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不错的书!
评分作家韩少功坦言他的新作《暗示》"虽然含有小说的因素,但严格意义上不是小说,顶多就是长篇'随笔'或者'读物'";"《暗示》就是记录我个人感受的'象典'--具象细节的读解手册。"(《南方周末》2002.10.24记者访谈)这个读物尤如一个分门别类而又有些杂乱地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小商品的杂货店。长篇大论未尝不可,但我更乐意对这部标新立异的"象典"作一次拙劣摹仿,从不同方面为它一一作批注,这是一个碎片拼贴游戏。这也许是较恰当的评价方式。
评分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评分苏童,生于一九六三年,江苏苏州人。一九八○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一九八三年开始发表小说。一九八七年发表《一九三四年的逃亡》使其成为“先锋派”的主将。一九八九年以后的创作风格有所变化,从形式回到故事,尝试以老式方法叙述一些老式故事,《妻妾成群》是典型的代表作。此部作品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小说《米》、《红粉》、《妇女生活》也先后被搬上银幕。 现任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等文字。
评分高中时看的一本小说 本人还是挺喜欢苏童的
评分好
评分韩少功此处提到的"传媒殖民主义",是因为它神通广大,具有"文明示范和消费示范"的作用,不战而胜。两位西方学者称为"生命的信息殖民化"(informational colonization of being),新世界秩序的合法化部分地依赖传播工业,"传播工业在生物政治的组织构造内整合了幻象与象征,不仅使幻象与象征为权力服务,也实际将它们整合入权力的作用之中。"(麦克·哈德安东尼奥·纳格利《帝国》,韦本、李尚远译,台北商周出版2002年7月版第91页)他们认为,当今及未来的生产是一种"生物政治的生产",即社会生活本身的生产,主要的劳动形式是传播的劳动、情感的劳动等。而《进步主义》中描绘的生活方式的示范无疑就是一种生物政治的生产行为或形态,受众的欲望、情感、意识、想象都被网络、编织进这种生产之中,它体现了一种"生物权力",这种"生物权力"不仅控制了人的大脑和身体,同时也通过传媒等网络像控制一个身体一样把整个社会都控制起来。韩少功的认识是敏锐的,描述是精彩的,但他认为古代社会信息不通相对隔绝,先进与落后文明间构不成示范、引导、征服,外面的世界是空白,他也许忘了哥伦布因为信息不多而想象东方遍地黄金才开始了他的殖民之旅,金主完颜亮同样因为信息不多而想象柳永词中江南的繁华世界才动了南侵入念,这是想象比媒象更可怕的一面。
评分猴头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