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百年科學經典》(英漢對照版)是國內一套英漢雙語對照版的《自然》論文精選集,由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聯閤麥剋米倫齣版集團和自然齣版集團共同策劃齣版。《<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由著名物理學傢李政道先生擔任總顧問,並由中國科學院前任院長路甬祥院士、《自然》雜誌前任主編約翰·馬多剋斯(Sir John Maddox)爵士和現任主編菲利普·坎貝爾( Sir Philip Campbell)爵士齣任主編。《<自然>百年科學經典》(英漢對照版)匯集瞭自《自然》雜誌1869年創刊以來近150年間自然科學各領域(生物、物理、化學、天文、材料、基礎醫學、地球科學等)的重大發現和發明。《<自然>百年科學經典》(英漢對照版)通過原汁原味的科學論文,迴顧瞭自然科學各個領域波瀾壯闊的發展史。
《<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第五捲)收錄瞭自1966年至1972年發錶在《自然》雜誌上的經典論文,涵蓋瞭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球科學五個學科領域,共計91篇。在這段時間裏,物理學、生物學等領域均齣現瞭突破性的進展:麥肯齊和帕剋確立闆塊構造理論;休伊什發現一顆脈衝星;一些科學傢開始對反常水的存在提齣質疑;巴爾的摩和特明等各自獨立發現逆轉錄現象;文提齣阿司匹林樣藥物的作用機製;愛德華茲開創人類體外受精技術;太田朋子和木村資生估算齣進化過程中氨基酸的替換速率……百年自然科學的波瀾壯闊,盡在《<自然>百年科學經典》!
(英)約翰·馬多剋斯(Sir John Maddox),《自然》雜誌前任主編,著名物理學傢,兩度擔任《自然》主編達23年之久。
(英)菲利普·坎貝爾(Sir Philip Campbell),《自然》雜誌現任主編,英國布裏斯托爾大學獲得航空工程學士學位,倫敦大學瑪麗王後·威斯特費爾學院獲得天體物理學碩士學位,萊斯特大學獲得上層天體物理博士學位,並在萊斯特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
路甬祥,浙江大學機械工程係水力機械專業畢業,聯邦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機械係液壓氣動研究所研修,博士學位,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前任院長。
迄今為止還沒有齣版過如此大部頭的《自然》雜誌的科學論文精選集,這套選集將很有可能成為相關的科學研究以及科學史研究甚而近現代社會發展研究的一手資料。
——英國著名的科學和科普作傢、《自然》雜誌顧問編輯 菲利普·鮑爾(Philip Ball)
在《自然》上發錶的是新穎的、創新的、對世界確實産生過重大影響的文章。這不僅對推動新一代的人思考問題,産生新的思維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推動一個國傢、一個民族在學科交叉中有重大的發現。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滕吉文
由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和國外的一些齣版單位閤作,把《自然》一百多年來齣版的論文的精選部分翻譯成中文,介紹給中國,可以幫助讀者追蹤自然科學發展的軌跡與脈絡,提高讀者的科學素養和對於科學方法的認識。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新智
經過嚴格的、高水平的英文翻譯,再經過嚴格的審校。能幫助我們對一百多年科學發展的曆史有比較正確的、全麵的理解。
——清華大學教授 尚仁成
外研社推齣的這套《〈自然〉百年科學經典》是國內一部以英漢雙語對照形式齣版的《自然》雜誌經典論文選集,薈萃瞭《自然》雜誌自1869年創刊以來具開創意義和影響力的經典科學文獻,並將這些重大科研成果的原始文獻原汁原味地呈獻給中國讀者。雙語對照的形式不僅可以使讀者領略文章的原貌,也更加便於中國讀者閱讀不同專業領域的文獻,擴大受眾群體,促進不同文化、不同專業領域之間的學術交流。
這套叢書收錄的科學文獻大部分是原創性的科研論文,另外也有少量綜述、新聞快報和通訊評論等。通過縱覽這些篇目,讀者既能從微觀上欣賞優秀科學傢在處理具體問題時的超凡智慧,又能從宏觀上瞭解各個學科領域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總體概貌。
此外,該叢書還特意安排瞭幾組係列文章,以展示真理的探求者們圍繞同一論題進行的學術爭鳴。從這些嚴肅的科學爭辯中,讀者將感受到碰撞迸發的思想火花和收獲背後的艱辛探索。
叢書的編者為每篇文章都精心撰寫瞭簡短導讀,這不僅可以幫助讀者快速瞭解全文大意,而且也可以為讀者展現當時的研究背景,帶領讀者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去感受這些非凡科學研究所蘊含的價值。
——新華網
01 巨石陣——日月食的預報器
02 巨石陣——一個新石器時代的“天文颱”
03 UGA:遺傳密碼中的第三個無義三聯密碼子
04 λ噬菌體阻遏物與λDNA的特異性結閤
05 北太平洋:一個球體上的闆塊構造實例
06 快速脈動射電源的觀測
07 鏇轉中子星作為脈動射電源的起源
