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名曲50首

长笛名曲50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声奇 编
图书标签:
  • 长笛
  • 古典音乐
  • 乐谱
  • 器乐
  • 音乐
  • 艺术
  • 文化
  • 演奏
  • 练习
  • 名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26328
版次:1
商品编码:11084559
品牌:人民音乐出版社(PEOPLE’S MUSIC PIBLISHING HOUSE)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3-01-01
页数:10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长笛名曲50首》作为《长笛练习100课》的同步教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以弥补我国长笛教材方面的一个空白。此集中既有世界经典长笛曲,也有根据经典音乐改编而成的长笛曲,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学习这本曲集,不仅能进一步完善演奏技巧,增强音乐素养和表现力,还能陶冶情操和气质使学习者最终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作者简介

何声奇,上海音乐学院长笛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笛演奏家、教育家。1958年11月出生于上海,从小喜爱音乐。1973年2月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开始学习长笛,因专业优秀于1978年9月保送至大学本科。1982年8月以优异的成绩结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后任教于西安音乐学院。1987年受聘担任中国广播交响乐团首席长笛,1991年6月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在此期间,还曾客席担任上海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乐团的首席长笛,并应激出访意大利、奥地利、法国、西班牙、瑞士、南斯拉夫等国家以及港台地区。他在学生时代师从方定昊先生,尹正修先生和李学全先生,后来又亲受国际长笛大师朗帕尔、尼尔柯莱、马里奥等的指导,并两次获得全国长笛比赛的第二名。他的演奏专辑也被多家电台长期播放。自从1991年调入上海音乐学字后,他以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专心致力于教学的研究,并摸索出一条独特有效的教学思路。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成绩显著,曾有一位附小学生成功地在校内举办了第一个长笛独奏音乐会,而后又一位年仅12岁小学生再次成功地体举办了一场公开的具有很高专业水平的独奏音乐会,并获得了一致的好评。1997年他的一位附中学生取得了波兰国际长笛比赛的第一名,这是我国四十多年来长笛专业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

