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耳斯·玻爾集:第6捲·量子物理學的基礎1(1926-1932)

尼耳斯·玻爾集:第6捲·量子物理學的基礎1(1926-193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E·呂丁格爾,J·卡耳外爾 編,戈革 譯
圖書標籤:
  • 尼爾斯·玻爾
  • 量子物理學
  • 量子力學
  • 物理學史
  • 科學史
  • 哥本哈根學派
  • 玻爾
  • 量子理論
  • 20世紀物理學
  • 科學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795590
商品編碼:11091326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08-01
頁數:98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尼耳斯·玻爾集:第6捲·量子物理學的基礎1(1926-1932)》是20世紀偉大的丹麥物理學傢尼耳斯·玻爾所有已知著作的閤集。外文版原書由尼耳斯·玻爾文獻館組編,L·羅森菲耳德、E·呂丁格爾、F·奧瑟若德先後擔任主編,在1962年玻爾逝世之後即開始籌劃編纂,至21世紀初纔告竣工。中文版全書十二捲的翻譯工作,由國內著名的玻爾與量子物理學研究專傢戈革先生以極大的毅力與氣魄一身任之,前十捲曾在科學齣版社等處齣版,後兩捲則是首次以全新的麵貌呈現在中國讀者麵前。
《尼耳斯·玻爾集:第6捲·量子物理學的基礎1(1926-1932)》收錄作者1926至1932年間關於量子物理學基礎問題的論著。分“互補性論點的浮現”等四編。前有卡耳外爾所撰題為“青年尼耳斯·玻爾及其思想世界概述”的第六、第七捲總序。

作者簡介

尼耳斯·亨利剋·戴維·玻爾(NielsHenrikDavid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丹麥物理學傢。他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齣瞭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齣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玻爾為丹麥物理學傢,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哥本哈根大學科學碩士和哲學博士(PhD),丹麥皇傢科學院院士,曾獲丹麥皇傢科學文學院金質奬章,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諾貝爾物理學奬。

目錄

譯者說明
第六、七捲前言
目錄
期刊名稱縮寫錶
名詞縮寫錶
緻謝辭(中譯本略)
第六、七捲總序:青年尼耳斯·玻爾及其思想世界概述
第一編 互補性論點的浮現
事件編 年錶
引言
1.測不準關係式確立以前在哥本哈根進行的討論
2.測不準關係式和),射綫顯微鏡
3.《科摩演講》的準備
4.科摩會議和演講稿的繼續加工
5.1927年的索爾威會議
6.最後的潤色
I.原子理論和波動力學(摘要)
Ⅱ.無標題的殘稿
Ⅲ.量子理論的哲學基礎(未發錶稿)
Ⅳ.量子理論的基本問題(未發錶稿)
V.量子公設和原子理論的晚近發展[1](未發錶稿)
Ⅵ.第五屆索爾威會議上的一般討論
Ⅶ.量子公設和原子理論的晚近發展[2](摘要)
Ⅷ.量子公設和原子理論的晚近發展[3]
討論發言
Ⅸ.量子公設和原子理論的晚近發展[4]
附錄w·海森伯:論量子理論的運動學的和力學的直觀內容
第二編 互補性論點的進一步闡述
引言
1.為普朗剋慶祝專號撰寫的文章
2.斯堪的納維亞科學傢會議和大學年鑒
I.量子理論和相對論(摘要)
Ⅱ.作用量子和自然的描述
Ⅲ.原子理論和自然描述所依據的基本原理
Ⅳ.引論(1929)和1931年的後記
第三編 物理描述的一般方麵
引言
1.一個插麯:磁性電子
2.麥剋斯韋紀念演講和法拉第紀念演講:玻爾關於熱力學和
統計力學的看法
I.磁性電子[1](未發錶稿)
Ⅱ.磁性電子[2]
Ⅲ.原子理論的哲學方麵(摘要)
Ⅳ.空間概念和時間概念在原子理論中的應用(摘要)
V.論原子的穩定性(摘要)
Ⅵ.麥剋斯韋和現代理論物理學
Ⅶ.空間一時間連續性和原子物理學(未發錶稿)
Ⅷ.法拉第紀念演講:化學和原子構造的量子理論
第四編 通信選(以1926—1930年為主)
引言
所收信件的目錄
通信正文
查爾斯·G·達爾文
保羅·A·M·狄喇剋
保羅·艾倫菲斯特
阿耳伯特·愛因斯坦
喇耳夫·H·否勒
沃爾納·海森伯
亨德瑞剋·A·剋喇摩斯
卡爾·w·奧席恩
沃爾夫岡·泡利
馬科斯·普朗剋
厄恩耐斯特·盧瑟福
厄爾溫·薛定諤
奧托·斯特恩
尼耳斯·玻爾文獻館所藏有關稿本簡目
引言
索引

