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 | 作者 | 赵柏田 |
| 定价 | 128.00元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1252383 | 出版日期 | 2015-06-01 |
| 字数 | 页码 | 428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花是精华,人亦是精华 精华的还是那个时代 风华而又奢靡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种种” 《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标题中的“南华”在这里不是地名(南华县、南华寺),不是人名(南华真人),不是书名(南华经),而是取字面上的意思:“南方的精华”。作品描绘的是已经消逝了的南方的故事:梦境,戏剧,园林;文士,才女,奇人……这是明万历后南方中国士人的生活史。出没其间的有文徽明、董其昌、吴其贞、项元汴、李日华、屠隆、汤显祖、董若雨、祁彪佳、吴梅村、陈洪绶、周亮工、张瑶星、龚贤等致力于私人空间营建的画家、曲家、鉴赏家,有计成、张南垣、柳敬亭、苏昆生、罗龙文、汪然明等来自民间草根的艺人和匠人,也有商景兰、薛素素、钱宜、王荪、王微、杨云友、林天素、柳如是等命运各异的传奇女子。这些玩赏家与隐士,与同时代抱有家国情怀的政治家、行政官僚一起,构成了儒家中国传统的两翼。 《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以时间为经,人物为纬,出入园林、戏剧、书画、茶、酒、香料……通过一个个人物、器物和词条,在散点式的勾勒和铺陈中呈现一部明代南方士人的生活史和艺术史;节奏舒缓、潮湿氤氲的叙事中,呈现出一种独有的南方气韵,堪称作家写史的典范之作 |
| 作者简介 | |
| 赵柏田,当代作家,学者。1969年8月生于浙江余姚。著有长篇小说 《赫德的情人》 《买办的女儿》,短篇小说集《万镜楼》 《站在屋顶上吹风》,文集《历史碎影:日常视野中的现代知识分子》 《岩中花树:16至18世纪的江南文人》 《帝国的迷津:大变局中的知识、人性与爱欲》 《双重火焰》 《时光无涯》 《远游书》等十余部。 |
| 目录 | |
| 古物的精灵:时光收藏者项元汴和他的时代 沉香街 天籁阁 兄弟 时光收藏者 江南鉴藏小史 “耳食人” 文先生 味水轩主人 万历四十四年的大火 烬余录 素心难问 昙花一梦,遍地虚空: “爱河”难回头的屠长卿 万历年间的风化案 《昙花记》 成仇 一场莫须有的旅行 “从爱河急猛回头” 我是谁 终为水云心:汤显祖的情幻世界 乐生 狂喜 在元老派的阴影下 “汤遂昌” 情感与梦幻 大觉 蝼蚁之爱 追踪灵境 燃梦成烬 小青 一缕香魂 同梦记 墨·侠·寇:墨工罗龙文的海上传奇 墨妖 海盗 和尚 诱杀 海贼王 横死 绝响 英雄无奈是多情 与古为徒:魔鬼附体的画商吴其贞 骨董世家 《富春山居图》 掮客 与古为徒 感官世界:芳香年代的伪风雅史 芳香的年代 舌头传奇 “小世界” 感官旗手 万历三十七年的一条船 崇祯二年中秋夜的那出戏 一个享乐主义者的早年生活 南方庭院:祁彪佳和他的“寓”园 四百步 名园 “烟霞格” 张南垣 梅村别墅 金童玉女 寓园 急景流年 当时同调人何处 梦醒犹在一瞬间:万镜楼中的董若雨 梦 香 雨 书 镜子 雨打风吹絮满头:“制造”柳敬亭 渡江 长把山河当滑稽 柳麻子 桃花扇底 起承转合 “檀板之声无色” 哀江南 寿则多辱 “制造”柳敬亭 九烟:黄周星的幻想花园 被偷走的男孩 酒人 枯枝败叶 走向虚构 正德年间的爱情故事 幻想花园 预谋死亡 醉眼青山:古心如铁陈洪绶 地理 梦忆 墨蝶 精华 酒徒 北京 青蚓 南归 狂士 野和尚 职业画家 小说认领 燃烧 疑案 不系之舟:巨商汪然明的西湖梦寻 黄衫客 云龛 陶楚生 “女兄弟” 苦恋 流动的盛宴 葳蕤的南方爱情 湖上寒柳 没有忧伤的远行 一个时代的艺文志:周亮工的记事珠 诗人与少女 官员与隐士 画家与印人 记忆与眷恋 记事珠 |
| 编辑推荐 | |
|
★园林、戏剧、书画、茶、酒、香料、古董、家具、雅集、爱情…… ★董其昌、文徽明、汤显祖、唐寅、陈洪绶、项元汴、李日华、柳敬亭、张南垣、罗龙文、薛素素、王微、杨云友、林天素、柳如是…… 《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讲述的是一个动荡、混乱的大历史背景下,一群被时代的激流推到了一边的人的一些闲闲散散的生活故事。文徵明、董其昌、吴其贞、项元汴、李日华、屠隆、汤显祖、董若雨、祁彪佳、吴梅村、陈洪绶、髡残、周亮工、计成、张南垣、柳敬亭、苏昆生、罗龙文、汪然明、商景兰、薛素素、钱宜、王荪、王微、杨云友、林天素、柳如是……园林、戏剧、家具、雅集、茶、酒、香料……与正史的书写不同,本书作者还原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存在,这种存在无关乎柴米油盐、婚丧嫁娶,而是与艺术、与美学、与艺文息息相关,生活的艺术化或者说艺术的生活化。 于是,在书中,我们看到了时光收藏者们如项元汴,在古物的肌理中书写他们自己的艺术史;“为爱痴狂”的汤显祖,在自己营造的情幻世界中体验人生的多重况味;嗜酒成“狂”的黄周星,在醉意醺醺中寻找到自由的真谛;近似颓废的董若雨,在重重的梦境中编织属于他自己的真实;古心如铁的陈洪綬,在高古、幽旷的丹青笔画中寄寓生命的向往:以爱为生的柳如是,在情爱的探险中寻找生命的根基,还有深具君子之风的“文先生”(文徵明),慷慨豪爽的“护花使者”(汪然明),温厚如玉的“沙龙男主人”(周亮工),琴瑟和鸣的诗人夫妇(祁彪佳、商景兰)……他们,是一个文化盛放到了时代的精神贵族,也是捍卫那一点烛照历史幽暗夜空的艺文之光的文化英雄。然而,风流蕴藉终为时代的罡风吹散,当时间一点点地迫近1644年,他们的寄寓更加深沉,选择更加艰难,而结局,读来也更加令人震撼。
|
| 文摘 | |
