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名城掌故叢書:成都掌故》以大量珍貴翔實的史料為藍本,融紀實性與學術性於一體,深入挖掘成都豐厚的曆史文化,以獨特的視角、精彩的細節敘寫成都的逸聞趣事、民風民俗,充分展示成都這座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
談到成都,都知道它曆史悠久、文化厚重、古跡眾多。但成都究竟曾是多少個朝代的開國之都?卻曆來有“六朝古都”、七朝古都”、“九朝古都”種種不嚮的說法……《中國名城掌故叢書:成都掌故》以翔實史料,勾勒瞭成都曆代開國君王的曆史,讓讀者能更好地瞭解成都這座有2500年悠久曆史的文化名城。
內頁插圖
目錄
記憶罐頭
成都曆代開國君王
成都皇城舊事
解放成都“入城式”紀實
川劇“變臉”的曆史真相
張獻忠“藏寶”謎案
四川300年前的老虎“神話”
品沉香
成都雷琴傳奇
辣椒對四川盆地的“入侵”
蜀錦的曆史肌理
幾個蜀人的鮮花緣
蜀都市井
茶館之都夢華錄
成都剃頭逸史
民國成都江湖異人
舊成都丐幫逸事
清末民初的成都市井風情
成都街道數字掌故
成都“花木”深
洋人鏡像
馬可·波羅在成都
最早入川的歐洲傳教士
日本茶道與成都的淵源
海水與蜀土——日本僧人與四川
1898,一個英國人眼中的灌縣
1930年洋人蘇道璞之死
一個加拿大傢族的成都情緣
1949—1952,華西壩洋人歸國紀聞
威爾遜,一個植物獵人的華西傳奇
人物誌
成都武狀元湮沉之謎
大慈寺人物掌故
駱狀元逸聞
石達開之死
民國成都地産大鰐俞風崗
李劼人的最後半年
陳子莊晚年軼聞錄
川派大廚師
生活史
1962,張傢巷生活史
對一個“成都猶太人”的考察
成都最後的乾隆大院
成都葉氏皮燈影紀實
雞公車,收拾幾抹斜陽
入蜀的紅豆——成都硃熹宗祠紀行
薛濤和她的花樹
精彩書摘
大慈寺與蘇東坡
宋代大文豪蘇軾(號東坡)生前曾多次到過成都。在成都諸多名勝古跡中,大慈寺是蘇軾來得次數最多也是他最熟悉的地方。大慈寺當時又名中和院或勝相院。勝相院六世主持寶月惟簡大師,眉山人,係蘇東坡的同宗遠房親戚,兩人關係非常好。此外蘇軾與寺裏的僧人文慧、惟度也很友好。公元1056年,蘇東坡纔二十歲,隨父親蘇洵及弟蘇轍赴京趕考路經成都,在大慈寺觀賞瞭吳道子的高徒盧欏伽等名傢的壁畫作品,這些作品皆“精妙貫世”,蘇軾當即留下題名“至和丙申季春二十八日,眉陽蘇軾與弟轍來觀盧欏伽筆跡”。第一次到大慈寺給蘇軾留下瞭深刻的印像,蘇東坡後來在《中和勝相院》一文中又作瞭迴憶。
蘇洵生前篤信佛教且酷愛書畫。長安曾有一座藏經龕,為唐玄宗所建,“其門四達,八闆皆吳道子畫,陽為菩薩,陰為天王”。有人就將曆經戰亂後幸存下來的四闆贈送給蘇洵,蘇洵視之為稀世珍寶。公元1066年,蘇洵病逝於開封。蘇東坡從京城扶柩迴眉山服孝,將這四闆畫也帶迴傢鄉。蘇軾服孝期滿後,專門去大慈寺與惟簡見麵,惟簡讓蘇軾將蘇洵生前最愛又最不捨得割棄的物品捐獻給大慈寺。蘇東坡擔心四闆畫放在寺院裏不安全,就問惟簡:“我在這裏不可能長久看護畫,如果把它給你,你會如何看守?”惟簡答:“我以我的性命擔保來守護好。我的眼可挖,足可斷,但闆畫絕不會被彆人奪走。”於是蘇東坡將四闆畫交給惟簡並施捨瞭部分款,惟簡為此費心修建瞭一座大閣樓,名為“四菩薩閣”,以珍藏這些闆畫,同時將蘇洵的像也畫在閣內。蘇東坡此次離開蜀地就再也未迴來過,但他一直很懷念大慈寺。許多年後,還在文中對大慈寺大悲閣中的佛像念念不忘,稱“成都大都會也,佛事最盛”,“餘遊四方二十餘年矣,雖未得歸,而想見其處”。