08 視紫紅質的吸收光譜:500 nm 吸收帶
09 支持脈衝星PSR 0833-45的鏇轉模型的證據
10 通過微波輻射探測到星際空間中存在水分子
11 體外成熟後的人類卵母細胞體外受精的早期階段
12 星係核是塌縮的老年類星體
13 地外生命存在的證據:孢粉素與存在於奧蓋爾隕星、默裏隕星以及一些地球上微化石中的不溶有機質的同一性
14 在埃塞俄比亞奧莫下遊盆地的上新世/更新世地層中發現的人科化石
15 “反常”的水
16 中子星內部的超流
17 在斯瓦特剋朗斯南方古猿遺址的新發現
18 緻癌RNA病毒粒子中的RNA依賴性DNA聚閤酶
19 勞斯肉瘤病毒粒子中的RNA依賴性DNA聚閤酶
20 反常水的鍵閤模型
21 排卵前的人類卵母細胞在體外的受精和卵裂
22 證明聚閤水是膠狀矽酸鹽溶膠的證據
23 在培養基中生長的人類囊胚
24 DNA 復製之謎
25 聚閤水與聚閤汙染物
26 下地幔中的對流地幔柱
27 蟹狀星雲連續譜“波場”理論的推論
28 碳質球粒隕石與一塊前寒武紀燧石中的氨基酸構型
29 默奇森隕星中的氨基酸、脂肪烴和芳香烴
30 球狀閃電是一種視錯覺
31 人類酶蛋白的多態性
32 通過實驗創建的果蠅端始種
33 真獸亞綱哺乳動物中X染色體失活的定嚮遺傳改變模型
34 對青黴素不敏感的肺炎雙球菌
35 作為X射綫衍射光源的同步輻射
36 綫粒體是一個多功能的細胞器
37 兩種人類亞急性海綿狀腦病(庫魯病和剋雅氏病)傳染給瞭新大陸猴
38 抑製前列腺素閤成是阿司匹林樣藥物的一種作用機製
39 阿司匹林選擇性抑製人血小闆中前列腺素的閤成
40 消炎痛和阿司匹林阻斷脾髒前列腺素的釋放
41 尋常疣為剋隆性起源的可能性
42 阿波羅12號月球樣品中的含碳化閤物
43 鏇光性的非生物起源
44 在體外建立根瘤菌和植物細胞間的共生關係
45 再議有關地球膨脹的古地理學證據
46 群體海洋生物和開花植物中的“自我識彆”與免疫進化的關係
47 探測到天鵝座X-1的射電輻射
48 磁層電場與地球高層大氣的特快自轉
49 根據微壓計記錄估計齣的核爆炸能量
50 美洲蜚蠊的性外激素類似物
51 榖氨酸一鈉誘發大鼠痙攣性障礙
52 在坦桑尼亞奧杜威峽榖第 I 層中新發現的原始人類頭骨
53 母馬騾和母驢騾的X染色體非隨機錶達
54 馬騾和驢騾中X染色體的非隨機復製延遲
55 母馬騾中含馬活性X染色體的細胞和含驢活性X染色體的細胞之間選擇差異的證據
56 進入人體的核彈14C
57 統計力學和量子力學
58 鋰在精神病學中的應用
59 部分傳入神經阻滯後成年大鼠腦內新聯係的形成
60 大腸杆菌中春日黴素抗性突變與16S核糖體RNA的甲基化變化相關
61 關於人工受精的幾個難題
62 酪氨酸轉運RNA前體分子的多聚核苷酸序列
63 兔球蛋白信使RNA 3′末端的多聚腺苷酸序列
64 關於乳糖操縱子阻遏物的作用機理
65 功能性遺傳物質是分子進化過程中的産物
66 RNA腫瘤病毒DNA聚閤酶的初産物匙通過共價鍵連接的RNA-DNA分子
67 口服尼古丁的攝入量與猴子的吸煙行為
68 抗免疫球蛋白抗體誘導的淋巴細胞錶麵免疫球蛋白分子的重分布和胞飲現象
69 免疫球蛋白E(反應素)與過敏反應
70 傢畜卵移植
71 兔卵子從單細胞到囊胚階段的體外培養
72 橫紋肌産生力量的建議機製
73 人類起源過程中的分子進化
74 DDE殘留量對數與蛋殼薄化的關係
75 在褐鵜鶘蛋蛋殼薄化原因上的不同意見
76 關於在殺蟲劑/蛋殼研究中使用“全蛋殘留數據”
77 褐鵜鶘蛋和胚胎中的DDE
78 兩種類型的造山運動
79 宏觀層次的量子力學
80 引力輻射探測器符閤計數的計算機分析
81 關於瘙癢癥病原體的待解決問題
82 大陸位置對早第三紀氣候的影響
83 快速診斷小鼠瘙癢癥
84 瘙癢癥病原體與神經元
85 地震預報的風波
86 鈣離子與肌肉收縮
87 太陽的調羹
88 接種8 1/2 年後庫魯病從人傳染到恒河猴(獼猴)
89 對大腦前列腺素閤成酶的抑製可以解釋撲熱息痛(4-乙酰氨基酚)的退熱作用
90 組蛋白在DNA閤成中的可能角色
91 大腸杆菌DNA雙嚮復製的生物化學證據
《排卵前的人類卵母細胞在體外的受精和卵裂》編者按
雖然已經能夠利用體外受精(IVF)在某些動物中實現滿期妊娠,但在1970年時,人們仍未確定是否能將IVF成功應用於人類。羅伯特?愛德華茲意識到在即將排卵前收集卵子的重要性,並與婦科醫生帕特裏剋?斯特普托建立瞭閤作關係,斯特普托曾通過腹腔鏡手術提取過處於月經周期適當時間的不孕婦女的卵子。在助手瓊?珀迪的進一步協助下,該研究小組嘗試瞭各種不同的培養基,他們在本文中報道瞭以這種方法培養産生的8細胞期或16細胞期的人類胚胎。8年以後,該研究小組興奮地嚮世人宣布:第一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誕生瞭。隨後IVF逐漸成為治療不孕癥的主要方式。
《球狀閃電是一種視錯覺》編者按
幾個世紀以來的目擊證據已證明有一種被稱為球狀閃電的神秘大氣現象是存在的:在遭遇雷暴天氣時會形成一些漂浮於空氣中的具有光能的球狀物,短暫停留幾秒鍾然後突然消失,它們的大小從一塊小石頭尺寸到幾英尺直徑不等。因為很難通過科學方式來研究這一現象,所以人們對此一直爭論不休。1970年報道的幾樁事件使愛德華?阿蓋爾聯想到球狀閃電可能是由視覺餘像引起的錯覺。阿蓋爾的解釋隻是多種可能性中的一種,人們對球狀閃電的成因甚至球狀閃電的真實性的爭論直到現在也沒有停止。
《人類起源過程中的分子進化》編者按
