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装饰之道
:50.00元
作者:楼庆西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302249726
字数:
页码:24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装饰之道》是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之一。
内容提要
《装饰之道》图文讲述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共分四个部分:建筑装饰的起源与发展,建筑装饰的表现手法,建筑装饰的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的地域特征与时代特征。全书文字既有概括梳理,又有细节分析,生动耐读。并配有500余幅图片,图文并茂。
目录
概述1
章 建筑装饰的起源与发展3
屋顶整体造型9
屋顶上的装饰27
一、正吻与正脊27
二、垂脊与戗脊41
三、屋面装饰54
四、屋面色彩60
第二章 建筑装饰的表现手法71
象征与比拟73
一、形象比拟76
二、谐音比拟82
三、色彩比拟87
四、数字比拟94
形象的程式化与变异97
一、装饰形象的程式化98
二、装饰形象的变异104
装饰中情节内容的表现117
第三章 建筑装饰的民族传统121
装饰内容的民族传统123
装饰手法的民族传统133
民族传统的持续与发展142
第四章 建筑装饰的地域特征与时代特征149
屋顶装饰的特征160
一、屋脊装饰160
二、屋面装饰171
大门装饰的特征176
一、中外不同地域的大门装饰176
二、中国不同地区的大门装饰184
三、不同民族地区的大门装饰209
装饰特征的形成与价值217
一、特征的形成217
二、特征的价值223
图片目录235
作者介绍
楼庆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193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至今。长期从事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二十年重点研究乡土建筑和古建筑装饰。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中国古建筑砖石艺术》、《乡土建筑装饰艺术》、《屋顶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建筑装修与装饰》等。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龙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后来又成为封建皇帝的象征,在百兽中具有高的神圣地位。凤即凤凰,《大戴礼·易本命》中称:“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其长。”可见凤凰在飞兽中是有地位的一种瑞鸟,后来又成了封建皇后的象征,在北京紫禁城皇帝、皇后共同居住的殿堂上可以见到龙、凤在一起的装饰。在民间也用“龙凤呈祥”来表达吉祥。狮子原产于非洲和西南亚一带,自汉代由安息国(今伊朗)传入中国后得以安居和繁殖。狮子性凶猛,俗称兽中之王,狮子在佛教中为护法狮,在中国常把它的形象放在建筑大门两侧作护门兽,它成了勇猛和力量的象征。马在百兽中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它力大又善于长途奔跑,所以很早就被人们用于骑行、载物、拉车辆和农田耕种。在汉代墓室的画像砖与画像石上出现多的是各种马的形象。这里脊上的天马长有两翼,能够腾飞,海马顾名思义是能在海上飞行,这当然是古人对马的一种主观愿望。狻猊是古代狮子的别称,《穆天子传》:“狻猊野马,走五百里。”
序言
《装饰之道》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像一位饱学多才的老先生,娓娓道来,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方方面面徐徐展开。我一直对建筑的细节颇感兴趣,但往往只能停留在“形似”的层面,这本书则让我开始理解“神似”。比如,书中对不同朝代瓦当纹饰的演变,以及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和审美取向的分析,就非常精彩。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礼制”与“装饰”之间关系的阐释。古代建筑并非随意装饰,其上的图案、色彩、形制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书中的例子,如不同等级的建筑上使用的屋顶样式、石雕的题材选择等,都清晰地展示了这一点。这让我认识到,古人的建筑装饰,是社会秩序的一种视觉呈现。 而且,这本书在介绍各种装饰技法时,也相当细致。无论是木雕、石雕、砖雕,还是彩画、琉璃,作者都给出了深入浅出的介绍。特别是对彩画的讲解,从“和玺彩画”到“旋子彩画”,再到“苏式彩画”,不同的绘制手法、纹样组合,以及它们在不同建筑类型上的应用,都描写得非常生动。 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大量令人惊叹的图片,这些图片不仅清晰地展示了建筑的细节,更通过作者的解读,赋予了它们鲜活的生命。当我看到那些历经沧桑的古建筑残片,通过书中的文字,我仿佛能听见它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这种文字与图像的结合,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装饰”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审美以及哲学思想的书。它让我更加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创造的辉煌文明。
评分《装饰之道》这本书,以其宏大的视野和细腻的笔触,为我打开了认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全新视角。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看什么”,更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样装饰”,以及“装饰背后蕴含的意义”。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形而上”的解读。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往往超越了单纯的物质层面,融入了古人的宇宙观、生命观、哲学观。书中的例子,比如斗拱的层层叠加,寓意着“层层叠叠,步步高升”;屋脊上的脊兽,不仅是装饰,更是镇宅辟邪的象征。这些都让我感悟良多。 而且,这本书还强调了建筑装饰的“时间性”。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装饰风格。书中对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建筑装饰的梳理,就像是在翻阅一部流动的中国历史画卷。从汉代的朴拙,到唐代的雄浑,再到宋代的雅致,最后到明清的繁复,每一个阶段都展现着独特的时代风貌。 书中对于“材料”的运用和解读,也让我印象深刻。木材的温润,石材的庄重,砖瓦的朴实,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质感和表现力,古人根据不同的功能和需求,巧妙地运用它们,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装饰效果。 总之,《装饰之道》是一本让我感到震撼和敬畏的书。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博大精深,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其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其精神的启迪。