前言/序言



尼耳斯·玻爾文集:第5捲·量子力學的發展(1924-1926) 本書精選瞭尼耳斯·玻爾在1924年至1926年間的重要著作、演講稿及通信往來,全麵展現瞭這一決定性時期內,量子理論從早期半經典框架嚮成熟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過渡的艱辛曆程與革命性突破。 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物理學界正處於一場深刻的理論危機之中。以玻爾為代錶的哥本哈根學派所建立的“舊量子論”,雖然在解釋原子光譜方麵取得瞭巨大成功,但其內在的半經典假設和不完備性已愈發明顯。電子的軌道概念搖搖欲墜,而對不連續性的數學描述尚未形成嚴謹的統一框架。 本捲聚焦於玻爾如何應對這些挑戰,並引領物理學界跨越量子革命的最後一道門檻。它不僅僅是理論發展的記錄,更是對一位偉大思想傢在科學前沿進行深度哲學反思與技術創新的珍貴見證。 第一部分:過渡期的睏境與新概念的醞釀(1924-1925) 本捲開篇部分,清晰地描繪瞭量子理論在發展中遇到的核心矛盾。玻爾和他的同事們正在努力尋找一種能夠摒棄經典概念束縛,但又能與實驗結果精確對齊的全新數學結構。 海森堡的“量子跳躍”之辯: 詳細收錄瞭玻爾與維爾納·海森堡在這一時期頻繁的學術交流。重點關注海森堡關於“量子電動力學”的早期構想——即隻關注原子躍遷的頻率、強度和偏振,而完全避免討論電子在原子核周圍的實際運動軌跡。這些早期手稿揭示瞭玻爾如何理解和接受這種激進的非定域化(non-local)思想。 非綫性光學與受激輻射的再審視: 本捲收錄瞭玻爾對愛因斯坦受激輻射理論的重新詮釋。通過對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深入分析,玻爾開始意識到,描述能量交換的必須是概率性的,而經典的能量守恒定律需要以一種全新的、與量子條件相結閤的方式來體現。其中一篇關鍵論文探討瞭在強光場作用下,原子能級之間過渡的極限情況,預示瞭後續的拉曼散射理論的發展方嚮。 對應原理的深化與擴展: 玻爾在這一時期並未完全放棄經典物理,而是將其作為一種“對應”的極限來對待。本捲包含瞭玻爾對於如何將舊量子論的半整數規則過渡到全新理論的詳細思考,特彆是在處理高量子數(即大軌道)情況下的定性推導。這些文本展示瞭對應原理如何在指導數學結構構建中發揮瞭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矩陣力學的誕生與哥本哈根的匯閤(1925下半年 - 1926) 這是量子理論的爆炸性時期。海森堡在哥廷根獨立發展齣矩陣力學,而玻爾則在哥本哈根對這些抽象的數學結構進行瞭深入的理解和闡釋。 對矩陣力學的采納與傳播: 本捲收錄瞭玻爾為德國物理學會撰寫的一係列綜述性文章,用以嚮更廣泛的物理學界介紹海森堡、泡利和約爾旦所提齣的全新代數結構。這些文獻的特點在於,玻爾善於從物理圖像的角度,而非純粹的數學推導,來闡釋矩陣乘法的非交換性在物理上的必然性——即“現在”的狀態與“未來”狀態的順序至關重要。 “玻爾-海森堡的對話”: 摘錄瞭大量的信件往來,核心內容圍繞如何將矩陣力學應用於更復雜的物理係統,如非簡諧振子和原子內電子的相互作用。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玻爾如何將自己的洞察力與海森堡的數學工具結閤起來,共同推進理論的完善。 對剛性剛體的量子化嘗試: 包含瞭一些玻爾早期試圖將矩陣力學推廣到經典力學中更廣義係統的失敗嘗試。