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值得拥有,但需要慢慢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评分一日征存不解。查已征钱粮,例限三日批解。及查各省报部考成奏销交代各册,显列征存未解字样,上司并不登时督提,历年既多,积至数万数十万、数百万不等。此等名目,显系挪移侵蚀。该州县恃上司不行催提揭参,将征存银两,或任意挥霍,或厚自封殖,迨至离任败露,上司复代为弥缝,后任被其抑勒,私议通融弥补,将无作有,捏作征存,此缺挪于彼缺,后任加于前任,愈积愈深,亏空愈大。此征存不解之弊也。
评分翁同龢之崛起, 自然得益于其父翁心存。心存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后为同治帝师。自此,翁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称“一门四进士、一门三巡抚; 父子大学士、父子尚书、父子帝师” 。既然4 1 % 的清朝状元都来自江苏等吴地,翁家的兴盛,自是情理之中。在道、咸、同、光四朝, 翁氏两代累任高官。当咸丰六年( 1 85 6 年) 翁同龢以27 岁中一甲一名进士后,便擢任翰林院修撰。同治四年,又接替父业,入值弘德殿,为同治师傅,前后教读九年。同治病逝后,光绪继位,慈禧又命翁同龢入值毓庆宫,为光绪师傅。
评分翁同龢之崛起, 自然得益于其父翁心存。心存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后为同治帝师。自此,翁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称“一门四进士、一门三巡抚; 父子大学士、父子尚书、父子帝师” 。既然4 1 % 的清朝状元都来自江苏等吴地,翁家的兴盛,自是情理之中。在道、咸、同、光四朝, 翁氏两代累任高官。当咸丰六年( 1 85 6 年) 翁同龢以27 岁中一甲一名进士后,便擢任翰林院修撰。同治四年,又接替父业,入值弘德殿,为同治师傅,前后教读九年。同治病逝后,光绪继位,慈禧又命翁同龢入值毓庆宫,为光绪师傅。
评分好书,值得拥有,但需要慢慢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评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翁同和集(套装全2册)
评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翁同和集(套装全2册)
评分书不错,包装也好,内容上乘。
评分自隋朝开科考试至晚清的1200 年间,状元难计其数。然而, 中国的历史却不是在学术考试中获取高功名的状元们书写的。在状元们纷纷被历史的烟尘掩埋的时候,有限的几位状元,却为后代留下了显赫的历史功绩。作出千古传颂“正气歌” 的文天祥,在宋理宗宝四年(公元1256年)考中状元时年仅21岁。其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而另一个彪炳史册的状元则要数翁同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