莫裏斯?古德曼的這項工作展示瞭如何將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比較用於評估進化關係以及進化變化的速度,在此之前,人類進化的研究工作一直都是針對化石展開的。這篇文章率先提齣人類和黑猩猩(不包括其他類人猿,例如大猩猩)擁有共同的祖先。雖然如此,在從南方古猿以及追溯到1,000多萬年前的臘瑪古猿來考慮人類的遠祖之後,作者仍然認為在高等靈長類動物中變化的速度已經減慢。而後來的工作錶明,類人猿與人類間分化的時間實際上離現在更近,並且古生物學後來證明臘瑪古猿更接近於紅毛猩猩,而不是人類。
路甬祥序
自近代科學誕生以來,特彆是20 世紀以來, 隨著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不斷加深,隨著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手段與方法不斷豐富,技術創新、産業進步已成為推動生産力空前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因素,極大地改變瞭人類的生産與生活方式,使人類社會發生瞭顯著的變化。
20 世紀是科學革命的世紀。量子理論和相對論的創立與發展,改變瞭人類的時空觀和對物質與能量統一性的認識,成為瞭20 世紀一係列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的理論基石; DNA雙螺鏇結構模型的建立,標誌著人類在揭示生命遺傳奧秘方麵邁齣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步,奠定瞭生物技術的基礎,對現代農業和醫學的發展産生瞭深遠影響; 信息科學的發展為計算機科學、通信技術、智能製造提供瞭知識源泉,並為人類認知、經濟學和社會學研究等提供瞭理論基礎;大陸漂移學說和闆塊構造理論,對地震學、礦床學、古生物地質學、古氣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新的宇宙演化觀念的建立為人們勾畫齣瞭基本粒子和化學元素的産生、分子的形成和生命的齣現,乃至整個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的圖景。
20世紀也是技術革命的世紀。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市場的強勁拉動,使人類在技術領域獲得瞭前所未有的成就,能源、材料、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醫學等領域發生瞭全新變化。新能源技術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瞭多元化的動力;新材料技術為人類生活和科技進步提供瞭豐富的物質材料基礎,推動瞭製造業的發展和工業的繁榮;信息技術使人類邁入瞭信息和網絡時代;航空航天技術拓展瞭人類的活動空間和視野;醫學與生物技術的進展極大地提高瞭人類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曆史上,中國曾經創造齣輝煌的科學技術,支撐瞭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和延續。在15 世紀之前的數百年裏,中國的科技水平曾遙遙領先於歐洲。李約瑟博士曾經指齣,從雪花的形狀到繪圖的藝術、血液循環、造紙、養蠶,包括更有名的指南針和火藥,都是首先由中國人發現或發明的。中國的“四大發明” 影響瞭世界的發展進程,古代中國的天文記錄至今仍為天文學傢在研究天體物理現象時所用。中華文明同其他悠久的人類文明一樣,成為瞭近代科學技術的重要源泉。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發生在17~18世紀歐洲的科學革命、18~19世紀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及現代科學教育與知識的傳播,加快瞭西方現代化的進程,同時也拉大瞭中國與西方的差距。
鴉片戰爭的失敗給古老的中華帝國敲響瞭警鍾。就在《自然》創刊前後,中國的一批精英分子看到瞭科學技術對於國傢發展的重要性,一批批中國學子到西方高校及研究機構學習,其中一些人在科學領域作齣瞭傑齣的貢獻。同時,一大批留學生迴國,同國內的知識分子一道,為現代科學技術在中國的發展奠定瞭基礎。
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麵取得瞭一係列成就。在很短的時間裏,獨立自主地研製齣“兩彈一星”;在陸相生油理論指導下,發現瞭大慶油田;成功閤成瞭牛胰島素,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通過化學方法人工閤成的蛋白質;雜交水稻研發及其品種的普及,顯著提高瞭水稻産量,造福瞭全世界幾億人。中國人在材料科學、航天、生命科學等許多領域,也取得瞭一批重要成果。這些都展現瞭中國在現代科技領域所取得的巨大進步。
當前,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科研産齣日益增加,中國的許多重要成果已經發錶在像《自然》這樣的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上,擴大瞭中國科學研究的影響,推動瞭中國科學傢和國外同行的交流與閤作。現在,中國已成為世界重要的科技力量。可以預見,在未來,中國將在科學和技術方麵取得更大的進步。
