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人文大係:簡帛數術文獻探論(增訂版)》從文獻學和數術史的角度來解讀和認識早期數術文獻,一方麵注意搜求後世相關記載與齣土文獻對讀,另一方麵也注意運用齣土資料重新考察某些傳世文獻,考證疑難數術問題。對以往未被充分重視的齣土數術文獻,頗多作者首次發布的研究心得,在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麵都對秦漢時期數術文化(特彆是數術文獻)研究有新的推進。
作者簡介
劉樂賢,湖南桃江人,1964年生。1982年、1989年先後就讀於中山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文學學士、碩士和曆史學博士學位。1992年至200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工作,曆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2008年起到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工作。主要從事齣土文獻及古代數術史研究,撰有《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簡帛數術文獻探論》、《馬王堆天文書考釋》、《戰國秦漢簡帛叢考》(論文集)等書及論文90餘篇。論文和專著曾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奬。2009年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資助,同年入選“新世紀百韆萬人纔工程”國傢級人選,2010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樂賢精於古文字學和文獻學,又有齣色的數術學知識,因而在簡帛文獻的識讀和簡帛的拼接等方麵部做齣瞭很好的成績……在簡帛數術文獻與傳世文獻的對比研究方麵也有許多建樹……令人耳目一新。此外,本書給筆者印象很深的另一特點是作者把簡帛數術文獻放在中國數術史的視野中來加以考察,在材料的利用及研究的結論方麵均有眾多的建樹。
——《中國學術》第十五輯
目錄
第一章 早期數術文獻及研究成果概述
一、早期數術概說
二、早期數術文獻的著錄與亡佚
三、簡帛數術文獻的分類與研究
第二章 齣土五行類文獻研究(上) --秦簡《日書》叢考
一、放馬灘秦簡《日書》甲種初探
二、睡虎地秦簡《日書》二十八宿紀日法補證
三、睡虎地秦簡《日書》“龍”字試釋
第三章 齣土五行類文獻研究(中) --馬王堆漢墓選擇文獻初探
一、《刑德》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二、《齣行占》摘釋
三、《式法·天一》補釋
第四章 齣土五行類文獻研究(下) --尹灣漢墓選擇文獻探論
一、《神龜占》初探
二、《博局占》考釋
三、《刑德行時》考述
四、《行道吉凶》復原
第五章 齣土天文類文獻研究
一、馬王堆帛書《五星占》劄記
二、馬王堆帛書《星占書》釋叢
三、馬王堆帛書《天文氣象雜占》補注
四、談銀雀山漢簡中的《亡國誌》
五、簡帛文獻中的星宿分野資料
第六章 其他齣土數術文獻研究
一、尹灣漢墓齣土曆日及相關問題
二、三裏村陶瓶硃書殘文研究
三、邵傢溝漢代木牘上的符咒及相關問題
第七章 相關數術問題考辨
一、往亡考
二、陰國、陽國考
三、十二禽、三十六禽新考
四、選擇術與“星命月”
第八章 相關傳世文獻新探
一、從馬王堆星占文獻看《河圖帝覽嬉》
二、《史記·日者列傳》新考
三、齣土五行類簡帛與日本陰陽道文獻
四、談《産經》的生子占文
附錄一馬王堆帛書《齣行占》補釋二則
附錄二馬王堆帛書《式法》“張(長)室”補釋
參考文獻目錄
後記
增訂版後記
精彩書摘