评分读完《装饰之道》,我深切感受到楼庆西先生在梳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脉络上的心血。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不同时期的装饰手法,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一种“道”的传承。从那些飞檐翘角的细节,到斗拱梁枋的精巧结构,再到色彩的运用和纹饰的寓意,无不透露着古人对宇宙、人伦、自然的深刻理解。 书中对梁思成先生及其团队在古建保护研究上的贡献也着墨不少,读来令人肃然起敬。那一代学人,以毕生之力,筚路蓝缕,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年代,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用脚丈量古老的城墙,用笔记录下每一处精美的雕刻。这种精神,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具感染力。 最为触动我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古代建筑装饰仅仅视为一种“美学”的范畴,而是将其置于历史、文化、社会、甚至哲学的高度来解读。当我们看到那些龙凤祥云、花鸟鱼虫的纹饰时,不再仅仅是看到“好看”,而是能理解其中蕴含的等级制度、道德教化、以及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深度解读,让本书的阅读体验远超一般的图册,更像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旅程。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意境”的论述。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建筑整体、与自然环境、与使用者的心境融为一体。作者通过大量实例,生动地展现了如何通过装饰的虚实、疏密、繁简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这种将装饰视为“经营”的结果,而非仅仅“雕琢”的认识,确实点醒了我不少。 总而言之,《装饰之道》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它不仅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窗户,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了其中蕴含的中华文明的智慧和哲学。作为一本“知识普及与传承”的丛书,它无疑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有机会接触并爱上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装饰之道》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它不仅仅局限于宫殿庙宇,也涵盖了园林、民居等不同类型的建筑。书中对苏州园林中假山、漏窗、亭台楼阁的装饰手法,以及江南民居的砖雕、木雕的精妙之处,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我尤为喜欢书中关于“寓意”的解读。中国古代的装饰,很少是纯粹为了好看而存在,很多都寄托着美好的愿望和象征意义。比如,蝙蝠寓意“福”,寿桃寓意“长寿”,鹿寓意“禄”,这些都通过书中的文字得到了生动的解释。这让我意识到,古人在进行装饰时,是充满了生活智慧和对未来的期盼的。 另外,书中还涉及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建筑装饰特点。例如,书中对藏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的介绍,就展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这种跨文化的视角,让我对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立体。 而且,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显然投入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书中的论述严谨,引用的史料也相当丰富。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深信不疑,也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在学术上的追求。 最后,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它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优美。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让人越读越有兴致。它就像一本浓缩的中国建筑文化百科全书,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装饰之道》这本书,简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堆砌,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人情味。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古代工匠技艺的描绘,那些巧夺天工的雕刻,那些精妙绝伦的彩绘,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到位。作者会选取一些具体的建筑实例,比如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然后深入剖析其装饰的特点、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内涵。这种“以点带面”的讲解方式,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也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修旧如旧”的理念。在介绍古建筑修复的案例时,作者强调了遵循历史原貌、尊重古人智慧的重要性。这让我认识到,保护古建筑,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一种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 而且,这本书还强调了建筑装饰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无论是依山傍水的园林,还是金碧辉煌的宫殿,其装饰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建筑功能紧密结合,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整体性的设计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装饰之道》是一本集学术性、艺术性、故事性于一体的优秀图书。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辉煌成就,更让我们思考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