目录

1.加沃特舞曲
2.幽默曲
3.小夜曲
4.饮酒歌
5.登山歌
6.西班牙女郎
7.印度之歌
8.阿莱城姑娘
9.《卡门》间奏曲
10.哈巴涅拉舞曲
11.《卡门》间奏曲
12.小夜曲
13.圣母颂
14.圣母颂
15.梦幻曲
16.土耳其进行曲
17.土耳其进行曲
18.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19.春之歌
20.乘着歌声的翅膀
21.小夜曲
22.西西里舞曲
23.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24.春之声圆舞曲
25.溜冰者圆舞曲
26.葛蓓莉娅圆舞曲
27.牧童短歌
28.幽思
29.在内蒙古的草原上
30.G大调行板
31.C大调行板
32.波罗乃兹舞曲
33.嬉戏曲
34.西西里舞曲
35.精灵之舞
36.如歌的行板
37.船歌
38.少女的祈祷
39.亚麻色发的少女
40.致爱丽丝
41.F大调浪漫曲
42.夜曲
43.冥想曲
44.行板
45.潘牧神与小鸟
46.野蜂飞舞
47.奏鸣曲
48.G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
49.G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
50.匈牙利田园幻想曲
附录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介绍,内容不涉及《长笛名曲50首》。 --- 室内乐的黄金时代:《维也纳室内乐团文献选粹(1750-1820)》 导言:德奥古典主义时期室内乐的辉煌图景 本书深入剖析了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即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活跃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核心时期,维也纳及周边地区室内乐的创作、演出实践与文献发展。这不是一本单纯的曲目汇编,而是一部基于历史文献、乐谱手稿和时代评论的深度研究,旨在还原一个充满活力、技艺精湛的室内乐生态系统。我们聚焦于该时期小型合奏形式(如奏鸣曲、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等)在音乐语言、结构设计以及演奏文化中所经历的深刻变革。 第一部分:沙龙的艺术与市民阶层的崛起 第一章:从巴洛克到古典主义的过渡 本章考察了中提琴、低音提琴等乐器在室内乐中的地位变化。详细分析了“彼得堡学派”与“曼海姆乐派”对早期古典主义室内乐织体的影响,特别是对对位法向主调音乐过渡的描述。着重探讨了羽管键琴退出室内乐核心地位,钢琴(特别是蒲尔斯特钢琴)如何逐渐成为奏鸣曲和三重奏的驱动力,及其对音色和动态(piano 与 forte)的全新要求。 第二章:三重奏的演变:从奏鸣曲到抒情表达 重点研究了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构成的弦乐三重奏,以及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钢琴三重奏)的早期形态。 弦乐三重奏的“去对位化”:分析了海顿晚期作品如何清晰划分主旋律与伴奏声部,以及莫扎特如何通过细腻的对话技巧,赋予各个声部平等的歌唱性。我们细致对比了多位作曲家对“固定低音”的解构过程。 钢琴三重奏的早期挑战:探讨了钢琴声部如何从简单的“伴奏数字低音”转变为与弦乐器并驾齐驱的“对话者”。研究了早期钢琴三重奏中,如何平衡钢琴的音量与弦乐器的穿透力,这一技术难题如何塑造了作品的结构。 第二部分:四重奏的“语汇革命” 第三章:弦乐四重奏的“海顿式对话” 本部分的核心是弦乐四重奏,它被视为古典主义室内乐的最高成就。我们不仅分析了海顿的“娘家四重奏”和“俄罗斯四重奏”中的幽默与结构创新,更深入探究了其对位技巧的“游戏性”——如何用对位手法来发展动机,而非仅仅为了声音的丰满。 织体研究:详细解构了海顿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呈示、发展部中四声部的“互相追逐”技巧,以及如何通过突然的织体转换(如从四声部齐奏到单线条宣叙调)制造戏剧性效果。 第四章:莫扎特的“四声部人声化” 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被誉为“四个声部的对话”,本书强调了莫扎特如何将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的戏剧张力融入室内乐。 人声化对位:通过对《海顿四重奏》和《奏鸣曲式四重奏》的对比分析,展示了莫扎特如何赋予每件乐器明确的“角色”——如第一小提琴的“歌者”、中提琴的“和声支持者”与大提琴的“基础低音的深化者”。我们还探讨了他如何运用不和谐音的引入与解决,来模拟人类情感的微妙波动。 第五章:贝多芬的“终极精神探索” 贝多芬的晚期四重奏(如“拉祖莫夫斯基”和晚期“黑尔斯滕四重奏”)代表了室内乐从“社交音乐”向“纯粹艺术精神表达”的飞跃。 结构重塑:详细分析了贝多芬如何打破传统的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循环,例如在《c小调,作品18之4》中对曲式结构的灵活处理。特别关注了晚期作品中对“奏鸣曲式”的扩展与重构,以及对变奏曲式的深度挖掘(如《降B大调,作品130》的“大赋格”)。 动机的“哲学”发展:考察了贝多芬如何从一个极小的音乐动机(如仅两到三个音符)出发,通过严格的对位和变奏,构建出宏大的情感结构,这标志着室内乐叙事性的极大深化。 第三部分:管乐器的崛起与“色彩化” 第六章:管乐五重奏的“交响化” 古典主义时期,管乐五重奏(两支双簧管、两支单簧管、一或两支巴松管,有时加入圆号)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音色组合的实验:分析了莫扎特和莱布尔(Leibl)等作曲家如何利用木管乐器独特的音色互补性,来模仿小型管弦乐队的效果。重点研究了单簧管的引入如何丰富了中声部色彩,以及在没有弦乐支撑的情况下,如何构建稳定的和声基础。 对位与炫技:管乐五重奏往往比弦乐更注重对位线条的清晰度,本章考察了这些作品中对快速跑动和模仿技巧的运用,它们更接近于交响乐的配器思维。 第四部分:演奏环境与文献的传播 第七章:乐谱的出版与社会流通 本书详细梳理了1780年至1820年间,维也纳、莱比锡和伦敦的主要音乐出版社(如Artaria, Breitkopf & Härtel)如何编辑、出版和推广室内乐作品。 手稿与定谱: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总谱和分谱,揭示了早期印刷中常见的错误和乐器指法的修订,这对于理解当时演奏的实际状况至关重要。 音乐沙龙与公共音乐会:探讨了室内乐如何从贵族沙龙的私密欣赏,逐渐转向更广泛的市民阶层公共音乐会,以及这种转变如何影响了作品的长度、复杂性和情感表达的尺度。 结论:古典室内乐的遗产 本书总结了维也纳古典主义室内乐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形式探索到精神表达的蜕变,为19世纪浪漫主义室内乐(如舒伯特、舒曼)奠定了不可动摇的结构与美学基础。读者将通过这部详尽的研究,对那个时代音乐家们如何通过“最少的乐器”实现“最丰富的对话”获得深刻的理解。 --- 附录:包含重要早期室内乐文献的目录、重要出版商的活动年表以及关键历史术语的解释。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长笛名曲50首》真是太意外了,我本来只是随便在网上搜搜乐谱,没想到竟然发现了一个如此宝藏的合集。封面设计就很有艺术感,那种淡淡的复古色调,配上精致的插图,让人一看就心生喜爱。翻开目录,名字一个比一个熟悉,又一个比一个令人期待。从巴赫的《G大调奏鸣曲》到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再到一些耳熟能详的电影配乐,简直是长笛曲目的一部“简史”。我最喜欢的是里面的莫扎特协奏曲,高中时曾听过现场演奏,一直念念不忘,这次终于能亲手去尝试弹奏了,光是想想就觉得激动。我特意看了看选曲的难度分布,从初学者到进阶者似乎都有兼顾,这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每首曲子都配有清晰的五线谱,甚至还有一些简谱对照,对不同基础的演奏者都很友好。排版印刷也相当用心,纸张厚实,不易反光,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劳。我迫不及待地想找个安静的下午,泡上一杯茶,然后沉浸在这些美妙的长笛旋律中了。

