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投簡史+私募股權聖經(原書第2版)+風投的選擇:誰是下一個十億美元級公司
YL0406 9787115440822 9787111510246 9787115326058
| 書 名 | 中國創投簡史 | |||
| 叢書名稱 | ||||
| ISBN書號 | 978-7-115-44082-2 | 價 格 | 55.00 | |
| 庫 存 | 齣版日期 | 201701 | ||
| 裝 幀 | 平裝 | 頁 數 | 250 | |
| 作 者 | 投資界網站 | |||
| 上架建議 | 管理/投資/創新與創業 | |||
| 特色介紹 | 國內創投谘詢界排名前列的清科集團官方作品,有大量的數據和資本故事是公開披露。 倪正東、熊曉鴿、閻焱作序解讀,徐新、徐小平誠摯推薦。 首次從微觀曆史層麵,梳理國內創投行業的發展,呈現百度、騰訊、… | |||
| 內容介紹 | ||||
| 目標讀者 | -- | |||
1.國內創投智庫清科集團完整梳理15年來的國內創投案例和人物。
2.IDG資本熊曉鴿、前海基金閻焱、清科倪正東作序,徐新、徐小平等推薦。
3.係數京東、騰訊、百度、360、58同城、攜程等互聯網巨頭背後的資本博弈曆程。
《中國創投簡史》係統梳理瞭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中國創投産業發展曆程,迴顧瞭各個時代中的代錶人物、著名投資機構以及他們所創下的一個個投資奇跡。從熊曉鴿、徐新、瀋南鵬等風險投資人的成長經曆中,從搜狐、騰訊、百度、小米等一代代科技企業巨頭的誕生與演變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風險投資的力量、創業者的企業傢精神以及科技創造偉大財富的神奇過程。此外,本書還附有清科集團近15年來的中國創投産業數據報告。
對於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行業的從業者以及有融資需求的創業者來說,本書都是一本有價值的行業指南。
正在加載
目錄
第1章 VC拓荒(1983年—1999年) / 1
第1節政府主導的嘗試 / 3
第2節熊曉鴿與IDGVC的誕生 / 4
第3節外資機構長驅直入 / 9
第4節創業闆要來瞭!本土投資機構蜂擁而起 / 18
第2章開創者們的遠見(1999年—2003年) / 21
第1節第1次中國互聯網創業泡沫 / 23
第2節互聯網1.0時代的收獲者 / 30
第3節上市“窗口期”,外資VC的“黃金時代” / 36
第4節本土拓荒者們的堅持 / 41
第3章神奇的“2005年”(2004年—2007年) / 51
第1節股改全流通,本土創投的曙光 / 53
第2節美國VC組團入華 / 58
第3節瀋南鵬與紅杉中國的崛起 / 64
第四章全民PE(2008年—2009年) / 71
第1節金融危機與奧運會,創投洗牌季 / 73
第2節創業闆開瞭——本土創投的崛起 / 80
第3節全民PE,一場不期而遇的泡沫 / 88
第5章電商時代(2010年—2014年) / 97
第1節決勝電商 / 100
第2節 58同城的勝利!閻焱與林欣禾的投資哲學 / 106
第3節徐小平,聚美優品背後的獲利者 / 112
第4節京東一役奠定今日資本徐新的“投資女王”地位 / 121
第5節京東、騰訊背後的金主——高瓴資本張磊 / 128
第6章移動互聯網大潮開啓(2010年—2016年) / 135
第1節緻敬這個時代,移動互聯網大潮開啓 / 137
第2節“雷布斯”背後的男人:劉芹的陽謀 / 146
第3節紀源資本的崛起,鐵三角組閤初現 / 155
第7章 VC裂變(2013年—2016年) / 161
第1節 VC 2.0時代 / 163
第2節 VC格局將巨變 / 179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這類對中國創投界充滿好奇,又常常感到摸不著頭腦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國內的風投和私募股權市場發展迅猛,湧現齣無數令人矚目的科技公司和創業明星,但背後的邏輯、關鍵節點以及決策者的思維模式,總像是隔著一層迷霧。之前也零散地看過一些文章和報道,但總感覺不成體係,缺乏深入的洞察。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係統性的梳理和深刻的剖析。它不僅僅是羅列瞭一些公司名字和融資事件,而是試圖去挖掘更深層的東西。我尤其感興趣的是,作者是如何勾勒齣中國創投市場從早期萌芽到蓬勃發展,再到如今日趨成熟的整個演變過程的。其中,對於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主要的驅動因素,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湧現齣的典型案例,都進行瞭細緻的描繪。我期待著能從中瞭解到,中國特有的經濟環境、政策導嚮、以及社會文化,是如何塑造瞭其獨特的創投生態。同時,“原書第2版”的字樣也讓我對內容的更新和深度的提升充滿瞭期待,畢竟,創投界的風雲變幻日新月異,一本能夠與時俱進的書籍,其價值將不可估量。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那些能夠解釋“為什麼是這些公司成功,而不是那些”的深層原因,以及那些在市場搏殺中,投資人是如何權衡利弊、做齣最終決策的精彩故事。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創投領域充滿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缺乏一個係統性的、能夠讓我深入理解其發展脈絡和內在邏輯的書籍。這本書,正如其書名所示,似乎正好填補瞭這一空白。“中國創投簡史”部分,讓我期待能夠看到一個完整的梳理,瞭解中國創投業是如何從無到有,從模仿到創新,經曆瞭哪些重要的裏程碑事件,湧現瞭哪些關鍵人物,以及這些發展過程是如何受到中國經濟、政策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的。我希望能夠從中瞭解到,不同曆史時期,創投業的核心驅動力是什麼?哪些投資理念和方法論在中國得到瞭成功的實踐,又有哪些需要不斷調整和創新?同時,“私募股權”和“風投的選擇”這些內容,也讓我看到瞭深入理解資本運作和企業成長背後的關鍵要素的希望。我期待能夠從專業的角度,瞭解投資人是如何評估一個項目,如何做齣投資決策,以及他們是如何幫助企業實現價值增長的。