伴隨著現代科學産生的科技期刊,忠實地記錄瞭科學發展的軌跡,在傳播和促進現代科學的發展方麵發揮瞭重要的作用。科技期刊及時地報道學術進展,交流科學思想和方法,探討未來發展方嚮,以帶動學術爭鳴與繁榮,促進公眾對科學的理解。中國在推動科技進步的同時,應更加重視科技期刊的發展,學習包括《自然》在內的世界先進科技期刊的辦刊理念和方法,提高期刊的數字化水平,使中國的一些科技期刊早日具備世界影響力,為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創建高水平的平颱。
20世紀的生物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和物理學等領域的許多重大發現,都被記錄在《自然》上。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麥剋米倫齣版集團和自然齣版集團攜手閤作,從《自然》創刊近一百五十年來發錶過的十萬餘篇論文中擷取精華,並譯成中文,以雙語的形式呈現,纂為《〈自然〉百年科學經典》叢書。我認為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並相信本套叢書的齣版將跨越不同的文化,促進國際間的科技交流,嚮廣大中國讀者提供高水平的科學技術知識文獻,為提升我國科學技術研發水平發揮積極的作用。我贊成並積極支持此項工作。
叢書將帶領我們迴顧近一百五十年來科學的發展曆程,從中探索科學發展的規律,尋求思想和智慧的啓迪,感受科學傢們百摺不撓的鑽研精神。閱讀這套叢書,讀者可以重溫科學史上一些科學巨匠作齣重大科學發現的曆程,拓寬視野,拓展思路,提升科研能力,提高科學道德。我相信,這套叢書一定能成為社會各界的良師益友,增強他們對科學的瞭解與熱情,加深他們對科學的尊重與信心。
藉此機會嚮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麥剋米倫齣版集團、自然齣版集團策劃齣版本叢書的眼光和魄力錶示贊賞,對翻譯者、審校者和編輯者為保證叢書質量付齣的辛苦勞動錶示感謝。
李政道序
如何認識自然科學對人類生活的意義,可以從兩個方麵來分析:一是物質層麵,尤其是近百年來,自然科學取得瞭很多跨越性的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瞭許多革命性的變化;二是精神層麵,科學精神日益深入人心,這種科學精神並不是認為科學萬能、科學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它應該是一種老老實實、嚴謹縝密、又勇於批判和創造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種堅持為人類福祉而奮鬥的信念。這種科學精神可能比物質意義上的科技成就更重要,因為技術進步的影響可能與時代具體的背景有密切關係,但科學精神卻永遠是人類精神文明中最可寶貴的一部分。
從這個意義上,這套《〈自然〉百年科學經典》叢書的齣版,不僅為讀者呈現瞭一個多世紀以來自然科學各個領域發展的曆史軌跡,更重要的是,它展現瞭無數科學傢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艱難求索、百摺不迴的精神世界。《自然》作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科學期刊之一,反映瞭各個學科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概貌,報道瞭現代科學中最重要的發現。這套叢書的可貴之處在於,它不僅匯聚瞭狹義相對論的提齣、量子理論的成熟、人類基因組測序完成這些具有開創性和突破性的大事件、大成就,還將一些後來被證明是錯誤的文章囊括進來,並展現瞭圍繞同一論題進行的學術爭鳴,這是一種難得的眼光和胸懷。科學之路是艱辛的,成功背後有更多不為人知的失敗,前人的失敗是我們今日成功的基石,這些努力不應該被忘記。因此,《〈自然〉百年科學經典》這套叢書不但能讓讀者瞭解對人類科技進步有著巨大貢獻的科學成果,以及科學中的焦點和前沿問題的演變軌跡,更能使有誌於科學研究的人感受到思想激辯帶來的火花和收獲背後的艱苦努力,幫助他們理解科學精神的真意。
當前,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麵臨著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機遇,國傢已經製定瞭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為科學研究創造瞭良好的製度環境,同時中國的科學技術經過多年的積纍也已經具備瞭很好的理論和人纔基礎。如何進一步引進國外的學術精華,促進中外科技交流,使科學精神深入人心,使中國的科技水平迅速提升至世界前列就成為這一階段的重要課題。因此,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和麥剋米倫齣版集團閤作齣版這套《〈自然〉百年科學經典》叢書,對中國的科技發展可謂貢獻巨大,我衷心希望這套叢書的齣版獲得極大成功,促進全民族的科技振興。
科學的事業永無止境。這是科學的永恒魅力所在,也是我們砥礪自身、不斷求索的動力所在。這樣的事業,值得我們全力以赴。
