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图书馆文库:北京城杂忆(修订版)
评分如果您发表的评价内容与本书无关,该评价将被删除
评分1胡适认为“东方自由主义运动始终没有抓住政治自由的特殊重要性,所以始终没有走上建设民主政治的路子”。胡适这段话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十年后以赛亚•伯林在其名篇《两种自由概念》中所指出的,强调意志自由往往会导致一种“退居内心的城堡”的思维倾向,即“通过放弃上路来克服路上的障碍”。一个典型的画面,就是一个思想犯被关在监狱中,却仍然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因为精神是自由的,身体被拘禁丝毫无损于自由。这固然是可敬的精神,但是对于免于外界干涉的消极自由的拓展不仅毫无助益,反而易于造成一种自欺欺人的自由的幻象。伯林批评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酸葡萄心理而已:我没有把握得到的东西,就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东西。
评分杨贞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史学博士,现任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员。著有《从“完全之人”到“完全之平等”——刘师培的革命思想及其意涵》、《实验主义、儒家思想与中国民主——郝大维与安乐哲“儒家民主说”的省思》、《“中体西用”——晚清朝中礼法争议及其意涵》等论文多篇。
评分考古人类学随笔(新版)
评分很不错的书,很喜欢,很棒
评分三联的这套丛书值得推荐,从茅海建的书开始
评分转向自我:近代中国政治思想上的个人¥29.30(7.6折)《转向自我:近代中国政治思想上的个人》以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三个基本路向——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代表胡适、陈独秀和梁漱溟的思想论述和思想轨迹为主要考察对象,借用剑桥学派(尤其...
评分就在这时,共产主义提供了陈独秀理论的解释和具体实践的办法。他藉由共产主义强调:个人是社会的产物,为社会所支配,改变社会不能只靠自己,而必须通过能聚集众人力量的组织;改造社会的强力,系以国家、法律等形式出现和自我维系,为求改变既有的强力,就需构筑新的强力。这一新的强力远者在求劳动阶级国家的建立和专政,近者则求权力集中的大团体、大组合,也就是以俄国共产党为模范的党组织。陈独秀在建党目标下着重的不再是个人的自由和自治,而是党员统一意志、不畏牺牲地执行党中央的决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