大慈寺文慧大師居住在清風閣,曾去信請蘇軾為清風閣作記。蘇軾當時可能沒有心情或靈感,一直拖延未撰文。文慧大師卻很有耐心地又四次去信索文,盡管這種應酬文題可寫處不多,但最終仍難不住蘇東坡,他從“清風”入手寫成瞭名作《清風閣記》。現今去大慈寺的遊人如果選擇一個風起的日子,在寺中臨窗聽風,屆時迴味蘇軾的文句“風起於蒼茫之間,彷徨乎山澤,激越乎城郭道路,虛徐演漾,以泛汝之軒窗欄楣幔帷而不去也”,一定有蕩氣迴腸、煩惱盡除的感覺。 蘇東坡本人也是一個齣名的書畫傢,尤其欣賞五代名畫傢孫知微在大慈寺壽寜院所作的壁畫。孫知微是成語“弄巧成拙”故事中考試學生的老師,長住大慈寺等寺院。當年孫知微準備在壽寜院牆壁上作湖灘水石畫四幅,思考瞭多年,一直不肯下筆。一天,孫匆匆走進寺,急著嚮僧人要畫筆, i奮袂如風,須臾而成”,畫中水流跳越衝激的氣勢,使人感覺房屋仿佛馬上就要被衝垮。蘇軾非常喜歡孫知微這幅畫,於是請成都名畫傢蒲永升在大慈寺臨摹瞭四幅。無論走在哪裏,都要把蒲的畫掛在公齋或傢裏。蘇東坡稱蒲畫在夏天“陰風襲人,毛發為立”或“一襲殘暑”,如此高的藝術境界令現代人憧憬仰慕。可惜孫知微的畫幾乎不存於世,據說在日本大阪市立博物館收藏有孫知微《伏羲像》畫,如果哪位讀者有機會到大阪請一定替蘇東坡多看幾眼。
大慈寺與萬慧法師
說起近代大慈寺,不能不提起傳奇人物萬慧法師。萬慧(1889—1959),俗姓謝,名善。字希安,四川樂至人,近代著名學者、書法傢謝無量(曾任孫中山先生的秘書長)的三弟。
謝氏在樂至係名門望族。·謝希安20歲考入上海復旦學院,與校中一位女同學相戀。但是他母親卻在傢鄉為他包辦瞭一門婚姻,騙他迴傢鄉,逼他完婚。謝希安憤而齣逃,趕迴學校,女同學卻在一次車禍中喪生。他萬念俱灰,迴到成都大慈寺,脫下西裝換袈裟,皈依佛門,法名“萬慧”。關於謝希安齣傢,還有另一種相似說法,稱謝希安是在日本留學期間同一個中國女青年因同學關係相識,極其相好,打算白頭到老。但因謝傢長輩反對,雙方無法結婚,女子憂鬱而死。謝希安發誓從此不再愛其他女子。他歸國後在成都一所中學教書,傢裏為他包辦婚事,女的即將嫁來。謝希安反對無效,於是悄悄到大慈寺齣傢。無論上述哪種說法準確,謝希安無疑是為情所睏纔看破紅塵的。
謝希安齣傢後即離開成都到大慈寺方丈和尚的主廟——貴州安順縣高峰山萬華寺受戒數月。發生這件事情的時候,謝無量還在日本留學,迴國之後纔知道兄弟的這一“過激”行為,苦苦勸其還俗。謝希安不僅不聽,反而徒步經滇東、滇西,遠赴印度,攻讀梵文,緻力於佛教經典學習研究近十年。1920年又轉居緬甸首都仰光。
1927年底,川籍著名作傢艾蕪從四川流浪到緬甸仰光,窮睏潦倒,走投無路時,幸虧萬慧法師救助。萬慧見瞭艾蕪寫的東西,便鼓勵他寫文章投到華僑報館去。於是,艾蕪寫瞭篇新聞報道,送到《仰光日報》試試。編輯是萬慧的朋友,馬上將文章發錶瞭。並給瞭緬幣二十元。以後艾蕪的詩歌和散文經常刊登在仰光的華僑報紙上,從此中國文壇、世界文壇上有瞭艾蕪這個作傢。艾蕪在他的晚年曾寫下《我在仰光的日子——兼記萬慧法師》一篇文章錶達他對萬慧深深的思念。
萬慧在幫助艾蕪的時候,個人經濟狀況並不好。除瞭教書,他還寫作,有時通過發錶文章來獲取生活費。萬慧曾嚮北京大學等名傢刊物投過稿,魯迅與周作人兄弟倆都曾接濟過他。萬慧法師有強烈的愛國熱情,新中國成立後,他非常喜悅,在文章中寫齣“人民廣播,夜沸新聲。天寒由此漸微,曙光從茲怒發”、“中華宏遠斯轉”、“共慶於今解放”。這是對新中國最大的贊美,作為一個上年紀的緬僑僧人,在當時的環境下非常難得。
萬慧離開成都後,在國外弘法近五十年,再也沒有迴來過。雖然身在異國,卻非常懷念四川,他寫過這樣的詩:“無情有淚是吟哦,整柱調弦意如何。極目故鄉春服裏,幾人得傍鯉庭過?”萬慧法師精通梵文、英文、巴利文、印度文、法文、日文、濛古文等八種文字,且德行高尚,在印、緬及東南亞各國極負盛名。1959年,馬一浮先生齣麵邀請萬慧法師迴國,不幸未成行,此後萬慧圓寂於緬甸摩榖的寶石井。謝無量在北京作詩哀悼“彌天今竟寂,動地永成哀。異域淹吾弟,同條感不纔。遺文應共惜,慧業豈容猜。生死情增慟,良非識所開”。萬慧逝後,緬甸人為他建塔祀念。國內著名佛學大師夏蓮居居士為此賦詩《挽萬慧法師》二十一首以頌揚萬慧,其中有詩雲:“今之萬慧師,似唐代玄奘,奘跡遍天竺,慧塔建仰光。”即使沒有大慈寺來牽綫聯係,萬慧與玄奘的精神追求亦是同一和永恒的。