這套《Nature自然》百年科學經典,尤其是這第五捲,我簡直是愛不釋手。說實話,當初買它的時候,就是被“百年科學經典”這幾個字吸引瞭,覺得能被Nature這樣一本享有盛譽的期刊收錄,而且是跨越百年精選齣來的,肯定蘊含著非凡的智慧和裏程碑式的發現。拿到手之後,厚重精美的精裝本就讓我心生歡喜,紙張的質感,印刷的清晰度,都透著一股子“經典”該有的樣子。 這第五捲跨越瞭1966到1972這幾年,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充滿變革和突破的時代。我想象著,在那個時代,科學傢們是如何在實驗室裏,通過無數次的實驗和思考,一點點揭開宇宙的奧秘,探索生命的本質。閱讀這本閤集,就像是在與那些偉大的頭腦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他們曾經的睏惑、喜悅、甚至是爭論,都仿佛展現在眼前。更不用說英漢對照的編排方式,對於我這種英語閱讀能力還有待提高,但又渴望接觸一手科學文獻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不僅能幫助我理解原文的精準含義,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我的科學英語水平。 我特彆好奇,在1966-1972這段時間裏,有哪些科學領域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天文學上的新發現,比如脈衝星的發現,還是物理學上的理論突破?生物學領域又有哪些關於基因、分子生物學的新見解?我腦海中已經開始勾勒齣一幅幅畫麵,科學傢們是如何在各自的領域裏奮筆疾書,如何通過Nature這扇窗戶,將他們的思想傳遞給全世界。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科學論文集,它更像是一部科學發展的史詩,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個章節,共同譜寫瞭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壯麗篇章。 我個人對宇宙學和粒子物理學領域尤為感興趣,這幾年恰好是這些學科蓬勃發展的時期。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當時科學傢們是如何看待黑洞、類星體這些神秘天體的,他們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宇宙模型。同時,粒子物理學領域,在那個時期一定也湧現瞭不少重要的發現,比如關於誇剋模型的研究,還有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深入探索。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能夠重溫這些曾經震驚世界的科學進展,更深入地理解它們對我們今天科學認知的影響。 這本《Nature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第五捲,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我看到瞭科學研究的嚴謹與熱情,也讓我感受到瞭人類智慧的無窮力量。每一篇精選的文章,都代錶著一個時代的最高科學水平,都凝聚著無數科學傢心血的結晶。在翻閱這些文字的過程中,我仿佛能聽到那個時代科學界澎湃的心跳,感受到一股股強大的求知欲在湧動。這本書就像一座寶藏,等待著我去一點點挖掘,去領略科學之美,去感悟人類探索精神的偉大。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其“厚重”二字,無論是從物理上的重量,還是精神上的分量,都足以讓人肅然起敬。作為《Nature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的第五捲,它所涵蓋的1966-1972年這段時期,對我來說,是一個充滿未知與驚喜的寶庫。我一直相信,曆史的變遷往往孕育著最前沿的科學思想,而這本精裝巨著,無疑是那個時代科學前沿的縮影。 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通過閱讀一些最原始、最權威的科學文獻,來加深對一些重要科學理論的理解。我尤其對這段時期在天體物理學和生命科學領域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感到好奇。在那個年代,我們對宇宙的認知,對生命起源的探索,一定經曆瞭很多關鍵性的轉摺點,而這些重要的論文,很可能就收錄在這本書裏。英漢對照的編排方式,更是為我這種非英語母語的讀者提供瞭極大的便利,讓我能夠更精準地領悟原文的精髓。 我想象著,當我翻閱這本書時,就如同穿越瞭時空隧道,置身於那些偉大的科學發現的現場。那些曾經在Nature上發錶的論文,一定充滿瞭那個時代特有的科學探索的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我渴望從中學習那些科學大師們的思維模式,理解他們是如何一步步從微小的綫索中,勾勒齣宏大的科學圖景。 這本書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精神的激勵。它讓我意識到,科學的進步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需要無數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閱讀這些經典文獻,就像是在與那些曾經為科學獻身的人們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他們的熱情和執著,會深深地感染我,激勵我在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中,也保持一顆對知識永不滿足的心。 這本《Nature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第五捲,對我來說,絕非僅僅是一本書,它更像是一扇窗,一扇讓我得以窺見科學發展脈絡,感悟科學精神真諦的窗戶。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在這扇窗後,探索那些未知的領域,汲取那些閃耀著智慧光芒的科學思想。
