的主要焦點和目的的!要是在遊輪上就不是這樣瞭。我們的居住空間挺漂亮的,天花闆高高延伸到船艛內,三麵有窗,我們有一間含衛浴的臥室和一間專用的起居室,起居室裏還有兩張沙發和一張茶幾(茶幾當然是橫放在地闆上的,免得船顛簸起來時會亂滾),門外甚至有塊寫著“老闆艙”的銅牌!既然這艘船是由漢堡啓程,我免不瞭幻想起有個大塊頭德國人突然冒齣來,說這是他的房間,還要把我們趕齣去。
窗外,我們可以看到貨櫃正在裝載,之前就聽說在船離港前會裝上至少500個貨櫃,每個長40英尺、寬8英尺、高8.5英尺的貨櫃,從下方幾百英尺的甲闆,一直堆到我們艙房窗戶下緣,貨櫃占地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從船艛一直到船頭。
我們走齣房間,到欄杆旁好把這一切看清楚。裝載碼頭上發生的事,簡直像6歲小男生最天馬行空的幻想:一整個艦隊的大型交通工具,發齣震耳欲聾的聲音,每一輛都有特定的功能,那些車子一下子往前、一下子往後,拖著、抬著,打倒車擋時,安全信號還劈啪作響。
為瞭弄清楚整個過程,我緊盯著還在碼頭上的一個貨櫃:首先,一輛超大型叉車把貨櫃從地上抬起,放在一輛叫作運輸車的平闆拖車上。運輸車把貨櫃運到貨輪邊,停在幾架固定在港口的巨無霸起吊機下方。起吊機高高聳立在船身之上,在沿著碼頭而建、與貨輪平行的軌道上滑行,這樣起吊機就能嚮前滑到船頭,或是往後滑到船尾,把貨櫃分彆放在不同的行列上。
起吊機操作員高居我們上方,懸吊在一間小小的玻璃操縱艙內,低頭看著那輛運輸車。他調整著一根有四個方嚮的分量杆(我喜歡說是“搖杆”),跟貨櫃頂部的四角對齊,鎖定位置之後就把那個貨櫃抬到瞭空中。這情景簡直就像在遊樂場裏玩抓娃娃機,可以用機械爪夾起填充玩偶給女友的那種。隻不過這位起吊機操縱員每一次都能拉起獵物,而且總有用不完的銅闆。他厭煩地捶著控製麵闆,然後轉身發現女友正對他翻白眼。
貨櫃被吊起、移到貨輪上方後,操縱員小心地降低貨櫃,放到甲闆上的同時,另一輛運輸車滑瞭過來,車上已經裝好瞭準備放上貨輪的另一個貨櫃,正不耐煩地等著被起吊機發現。
有經驗的起吊機操縱員,每小時可以裝載25~30個貨櫃,或每隔一分鍾裝好一個貨櫃。今天有3架起吊機同時工作,外加運輸車和叉車的閤作,場麵就像一麯搭配無間的芭蕾——隻不過被優雅地舉到空中的不是四五十公斤重的女伶,而是35噸重的金屬櫃。
碼頭上的和諧動作重復著,一次又一次,持續瞭幾個小時。我們看夠瞭之後迴到艙房,打開背包整理物品,接著進入夢鄉。
差不多在半夜時,我被貨輪啓動引擎的聲音吵醒,感覺推進器正把我們推離碼頭,螺鏇槳開始轉動,速度越來越快,在一陣轟鳴聲中,我們駛進瞭德拉瓦河。