| 在项元汴生命的晚年,曾让他顾盼自喜的的风流大雅已日渐沦落,现出凋敝之相。六十岁后,项家已很少再有豪侈宴客、夜夜笙歌的场面,不知是项元汴精力不济还是他的经济已不似先前阔绰。在一幅旧画的跋语中,寥寥数字“受制暴党”“杜门避难”,隐隐透露出他好像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遭遇了什么外来的变故。项元汴不像冯梦桢、李日华有写日记的癖好,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甚至随季候变化的心情,后人看去都一览无余,从他写下的“汴以不才,困处丘隅,踌躇世故,凄恻家艰”等零星数语去猜测,事情的起因似乎是家变,很大可能是给六个儿子析产发生争执,再有豪强大户插手,以致项元汴焦头烂额,无以应对。 1589年秋天的一个晚上,项元汴宴请了由冯梦桢陪同前来嘉兴的著名戏曲家屠隆(冯和屠是万历五年的同年),陪同的还有当年因抗疏张居正夺情遭受过廷杖的沈思孝等人。这是见诸记录的项元汴主持的后一次夜宴。因来客在江南文艺圈里的声望,这夜的筵席或许还称得上豪华,宴毕,项元汴还出示了自己的得意收藏、褚遂良手摹的《兰亭序》和米芾的真迹。作为答谢,首次造访项家的屠隆也留下了一首小诗,但从“器多三代司空赏,文有千秋班马存”这些应酬性的句子来看,这至多只是一次礼节性的会面。就在这次夜宴后的次年冬天,一代收藏大家项元汴在家中去世,由于记载阙如,我们只知道他是在“家衅陡作”的困顿和失意中去世的,至于这位大收藏家生命的后岁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或许永远不为人所知。 项元汴一手打造的艺术王国在他去世半个世纪后土崩瓦解。1645年8月6日(闰六月二十六日)清晨,清豫亲王多铎派遣贝勒博洛的一支军队爬上了嘉兴城墙,短暂抵抗后,知府钟鼎臣、协助守城的南明吏部尚书徐石麒等人自杀,大批军民出东门逃往平湖方向。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南华录”,让我联想到了古代那些记录文人轶事、风土人情的笔记体著作,比如《世说新语》之类的。而“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则明确了其研究的时代和群体。我一直觉得,研究历史,尤其是社会史,如果能从具体的生活细节入手,往往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晚明时期,江南地区文人荟萃,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同时也是社会矛盾日益显现的时期。士人作为那个时代的精英阶层,他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文化活动,无疑是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切入点。这本书的书号,9787301252383,说明这是一本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内容应该比较严谨,但也希望它不要过于枯燥。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扎实的史料考证,展现出晚明南方士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不仅仅是他们的仕途沉浮,更包括他们的日常生活、精神追求、人际交往,甚至是一些生活中的小情趣。例如,他们是如何饮酒作乐的?他们的书房是怎样的布置?他们对女性的态度如何?这些细节都可能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文化观念。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年代感,淡雅的米色为主调,搭配一幅略显模糊的江南水墨画,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晚明。书名“南华录”本身就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味,而副标题“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则清晰地勾勒出了这本书的研究对象和时代背景。从书名来看,我预感这不会是一本枯燥的历史研究报告,而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时代画卷,试图通过士人的生活细节,去触碰那个时代的脉搏。我对于晚明那个时期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士大夫阶层,他们承载着文人的风骨,又身处复杂的政治漩涡之中,他们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社交圈层,都充满了值得挖掘的细节。这本书的书号也让我觉得它应该是经过了严谨的学术审校,内容应该是有深度和价值的。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描绘出那些文人雅士如何在仕途的起伏、商海的沉浮、家国的大义以及个人的情怀之间寻找平衡,他们的读书生活、饮宴酬唱、游历山水,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私密情感,都可能在这本书中有所展现。我希望它能带我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上。
评分当我看到“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勾勒出一幅晚明江南士人的画面:才情纵横,游走于仕途与江湖之间,生活雅致,又不乏现实的考量。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尤其是“生活史”三个字,让我预感到这不仅仅是一本人物传记,更是一次对特定群体生活方式的深入考察。晚明时期,南方士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深刻地影响着那个时代的文化走向。这本书的书号,9787301252383,让我知道这是一本正规出版的学术著作,内容应该比较严谨,但我也希望它能够写得生动引人。我期待作者能深入挖掘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的细节,展现士人在读书、交游、家庭、甚至日常琐事中的真实状态,例如他们的饮食习惯、服饰偏好、居住环境,以及他们在面对社会变迁时的种种反应。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那个时代的“生活现场”,去感受晚明南方士人的独特魅力。