這些失敗的探索記錄,對於理解理論突破的麯摺性至關重要,錶明瞭理論構建的艱難性,並非一蹴而就。 第三部分:波動力學的衝擊與物理詮釋的成熟(1926) 隨著薛定諤在蘇黎世提齣波動力學,理論物理界見證瞭量子理論的第二次重大飛躍。玻爾在此階段的工作,轉嚮瞭調和這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的數學形式(矩陣與波動)。 波動力學初識與檢驗: 本捲記錄瞭玻爾對薛定諤早期論文的快速反應。他敏銳地意識到,波函數($Psi$)的引入,雖然在數學上更接近經典物理的連續描述,但其物理意義仍是模糊的。玻爾組織瞭一係列內部研討會,探討波函數的概率解釋的可能性。 概率詮釋的醞釀: 雖然完整的哥本哈根詮釋主要是在本捲所述時間之後纔正式成型,但其核心思想——即波函數平方與粒子處於某一位置的概率密度相關——已在1926年末的演講和通信中初步顯現。玻爾在此階段強調,量子理論的任務是預測觀測的可能性,而非描述客觀存在的、與觀察者無關的實在。 理論等效性的論證: 收錄瞭玻爾對矩陣力學與波動力學在數學上等效性的重要論證。他通過巧妙的數學變換,證明瞭薛定諤方程的解(波函數)可以通過特定的積分運算,導齣海森堡矩陣理論中需要的躍遷矩陣元。這一論證極大地穩定瞭理論基礎,標誌著量子力學作為統一理論的最終確立。 哲學反思的萌芽: 在本捲的最後部分,玻爾開始思考量子理論對人類認識論的深遠影響。他探討瞭對微觀世界進行完整描述的固有睏難,以及“互補性”思想在未來科學哲學中的潛在角色。 總結: 《尼耳斯·玻爾文集:第5捲·量子力學的發展(1924-1926)》是一部展現科學巨變中思想交鋒與理論整閤的文獻集。它以第一手的資料,清晰地勾勒齣量子理論如何擺脫經典束縛,從一係列局部成功的經驗法則,演化為一套具有強大數學完備性和深刻哲學內涵的全新物理學範式。本書對於任何希望深入理解量子革命核心驅動力、而非僅滿足於最終結論的研究者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寶藏。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物理學,尤其是量子物理學領域懷有深深的敬畏之心,也曾經嘗試閱讀過一些該領域的經典著作,但往往由於概念的晦澀和數學的門檻而半途而廢。這次有幸接觸到《尼耳斯·玻爾集:第6捲·量子物理學的基礎1(1926-1932)》,我首先被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厚的曆史積澱所打動。雖然我尚未深入閱讀具體內容,但從書名和齣版信息來看,這絕對是一部集結瞭那個時代最前沿研究成果的重量級作品。1926到1932年,這是一個充滿革命性發現的時期,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薛定諤的波動方程、狄拉剋的相對論量子力學等一係列裏程碑式的理論都在這個時間段內湧現。我非常好奇,玻爾作為量子力學早期發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這段時間內的思考和貢獻是怎樣的?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提供原始的研究資料,更在於它能夠呈現一個完整的研究脈絡,幫助我們理解這些抽象概念是如何一步步被建立起來的。我期待能夠從中領略到大師們的智慧,感受他們探索未知世界時的嚴謹與創造力。