評分當我第一次見到這套《Nature自然》百年科學經典,尤其是這第五捲,我內心的激動難以言錶。它所代錶的,不僅僅是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科學成就,更是“Nature”這本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期刊,在一個世紀的時光長河中,所沉澱下來的最精華的科學智慧。這第五捲,聚焦於1966-1972年這個跨度,對我而言,是一個充滿曆史意義的窗口,讓我能夠窺探那個時代科學研究的風貌。 我之所以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購買它,很大程度上是被“百年科學經典”和“英漢對照精裝版”這兩個標簽所吸引。作為一個對科學充滿好奇,但又希望能夠在舒適的閱讀體驗中獲得深刻理解的讀者,英漢對照的模式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可以一邊欣賞英文原文的嚴謹錶達,一邊對照中文翻譯來確保理解的準確性,這種雙重閱讀的體驗,極大地提升瞭學習的效率和樂趣。 我腦海中已經勾勒齣我希望在這本書中尋找到的寶藏。1966-1972年,這幾年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領域,一定湧現瞭不少改變世界格局的重大發現。我希望能夠從中找到關於量子理論的新進展,或者是在分子生物學領域,關於基因結構和功能的最新研究成果。又或者,在天文學領域,那些關於宇宙奧秘的早期探索,究竟是如何展開的?這本書,就像是一把鑰匙,等待著我去解鎖那些曾經撼動世界的科學思想。 我深信,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其內容本身。它的精裝設計,考究的紙張,清晰的排版,都體現瞭齣版方對科學經典的尊重。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它能夠喚醒我內心深處對科學的熱愛,也能激發我不斷探索未知的勇氣。 閱讀這本《Nature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第五捲,對我而言,是一次朝聖之旅。我期望在這本書中,不僅能夠獲得知識的啓迪,更能汲取科學研究的精神養分,學習那些偉大的科學傢們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創新的思維方式,從而更好地指導我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打開包裝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考究的材質所吸引。封麵的設計簡潔大氣,卻又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Nature自然”的字樣在光綫下泛著柔和的光澤,仿佛在訴說著它承載的百年科學光輝。而當翻開第一頁,撲麵而來的就是那種印刷清晰、排版得體的感覺,讓人一眼就覺得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書。 我尤其欣賞它的英漢對照模式。作為一名對科學有著濃厚興趣,但英語水平尚且不夠精湛的讀者,能夠同時看到原文和中文翻譯,這無疑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同時也增加瞭閱讀的趣味性。我可以對照著學習,理解原文的微妙之處,同時也能通過中文翻譯來把握核心思想。這樣的編排方式,讓我覺得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動地學習和探索,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進行一次知識的“雙語”探索之旅。 我特彆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我曾經在科普讀物中略有耳聞,但始終未能深入瞭解的科學理論的原始論述。比如,在1966-1972這幾年,一定有一些關於宇宙大爆炸理論、量子力學解釋,或者是DNA結構和功能研究的新進展。我希望能夠在這本書裏,看到那些劃時代的論文,親眼見證科學巨匠們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我們今天所認知的世界觀。它不僅僅是文獻的匯集,更是科學思想演進的生動記錄。 對我來說,這本書的價值還在於它所展現的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思維方式。在那個相對簡樸的技術條件下,科學傢們是如何憑藉智慧和毅力,解決那些看似棘手的問題?他們是如何設計實驗,如何分析數據,如何進行嚴謹的論證?這些細節,比單純的結論更能打動我,更能激發我的思考。通過閱讀這些經典的科學文獻,我希望能從中汲取科學的養分,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這第五捲《Nature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絕對是一次物超所值的投資。它不僅是一本知識的寶庫,更是一件藝術品,一件能夠點燃我求知熱情,激發我探索欲望的藝術品。無論是它的內容深度,還是它的製作工藝,都讓我覺得,擁有它,就像擁有瞭一把開啓科學殿堂大門的鑰匙,讓我能夠更近距離地觸摸科學的脈搏,感受科學的魅力。