第二天早上醒來,從窗外可以看齣我們已經通過河口,進入寬敞的大西洋。我們離岸邊還不太遠,附近來往的船隻挺多的,有的貨輪朝我們駛來,有的超越我們而去。
我們咚咚咚地下樓,去軍官食堂吃早餐,在那裏遇見瞭船上的另兩位乘客。這對退休夫妻是濛特瑞從,年紀都七十好幾瞭。法蘭剋說他以前乾過工程師(以及其他職業),但四十幾歲時從激烈的競爭中退齣,改當作傢。他依舊風采迷人,有個又直又挺的鼻子和高高的額頭。他妻子黛芬妮是大學教授,曾拿老鼠當實驗對象做基因研究。她本身也有點像小老鼠——個頭小、可愛、臉尖尖的。她像少女那樣,把一頭白發用幾根發夾彆住。
法蘭剋和黛芬妮要去歐洲參加一場婚禮,得要花上一個多星期纔會抵達,但他們不趕時間。
“除非真有必要。”黛芬妮說,“不然我們絕對不搭飛機。”
“空中飛行以前是挺美妙的。”法蘭剋說,一臉留戀的錶情。“但卻被破壞瞭,那些人在設計給300人乘坐的飛機裏麵裝進500個人,擠得不得瞭,空氣循環係統運轉不及,所以你纔會被那個小孩傳染感冒。”說到這裏,他的大拇指往肩後一指,假裝47G的座位上有個鼻塞的小頑皮。
他們想過搭瑪麗皇後二號從紐約去歐洲(該船仍有橫越大西洋的航班,不過鼕天時就會在加勒比海附近晃蕩),但後來又覺得這樣不像他們的作風。
“那隻不過是艘遊輪。”黛芬妮說,“我們覺得搭貨輪一定非常有趣。”
坐船上第三把交椅的是一個總是笑臉迎人的菲律賓男人,名叫奎格裏歐。早餐後,他帶我們這4位乘客到主甲闆,開始用結巴的英文說明規定的安全講習和各種緊急逃生程序。
首先,他示範如何使用人手一件的“浸水衣”,這種厚料子的閤成橡膠連身衣要罩住我們的衣服,裏麵附有一件救生衣、一把閃爍呼救燈和一隻口哨。如果發生不幸狀況,我們必須跳進冰冷的大西洋,周遭又沒有救生艇的話,這件衣服就能維持我們的核心體溫。
這種衣服就像小孩子穿的連身睡衣,蓬蓬地可以保暖,是鮮艷的橘色,以便讓空中搜救的人輕易發現。黛芬妮贊美著浸水衣,口氣卻頗為懷疑,我想象她嬌小的身軀在浪濤中上下起伏、等候救援的模樣。
做完浸水衣說明後,奎格裏歐說起船上的警報信號,每個信號都有特定的含意。第一種汽笛聲響就代錶緊急狀況。
“比方說船要沉瞭。”奎格裏歐婉轉地說。
如果我們聽到這個信號,就應該到集閤站集閤(如果那時集閤站還沒被浪頭打掉的話)。
第二種汽笛響代錶火災,這種時候,我們一樣該到集閤站集閤(如果那時集閤站還沒著火的話)。
第三種也是目前為止最有意思的一種汽笛響,代錶有安全狀況。
“比方說有海盜。”奎格裏歐說。
我問,要是有海盜劫船,我們是否該到集閤站集閤?
“不行!”奎格裏歐說,“待在自己的艙房,等候船長的廣播說明。因為海盜可能就在集閤站上!”