……
前言/序言
中國名城掌故叢書:成都掌故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名城掌故叢書:成都掌故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還沒看完,質量很棒
評分
☆☆☆☆☆
給公司買的
評分
☆☆☆☆☆
去旅遊前,也學點曆史地理的典故
評分
☆☆☆☆☆
好的不錯,封麵好看清晰,內容詳實,非常值得一看五星好評
評分
☆☆☆☆☆
鄉土史愛好者案頭必備
評分
☆☆☆☆☆
好。瞭解我們成都文化
評分
☆☆☆☆☆
從你留給彆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讓彆人看齣你是什麼樣的人。所以多讀書可以讓人感覺你知書答禮,頗有風度。 多讀書,可以讓你多增加一些課外知識。培根先生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不錯,多讀書,增長瞭課外知識,可以讓你感到渾身充滿瞭一股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著你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你往往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嚮。所以,書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多讀書,可以讓你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勝對手。書讓你變得更聰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麵對睏難。讓你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你又嚮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邁齣瞭一步。 多讀書,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樂。讀書也是一種休閑,一種娛樂的方式。讀書可以調節身體的血管流動,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書的海洋裏遨遊也是一種無限快樂的事情。用讀書來為自己放鬆心情也是一種十分明智的。 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為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紮實的基礎!讀書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具有書捲氣;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就纔思敏捷;舊書不厭百迴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書可以提高理解能力,隻要熟讀深思,你就可以知
評分
☆☆☆☆☆
活動時候入手,價格很實惠
評分
☆☆☆☆☆
去旅遊前,也學點曆史地理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