評分第一次捧起這本《Nature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第五捲,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沉甸甸”的。這種沉甸甸,不僅是書本身的重量,更是它所承載的百年科學積澱所帶來的厚重感。1966-1972年,這段時間在科學發展史上,無疑是一個充滿活力和變革的時期,而Nature這本享有盛譽的期刊,在這期間所記錄的科學進展,更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我之所以會被這本書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百年科學經典”的名頭,以及“英漢對照精裝版”的呈現方式。對於我這種對科學有著濃厚興趣,但又希望能夠最大化閱讀效率的讀者來說,這種編排方式簡直是福音。我能夠一邊學習英文原版論文的精準錶述,一邊對照中文翻譯來加深理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和英語水平。 我滿心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那些曾經在科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比如,在物理學領域,關於量子糾纏的研究在那幾年是否有瞭新的突破?在生物學領域,DNA重組技術或者基因編輯的早期探索,是否有所提及?又或者,在天文學領域,關於黑洞和類星體的發現,是如何一步步被揭示齣來的?這本書,就像是一個時間膠囊,將那個時代的科學精華封存其中,等待著我們去開啓。 這本書的精裝設計,也讓我感到非常滿意。它不僅在視覺上給人以美感,在觸感上也提供瞭極佳的閱讀體驗。我能夠想象,在閑暇時光,捧著這本書,靜靜地閱讀,仿佛就置身於那個科學蓬勃發展的年代,與那些偉大的科學傢們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擁有這本《Nature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第五捲,對我而言,不僅僅是擁有瞭一堆紙張和文字,更是擁有瞭一份寶貴的科學財富。我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汲取科學的力量,感受科學的魅力,並將這份精神動力,融入到我的學習和工作中,激勵我不斷探索未知,追求真理。
評分為瞭趕活動,買瞭很多科普方麵的書,隻能慢慢看
評分哈哈哈還嗬嗬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jd要500字的文纔給分,簡直就是強盜邏輯,結果很簡單,基本不會再有人為瞭那幾分寫個什麼書評;還是談談書吧,很厚的一本,內容都是些很專業的論文,沒有一定的基礎是不可能看懂的,就算你是某方麵的專傢,但是本書的論文範圍很大,基本很少有人有這麼包羅萬象的知識麵的;曾經和一個業內人士討論過這套書,其實這套書更加適閤圖書館收入,供讀者藉閱,更能發揮本書的價值,對書來說,其本質是傳播知識,不是嗎?畢竟從學術方麵來看,本書的文章基本是比較嚴謹的,鑒於本人知識的局限性,也無法看齣論文本身是否存在謬誤,就翻譯水平來看,屬於較高水平,作為曾經的北外學生,拆外研社的颱是不厚道的,但是,不得不指齣,如果翻譯者本身對被翻譯論文所涉及的領域精通的話,效果會更上一層樓,這個可能是苛求瞭,因為希望這套基於希望的書有更完美的錶現,所以纔苛求;讀這套《自然》有小時候讀《十萬個為什麼》的感覺,因為難懂,所以挑戰,能把它全看下來,至少,知識麵又可以擴大很多,玄奧的科學總是以她那神秘的氣質吸引著對知識渴求的人們;很奇怪自己會有耐心在這裏打字,畢竟對於叛逆的我來說,是很討厭老師布置那些規定字數的作文的,積分嗎?摺個幾塊錢罷瞭,其實是因為在等第4捲送達而已,3個電話的催促,至今沒有快遞員的身影,快遞員的人很好,已經是老相識瞭,平時送貨時很快的,顯然是由於jd促銷,工作量太大而緻;搞促銷的同時降低瞭用戶體驗,500字的限製降低瞭用戶體驗,未來是電商的天下,則麼做,好好想想吧
評分非常棒的經典科學裏程碑式的著作書籍,太棒啦,係列之六
評分書本很厚,專業。
評分jd要500字的文纔給分,簡直就是強盜邏輯,結果很簡單,基本不會再有人為瞭那幾分寫個什麼書評;還是談談書吧,很厚的一本,內容都是些很專業的論文,沒有一定的基礎是不可能看懂的,就算你是某方麵的專傢,但是本書的論文範圍很大,基本很少有人有這麼包羅萬象的知識麵的;曾經和一個業內人士討論過這套書,其實這套書更加適閤圖書館收入,供讀者藉閱,更能發揮本書的價值,對書來說,其本質是傳播知識,不是嗎?畢竟從學術方麵來看,本書的文章基本是比較嚴謹的,鑒於本人知識的局限性,也無法看齣論文本身是否存在謬誤,就翻譯水平來看,屬於較高水平,作為曾經的北外學生,拆外研社的颱是不厚道的,但是,不得不指齣,如果翻譯者本身對被翻譯論文所涉及的領域精通的話,效果會更上一層樓,這個可能是苛求瞭,因為希望這套基於希望的書有更完美的錶現,所以纔苛求;讀這套《自然》有小時候讀《十萬個為什麼》的感覺,因為難懂,所以挑戰,能把它全看下來,至少,知識麵又可以擴大很多,玄奧的科學總是以她那神秘的氣質吸引著對知識渴求的人們;很奇怪自己會有耐心在這裏打字,畢竟對於叛逆的我來說,是很討厭老師布置那些規定字數的作文的,積分嗎?摺個幾塊錢罷瞭,其實是因為在等第4捲送達而已,3個電話的催促,至今沒有快遞員的身影,快遞員的人很好,已經是老相識瞭,平時送貨時很快的,顯然是由於jd促銷,工作量太大而緻;搞促銷的同時降低瞭用戶體驗,500字的限製降低瞭用戶體驗,未來是電商的天下,則麼做,好好想想吧
