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东野圭吾刑警探案系列
★日本销量突破900万册
★加贺恭一郎开篇大作
★真相这种东西,无论何时都无聊透顶
![]()
内容简介
推理大师总有经典侦探,东野圭吾笔下便是加贺恭一郎。
加贺恭一郎系列第1案。
大学四年级,为了避免重蹈父亲的覆辙,加贺准备选择并不适合他的教师职业。但他的警察天赋,却在朋友遇害时展现无遗。
彻查真相有何意义?加贺说不清,却无法罢手。他不为报仇,也非刻意追求正义,而是将破案视作毕业仪式,生命中一个时代的完结。
作者简介
东野圭吾,日本作家。
1985年,凭《放学后》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专职写作;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此后《白夜行》、《单恋》、《信》、《幻夜》先后入围直木奖;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将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以及年度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一并斩获;2008年,《流星之绊》获第43届新风奖。
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后期笔锋越发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几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擅长从极不合理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功力之深令世人骇然。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这既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解谜小说,又引入了重视杀人动机的现代内容。重视杀人动机,换句话说,就是描写活生生的人。在东野圭吾叙述的故事里,谜团在一步步解开的同时,故事中的人物也逐渐血肉丰满,这正是他创作小说的一大特点。
——权田万治(评论家)
★“毕业”这个题目,应该意味着“加贺恭一郎的出发点”。
——东野圭吾粉丝网站
★作品中表现出的诸要素在东野后来的作品中不断延伸、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部作品值得一读。
——“推理小说的盛典”网站
精彩书摘
第一章
1
“我喜欢你。我想和你结婚。”
加贺坦陈出心中的想法,丝毫没有踌躇的样子。正如他一贯的风格,即便是在这个时候,他的目光也不会害羞地从对方眼睛上移开。
沙都子也正面迎上加贺的目光。但不知为什么,加贺的话没有马上反映到她心里。她只是意识到当下的场面稍微有些不同寻常,这让她的心跳快了起来。反复咀嚼这句话时,几秒钟过去了,其间两人一直相互凝视着。
终于,沙都子开口了:“你又吓了我一跳。”
这个回答似乎让加贺多少有些意外,他扬起眉毛问:“又?”
“是啊,你做事总是出人意表,脸上的表情平平常常,说出的话却吓人一跳,向来都是这样。”
“是吗……”
加贺的表情终于放松下来。沙都子见状撩起了又直又长的刘海,露出洁白的牙齿笑了。
橄榄球社和田径社的队员们正在操场上来回跑动,刚才的一幕就发生在这个操场的一角,一旁还立着三个单杠。午休时,加贺在学生食堂里选中了这个地方。
剑道社的训练一会儿就要开始了,加贺已经换上了剑道服。沙都子却想,或许是因为这番表白十分重要,加贺为了鼓励自己才换了这身行头。
“然后呢……你要我怎么表示?要我说答应或者不答应?”
听她这么一问,加贺保持着挺直身子的姿势,慢慢地摇摇头。“你不表示也没关系,反正这又不是求婚,只是我的想法罢了。我的意思是,你喜欢谁、跟谁结婚都是你的自由,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的想法。”
“真想不到啊。”沙都子说出了心里话,“从高中起……不,从那以前起你的心就全在剑道上了,我以为女生呀恋爱什么的都跟你无缘呢。就算你有这个心思,我也觉得你不会说出口。”
加贺露出一丝苦笑,棱角分明的脸红了起来。“就像《叶隐》里说的那样。”
“叶隐?”
“就是那本说‘武士道即求死之道’的《叶隐》。那里面也有这样一句话:相恋即是忍耐。”
“还真是你的风格!”
“不管那些无趣的思想了。我是个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人,所以我要在毕业前把心意告诉你。”接着,加贺又说了一句“再见”,摆摆手走开了。
擦肩而过的瞬间,剑道服上的汗味刺激了沙都子的鼻孔,一股酸酸的气味。
沙都子对着加贺的背影说:“等等,为什么选在今天向我表白呢?”