评分封面上那略显斑驳的古籍风格,以及“南华录”这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历史研究如果能够从“人”的角度切入,尤其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群体的生活,会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触及时代的本质。“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这个副标题,则非常清晰地表明了这本书的焦点——不是泛泛而谈的历史事件,而是晚明时期南方士人群体的具体生活状态。我非常好奇,在那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这些文人雅士们是如何处理他们的家庭、事业、社交以及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的。这本书的书号,9787301252383,让我确信它是一本经过正规出版的学术著作,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严谨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描绘出那些士人在文山会海之外的真实生活,他们是如何读书治学,是如何与家人相处,是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游刃有余,甚至是他们的闲暇时光是如何度过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一次沉浸式的历史体验,仿佛亲身走进他们的生活空间,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
评分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好奇。晚明南方士人,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立刻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画面。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那些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书生,他们可能在江南的烟雨楼台里挥毫泼墨,也可能在京城的官场中运筹帷幄。书名中的“南华录”,听起来就像是一本汇集了南方文人逸事的笔记,或是他们生平的某种记录。这种感觉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那种板着脸讲历史的学术著作,而更像是一次深入到那个时代的“生活体验”。我一直对历史人物的日常生活非常感兴趣,因为我觉得那才是最真实、最能反映时代风貌的部分。比如,他们平时都读些什么书?他们的朋友圈子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看待当时的社会问题的?他们的家庭生活又是怎样的?这些细节往往比大事件更能打动人。9787301252383 这个书号,让我觉得它是一本正规出版的图书,质量上应该是有保证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生动的人物形象,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晚明时期的江南,与那些士人一同呼吸、一同感受。
评分“南华录”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吸引力,仿佛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南方文人故事。而“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则精准地定位了这本书的研究对象和时代背景。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历史时期,必须深入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晚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矛盾与变革的时期,而南方士人,作为当时的社会精英,他们的生活状态,无疑是观察那个时代的一扇绝佳窗口。这本书的书号,9787301252383,让我对其学术性和可靠性有了初步的信心。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呈现一个生动、立体的晚明南方士人世界,不仅仅是他们宏大的抱负和仕途的起落,更包括他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他们的精神追求,他们的朋友圈,甚至是一些生活中的趣事和烦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去亲身感受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气息,去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去理解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评分“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这个书名,读起来有一种古朴而又雅致的感觉,很容易吸引对明代历史,尤其是文人群体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觉得,要了解一个时代,除了宏大的政治经济叙事,更重要的是去看看那个时代“人”是如何生活的。