評分閱讀這本書,我期待能夠獲得一種“局內人”的視角,去理解中國創投市場的運作邏輯。我一直覺得,創投行業是一個充滿信息不對稱和規則的遊戲,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隻是錶麵現象,而真正的決策過程和價值創造,往往隱藏在幕後。這本書,尤其是其“簡史”部分,有望幫助我搭建起一個理解這個行業的框架。我希望能夠瞭解到,中國創投業是如何從模仿走嚮創新,如何在中國特有的土壤中生根發芽,並最終孕育齣如此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同時,我也關注書中對於不同投資階段的分析,比如,早期風險投資、成長期私募股權,以及後期並購等,它們各自的特點、風險和迴報是如何考量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種係統性的認知,讓我不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能夠主動地去分析和判斷。
評分“風投的選擇:誰是下一個十億美元級公司”這個副標題,直接戳中瞭我的痛點,也點燃瞭我內心最強烈的求知欲。我一直著迷於那些能夠發現“獨角獸”的投資人,他們似乎擁有某種超乎常人的預見力,總能在早期就識彆齣具有巨大潛力的創業公司。這本書,正是要揭示這種“選擇”背後的智慧和策略。我迫切地想知道,當麵對無數的創業項目時,頂尖的風險投資傢是如何進行篩選的?他們關注的到底是什麼?是團隊的能力?是産品的創新性?是市場的潛力?還是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投資人的決策過程,揭示他們是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如何在看似平庸的種子中發現未來的參天大樹。同時,我也對“十億美元級公司”這個目標充滿瞭好奇,是什麼樣的特質讓一傢公司能夠跨越這個門檻?是技術壁壘?是規模效應?還是顛覆性的創新?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從投資人的視角,學習如何去識彆那些具備“獨角獸”潛質的公司,理解創業公司如何纔能吸引到頂尖風投的目光,以及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哪些領域和方嚮最有可能孕育齣未來的巨頭。
評分“風投的選擇”這一部分,讓我聯想到的是那些在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中,能夠精準“押寶”的投資人。我一直對他們的決策邏輯充滿好奇。他們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辨彆齣真正有價值的創業項目?“下一個十億美元級公司”這個目標,既充滿瞭挑戰,也充滿瞭誘惑。我想知道,在投資人眼中,一傢有潛力成為“獨角獸”的公司,需要具備哪些核心競爭力?是顛覆性的技術?是巨大的市場空白?還是能夠形成強大用戶粘性的社群?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投資人的“選股”邏輯,他們是如何評估一個創業團隊的執行力、創新能力和抗壓能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他們又如何判斷一個項目的差異化優勢和長期護城河?我對投資人對於宏觀趨勢的判斷,以及他們如何將宏觀判斷與微觀項目相結閤,也充滿瞭濃厚的興趣。我相信,通過這本書,我能夠學習到更多關於如何識彆優秀創業項目、如何理解投資人視角下的商業邏輯的寶貴經驗。
評分這本書的另一部分,關於“私募股權”的深入探討,正是我一直渴望填補的知識空白。相較於風險投資的光鮮亮麗,私募股權的運作常常顯得更為隱秘和專業。我理解私募股權在企業的成長和轉型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對於其具體的投資策略、盡職調查流程、以及投後管理的方式,我一直知之甚少。這本書的書名,尤其是“原書第2版”的標注,讓我預感它將提供一個非常紮實和全麵的視角。我希望它能夠解釋清楚,私募股權基金是如何篩選目標公司的?他們的投資目標是短期的高迴報,還是更側重於企業的長期價值增長?在並購、重組、以及企業上市等復雜操作中,私募股權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通過這些案例,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私募股權投資的實際操作,以及他們如何通過專業的管理和運營,為企業創造價值。我對私募股權如何評估一個項目的潛力和風險,以及如何在復雜的交易結構中規避風險,也充滿瞭濃厚的興趣。瞭解這些,不僅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資本市場的運作,也能為我自身的職業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啓示。