评分

我是一位资深的长笛爱好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收集各种优质的长笛乐谱。这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了《长笛名曲50首》这本新出版的曲集,便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收到书后,我立刻仔细地翻阅了一遍,总体感觉非常满意。首先,这本曲集在选曲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收录了大量我们耳熟能详的古典长笛名曲,例如大家熟知的《卡门幻想曲》、《天鹅湖》等,还包含了一些相对小众但同样精彩的作品。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拓宽曲目范围的演奏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尤其欣赏的是,编者在选曲时似乎考虑到了不同演奏风格的需求,既有炫技性的炫技作品,也有抒情性的慢板乐章,能够满足我们不同时期的练习和演奏需求。此外,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作品还配有简要的背景介绍,这对于理解音乐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非常有帮助,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投入到音乐的情感表达中去。书的装订方式也很人性化,可以完全平铺在谱架上,不会出现合拢的情况,这在演奏时非常方便。

评分

我是一名音乐学院的学生,主攻长笛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涵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优秀长笛作品的曲集。当我在老师的推荐下看到《长笛名曲50首》时,我感到非常惊喜。这本书的内容质量非常高,选取的曲目都是长笛演奏曲目中的经典之作,对于我们专业学习者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重点看了几首我正在练习的曲目,例如舒伯特的《小夜曲》和普契尼歌剧中的咏叹调改编曲,书中的乐谱非常准确,并且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比如指法和呼吸提示,都做得非常到位,这对于我们进行精细化的练习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的是,曲集中收录的一些肖邦夜曲的改编版,长笛演奏这些作品能呈现出一种与钢琴截然不同的韵味,非常有挑战性,也很有研究价值。这本书的纸质非常好,印刷清晰,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它的尺寸也非常适中,方便携带。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大量练习的学子来说,这样一本高品质的曲集是必不可少的。

评分

我最近刚刚拿到这本《长笛名曲50首》,说实话,购买的初衷是被它的名字吸引,觉得收录的曲目数量多,应该能满足我练习的需求。拿到手后,它给我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首先,它的选曲非常丰富,不仅仅是古典名曲,还包含了一些比较现代的作品,这在我看来是一个很大的亮点。我一直觉得长笛的演奏风格可以很多样化,而这本曲集恰好能够展现这一点。比如,其中收录的一些浪漫派时期的作品,旋律线条悠扬婉转,充满了情感的张力,非常适合用来练习气息的控制和情感的表达。还有一些民族风格的作品,听起来就充满了异域风情,能让我在演奏时感受到不同的文化韵味。而且,曲集里的一些曲目我还从没接触过,这对我来说意味着新的探索和挑战。书的整体设计也很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重点突出了乐谱本身,这对于我们演奏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书页的质感也很不错,翻阅起来手感很好,不会有廉价感。我个人非常看重曲谱的清晰度,这本曲集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每个音符都清晰可见,没有模糊不清的地方,这对提高演奏效率非常有帮助。

