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养育》着眼于这样一个区别——家长对于孩子的爱到底是出于“他们做了什么”还是因为“他们是谁”。前者是有条件的爱,意味着孩子只有在做到家长期望的事或是达到了家长所规定的某些标准之后才可以得到;后者则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联,无论他们成功与否,无论他们是否乖巧,无论如何,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爱。
《无条件养育》建议父母以正向均衡的方法取代赏罚教育,这样才能培育出自律、有同理心、身心健康的孩子。现在父母面对教养问题,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及口耳相传的一些“好办法”,但都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尖叫的继续尖叫,狂吼的依然狂吼。作者说这是因为我们太专注于表面的行为本身,我们只看到孩子是否符合我们的期待,符合就奖励,不符合就处罚修正,这都是有条件的爱。本书中作者提出我们必须要放弃这种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的情感勒索教养法。作者坚定地提出父母要无条件养育。
埃尔菲·科恩,美国知名育儿作家、教育学者,已出版9部深具影响力的育儿著作,包括《奖励的惩罚》(Punished by Rewards)及《真正的学校》(The School Our Children Deserve),其提出的某些育儿观念在国内外儿童教育界极富影响力。
小巫,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美国父母效能训练课程(P.E.T.)英文讲师。著有《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划清界限》、《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接纳孩子》、《成功渡过母爱第一关》及《小巫厨房蜜语》等畅销书籍。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的长期嘉宾专家、全国妇联心系新生命组委会特聘专家、清华大学特聘讲师、清华优佳教育家长研习顾问,被国外媒体誉为“中国的斯波克博士”。
译者序 这很难,但仍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前 言 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章 有条件养育
两种养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有条件养育的后果
第二章 爱 给予和撤回
爱的暂停
撤回爱的后果
奖励的失败
并不那么正面的强化
有关“自我评价”的争议
第三章 过度管制
什么样的孩子最听话
两个对立的极端
过激反应、难以享受以及控制的其他代价
第四章 惩罚的伤害
为何惩罚不起作用
第五章 逼向成功
学习
运动
必须运转的小发动机
第六章 是什么遮住了我们的双眼
所见、所闻
所信奉
所感
所惧
第七章 无条件养育原则
第八章 无条件的爱
接近“无条件”
我们应该限制的
我们应该发挥的
远离威胁
远离贿赂
有关“成功”和“失败”
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
第九章 孩子的选择
选择的好处
最初发言权与最终发言权
一起做决定
伪抉择
限制的限度
不想做却不得不做
测验
第十章 孩子的视角
有道德的孩子
换位思考
透过孩子的眼睛
附 录 养育模式:涉及文化、阶级和种族的课题
后 记 需要感谢的人
第一章
有条件养育
我
有时会沾沾自喜地想:身为家长,无论我曾经犯过多少错(而且将来还会继续犯),孩子们都会成长得很好,仅仅因为我真的很爱他们。毕竟,爱可以治愈所有伤口,有了爱就足够了,爱意味着无须道歉,即使你今天早晨曾在厨房对孩子发火。
这种确定感基于认定世界上存在一种名为“父母爱”的麻醉品,你给予孩子的“父母爱”可多可少。(当然,越多越好。)但如果这种假设实际上过于简单盲目呢?爱孩子的方式有千种万种,并不是所有方式都可取。精神分析学家爱丽丝·米勒通过观察发现:家长对孩子的爱可能会“热情似火,但并非孩子需要的那种爱”。如果这种说法是对的,那么关键问题就不是我们是否、甚至有多爱我们的孩子,而在于我们该如何爱他们。
一旦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很快罗列出一长串不同形式的父母爱,再附上哪种方式更好的提议。本书着眼于这样一个区别--家长对于孩子的爱到底是出于“他们做了什么”还是因为“他们是谁”。前者是有条件的爱,意味着孩子只有在做到家长期望的事或是达到了家长所规定的某些标准之后才可以得到;后者则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联,无论他们成功与否,无论他们是否乖巧,无论如何,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爱。
这里我想从价值取向和预测性两个基本点来进一步解释“无条件养育”。 价值取向很简单,就是孩子不应该赢得我们的认可,我们本来就应该爱他们,就像朋友黛博拉所说,“没有什么理由”。此外,重要的并不是我们认为在无条件地爱他们,而是他们感觉我们在无条件地爱他们。
其次,预测性,即无条件地爱孩子将会产生积极结果。这种爱的方式不仅道德上正确,而且明智。孩子需要因为自己就是自己而被爱,他们会因而从根本上认为自己是个好人,即使有时会把事情搞糟或达不到目标。这种基本需要的满足会让孩子更加自由地接受(和帮助)他人。总而言之,无条件的爱是孩子更好成长的必需。
不过家长经常会误入歧途,将自己的认可附带上条件。我们之所以会如此,不仅是因为深信这种养育理念,同时也是从小就深受这种养育行为的影响。你或许会说我们被训练得“有条件”,这种感情已深深扎根于美国人的意识。事实上,即使被看做是一种理想,“无条件认可”也并不多见,互联网上的搜索结果显示,其通常被用于宗教或宠物讨论,对于许多人来说,很难想象人类之间的爱怎么会不附带任何条件。
对于孩子来说,被爱的条件要么是行为良好,要么是取得成就。
本书前四章将着重探究儿童的行为表现,尤其是造成孩子产生“只有达到我们的要求才能得到我们认可”这种感觉的诸多养育模式。
第五章则探讨是什么导致有些孩子认定家长的爱取决于其成绩--例如在学校或运动中的表现。
后五章将为各位家长提供一些具体的可行性建议,使我们可以远离传统的养育模式,如何达到一种更加接近孩子需要的境界。不过首先,我要从更广义的角度审视“有条件养育”:是什么构成了其理论基础(与“无条件养育”做区分)以及它到底能对孩子造
……
我有时会沾沾自喜地想:身为家长,无论我曾经犯过多少错(而且将来还会继续犯),孩子们都会成长得很好,仅仅因为我真的很爱他们。毕竟,爱可以治愈所有伤口,有了爱就足够了,爱意味着无须道歉,即使你今天早晨曾在厨房对孩子发火。