評分我之所以對這本書如此期待,是因為我一直認為,理解中國經濟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理解中國科技創新的驅動力和資本市場的運作。這本書,正是連接這兩者的重要橋梁。“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企業融資、成長和重組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這些概念,並結閤中國本土的實際情況,進行詳實的案例分析。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的探討,以及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這兩種投資理念是如何演變的。我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投資人是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發現那些真正有長期價值的公司,並與這些公司共同成長。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這樣希望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商業生態、洞察未來經濟趨勢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財富。
評分我對於本書中“中國創投簡史”這一部分,抱有非常高的期待。在我看來,理解一個行業的現在,離不開對其過去曆史的梳理和洞察。中國創業投資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曆瞭一個漫長而麯摺的演變過程。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萌芽,到互聯網浪潮的興起,再到如今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興領域的蓬勃發展,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故事和變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清晰的脈絡,勾勒齣中國創投業發展的關鍵節點和重要轉摺點。例如,早期有哪些具有開創性的投資機構和投資人?他們是如何將國外的創投理念引入中國,並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閤的?在不同的政策環境下,創投業又是如何適應和發展的?我尤其關注那些在曆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經驗教訓,以及那些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投資模式和方法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創投業的獨特發展軌跡,從而更好地把握當前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評分“誰是下一個十億美元級公司”這個副標題,讓我充滿瞭對未來商業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我一直堅信,偉大的公司並非憑空齣現,而是經過一係列的戰略決策、市場洞察以及關鍵的資本注入纔得以成長。這本書,似乎正是要揭示這一過程的奧秘。我希望它能夠深入探討,那些最終成長為巨頭的公司,在早期是如何被投資人發現的?投資人是如何在眾多創業項目中,識彆齣那些具有“黑馬”潛質的?是技術突破?是商業模式創新?還是對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風險與迴報”的權衡的分析,投資人如何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找到那些能夠帶來高額迴報的投資機會。我相信,通過這本書,我能夠學習到更多關於如何識彆有潛力成為未來巨頭的公司,以及創業者如何纔能在資本的助力下,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評分“原書第2版”的字樣,讓我對這本書的價值有瞭更進一步的信心。這意味著作者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瞭更新和修訂,很可能融入瞭最新的市場動態、最新的案例研究,以及對過去幾年發展變化的最新的思考。在我看來,創投行業的變化速度極快,幾年前的成功經驗,可能在今天就不再適用。一本能夠及時更新內容的書籍,其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將大大提升。我非常期待,在第二版中,能夠看到作者對近幾年中國創投市場的最新觀察和分析。比如,在過去幾年裏,哪些新的投資領域崛起?哪些曾經的“風口”逐漸冷卻?投資人的策略又發生瞭怎樣的變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穿越周期”的智慧,幫助讀者理解在經濟波動和市場變化中,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做齣明智的投資決策。同時,我也關注書中是否會增加新的案例,這些新的案例能否代錶當前最前沿的創投趨勢,並為我提供新的思考方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