评分

最近刚拿到这本《长笛名曲50首》,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感觉非常惊喜。作为一名业余长笛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有一个集中的地方,找到一些经典又好听的长笛曲目,方便我平时练习和欣赏。这本曲集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首先,它的选曲范围很广,涵盖了从巴洛克时期到浪漫时期,甚至还有一些现代作品,这让我的选择非常多。我尤其喜欢的是里面收录的一些大家熟知的旋律,比如一些电影插曲的改编版,听起来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对于像我这样技术不是特别高超的演奏者来说,这些改编曲的难度也相对适中,既能满足练习的需求,又不至于让我感到沮丧。而且,我注意到书中的乐谱排版非常清晰,每个音符都标注得很明确,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我一直很看重乐谱的清晰度,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的练习效率。这本书的纸张也很有质感,翻阅起来手感很好,不会有那种廉价的纸张感。总体来说,这本书让我感觉很实用,也很值得拥有,能够满足我日常的练习和音乐欣赏的需求。

评分

送给朋友的,她说还不错!

评分

何声奇编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还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非常喜欢,他的书了。除了他的书,我和我家小孩还喜欢看郑渊洁、杨红樱、黄晓阳、小桥老树、王永杰、杨其铎、晓玲叮当、方洲,他们的书我觉得都写得很好。长笛名曲50首,很值得看,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车费。书的内容直得一读,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长笛名曲50首作为长笛练习100课的同步教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以弥补我国长笛教材方面的一个空白。此集中既有世界经典长笛曲,也有根据经典音乐改编而成的长笛曲,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学习这本曲集,不仅能进一步完善演奏技巧,增强音乐素养和表现力,还能陶冶情操和气质使学习者最终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内容也很丰富。,一本书多读几次,。快递送货也很快。还送货上楼。非常好。长笛名曲50首,超值。买书就来来京东商城。价格还比别家便宜,还免邮费不错,速度还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书。,买回来觉得还是非常值的。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所在来这里买书是非常明智的。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中国人讲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从而获得对于道的体悟,唯道集虚。这在传统的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广博深广的人生意味,体现了包纳万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怀。让我得到了一种生活情趣和审美方式,伴着笔墨的清香,细细体味,那自由孤寂的灵魂,高尚清真的人格魅力,在寻求美的道路上指引着我,让我抛弃浮躁的世俗,向美学丛林的深处迈进。合上书,闭上眼,书的余香犹存,而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缀叶如雨的冲淡清幽境界。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长笛名曲50首作为长笛练习100课的同步教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以弥补我国长笛教材方面的一个空白。此集中既有世界经典长笛曲,也有根据经典音乐改编而成的长笛曲,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学习这本曲集,不仅能进一步完善演奏技巧,增强音乐素养和表现力,还能陶冶情操和气质使学习者最终达到一个较

评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

孩子老师让买的,比书店便宜

评分

孩子老师让买的,比书店便宜

评分

最易上手:长笛独奏超精选

评分

好的书,慢慢看,京东是个不错的买书地!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说的。诚然,知识对于年青一代何等重要。而知识并非生来就有、随意就生的,最主要的获取途径是靠读书。在读书中,有“甘”也有“苦”。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简洁而极富哲理地概括了人生的意义。虽说读书如逆水行舟,困难重重,苦不堪言;但是,若将它当作一种乐趣,没有负担,像是策马于原野之上,泛舟于西湖之间,尽欢于游戏之中。这样,读书才津津有味、妙不可言。由此,读书带来的“甘甜”自然而然浮出水面,只等着你采撷了。 读书,若只埋首于“书海”中,长此以往,精神得不到适当地调节,“恹倦”的情绪弥满脑际,到终来不知所云,索然无味。这种“苦”是因人造成的,无可厚非。还有一种人思想上存在着问题,认为读书无关紧要,苦得难熬,活受罪。迷途的羔羊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等待死亡;另一种能回头是岸,前程似锦 我的房间里有一整架书籍,每天独自摩挲大小不一的书,轻嗅清清淡淡的油墨香,心中总是充满一股欢欣与愉悦。取出一册,慢慢翻阅,怡然自得。   古人读书有三味之说,即“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佳肴,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我无法感悟得如此精深,但也痴书切切,非同寻常。   记得小时侯,一次,我从朋友那儿偶然借得伊索寓言,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读书心切,回家后立即关上房门。灯光融融,我倚窗而坐。屋内,灯光昏暗,室外,灯火辉煌,街市嘈杂;我却在书中神游,全然忘我。转眼已月光朦胧,万籁俱寂,不由得染上了一丝睡意。再读两篇才罢!我挺直腰板,目光炯炯有神,神游伊索天国。   迷迷糊糊地,我隐约听到轻柔的叫喊声,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不真切,定神一听,是妈妈的呼唤,我不知在写字台上趴了多久。妈妈冲着我笑道:“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用功了?”我的脸火辣辣的,慌忙合书上床,倒头便睡。   从此,读书就是我永远的乐事。外面的世界确实五彩缤纷,青山啊,绿水啊,小鸟啊,小猫啊,什么也没有激发起我情趣,但送走白日时光的我,情由独钟——在幽静的房间里伴一盏灯,手执一卷,神游其中,任思绪如骏马奔腾,肆意驰骋,饱揽异域风情,目睹历史兴衰荣辱。与住人公同悲同喜,与英雄人物共沉共浮,骂可笑可鄙之辈,哭可怜可敬之士。体验感受主人公艰难的生命旅程,品尝咀嚼先哲们睿智和超凡的见解,让理性之光粲然于脑海,照亮我充满荆棘与坎坷之途。在书海中,静静地揣摩人生的快乐,深深地感知命运的多舛,默默地慨叹人世的沧桑。而心底引发阵阵的感动,一股抑制不住的激动和灵感奔涌。于是乎,笔尖不由得颤动起来,急于想写什么,想说什么……   闲暇之余,读书之外,仍想读书寄情于此,欣然自愉。