加贺背对着她答道:“因为今天忽然想这么做了。一个月之后就是全国锦标赛,我一直想在那之前说出来。”
“哦,可这让我很为难啊,以后我可得对你另眼相看了。”
“没办法啊,几年前我就已经对你另眼相看了。”
加贺再次迈开步子。他本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他那悠然的背影是那么从容而自信。沙都子心想:这个人从高中时起一点都没变。
沙都子就读的国立T大学坐落在县厅所在地T市和相邻的S市的交界处,严格来说位于S市内。离T大学最近的电车站叫“T大前”,这条私营铁路的起点在T市的中心。T大的学生多半在这个站等车,所以从车站到T大正门那段一公里左右的路又被称为“T大大道”。
T大学建在一片拓开的山上,周围没有什么值得一看的景致。但是这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如今树叶渐黄,两三周以后,整座山就会完全换一个季节。
学校周边绿树环抱,而T大大道两侧却密密地排着咖啡馆、饭店、麻将馆等各色店铺。可以断言,这些店的生计全仰仗T大学生的光顾。也正因如此,这里的生存竞争十分激烈,开业到倒闭的周期异常短促。这里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弹子房,因为当地居民和T大校友均强烈反对,即便有人想干这行也束手无策。
沙都子和她的一帮朋友聚会闲聊时常去一家名叫“摇头小丑”的咖啡馆,从T大正门走出三百米开外,在岔道上稍微向左拐进一些就是。咖啡馆的门很低,即使是小个子进门也得低着头,而除了这扇门,店内一扇窗户也没有。店面的招牌特意斜斜地挂在墙上,上面画着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小丑。
跟加贺分别后,沙都子和往常一样钻进这家咖啡馆狭小的入口。
咖啡馆里有些幽暗,进门右边是一个能坐十人的L形吧台。头发斑白的老板通常在那里擦玻璃杯。坐席和桌子在左边,一共四张圆桌,每张各围着四把椅子,靠墙处还摆着几把小椅子,以便不管来几个人都能同席而坐。
沙都子正走向吧台,最里面的桌旁有人叫她,声音沙哑低沉,像是男人发出的,却还带着几分莹润。沙都子转过头循声看去,果然不出所料,金井波香正懒懒地举着夹着烟的手。
“还是老样子啊,独行女郎一个。”
“谢谢,波香,你还不也是一样。近来好吗,藤堂?”
波香旁边坐着一个身体结实、相貌端正的男生,他轻轻笑了笑回应着沙都子。他是沙都子的密友之一,名叫藤堂正彦。沙都子在他们对面坐了下来。
“没看见祥子啊。”
沙都子提起了藤堂的女友。大家明白,开玩笑也是打招呼的方式之一。
藤堂却一本正经,用担心而又带有几分失落的口吻说:“听波香说,她上完第二节课就回家了,说是身体不舒服?”
“她脸色很不好,但是至于哪里不舒服我就没问了。不会是那个来了吧?”波香说着把乳白色的烟雾吐向天花板,脸上没有半点笑意。她是文学院英美文学系的,和藤堂的女友牧村祥子在同一个研究室。
“真希望她没事……这种时候我又不能过去看她,真伤脑筋。”藤堂皱起浓眉。
“没办法,谁让是在那栋公寓里呢。”沙都子看了看波香,笑了起来。波香和祥子同住在一栋公寓里。
波香略显厌倦地点点头。“要是藤堂去了祥子的房间,公寓管理员没准会报警呢。那管理员把公寓看得像国宝一样娇贵。”
“忍忍也不就还五个月嘛。”
“要是能把那五个月还给我们就好了。”
三人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昏暗的墙上挂着的日历。今天是十月二十二日,星期二。
“既然工作都找好了,咱们一块去喝一杯吧。”波香说着撩起了长长的黑发。
“好呀,双手赞成。定在什么时候?”
“今天吧。”
“今天?太突然了吧。”
“好事不等人哦。”
“今天太不巧了,我已经有约了。”藤堂插进了她们的对话,“而且祥子也不在这儿?唉。”
“加贺也来不成,剑道社集训好像一直到晚上。”沙都子嘴里刚蹦出加贺的名字,胸中立刻就变得火热。
“那家伙,过多少年都还是老样子。”波香发泄了一通,“这样的话,沙都子,就你跟我了,行吧?”