對緯書所保存的古代數術資料,研究緯學的人早已有所關注。①但以前由於缺少早期數術文獻,無法進行仔細的比較研究。馬王堆帛書等數術文獻的齣土,使我們瞭解到古代數術的一些大緻情況,也為數術文獻與緯書的比較研究提供瞭可靠依據。這一方麵的問題最近已有學者論及②,但所論較為簡略,尚有進一步探究的必要。下麵,試以馬王堆帛書中的幾種星占文獻與緯書《河圖帝覽嬉》做一比較,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上文已經提到,《緯書集成》是緯書輯佚的集大成之作,本節討論《河圖帝覽嬉》,就以此書所輯文字為據。③馬王堆星占文獻,主要指帛書《天文氣象雜占》、《星占書》乙篇及《五星占》等三種星占學文獻。
從輯本看,《河圖帝覽嬉》的內容主要是日占、月占、五星占、二十八宿占、流星占、客星占、彗星占等,尤以月占的篇幅最大。除瞭沒有雲氣占文外,基本涵蓋瞭馬王堆帛書《天文氣象雜占》、《星占書》、《五星占》三種星占文獻的內容。輯本中沒有雲氣占,也是有因可查的。粗看《河圖帝覽嬉》的輯本就可知道,《河圖帝覽嬉》的佚文主要輯自《開元占經》-書。而雲氣占在《開元占經》所占篇幅不多,且基本上沒有標明齣處。所以,《河圖帝覽嬉》原來很可能也有雲氣占文,隻是因《開元占經》雲氣占部分的篇幅和體例所限,我們現在已無法輯齣。如此看來,《河圖帝覽嬉》與三種帛書的整體內容應大緻相類。也就是說,這兩類文獻的性質應基本一緻。
從具體的占文看,《河圖帝覽嬉》與三種帛書有不少近似之處。限於篇幅,這裏隻能列舉一些文字和大意都較為接近的例子:
1.帛書《五星占》說:“月與星相過④也,月齣大白南,陽國受兵;月齣其北,陰國受兵。”(第37行)《河圖帝覽嬉》則雲:“月與太白相過,月齣其南,陽國受兵;月齣其北,陰國受兵。”⑤按,《五星占》“月與星相過也”的“星”,據後文可知是指太白星。
……
前言/序言
當代中國人文大係:簡帛數術文獻探論(增訂版) 捲首語:追溯古老智慧的幽光 《當代中國人文大係:簡帛數術文獻探論(增訂版)》是一部深入探索中國古代數術文獻,特彆是以簡帛為載體的珍貴史料,藉此揭示蘊藏其中的思想精髓與文化意義的學術專著。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文獻,而是旨在通過嚴謹的學術分析,勾勒齣中國古代數術思想的發生、發展與流變,以及其在政治、哲學、社會生活等多個層麵的深遠影響。增訂版的齣版,更是集閤瞭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對原有內容進行瞭大幅度的充實與完善,力求呈現一個更加全麵、深刻、精細的中國古代數術世界。 第一章:溯源而上——簡帛文獻與數術的早期萌芽 本章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迷霧,迴溯至中國數術思想的濫觴時期。我們將重點關注齣土的簡帛文獻,這些承載著先民智慧的物質載體,為我們理解早期數術提供瞭無可替代的直觀證據。從殷墟甲骨文的占蔔記錄,到戰國竹簡的數術方誌,我們將考察這些文獻中關於天象、曆法、占候、吉凶等早期數術思想的樸素形態。 甲骨文中的數術雛形: 盡管甲骨文以占蔔為主,但其中蘊含的對自然規律的觀察與記錄,以及對未來事件的預測,已隱約可見數術的早期痕跡。我們將分析這些字形、結構與占蔔內容,探討其背後蘊藏的樸素宇宙觀和數理意識。 戰國簡帛的數術寶藏: 隨著考古的深入,戰國時期的竹簡,如《算錶》、《數術》、《九章算術》(早期版本)等,為我們展示瞭一個更加係統和成熟的數術體係。本章將詳細解讀這些簡帛中的數學概念、計算方法,以及它們與古代天文、曆法、軍事、工程等領域的緊密聯係。我們將特彆關注簡帛文獻中關於“算”(計算)、“術”(方法)的記載,探究其在當時的社會功能與地位。 數術思想的哲學根基: 早期數術並非孤立的計算技術,而是與當時盛行的哲學思想,如陰陽五行、天人閤一等,緊密相連。本章將深入分析數術觀念如何受到這些哲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反過來又如何塑造瞭古人的宇宙觀和思維方式。 第二章:算籌與古籍——數術體係的形成與演進 本章將聚焦於中國古代數術體係的形成與發展過程,重點梳理算籌的使用及其在數學理論發展中的作用,並結閤傳世的古籍文獻,展現數術知識的傳承與創新。 算籌的“顯影”: 算籌作為古代重要的計算工具,其齣現標誌著數學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本章將詳細介紹算籌的形製、使用方法,以及其在代數、幾何等領域的應用。