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胡光锐、徐昌庆编著的《信号与系统》主要参照了1995年出版的《信号与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教材,吸收了众多靠前外同类教材的精华,除了保留传统的内容,即确定性信号经线性非时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分析方法以外,增加了小波与小波分析方面的很基本内容。这是对信号与系统教材编写的改革初探,旨在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科学与技术需要。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本“速成指南”,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一些核心概念,但可能在理论深度和严谨性上有所欠缺。它的优点在于,信息量大,而且紧跟当前的工业应用需求,很多例子都直接取材于实际的通信、控制等领域。我比较欣赏它在介绍某些概念时,会直接给出代码实现或者仿真结果,这对于那些希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读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比如,在讲解数字信号处理时,书中会直接给出一些MATLAB或者Python的代码片段,演示如何实现傅里叶变换、滤波器设计等操作。这一点我非常喜欢,因为它让我觉得这些理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可以切实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然而,这种“速成”的特点也意味着,它可能不会花太多时间去深入探讨某个概念的数学推导过程,或者其理论的哲学根源。比如,它会告诉你怎么用拉普拉斯变换来求解微分方程,但可能不会详细解释为什么拉普拉斯变换具有这样的能力。对于我这种好奇心比较重,希望刨根问底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意犹未尽。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工具书”,能让你快速上手,但如果你想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评分这本书我只能说,它是一本非常“硬核”的书籍,内容严谨,逻辑性极强,但同时也非常不适合那些想要轻松入门的读者。如果你是那种希望通过几页的介绍就能领略到信号与系统奥秘的读者,那这本书可能会让你大失所望。它上来就直接抛出了大量的数学工具和理论框架,比如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这些概念的引入显得相当突然,没有太多铺垫。我记得在学习拉普拉斯变换的部分,书中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推导积分和微分的性质,然后才能勉强理解它在求解微分方程方面的应用。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这就像是直接被扔进了深海,需要自己去摸索如何换气,如何游泳。书中的例题虽然给出了详细的解题步骤,但这些步骤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数学技巧,需要读者本身已经具备了扎实的数学基础才能理解。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也比较学术化,很多地方的表述都非常简洁,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惜字如金”,这使得理解起来更加困难。我经常需要反复阅读一句话,才能勉强抓住其中的意思。总的来说,这本书更适合那些已经具备一定数学功底,并且对信号与系统有强烈学习意愿的读者,它能提供一个非常系统和深入的知识体系,但对于零基础的读者来说,门槛确实太高了。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确实在某些方面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启发,尤其是在理解系统响应这一块。书里对于线性时不变(LTI)系统的描述,让我对“系统”这个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详细阐述了系统的输入、输出以及系统本身的特性,并通过各种数学模型来刻画这些关系。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冲击响应”和“阶跃响应”的讲解,这两个概念确实是理解LTI系统的关键。通过冲击响应,我们可以完全了解一个LTI系统在输入为单位冲激信号时的输出,而这个输出又携带着系统本身的全部信息。书里通过大量的图形和表格来展示不同LTI系统在不同输入信号下的响应,这对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帮助非常大。看到系统如何过滤、延迟、或者放大信号,真是很有趣。而且,书中对“因果性”和“稳定性”的讨论,也让我对系统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一个系统是否稳定,是否能够正确地反映输入信号的性质,这些都是在实际工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虽然有些章节的数学推导仍然让我感到吃力,但我能感觉到,作者是希望读者能够真正理解这些概念,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公式。它试图建立起输入、系统、输出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点做得相当不错。
评分这本书我算是彻底拜读过了,但不得不说,看完之后我脑子里留下的,与其说是扎实的知识体系,不如说是一团挥之不去的迷雾。当然,这不能完全怪书本身,也可能是我学习能力实在有限。书中关于傅里叶变换的部分,概念的引入显得有些突兀,虽然反复阅读,但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为什么”的递进感。它直接抛出了各种公式和性质,然后就是一大堆的例题,要求我们去套用。我理解在工程领域,熟练掌握工具很重要,但如果能有更直观的比喻,或者更生动地解释背后的物理意义,会不会更好?比如,它提到傅里叶变换可以将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的叠加,这个概念本身很有意思,但书里对这个“分解”过程的阐述,更多的是数学上的推导,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抽象的数学语言确实是一道不小的门槛。还有那些关于卷积的讨论,虽然我努力去理解它在时域和频域的联系,但总觉得隔靴搔痒,无法真正感受到它的精髓所在。书中的例子大多是针对一些典型的信号,比如矩形脉冲、指数衰减信号等等,这些都很基础,也很有代表性,但当遇到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信号时,我就开始感到力不从心了。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把招式都列出来了,但却没有详细讲解如何去“练功”,也没有提供一些“内功心法”的指引,让我这个初学者只能对着秘籍干瞪眼。
评分坦白说,我在这本书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收获似乎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大。书中的内容确实非常全面,几乎涵盖了信号与系统领域的所有重要概念,从基本的信号分类到复杂的系统分析,应有尽有。然而,这种全面性也导致了内容的密度非常大,每个概念的讲解都非常简略,需要读者自己去补充大量的背景知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采样定理”的论述感到困惑。虽然书中给出了定理的公式和结论,但对于“为什么”采样定理成立,以及它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场景,介绍得并不深入。我感觉它更多的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解释其背后的原理和意义。再者,书中的图示虽然不少,但很多图示只是作为公式的补充,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可视化作用。比如,在介绍滤波器的时候,书里会给出频率响应的曲线,但这些曲线并没有配以生动的解释,让我无法直观地理解不同滤波器对信号的影响。我总觉得,一本好的教材,应该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读者能够理解的物理模型或直观的图像,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其他的参考资料,才能勉强理解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