……
前言/序言
在线试读
《毕业》第一章
“我喜欢你。我想和你结婚。”
加贺坦陈出心中的想法,丝毫没有踌躇的样子。正如他一贯的风格,即便是在这个时候,他的目光也不会害羞地从对方眼睛上移开。
迷雾中的迷宫,真相的微光 《加贺探案集1:毕业》并非单纯的校园毕业季故事,它是一曲潜藏着暗流涌动的青春挽歌,一个关于告别、成长,以及在即将展开的人生画卷上,一抹难以磨灭的阴影如何悄然投射的叙事。本书将带你走进一个充满着复杂情感纠葛、细腻心理描摹和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的毕业季,在那里,曾经以为坚不可摧的友情、爱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都将在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中,被无情地撕裂,暴露出隐藏在光鲜外表下的真实面貌。 故事的开端,沐浴在毕业的喜悦与离愁别绪之中。这个夏天,空气中弥漫着栀子花的清香,也裹挟着即将分离的淡淡哀伤。一群即将告别青葱岁月的年轻人,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憧憬着各自的未来,也回望着曾经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他们是多年的挚友,是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分享着年少时的秘密,也承载着彼此的梦想。然而,在毕业典礼前夕,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件,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打破了校园宁静的表象。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并非轰轰烈烈的血案,也不是惊天动地的阴谋。它可能只是一个失踪,一次被误解的口角,一封无端出现的匿名信,抑或是一段被掩埋的旧事重提。然而,正是这种看似微不足道,却又充满了暗示性和未知性的开端,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野兽,悄然扼住了毕业季的咽喉。随着事件的深入,曾经亲密无间的同学之间,开始弥漫着猜疑与隔阂。曾经的信任,在蛛丝马迹的线索面前,变得摇摇欲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嫌疑人,也可能成为受害者,而真正的真相,则被层层迷雾所笼罩,难以窥探。 本书的叙事结构精巧,不落俗套。它并非以单一的视角推进,而是通过多个人物的视角,交织出了一幅更为立体和真实的人物群像。读者将有机会深入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动机与挣扎。你会看到那些在人前风光无限的学生会会长,如何在压力下步步为营;你会看到那个看似沉默寡言的书呆子,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你也会看到那个活泼开朗的校花,其光鲜外表下是否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每一次的视角转换,都像是拨开了一层迷雾,但同时也可能指向了另一条更深的岔路。 情感的刻画是本书的另一大亮点。作者并没有回避毕业季中,年轻人所面临的复杂情感。有青涩懵懂的初恋,在分离的阴影下,是走向永恒还是黯然收场?有深厚牢固的友情,在利益与猜疑的侵蚀下,是否还能保持最初的纯粹?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现实的残酷面前,又将如何面对幻灭?这些情感的交织与碰撞,构成了故事中最动人的篇章,也让读者在跟随情节发展的同时,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那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往往承载着巨大的情感张力,比如一次欲言又止的眼神,一次突如其来的拥抱,一次绝望的泪水,都可能成为解开谜团的关键,或是触动心底最柔软部分的瞬间。 与许多传统推理小说不同,《加贺探案集1:毕业》并非将重点完全放在“谁是凶手”的逻辑推演上。它更侧重于对人性的探索,对成长阵痛的描摹。事件的发生,成为了照妖镜,映照出每个人内心的善与恶,勇敢与怯懦,纯真与世故。毕业,不仅仅是学业的结束,更是人生的一场洗礼,一场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这个并非全然美好的世界。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些人物的心理变化,矛盾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解谜的同时,也能深刻地体会到成长的艰辛与不易。 本书在营造悬疑氛围方面也下足了功夫。作者善于运用留白和暗示,将关键信息巧妙地隐藏在日常的对话和场景之中。每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都可能成为解开谜题的线索,而每一次的看似接近真相,又可能陷入更深的迷局。文字的节奏张弛有度,时而细腻婉转,勾勒人物内心波澜;时而紧凑有力,推动情节向前发展,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紧张感和好奇心。窗外的雨声,寂静的图书馆,空荡荡的教室,都仿佛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意义,成为了故事背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烘托出一种令人不安的氛围。 《加贺探案集1:毕业》也试图探讨“告别”这个主题。毕业,意味着告别熟悉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告别一段纯粹的时光,告别过去的自己。然而,并非所有的告别都能平和与顺利,有些告别,是被迫的,是被真相所驱赶的,是被伤害所迫使的。本书中的人物,在经历这场风波后,不得不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告别,去成长。他们学会了如何去面对失去,如何去原谅,如何去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种告别,是痛苦的,但也是必要的,是他们走向更广阔世界前,必将经历的蜕变。 本书的语言风格清新而不失力量,细节描摹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作者对于校园生活的还原,对于年轻人之间微妙情感的捕捉,都显得格外真实可信。即使是在最扣人心弦的推理过程中,也始终贯穿着对青春期特有烦恼和迷茫的深刻理解。它让你仿佛置身于那个夏天的校园,亲身经历着每一个角色的心路历程,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离别气息,以及隐藏在笑容背后,那份挥之不去的忧伤。 总而言之,《加贺探案集1:毕业》是一部融合了校园青春、细腻情感与精巧悬疑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破解谜案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告别、关于人性探索的深刻叙事。它让你在掩卷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在为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对青春这个既美好又残酷的阶段,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是一次对青春的致敬,也是一次对成长的深刻反思,一次在毕业季迷雾中,对真相微光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