我們將分析算籌如何能夠解決更為復雜的問題,推動瞭中國古代數學的計算能力與抽象思維的發展。 《九章算術》及其傳承: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數學的集大成者,其中係統地闡述瞭二十餘種基本算術問題和解法。本章將對《九章算術》進行深入的解讀,分析其數學思想的精髓,以及其對後世數學著作産生的巨大影響。我們將追溯《九章算術》的源流,並探討其在不同曆史時期被傳承、注釋與發展的過程。 其他傳世數術文獻: 除瞭《九章算術》,古代還有許多重要的數術文獻,如《周髀算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等。本章將對這些文獻進行梳理與分析,介紹其各自的特色與貢獻,展現中國古代數術研究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第三章:天人閤一的智慧——數術與古代宇宙觀的交融 數術並非純粹的抽象演算,它深深植根於古人對宇宙的認知與理解之中。本章將探討數術如何與中國古代的宇宙觀、哲學思想、以及政治、軍事、醫學等領域發生緊密聯係,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陰陽五行與數術的辯證: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觀念,它深刻影響瞭數術的理論構建。本章將分析陰陽五行與數術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例如五行與數、卦象與數的對應,以及如何在數術運算中體現陰陽變化的規律。 天道測驗與政治倫理: 古代數術在很大程度上與天道運行的觀測緊密結閤,並被賦予瞭預測吉凶、指導政治決策的功能。本章將探討天人感應、天人閤一等思想如何影響瞭數術的解讀,以及數術如何被用來維護統治秩序、指導農業生産,甚至參與到政治鬥爭之中。 數術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除瞭哲學與政治,數術還在古代的軍事、醫學、建築、占蔔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本章將分彆探討數術在這些領域的具體應用,例如軍事上的行軍布陣、醫學上的經絡穴位計算、建築上的尺寸比例規劃等,展現數術的實用價值與多功能性。 第四章:簡帛數術的再發現與學術爭鳴 隨著20世紀以來一係列重大考古發現,特彆是簡帛文獻的重見天日,中國古代數術的研究迎來瞭新的契機。本章將迴顧簡帛數術文獻的發現曆程,並深入探討學界圍繞這些文獻展開的學術爭鳴與研究進展。 考古發現的裏程碑: 本章將詳細介紹與數術相關的代錶性簡帛文獻的齣土情況,例如郭店楚墓竹簡、上海博物館藏竹簡、裏耶秦簡等,分析這些文獻的年代、內容以及它們為數術研究帶來的新視角。 學術研究的新範式: 簡帛文獻的齣現,不僅提供瞭新的研究材料,更促使數術研究從傳統的文本解讀轉嚮更加注重考古證據與曆史語境的結閤。本章將梳理當代學界在簡帛數術研究方麵的主要理論觀點、研究方法和重要成果,例如對古代數學概念的重新認識、對數學史的梳理與重構等。 懸而未決的問題與未來展望: 盡管成就斐然,但簡帛數術的研究仍麵臨許多挑戰與未解之謎。本章將對當前研究中的一些爭議焦點進行梳理,例如某些文獻的解讀、某些概念的溯源等,並對未來的研究方嚮提齣展望,鼓勵更多學者投身於這一充滿魅力的學術領域。 結語:傳承與創新,照亮人文之路 《當代中國人文大係:簡帛數術文獻探論(增訂版)》的完成,是對中國古代智慧的一次深刻迴望與係統梳理。本書希望通過對簡帛數術文獻的深入探究,不僅能夠揭示古人精妙的數學智慧與深刻的哲學思考,更能啓發當代讀者對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獨特理解,以及對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傳承與創新路徑的思考。本書的齣版,正是當代中國人文領域嚴謹治學、開拓創新的一個縮影,旨在為讀者提供一份珍貴的學術饋贈,共同守護與發揚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