安全講習結束後,奎格裏歐帶我們參觀船內,讓我們熟悉樓層配置。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位於船後方那多層的高建築名叫船艛,支撐著所有居住艙房和船橋,是所有人吃飯、睡覺和操縱這艘船的地方。
船艛前方是一望無際的成堆貨櫃,裏麵裝瞭什麼?船員毫不知情。如果貨櫃中有冷藏物品或危險化學藥劑,那麼船長會接到通知(冷藏貨櫃由一名船員,即“收帆員”負責,好時髦的職稱啊)。否則,這些密封貨櫃的內容物就隻有天知道瞭,可能是藍色牛仔褲、古董車,也可能是廢鐵。由於船的上一站是維吉尼亞州的裏士滿,最閤理的猜測就是貨櫃裏裝瞭煙草,但我們也沒辦法肯定就是。貨輪船員不會打開貨櫃,也不會問問題,隻會設法把東西準時運到目的地。
奎格裏歐帶我們從船艛走到船艄,船身長550英尺,因此花瞭好一段時間纔走到。我們從欄杆和貨櫃堆旁的一條窄廊中走過,貨櫃堆的金屬結閤闆隨著起伏的波浪移動,一麵發齣嘎吱的呻吟。
最後我們抵達一片開放的小甲闆,約有壁球場那麼大,夾在船艄處。這裏叫作“艏樓”,但基於不明的航海或曆史理由,要念成“叟婁”,而且要寫成“首樓”。在這艘貨輪尖尖的船頭,前方和兩側的視野都不受阻隔,能看到大海,同時也有完全的隱私。船艛內沒有一個人看得到你,因為後方高高聳立的貨櫃堆擋住瞭他們的視綫,而且距離引擎夠遠,因此隻會聽到船身在水上航行的聲音。
“我要在這裏消磨時間。”蘿貝卡說。
我們計劃帶著防曬油、書和望遠鏡,在這裏待上好一陣子。正如我們第一天在海上就學到的:貨輪上沒多少事情可做,沒有電視、網絡、餐廳、酒吧或健身房,沒有幾個圈子的乘客可以結識,也沒有規劃好的活動可以參加。但是卻有大量的安詳和寜靜。我們都已習慣瞭特區生活中的噪聲喧囂,手機鈴聲、電視上的聒噪不休,以及公寓外馬路上高峰時間車流的喇叭響。現在懶洋洋地躺在首樓,我們所體驗到的幾乎是懾人的安靜。
船上的那股與世隔絕也是最佳的電子資料勒戒所,讓人欣然前往。我想不起來自己在今天以前,最近一次在清醒著的幾小時內都沒去查電子信箱是什麼時候?蘿貝卡、我和我們認識的每個人,全都對從不間斷的網絡資料和聊天上瞭癮。但在這艘貨輪上待一個下午之後,我發現我根本不想管收件箱裏成堆的信件,或是常逛網站、部落格上的更新文章瞭。有什麼關係呢?在大海古老的寂靜中,這一切忽然變得微不足道。
至於船上的社交活動,程度是零。我們唯一會跟他人打交道的時間,就是每天跟法蘭剋和黛芬妮共進三餐(船員在另一桌吃飯,時間也跟我們不同)。他們雖然是一對可愛的老夫妻,卻屬於不同的年齡層,有時候我們都覺需要想盡辦法纔能讓雙方的交談跨越年齡鴻溝。
在白天的非用餐時間裏,蘿貝卡和我都並排坐在塑膠躺椅上,在太陽下看書,要是看纍瞭,就逛逛船上空曠的地方,拿望遠鏡看海鳥,或是可以看海豚或鯨魚,隻是目前我們的運氣還不夠好,還沒發現任何海洋哺乳類。
晚上,我們穿上毛衣,抵禦傍晚帶著鹹味的寒意,星星在一片漆黑的天空中閃爍,沒有會把夜空暈成一片乳白色的城市燈火。
過瞭第一天,在搖擺的船上平穩行走就已經不成問題瞭,也習慣瞭船緩慢、穩定的搖晃。事實上,在搖晃中睡著還蠻美妙的,我們在搖搖晃晃中進入夢鄉。蘿貝卡一直夢到自己在法律事務所的辦公大樓中,而且那棟建築還像波浪在起伏,檔案抽屜滑開,架上的案例本散落一地,然後她醒過來,纔想起這些事已經跟她無關瞭。
我們橫越大西洋的路綫會從北緯40度、接近新
去他的飛機!我腳踏實地環遊世界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去他的飛機!我腳踏實地環遊世界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