评分

女儿比较喜欢

评分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本书的印刷质量是非常不错的,很喜欢,而且价格相对来说很实惠,可谓物美价廉,无论是装订方式,还是发货包装个人感觉都是很不错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是白落梅继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之后,对众人又一深深的祝福是延续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中对张爱玲的敬意,带领我们一起追逐张爱玲曾向往的生活。时间很短,天涯很远。一山一水,一朝一夕。奔波忙碌一生,汲汲营营一阵,最终每个人渴望的都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人生的终点,不是在山水踏尽时,亦不是在生命结束后,而是于放下包袱的那一刻。当你真的放下,纵算一生云水漂泊,亦可淡若清风,自在安宁。跟随白落梅看一段岁月静好,享受现世安稳。买之前还特意看了一下编辑推荐,本来还有点犹豫,看到这么多名人都喜欢白落梅著写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也就打消了我的犹豫.简单的看了下一剪闲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华。一世浮生一刹那,一树菩提一烟霞。许多人,信步去看一场花事,渡船去赏一湖春水,从一座城到一个镇。一路风尘,有人将闲云装进行囊,有人将故事背负肩上,他们都在寻找那个属于心灵的原乡,可匆忙之间又忘了来路,不知归程。隐世才女白落梅,以禅意写红尘,以佛法道人生,化云水禅心,入人间烟火。与她共有一剪菩提的光阴,也听她静静地诉说这来往的缘分,俯瞰烟火人间,品静好人生,盼现世安稳,我发觉我已经喜欢上它了,尤其是书中的一段第一卷花开见佛花开见佛。佛在哪里万木凋零的旷野,一株绿草是佛宁静无声的雪夜,一盆炭火是佛苍茫无际的江海,一叶扁舟是佛色彩纷呈的世相,朴素是佛动乱喧嚣的日子,平安是佛。何时见佛在流年里等待花开,处繁华中守住真淳,于纷芜中静养心性,即可见佛。人生是一壶禅茶后来才知道,茶在众生的心里,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壶用静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唇齿间回绕,品后有人似觉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风。茶有浓淡,有冷暖,亦有悲欢。用一颗俗世的心品茶,难免执著于色、香、味,则少了一份清淡与质朴。茶有了万千滋味,甚至融入了世事与情感。用一颗出离的心品茶,便可以从容地享受飞云过天、绿水无波的静美。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从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灵性。茶可以洗去浮尘,过滤心情,广结善缘。所以懂得品茶的人,也是一个愿意让自己活得简洁的人。始终相信,禅是一种意境,有些人用一生都不能放下执念,悟出菩提。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盏茶的时光,就从万象纷纭中走出,绽放如莲。人生有七苦,众生流落在人间,是为了将诸苦尝尽,换来一味甘甜。繁华三千,但最后终归尘埃落定,如同夜幕卸下了白日的粉黛装饰,沉静而安宁。光阴弹指而过,当年在意的得失、计较的成败,都成了云烟过眼。任何时候,彼岸都只有一步之遥,迷途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