说实话,作为一个新手父母,我每天都在学习和摸索如何与我的孩子相处。很多时候,我都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当我在书店看到《无条件养育》这本书时,我觉得它就像一盏指路明灯,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深刻的启发,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也更好地理解我自己。我希望书中能够解答我心中一些困惑,比如,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应该如何回应,才能既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能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我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我建立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积极的家庭氛围,让我的孩子能够在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育儿道路上的好伙伴,陪伴我一起成长,一起面对育儿的挑战,一起享受育儿的乐趣。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教育理念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真正触及孩子心灵深处的教育方式。“无条件养育”这个书名,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它让我联想到,我们作为家长,很多时候是不是过于关注孩子的“养成”,而忽略了他们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我们习惯了设定目标,然后引导孩子去达成,但如果孩子就是无法达成,或者根本不想走我们设定的路呢?这本书会不会探讨,如何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和自由,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探索世界,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我非常好奇,这种“无条件”的养育方式,是否意味着父母需要放下自己的控制欲,学会信任孩子,相信他们内在的成长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从“塑造者”的角色,转变为“陪伴者”和“支持者”,用更宽广的心态,去迎接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无条件养育”,光是这四个字,就足以让我在琳琅满目的育儿书中停下脚步。我一直觉得,养育孩子的过程,与其说是“教育”或者“管教”,不如说是“爱”与“被爱”的循环。但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很多时候,我们的爱似乎总带着一些附加条件:你考了高分,我才更爱你;你乖乖听话,我才更爱你;你表现得像个“好孩子”,我才更爱你。这种“有条件”的爱,就像给孩子戴上了一个看不见的枷锁,让他们在追求认可的路上步履维艰。我迫切地想知道,在作者的笔下,“无条件”到底是什么样的实践?它是否意味着放任不管?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智慧的方法?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一种不以孩子的成绩、行为甚至性格为转移的、纯粹而坚定的爱,以及如何将这种爱落地,成为孩子内心最坚实的依靠,让他们在任何时候,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感受到被深深地爱着,这种力量,足以让他们勇敢地面对世界的种种挑战。
评分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的,却屈指可数。很多书籍都过于强调技巧和方法,仿佛育儿是一场考试,只要掌握了某种“秘籍”,就能得高分。而“无条件养育”,这个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意味。它让我想到,最原始、最纯粹的爱,是不是就是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这种“无条件”的爱付诸实践。它是否能教我如何区分“爱”与“溺爱”?如何在原则性问题上坚持自己的底线,同时又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如何处理孩子逆反心理、如何面对孩子不符合我们期待的选择的讨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加平和、更加有智慧的家长,能够用一颗柔软而坚定的心,去拥抱孩子成长的全部,无论是阳光还是风雨。
评分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孩子的情绪管理问题,以及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建立更健康的沟通模式。我发现,很多时候,我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而是带着我预设的期待和评判。我常常因为孩子的一点小错误而感到焦虑,甚至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这种状态,让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也让孩子感受到不安全感。当我在书店看到“无条件养育”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打破旧有的沟通模式,学习如何真正地“看见”孩子,理解他们的需求,而不是简单地根据我的标准去评判他们。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如何处理孩子负面情绪的指导,如何营造一个让孩子能够自由表达内心想法、不怕犯错的家庭环境,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互动,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让他们明白,无论发生什么,他们都是被爱和被接纳的。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东西好,物流快,快递小哥服务好,赞赞赞
评分书一起回来的,还没来及看呢,感觉不错
评分618活动买的,真的超级划算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画面很美,618活动很划算,囤了好多书,京东物流也炒鸡给力,很快就送到了,越来越喜欢在京东买东西了,方便
评分暂时来讲一切满意~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物流很快,书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