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更新的时效性是另一个让人感到不安的点。这本书是2007年的版本,虽然法规和基本物理原理变化不大,但在建筑节能这个日新月异的领域,近些年的材料科学进步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设计手段和目标。比如,关于新型真空绝热板的应用、高效热回收通风系统的集成优化,以及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如EnergyPlus或IES VE)的高级应用技巧,在书中基本找不到任何前沿的讨论或案例。当你在遵循一个十多年前的“措施”去设计一个要求达到近零能耗标准的建筑时,你会立刻感到力不从心,很多参数和构造方式已经明显落后于当前国家倡导的更高标准。这种时间上的滞后性,使得这本书更多地停留在“历史参考”的价值上,而非“指导当下”的工具书,对于希望走在行业前沿的设计师来说,参考价值会随着时间迅速贬值。
评分尽管这是一本关于“节能”的专篇,但它在处理多专业协同方面的衔接性做得非常差,让人感觉设计流程依然是割裂的。节能设计绝不只是围护结构和门窗的事情,它与暖通空调系统的布局、电气系统的负荷分配、乃至给排水(如雨水回用、中水利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这本书的焦点过于集中在建筑本体的物理热工性能上,对如何将最优化的围护结构与最优化的设备系统进行集成设计,以达到整体最优化的能耗目标,阐述得非常模糊。很多章节的描述,都像是独立的、未经充分协调的子系统手册拼凑而成,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强调全生命周期能耗优化的设计哲学。当你试图将这些分散的信息整合到实际项目中时,你发现自己不得不在不同章节之间反复跳跃,去拼凑出一个整体的、可操作的系统方案,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评分这本书在对一些关键技术术语和概念的界定时,似乎存在标准不统一或表述不清的现象,这在技术规范性文件中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例如,对于“热桥”的定义和计算要求,不同章节之间似乎存在细微的差异,或者在对“性能系数”的解读上,没有明确指出其适用范围是针对构件还是针对整个系统。这种含糊不清的描述,在工程实践中极易导致理解偏差,进而引发设计错误或验收争议。毕竟,规范的价值就在于其严谨性和唯一性,它需要给工程师提供一个清晰、无歧义的行动指南。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建议书”集合,而不是一套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技术措施”。每当遇到边界条件复杂的节点,我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其他最新的、更权威的标准来交叉验证书中提供的信息,这无疑是对宝贵工作时间的一种巨大浪费,也削弱了其作为“国家技术措施”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评分这套书的排版和设计实在不敢恭维,拿到手里感觉就像是一本早期的政府文件汇编,厚重是够分量,但实用性却大打折扣。内页的字体小得让人头疼,而且很多图表的清晰度简直是灾难,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值和曲线,感觉设计人员在做图的时候一定是心不在焉,完全没有考虑到我们这些需要现场参考和学习的人的感受。更别提目录的编排了,逻辑跳跃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想快速查找某个特定技术指标或者规范要求,简直像在迷宫里探险。我记得有一次为了找一个关于外墙保温构造的详细说明,翻了快半小时,最后发现它被夹在了某个与结构荷载计算不相干的章节后面,这种组织方式对于追求效率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而且,纸张的质量也比较一般,在工地环境下,稍微沾点灰或者油墨就容易模糊,这对于一本需要经常翻阅的工具书来说,简直是致命伤。总而言之,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体验非常糟糕,知识的获取效率被这些装帧和排版上的缺陷大大拉低了。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坦白说,在某些基础理论的阐述上显得过于浅尝辄止,更像是一本“技术要点速查手册”而非深入的“设计措施”汇编。它罗列了大量的标准和最低要求,但在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在面对非标准、创新型建筑项目时如何进行合理的性能折衷与优化方面,提供的指导就显得苍白无力了。我期待的是能看到一些成熟的设计范例,比如在严寒地区和酷热地区,具体到不同气候区划下,关键节点(如楼板端部、女儿墙)的构造细节是如何根据能耗模拟和实际运行数据反复迭代出来的。然而,书中更多的是一种“你应该这样做”的指令式语言,缺乏对技术选择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权衡的细致剖析。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经验,希望突破现有设计瓶颈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的启发性实在不足,它更像是给初入职场、需要快速熟悉行业“套路”的年轻人准备的入门读物,深度上明显不够“硬核”。
评分书贵啊
评分3、适用于设计院、工程施工等各阶层人士阅读。
评分书是正品无疑,但是不好意思,定错了,本来要订暖通空调专业的结果订了建筑专业的,实在不好意思,只能辛苦快递员来取件退货了。
评分京东自家的货品更便宜!
评分书不错。
评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2007年版)
评分“娘亲……”云小墨担心着娘亲,正欲推门而入,房门吱啊开启。他仰起小脸,待看清眼前之人,他整个儿怔在了原地,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穿戴了凤冠喜袍的娘亲,小嘴慢慢地张成了喔型。
评分日常案桌上用的规范图集,方便随时查找
评分教学工作漫谈(修订本)这本书的印刷质量是非常不错的,很喜欢,而且价格相对来说很实惠,可谓物美价廉,无论是装订方式,还是发货包装个人感觉都是很不错的.买之前还特意看了一下编辑推荐,本来还有点犹豫,看到这么多名人都喜欢魏书生著写的教学工作漫谈(修订本)也就打消了我的犹豫.简单的看了下愤悱启发皆有道最好的学习是自学经师与人师学高还要身正30年前,中国教育界的传奇人物魏书生以严整、科学、极具前瞻陸的教育理念,新颖的互动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引领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方向。无论什么样的班级,经过他指点,学生快乐健康,综合素质高,班风积极向上,学习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教学工作漫谈(修订本)即他的经典著作,以教书育人为主题,全面展现了作者30年来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具体方法。从细小知识点的学习到能力兴趣的培养,再到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乃至和谐融洽的师生相处模式,一个个真实的事例散发着生动的气息,长者的温厚和师者的智慧充盈其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是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必读书。,我发觉我已经喜欢上它了,尤其是书中的一段第一辑愤悱启发皆有道我常想,上课时,只解放学生的耳朵,却堵住他们的嘴,捆住他们的手,由教师唱独角戏,实在是费力不讨好。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说,让学生读,让学生写,这样做,学生的兴趣比听老师的独角戏要浓得多。课堂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方法很多,讨论法、实践法、练习法、纲要信号法、导读法、问读法、串讲法、答疑法,认真统计一下,大概不会少于一百种。课堂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甚至千花万花齐放。我想,作为第一线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一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而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己的素质、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我喜欢用六步课堂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1.定向。即确定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每课书的学习重点既从本课书的角度看,更重要的,我喜欢从单元,从整册书,以至从语文总体知识的角度看,从期末复习的角度看。这样看,就敢于舍弃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而紧紧抓住那些从期末复习,从语文知识树的角度看,割舍不掉的知识。另外还要看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确定重点的方式,有时由我提出,有时由好学生提出,也有时大家讨论。在自己的班级上课,有时我提的重点也被学生否定。即使在外省市上课,我提出的学习重点,有的部分也被多数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