晚明时期,南方尤其江南,是文人士大夫的聚集地,他们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参与者和观察者。这本书的副标题“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从中看到,在那个风云激变的时代,这些士人们是如何在家国大义、个人情怀、仕途追求之间斡旋的。他们平常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他们的精神世界有多么丰富?他们的社交活动又是怎样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一些具体的场景,比如一次文人雅集的盛况,一次书画创作的灵感迸发,或者是一次关于时局的激烈辩论。9787301252383 这个国际标准书号,也让我相信这是一本经过正规出版流程、内容有一定质量保证的图书。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次沉浸式的晚明南方士人生活体验。
评分当我看到“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这个书名的时候,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晚明时期江南文人的形象:才情横溢,风流倜傥,同时又可能在政治风暴中飘摇不定。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复古的韵味,而“生活史”三个字,则表明它并非简单梳理人物生平,而是着重于展现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个人一直对明清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非常着迷,尤其是那些身处江南富庶之地、又兼具才华与抱负的士大夫们。他们的社交圈子是怎样的?他们如何消遣时光?他们的家庭关系又是怎样的?这本书的书号,9787301252383,是一个明确的标识,让我知道这是一本正式出版的、有据可查的学术性读物。我期望作者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史料挖掘,呈现出晚明南方士人真实而鲜活的生活图景,不仅仅是他们的书斋清谈,更包括他们在权力场上的博弈,在商业经济中的身影,以及在个人情感世界中的挣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对那个时期士人生活细节了解的空白,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人性化的晚明文人形象。
评分“南华录”这个名字,读起来就有一种淡淡的古风,仿佛是某个明代文人笔下记录的点点滴滴。“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则为这份古风增添了具体的时代和人群指向。我一直觉得,历史的魅力不仅在于波澜壮阔的大事件,更在于那些支撑起时代轮廓的个体生命。晚明时期,南方士人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精英,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是理解那个时代的风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的书号,9787301252383,让我对其学术性和内容的可靠性有了初步的判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细致地描绘出晚明南方士人的日常生活,包括他们的学问追求、社交活动、家庭生活、乃至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我期待看到那些文人雅士们是如何在繁华的江南,在动荡的时局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又是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气息和生活质感。
评分“南华录”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味,让我想象到许多与文人墨客相关的场景。而“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则更加明确了本书的研究内容,吸引着我这样对明代社会史和文人群体抱有极大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觉得,历史的厚重感往往体现在个体生命的细节之中。晚明时期,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也是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时期,士人阶层的生活状态,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这本书的书号,9787301252383,预示着这是一本有学术价值的著作,而非轻松的读物。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通过翔实的史料,为我展现晚明南方士人的真实生活图景,不仅仅是他们的文学艺术成就,更包括他们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思想观念,甚至是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寻求生存与发展。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一个更加鲜活、更加多维度的晚明士人形象,而不是刻板的符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