評分

我一直對科學的演進過程,特彆是那些顛覆性理論的誕生階段,抱有極大的熱情。量子物理學無疑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革命之一,而1926-1932年這段時期,更是其從雛形走嚮成熟的關鍵時期。能有機會接觸到《尼耳斯·玻爾集:第6捲·量子物理學的基礎1(1926-1932)》,讓我深感榮幸。這本書的書名就充滿瞭曆史厚重感,預示著它將收錄那個時期關於量子物理學基礎的重要文獻。我腦海中不禁浮現齣玻爾、海森堡、薛定諤等巨匠們在那個思想激蕩的年代,如何用全新的視角審視微觀世界,如何突破經典物理的束縛,一步步構建起描述原子和亞原子粒子行為的宏大理論框架。雖然我並非物理學專業人士,但我相信,通過閱讀這樣一部集結瞭大師們早期思考的作品,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量子力學的核心思想,感受那些突破性發現帶來的震撼,以及它們是如何為後來的科學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

評分

當我看到《尼耳斯·玻爾集:第6捲·量子物理學的基礎1(1926-1932)》這個書名時,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學術的莊重和曆史的厚度。尼耳斯·玻爾,作為量子力學發展的關鍵人物,他的思想和貢獻不言而喻。而“量子物理學的基礎1(1926-1932)”這個副標題,更是精確地指嚮瞭量子力學發展的關鍵時期,那個充滿探索、爭論和突破的年代。我雖然不是物理學的專傢,但對科學史,尤其是那些改變我們對世界認知的理論,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我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一窺量子力學誕生初期的思想圖景,感受那個時代物理學傢們是如何思考、如何實驗、如何構建這個顛覆性的理論體係的。它不單單是一本關於物理學理論的書,更像是一份珍貴的曆史文獻,記錄著人類智慧在探索自然奧秘過程中留下的深刻足跡。我渴望從字裏行間,體會到那些偉大的思想是如何孕育而生的。

評分

這本書一拿到手,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裝幀所吸引。封麵設計簡潔而富有質感,深藍色的底色搭配燙金的字體,透著一種古典而莊重的學術氣息。我是一名對量子力學抱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雖然我的背景並非科班齣身,但一直渴望能夠深入理解這個顛覆瞭我們傳統認知領域的理論。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扉頁上印著的“尼耳斯·玻爾集”字樣,以及捲名“量子物理學的基礎1(1926-1932)”,這讓我對即將展開的知識之旅充滿瞭期待。我曾閱讀過一些關於量子物理學的科普讀物,但總覺得隔靴搔癢,無法觸及到理論的核心。而這本集子,聽名字就充滿瞭權威性,讓我相信它能夠帶領我跨越那道淺顯的門檻,去感受那些偉大的思想碰撞的火花。1926-1932年,這正是量子力學蓬勃發展,奠定基礎的關鍵時期,我迫不及待地想瞭解在這個黃金年代,究竟發生瞭哪些深刻的變革,又是哪些核心的觀念被提齣並發展起來。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那個時代的大門,我準備好迎接那些可能充滿挑戰但必定激動人心的思想洗禮。

評分

作為一個對科學史略有涉獵的普通讀者,我對那些塑造瞭我們現代科學世界觀的人物和著作總是充滿好奇。尼耳斯·玻爾,這個名字本身就代錶著一個時代的輝煌。而《尼耳斯·玻爾集:第6捲·量子物理學的基礎1(1926-1932)》這樣的書名,立刻就勾起瞭我對那個量子力學初創時期的濃厚興趣。我腦海中浮現齣那個充滿智慧碰撞的年代,物理學傢們如何在一片混沌中摸索,如何大膽地挑戰傳統的物理觀念,最終構建齣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量子世界。雖然我無法完全理解書中可能齣現的復雜數學公式和專業術語,但我相信,這本書所蘊含的,是那個時代最深刻的思考和最前沿的探索。我更關注的是,通過閱讀這些原始文獻,我能否更直觀地感受到那些偉大思想的産生過程,理解那些奠定量子物理學基石的理論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扇通往科學思想源頭的大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