評分書本很厚,專業。
評分關注瞭很久,降價活動很給力,快遞很快,書很不錯
評分一、2011年高考主要成績和做法 2011年高考亮點 1.上重本綫6人,2A綫70人,2B綫210人,3A綫493人,3B綫801人。 2.上本科綫以上比率高,增幅大。創我校曆史新高,三水第一名。 嚴格管理狠抓質量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關鍵環節(一)、圍繞“一個中心”。就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中心。精心備好每一節課,用心上好每一節課,細心批好每一次練習,誠心輔導每一位學生。做到備課全麵,講解精煉,訓練得法,指導到位。在課堂上要求教師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40分鍾的教學質量。學校領導也經常深入課堂聽課,瞭解教學情況,指導教師互聽互評,不斷改進教法,使教學對路到位,不斷提高質量。(二)、抓好“兩個落實”。就是研究高考落實和集體備課落實。研究高考落實。就是及時地、全方位地獲取來自全國各地的高考信息;年級組派齣學科教師到外校學習,吸納、接受新信息;要求每位老師細心研究“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與以前的“大綱”、“說明”相比較,找齣異同,把準方嚮,掌握重難點;每個備課組都利用集體備課的時間相互交流,談發現,談問題,並把研究成果落實到教學中去。集體備課落實。就是實行“定時間、定人員、定地點、定內容”的“四定”製度,由備課組長召集,並詳細做好討論記錄。落實集體備課製度,一是加強對備課組工作的檢查,全麵掌握教學情況,並對各備課組的教學進度、教學方法以及考練等提齣宏觀的指導性意見。使各個科組的教學協調、統一,形成閤力;二是堅持備課組集體備課,特彆強調加強備課組的建設,各備課組均按要求製訂齣周密的高三全學年的復習計劃,製訂齣具體的進度、措施,如分幾輪復習,復習訓練檢測題套數的安排,切實強化與訓練;三是各備課組加強溝通,加強研究,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四是做好備課、批改、輔導、講評等常規工作,注意提高效率。(三)、做到“三個及時”。一是及時進行考、析、評。“考”是檢查教學質量的手段。隻有通過考,纔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從嚴治“考”。凡是測試都要嚴格操作,科學安排,不留漏洞,確保成績的“實”。二是考後及時召開年級教師會,細緻分析從年級到班級,從備課組到個人,從教師到學生,從管理到教學各方麵的得與失。要求各班主任據情製定“提優促中補差”管理目標,把學生落實到每位任課教師,跟蹤比較大麵積提高教學質量。三是對於遇到的問題及時調整對策。從實際齣發,根據學生分科的不同,學科實際情況的不同,年級組及時調整課程錶,打整體戰。閤理安排作息時間,使學生張弛有度,學活學精。與此同時,在教學中體現師生感情,體現瞭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在重視智力因素的同時,也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並通過班會、講座、宣傳欄和學生大會、學生傢長會等方式,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問題。班主任和課任教師注意對學生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做有理想,有抱負,對他人和對自己負責的人,即使在睏難的情況下,仍能堅定信念,堅持學習。(四)、嚴格常規管理。教育教學成績的優劣,關鍵在班級管理。班級管理的優劣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關鍵在班主任。學年伊始,按照學校的統一部署,我們結閤高三實際情況,特定齣一係列年級管理的規章製度。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管齣特色,團結拼搏”。要求每位班主任要做到“兩個一切”,即“一切為瞭學生,一切為瞭質量”;實現“三勤”,即“眼勤、腿勤、嘴勤”;樹立“四種意識”,即“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目標意識,服務意識”。對學生實行全天候監控,無空檔管理。針對高三學生麵對升學壓力,思想情緒不穩定的情況,要求每位班主任細心發現學生思想、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做好深入細緻耐心的工作,把“嚴格要求和奉獻愛心”結閤起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做好心理疏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